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3
1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缪中荣 +5 位作者 陈康宁 孙瑄 杨明 孙大鹏 李光建 陈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3-1358,共2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等血管闭塞的发病率、预后、诊断、静脉/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具体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等内容,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中等血管闭塞 缺血性卒中 专家共识 证据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WIM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接门 叶斌 +2 位作者 宫鑫 张红艳 孙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3-893,共11页
目的探讨改良SWIM技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的1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予以改良SWIM技术(改良取栓组,57例)和常规SWIM技术(... 目的探讨改良SWIM技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的1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予以改良SWIM技术(改良取栓组,57例)和常规SWIM技术(常规取栓组,57例),记录首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总体血管再通率、取栓次数、穿刺至再灌注时间,近期神经功能缺损[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远期神经功能预后[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改良取栓组首次取栓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取栓组(χ^(2)=5.054,P=0.025),取栓次数少于(Z=2.014,P=0.044)、穿刺至再灌注时间短于(Z=2.630,P=0.009)常规取栓组。改良取栓组与常规取栓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5,P=0.025),两组入院时与术后14 d NIHS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33.705,P=0.000),但处理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F=3.148,P=0.079),其中术后14 d改良取栓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取栓组(t=2.969,P=0.004),改良取栓组(t=10.286,P=0.000)和常规取栓组(t=6.428,P=0.000)术后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改良取栓组与常规取栓组手术前后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1,P=0.007),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后90 d mR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77.328,P=0.000),且处理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0.471,P=0.002),改良SWIM技术的效果更佳。改良取栓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率高于常规取栓组(χ^(2)=4.267,P=0.039),而两组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χ^(2)=0.077,P=0.782)和病死率(χ^(2)=0.101,P=0.7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改良SWIM技术较常规SWIM技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现状初步调查 被引量:25
3
作者 霍晓川 高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的现状。方法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协作组(Acute Ischemic Stroke Corporation Group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ANGEL)的首批中心中...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的现状。方法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协作组(Acute Ischemic Stroke Corporation Group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ANGEL)的首批中心中,采取调查问卷方式,对各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中心110家,遍布国内25省,64个城市,三级甲等医院90家,三级乙等医院13家,二级医院7家,61.2%的医院由神经内科实施AIS血管内治疗,18.0%由神经外科实施。所有中心均可实现24 h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24 h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仅为59.1%,24 h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检查为30%。调查中心过去1年内治疗患者的总例数为2522例,完成50例以上的中心16家(14.5%)。AIS年治疗10例以上的中心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比率〈5%最多,占45.7%。血管内治疗后的再通比率81%~90%最多,占32.9%。90 d良好预后比率50%~60%最多,占33.8%。再通率60%以下的中心占8.6%,术后颅内出血10%以上占24.3%,90 d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0~2]在40%以下占8.8%。培训内容排名前3位的为术中决策及突发问题处理,急诊治疗材料选择和技术规范,以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结论近年,国内AIS血管内治疗数量在显著增加,24 h可及的多模式的影像检查仍有待普及。血管内治疗出血并发症、再通率及良好预后仍有待改进,开展规范的培训及质量监控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规范化培训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12
4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缪中荣 陈康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429-1449,共21页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总结和分析。本专家共识涵...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总结和分析。本专家共识涵盖轻型卒中的定义,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等内容,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急性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专家共识 证据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