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影像及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栗源 刘涛 +3 位作者 姜勇 李子孝 王拥军 杨晓萌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40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脑影像及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数据源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纳入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和TIA病例。通过系统收集的既往病史记录...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脑影像及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数据源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纳入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和TIA病例。通过系统收集的既往病史记录,住院期间的心电图检查及24 h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和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组。首先应用预训练的nnUNet深度学习框架对DWI数据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及病灶自动分割。随后基于PyRadiomics开源软件包提取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涵盖形态学特征、一阶统计量及高阶纹理特征等8类共960项定量影像特征。特征工程阶段,首先应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析(预设阈值|ρ|>0.8)剔除高度共线性特征,保留独立特征后,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模型性能通过5折交叉验证进行内部验证,采用ROC曲线的AUC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最终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框架解析特征重要性。结果共纳入146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5±11.1)岁,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患者498例,窦性心律患者966例。基于15项临床特征构建的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预测模型的5折交叉验证平均AUC值为0.71(95%CI 0.67~0.74);将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构成975项多模态特征,平均AUC值为0.73(95%CI 0.70~0.76);使用LASSO方法进行特征筛选,筛选后得到31项多模态特征(包括25项影像组学特征和6项临床特征),平均AUC值为0.73(95%CI 0.70~0.77)。结论基于脑影像及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有效预测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心房颤动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分析教学法联合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郝强 王首洋 +1 位作者 柳竹 张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联合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tandardized patient,TSP)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联合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tandardized patient,TSP)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以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法,试验组采用CBL联合TSP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医患沟通,共计12学时。教学结束后使用TSP和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the stage,elicit information,give 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and end the encounter;SEGUE)评估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年龄、性别、入组前理论考试分数及操作考试分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在SEGUE的问诊准备[(4.6±0.6)分vs.(3.7±0.8)分,P<0.0001]、信息采集[(8.6±1.1)分vs.(7.3±0.9)分,P<0.0001]、信息提供[(3.7±0.5)分vs.(3.3±0.6)分,P=0.0099]、患者理解[(3.5±0.4)分vs.(2.4±0.7)分,P<0.0001]及总分[(22.1±1.5)分vs.(18.5±2.0)分,P<0.0001]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问诊结束[(1.7±0.6)分vs.(1.7±0.5)分,P=0.6305]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BL联合TSP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住院医师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医患沟通方面的能力。这一教学策略有望成为医学教育中提高医患沟通技能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分析教学法 教师标准化病人 医患沟通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李静 程实 +5 位作者 郭军平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张越巍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50,共11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按7∶3的比例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来建立模型,测试集用来评估模型性能。在训练集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以及ROC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的准确性、区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01例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8.9±6.9)岁,男性占68.92%(1517/2201)。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12.22%(269/2201),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72%(214/2201),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2.50%(55/220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为0.50%(11/2201)。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31%、15.88%、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5~15分和16~42分、入院时mRS评分≥3分、白蛋白<35 g/L、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手术治疗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均显示P>0.05(训练集χ^(2)=9.294,P=0.318;测试集χ^(2)=10.173,P=0.253),说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较好。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47(95%CI 0.819~0.876)、0.838(95%CI 0.786~0.890),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DCA显示预测模型临床实用性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急性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卒中 医院感染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
4
作者 李秋菊 尹金风 +5 位作者 王春娟 杨昕 任添华 李子孝 谷鸿秋 姜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79,共7页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复发、院内死亡、院内并发症(肺栓塞、肺炎等)及出院回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09366例脑出血患者,男性68386例(62.5%),年龄63.0(53.0~72.0)岁,入院时NIHSS评分为6.0(2.0~13.0)分,住院天数为15.0(10.0~21.0)d。总计293例(0.3%)存在卒中前痴呆病史。与无卒中前痴呆患者相比,卒中前痴呆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受教育程度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前痴呆可能与更高的院内并发症(OR 2.35,95%CI 1.46~3.83),特别是肺炎(OR 2.52,95%CI 1.57~4.08)事件相关,但两组患者在卒中复发(OR 1.45,95%CI 0.63~2.88)、院内死亡(OR 1.43,95%CI 0.80~2.50)、出院回家(OR 0.83,95%CI 0.46~1.60)等结局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中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为0.3%,卒中前痴呆可能增加脑出血患者院内并发症尤其是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前痴呆 患病率 院内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玉梅 王春雪 +1 位作者 张宁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总结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lesson-based learning,LBL)在医学生临床学习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学习的7年制医学生,采用PBL结... 目的总结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lesson-based learning,LBL)在医学生临床学习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学习的7年制医学生,采用PBL结合LBL的教学模式,教学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结果共发放并收回合格问卷200份,统计显示学生对PBL结合LBL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认可度较高(84.3%∽92.3%),85.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结论医学生对PBL结合LBL的临床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 传统教学 神经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十年磨一剑
6
作者 郑华光 李昊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2-1375,共4页
“十年磨一剑”——2024年12月,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发布了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与2014年发布的上一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相比,新指南强调关注宏观社会因素、整体评估和控制危险因素、全面预防(包括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重视... “十年磨一剑”——2024年12月,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发布了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与2014年发布的上一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相比,新指南强调关注宏观社会因素、整体评估和控制危险因素、全面预防(包括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重视特殊人群和特殊危险因素。对于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目前卒中一级预防的研究证据尚不足以证实阿司匹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结合多组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选择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终点来完善证据,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一级预防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式案例分析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车锋丽 耿晓坤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索情景式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教学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探索情景式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教学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及对照组(20名)。实验组采用情景式CBL并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法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教学,教学时长共4课时,每周1次,每次2课时。教学结束后,应用SEGUE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评价并记录得分情况,对两组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SEGUE量表总分(18.52±3.68分vs 11.38±2.52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情景式CBL联合标准化病人可用于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而且教学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分析教学法 标准化病人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8
作者 蔡卫新 张冉 +1 位作者 孙卫格 孙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2023年12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发布了《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规范》(T/CRHA027—2023)团体标准,提出了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的基本要求,并对患者的进食护理、口腔护理、气道护理、服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 2023年12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发布了《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规范》(T/CRHA027—2023)团体标准,提出了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的基本要求,并对患者的进食护理、口腔护理、气道护理、服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操作进行了规范说明。本文对该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解读,便于使用者理解,以期促进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的规范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标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袁雪姣 王文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职业倦怠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2023级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采集。调查...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职业倦怠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2023级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采集。调查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个人一般情况、职业倦怠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个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是否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婚姻状况及月收入等信息;职业倦怠量表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及低成就感3个维度;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对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进行组间比较,并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24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参与调查。其中,女性98名(79.0%),年龄≤25岁者44名(35.5%),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者88名(71.0%)。单因素分析显示,情绪衰竭维度得分在女性(P=0.035)、2022级及月收入≤3000元(P=0.007)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中较高;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在女性(P=0.001)及2023级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中较高;低成就感维度得分在男性(P=0.001)、年龄>25岁(P=0.001)及月收入≤3000元(P=0.008)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中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低成就感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月收入及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是情绪衰竭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级、主观支持得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是去人格化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性别、年龄、年级及主观支持得分是低成就感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受性别、年龄、年级、月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影响,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分析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RIT 2025声明解读:开放科学
10
作者 李辉 谢雪微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652,共6页
2025年4月,全球顶级医学期刊(如BMJ、JAMA、Lancet等)同步发布更新版SPIRIT 2025声明。该声明是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方案制订与报告指导框架,其目的在于提高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透明度及伦理标准,从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医学研究达到更... 2025年4月,全球顶级医学期刊(如BMJ、JAMA、Lancet等)同步发布更新版SPIRIT 2025声明。该声明是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方案制订与报告指导框架,其目的在于提高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透明度及伦理标准,从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医学研究达到更高质量和更为统一的规范水平。相较于SPIRIT 2013,SPIRIT 2025声明新增2个条目,修订5个条目,删除3个条目,合并2个条目。此外,该声明还进行了整体结构调整,将试验注册、方案和统计分析计划、数据共享、资金来源与利益冲突、发表政策等条目整合为开放科学章节。开放科学不仅是技术或政策条款,更是融入科学共同体伦理和价值观的精神追求。开放科学的实现需要在科学传播、数据开放和方法共享等多层面上确保信息畅通。本文通过阐述开放科学的定义、发展历史及面临的挑战,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支持和推动临床试验方案制订过程中的开放科学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随机试验 临床试验方案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法在5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师脑血管病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1
作者 车锋丽 赵性泉 +3 位作者 杜会山 魏建朝 张伟东 童燕娜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5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师带教中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教学组5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师60... 目的探讨分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5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师带教中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教学组5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师60例作为教学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入传统教学模式组、CBL联合传统教学模式组。教学结束后以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考核(包括查体及病例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CBL联合传统教学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病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89.10±2.99)分vs(86.60±3.41)分,P=0.015];CBL联合传统教学组学生在自我评价是否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满意度及系统诊断能力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CBL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习医师掌握脑血管病临床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学 病例为基础的教学 脑血管病 临床实习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改变及意识障碍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霍洁 陈必耀 +2 位作者 张初吉 徐玢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改变及意识障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8~7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病例来诊后...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改变及意识障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8~7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病例来诊后即时完成头颅CT检查评估改良Fisher分级,出血当天同时采用GCS进行评估。入院第1、3、5、7、14天均采集心电图及血标本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入院后第1、14天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cTNI、BNP、LVEF计算多次平均值作为分析数据。根据有无脑心综合征分为脑心综合征组及非脑心综合征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61例患者,其中脑心综合征组146例(55.9%),非脑心综合征组115例(44.1%)。脑心综合征组的中位c TNI[3.214(1.125~6.101)ng/mL vs.0.009(0.005~0.015)ng/mL,P=0.014]、中位BNP水平[589.12(426.19~695.42)pg/mL vs.78.47(55.25~102.34)pg/mL,P=0.009]均高于非脑心综合征组。脑心综合征组平均LVEF(42.57%±3.52%vs.53.24%±3.14%,P=0.012)、平均GCS评分[(9.12±2.26)分vs.(12.85±1.58)分,P=0.038]、改良Fisher分级[(2.84±0.72)级vs.(1.75±0.34)级,P=0.045]均低于非脑心综合征组。GCS评分与cTNI水平(r=-0.458,P<0.001)及BNP水平(r=-0.724,P<0.001)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r=0.687,P<0.001)。改良Fisher分级与cTNI水平(r=0.542,P<0.001)及BNP水平(r=0.429,P<0.001)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0.721,P<0.001)。GCS评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对应的AUC值为0.813(95%CI 0.728~0.898),最佳截断值为0.628(此时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94.6%);改良Fisher分级对应的AUC值为0.820(95%CI 0.730~0.910),最佳截断值为0.542(此时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62.2%)。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GCS评分越低,继发脑心综合征可能性越大;改良Fisher分级越高,继发脑心综合征可能性也越大。改良Fisher分级及GCS评分能及时早期预判脑心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Fisher分级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心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影 赵性泉 +2 位作者 赵留庄 周晓梅 袁景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ICH和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数量分级及部位分布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且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分为ICH和脑梗死两组。收集患者发病2周内头... 目的探讨ICH和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数量分级及部位分布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且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分为ICH和脑梗死两组。收集患者发病2周内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影像,统计ICH与脑梗死患者中CMBs数量分级及部位分布特点。结果共入组患者234例,其中ICH组79例,脑梗死组155例。ICH组合并CMBs 65例(82.3%),其中CMBs>5个的患者41例(51.9%);脑梗死组合并CMBs 73例(47.1%),其中CMBs>5个的患者21例(1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H组中,CMBs同时累及脑叶和深部脑组织的患者40例(50.6%);脑梗死组中,CMBs同时累及脑叶和深部脑组织的患者25例(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MBs病灶>5个多见于ICH患者;CMBs同时累及脑叶及深部脑组织多见于ICH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卒中临床研究大数据,推动精准医学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勇 孟霞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6期573-576,共4页
近十余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医疗健康大数据得到飞速发展[1]。随着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外显子组)、蛋白组、转录组、代谢组、免疫组等多组学技术及高分辨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物学数据呈现井... 近十余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医疗健康大数据得到飞速发展[1]。随着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外显子组)、蛋白组、转录组、代谢组、免疫组等多组学技术及高分辨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物学数据呈现井喷式增长,临床研究迅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2]。在临床诊疗方面,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3]、心脑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4]、临床检测技术检测精度的不断提高和多模态高分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表型组学、影像组学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为卒中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数据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初探--1例冠心病患者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丹青 于凯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59-1061,共3页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8岁,农民,因“反复胸闷、喘憋5年,加重7天”于2018年7月6日入院。患者自2013年因活动后胸闷、喘息于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心房颤动持续存在,活动耐量减低,之后每年均因心...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8岁,农民,因“反复胸闷、喘憋5年,加重7天”于2018年7月6日入院。患者自2013年因活动后胸闷、喘息于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心房颤动持续存在,活动耐量减低,之后每年均因心力衰竭加重于我院住院治疗2~4次。2018年因病情反复加重,分别于3月23日、5月10日和7月6日三次住院,每次住院间隔不超过2个月。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呋塞米、螺内酯、氯化钾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二级预防 互联网 软件 医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苷肌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DNF保护AAPH诱导神经元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安臣 赵一龙 +3 位作者 苏芳 李巍巍 王拥军 王群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研究脑苷肌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取10只孕16-18 d SD大鼠的胚胎、及10只24 h SD乳鼠的脑组织分别用于原代神经元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 目的研究脑苷肌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取10只孕16-18 d SD大鼠的胚胎、及10只24 h SD乳鼠的脑组织分别用于原代神经元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分别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后,给予1 mmol/L、5 mmol/L、10 mmol/L、20 mmol/L和40 mmol/L 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dihydrochloride,AAPH]}模拟缺血性卒中诱导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并通过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细胞活力,观察AAPH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观察0.025μg/ml、0.05μg/ml和0.1μg/ml脑苷肌肽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制备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比较条件培养基对AAPH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经分光光度计分析40 mmol/L AAPH为合适诱导损伤浓度,在AAPH损伤4 h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脑苷肌肽共同孵育24 h。结果显示0.025μg/ml、0.05μg/ml和0.1μg/ml浓度的脑苷肌肽均能够减轻AAPH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但0.05μg/ml和0.1μg/ml的脑苷肌肽的保护作最为显著。0.1μg/ml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促进胶质细胞分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进而保护AAPH诱导的神经元损伤(P〈0.05)。而将0.1μg/ml的脑苷肌肽作用24 h后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在40 mmol/L AAPH诱导神经元损伤后加入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24 h。检测神经元细胞活力,发现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AAPH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苷肌肽作为临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苷肌肽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 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进展与质量管理规范教学新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华光 王伊龙 +3 位作者 李姝雅 赵性泉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完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指南及改进传统GCP教学方法。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形成GCP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针对KPI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并在药物临... 目的探讨完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指南及改进传统GCP教学方法。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形成GCP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针对KPI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并在药物临床试验监察过程中,对KPI的遵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研究实用临床试验(pragmatic clinical trials,PCT)规律,形成新方法的GCP要求,并和国际指南相比较。结果应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得到的GCP指南的KPI,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GCP指南的掌握和遵循。针对KPI指标的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有利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提高。结论通过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立和持续质量改进等GCP教学新模式,可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质量管理规范 绩效指标 质量改进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酚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巍巍 李俊发 +2 位作者 郭安臣 王拥军 王群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植物多酚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表现出多种生物化学活性及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关于植物多酚的研究主于集中于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增殖活性等功能。脑缺血过程中会有过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损伤脂质... 植物多酚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表现出多种生物化学活性及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关于植物多酚的研究主于集中于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增殖活性等功能。脑缺血过程中会有过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损伤脂质体、蛋白和核酸,从而引起凋亡或坏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多酚可以对抗脑缺血造成的相关神经损伤。本文主要对植物多酚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并提出植物多酚在卒中治疗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脑缺血 抗氧化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对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霍洁 刘京铭 +2 位作者 冀瑞俊 徐玢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 研究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未留置口/鼻咽通气管分为... 目的 研究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未留置口/鼻咽通气管分为口咽通气管组、鼻咽通气管组、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序贯气管插管转化率及转化时间。结果 共纳入213例重症卒中患者,男性123例,脑出血119例,脑梗死94例。鼻咽通气管组79例,口咽通气管组68例,对照组66例。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3%vs. 19.70%,P=0.034)及口咽通气管组(10.13%vs. 22.06%,P=0.021)。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91%vs. 59.09%,P=0.018)与口咽通气管组(32.91%vs. 45.59%,P=0.023)。鼻咽通气管组、口咽通气管组、对照组三组7 d院内全因死亡率(30.38%vs. 32.35%vs. 34.84%,P=0.660)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咽通气管组7 d内气管插管转化率低于口咽通气管组(12.66%vs. 44.12%,P=0.022)与对照组(12.66%vs. 43.94%,P=0.031)。鼻咽通气管组气管插管转化时间较口咽通气管组[(6.72±2.15)d vs.(4.12±1.23)d,P=0.022]、对照组[(6.72±2.15)d vs.(3.12±1.33)d,P=0.011]延长。入院7 d血气分析可见鼻咽通气管组[(83.56±8.31)mmHg vs.(76.34±8.63)mmHg,P=0.007]及口咽通气管组[(84.56±5.84)mmHg vs.(76.34±8.63)mmHg,P=0.003]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而鼻咽通气管组[(37.67±11.22)mmHg vs.(48.56±9.62)mmHg,P=0.012]及口咽通气管组[(36.45±17.53)mmHg vs.(48.56±9.62)mmHg,P=0.009]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卒中早期给予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能改善呼吸道不畅,提高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潴留。但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相比,可减少卒中后误吸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概率,延缓气管插管转化时间,降低气管插管转化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卒中 气管插管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酶升高对急性卒中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洁 徐玢 +3 位作者 张初吉 陈必耀 冀瑞俊 袁靖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8期873-878,共6页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短期内死亡与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相关性,早期评估患者病情,预测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诊治的急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CRP、血清淀...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短期内死亡与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相关性,早期评估患者病情,预测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诊治的急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CRP、血清淀粉酶、乳酸、糖化血红蛋白、TC、TG),计算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根据血清淀粉酶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淀粉酶组和正常淀粉酶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差异。采集患者28 d全因死亡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对血清淀粉酶预测28 d全因死亡的效能进行ROC分析。结果高淀粉酶组CRP[(56.24±14.55)mg/L vs.(12.25±2.21)mg/L,P=0.029]、血乳酸水平[(4.25±1.13)mmol/L vs.(1.56±0.21)mmol/L,P=0.018]高于正常淀粉酶组,28 d全因死亡率[63(38.41%)vs.21(5.80%),P=0.037]高于正常淀粉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OR 2.79,95%CI 1.71~4.55,P=0.003)、APACHE-Ⅱ评分高(OR 3.98,95%CI 3.26~4.86,P<0.001)、CRP>10 mg/L(OR 3.01,95%CI 2.16~4.19,P=0.001)、血乳酸>2.0 mmol/L(OR 2.92,95%CI 1.77~4.82,P=0.002)、血淀粉酶>125 mmol/L(OR 3.78,95%CI 2.44~5.86,P<0.001)是卒中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当最佳截点值为193 mmol/L时,血清淀粉酶水平预测28 d全因死亡对应的AUC为0.754,敏感度为0.912,特异度为0.789。结论急性期血清淀粉酶升高与卒中患者短期全因死亡密切相关,血清淀粉酶对卒中患者28 d内卒中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酶 卒中 预后 死亡风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