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颅内动脉瘤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鹏 李佑祥 吕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0期1057-1062,共6页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仍未完全研究清楚,但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被认为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脉瘤壁退行性改变则是上述因素作用的最终共同通路。目前临床上评价手段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仍未完全研究清楚,但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被认为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脉瘤壁退行性改变则是上述因素作用的最终共同通路。目前临床上评价手段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都是基于血流成像,无法反映动脉瘤壁的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场强逐渐增高以及分子对比剂的发展,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价血管炎症反应和滋养血管增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瘤 破裂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俊凡 杨新健 刘健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0期1050-1056,共7页
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是近年来产生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材料。FD设计是通过改建血流的方式将动脉瘤排除在循环系统之外从而重建载瘤动脉,因此FD为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临床报道该治疗方式的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是近年来产生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材料。FD设计是通过改建血流的方式将动脉瘤排除在循环系统之外从而重建载瘤动脉,因此FD为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临床报道该治疗方式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可达90%以上。目前FD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出发针对FD的血流导向能力,以及颅内动脉瘤经FD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动脉瘤 预后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修珍 吴日乐 +7 位作者 纪文军 康慧斌 冯欣 温小龙 徐文娟 李佑祥 吴中学 刘爱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139例患者有眼动脉段动脉瘤149个,动脉瘤径平均为(6.4±0.5)mm。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01个,Solitaire支架32个,Lvis支架4个,Tubridge支架12个。术后即刻影像学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02个(68.5%),Ⅱ级43个(28.9%),Ⅲ级4个(2.7%)。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4.3%),缺血事件4例,其中术后出现肌力Ⅰ级1例,Ⅲ级2例,术后突然出现短暂性患侧失明1例;占位效应导致视力下降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例均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129例(92.8%)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共随访135个(90.6%)动脉瘤,其中稳定115个(85.2%),改善11个(8.1%),复发9个(6.7%)。临床随访132例,mRS 0-2分130例(98.5%),mRS 3-6分2例(1.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手术安全可行,但栓塞效果仍需长期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眼动脉段 动脉瘤 未破裂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姜除寒 吴中学 +8 位作者 刘爱华 李佑祥 杨新健 张友平 张静波 姜鹏 吕明 贺红卫 尹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43-345,348,共4页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经静脉入路 颅前窝底 栓塞治疗 疗效分析 引流静脉 DAVF 颅内出血 血管内治疗 特殊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脉瘤次全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复发风险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传辉 杨新健 +4 位作者 罗斌 李海云 陈家亮 张莹 张义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眼动脉瘤栓塞后残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栓塞治疗后留有残颈的眼动脉瘤患者4例,栓塞前后均行三维脑血管造影,基于三维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 目的探讨颅内眼动脉瘤栓塞后残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栓塞治疗后留有残颈的眼动脉瘤患者4例,栓塞前后均行三维脑血管造影,基于三维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术后及复发时瘤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4例患者栓塞后残颈处均可见高切应力和高流速区域。3例复发的眼动脉瘤复发时血流再次进入瘤腔内的位置与高切应力区域相吻合。结论眼动脉瘤栓塞后瘤颈处的高切应力、高流速区域与动脉瘤复发的位置一致。血流动力学因素在眼动脉瘤栓塞后的复发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眼动脉 栓塞 治疗性 计算流体力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爱华 李传辉 +2 位作者 杨新健 罗斌 吴中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例。基于栓塞前后的三维脑血管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及术后瘤颈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对动脉瘤复发(2~18个月)的影响。结果栓塞术前,复发组瘤颈区域的收缩峰期壁面切应力(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29±7)Pa和(0.62±0.12)m/s,稳定组分别为(31±12)Pa和(0.85±0.29)m/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相同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48±4)Pa和(0.99±0.09)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稳定组分别为(21±12)Pa和(0.57±0.27)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瘤颈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栓塞PCoA-An后,瘤颈区域存在的高WSS、高血流速度可能是导致术后动脉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血流动力学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栓塞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责任动脉近心端闭塞二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亮 吕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04-606,共3页
患者1女,23岁,因车祸外伤后8个月,左眼球突出伴充血4个月于2013年10月11Et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入院前8个月外伤后出现意识不清、左耳流血;头部CT提示右颞叶脑挫裂伤、左颞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少量积气;给予脱... 患者1女,23岁,因车祸外伤后8个月,左眼球突出伴充血4个月于2013年10月11Et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入院前8个月外伤后出现意识不清、左耳流血;头部CT提示右颞叶脑挫裂伤、左颞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少量积气;给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改善循环等保守治疗,住院3个月后病情好转,意识清楚、混合性失语。4个月前出现左眼球突出伴球结膜充血水肿、视物模糊,左眼睑下垂,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精神尚可,注意力不集中,混合性失语,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双侧视力为0.8,左眼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视野缺损、左眼球突出伴球结膜充血水肿,按压左眼眶有震颤感,听诊有血管杂音,右侧面瘫、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病理征阳性,左侧正常。辅助检查:头部MRI(2013年10月10日)示双侧额叶、颞叶、脑干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左侧额颞叶脑回短T1信号影,中线结构居中,幕上脑室扩大。入院后行全脑DSA,示左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左颈内动脉近心端外伤性闭塞,其海绵窦段及远心端开放,瘘口位于海绵窦段近心端,由来自左颌内动脉分支一眼动脉吻合、左后交通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的血流逆向供应瘘口,由左眼上静脉引流(图1a~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性 栓塞 治疗性 球囊 ONY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弹簧圈保护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小动脉瘤三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帅 吕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6-368,共3页
患者1女,69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1 d"于2015年2月2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改良Fisher分级Ⅱ级)。全脑DSA示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右侧4.4 mm×7.2 mm,颈宽... 患者1女,69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1 d"于2015年2月2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改良Fisher分级Ⅱ级)。全脑DSA示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右侧4.4 mm×7.2 mm,颈宽6.4 mm;左侧3.0 mm×4.8 mm,颈宽3.5 mm)及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弹簧圈保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