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血流动力学平台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荆利娜 高培毅 +4 位作者 林燕 隋滨滨 薛静 秦海强 王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08-614,共7页
目的 建立颈动脉MRI和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的研究平台,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斑块稳定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共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颈动脉MRI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 目的 建立颈动脉MRI和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的研究平台,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斑块稳定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共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颈动脉MRI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斑块形态分析斑块周围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共检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例次,Ⅳ~Ⅴ型5例次、Ⅵ型8例次、Ⅶ型l例次、Ⅷ型1例次.斑块周围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管壁切应力(79.86± 57.83) Pa、静态压(-7586.81±9313.83) Pa、血流速度(2.76± 1.81) m/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斑块周围管壁切应力呈不均匀升高、静态压不均匀下降,斑块邻近血流为层流、呈喷射状,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 颈动脉MRI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血流动力学因素可以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4D flow成像对正常颅内前循环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评估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隋滨滨 高培毅 +2 位作者 林燕 赵海清 宋立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4D flow成像对正常颅内前循环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定量评估的可重复性。方法收集正常志愿者4例,对每名志愿者的颅内Willis环区域分别进行两次4D flow成像,应用4D flow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计算正常志愿者双侧颈内...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4D flow成像对正常颅内前循环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定量评估的可重复性。方法收集正常志愿者4例,对每名志愿者的颅内Willis环区域分别进行两次4D flow成像,应用4D flow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计算正常志愿者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入颅段、虹吸段、末端、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起始部及近段、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起始部(每例取双侧共12个位置)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次扫描的平均血管面积、平均及最大血流速度、平均及最大瞬时血流量。生成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显示颅内前循环大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4名正常志愿者两次颅内Willis环血流参数比较显示,ICA虹吸段左侧最大血流速度及右侧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两次扫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入颅段、MCA及ACA起始部双侧及MCA近段右侧最大血流速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近段双侧平均血管面积、ACA起始部左侧平均血管面积及平均血流速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一名志愿者的心率两次之间有较大变化,两次的最大血流速度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另外,在针对不同部位的分析中发现,颈动脉虹吸段位置两次测量的最大血流速度之间存在较明显区别。结论应用磁共振4D flow成像对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评估的可重复性较好,对于不同心率状态下以及血流状态复杂部位的血流动力学评估,4D flow成像测量的可重复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4D血流成像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磁共振影像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妮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450-454,共5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病因,且约占卒中病因的1/5。目前对cSVD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cSVD在MRI上的表现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病因,且约占卒中病因的1/5。目前对cSVD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cSVD在MRI上的表现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与腔隙灶、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张(dilated Virchow-Robin space,dVR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及脑萎缩。本文综述上述cSVD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定义、分级及推荐序列等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 及 CT 灌注成像在单侧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亚男 薛静 高培毅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探讨DSA及CT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MMD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DSA检查,13例行术后DSA检查,51例行术前CTPI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 目的:探讨DSA及CT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MMD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DSA检查,13例行术后DSA检查,51例行术前CTPI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患者行术后近期和远期CTPI检查。根据DSA图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型和颈内动脉(ICA)分期;在CTPI参数图(包括CBF、CBV、MTT和TTP)上对5个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脑梗死前期的术前分期及评估手术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DSA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大脑中动脉(MCA)病变,单一MCA受累占71.4%(35/49)。40.8%(20/49)的患者ICA分期处于Ⅳ期。49例均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31例可见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侧支循环。术后评估中,21例行STA-MCA搭桥术的患者中吻合血管再通率为95.2%(20/21),其中13例术后DSA复查示69.2%(9/13)的患者颅底烟雾状血管减少或消失;251例的术前CTPI显示患侧的MCA供血区、基底节和PCA供血区的CBV升高,MTT及TTP延长,MCA供血区的CBF降低,ACA供血区的MTT延长,且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评估中,66.7%(34/51)患侧MCA供血区梗死前期分期为Ⅰb期。搭桥术后近期复查CTPI显示患侧MCA和PCA供血区、基底节及丘脑的灌注参数绝对值及相对值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搭桥术后远期CTPI示MCA、PCA和ACA供血区及基底节的灌注状态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P<0.05)。结论:DSA及CTPI能有效地评估单侧MMD的血管情况及脑灌注状态,能对了解病情、筛查手术适应证及评估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洋 高培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扩散张量成像是fMRI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唯一可在体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此外,还可通过测量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等参数,对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进行评价。目前,已有研究将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应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本文拟从... 扩散张量成像是fMRI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唯一可在体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此外,还可通过测量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等参数,对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进行评价。目前,已有研究将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应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本文拟从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慢性周围神经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炎症和肿瘤等方面对其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弥散张量成像在腰骶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洋 高培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腰背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TI横轴位扫描。常规MR检查包括T2WI、T1WI矢状位扫描、T2WI横轴位...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腰背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TI横轴位扫描。常规MR检查包括T2WI、T1WI矢状位扫描、T2WI横轴位扫描,在DTI图像测量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利用专用后处理软件,采用设置感兴趣区的方法进行腰骶部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健康志愿者2侧神经根的FA值分别为0.314±0.021(左L3)、0.305±0.018(右L3)、0.343±0.055(左L4)、0.330±0.055(右L4)、0.347±0.016(左L5)、0.338±0.028(右L5)、0.338±0.027(左S1)、0.343±0.032(右S1),同一节段的左右2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束成像可清晰显示所有受试者的神经根走行。7例患者共有9个受压神经根,受压神经根的FA值低于未受压神经根的FA值,所有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侧别均与症状侧别一致,而常规MR检查与症状的相关性则较差。结论与常规MRI相比,纤维束成像更能反映出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受压神经根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腰骶神经根 椎间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对照 被引量:3
7
作者 荆利娜 高培毅 +4 位作者 周剑 林燕 隋滨滨 薛静 沈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室管膜下瘤和30例星形细胞瘤的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病变纵轴长度、椎体数目、生长方式、T1WI信号、T2W... 目的对比观察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室管膜下瘤和30例星形细胞瘤的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病变纵轴长度、椎体数目、生长方式、T1WI信号、T2WI信号、有无强化、边界是否清楚、是否有囊变、是否有脊髓空洞、是否有瘤周水肿的差异。结果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T1WI信号、T2WI信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脊髓室管膜下瘤纵轴长度大于星形细胞瘤(t=3.21,P<0.05),椎体数目亦多于星形细胞瘤(t=2.58,P<0.05);脊髓室管膜下瘤多无强化、呈偏心生长、边界清、无囊变及瘤周水肿,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3、10.63、15.42、4.67、13.67,P均<0.05)。两种肿瘤脊髓空洞均少见。结论肿瘤生长方式、边界及瘤周水肿等MRI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下瘤 星形细胞瘤 脊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单侧烟雾病临床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亚男 薛静 高培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侧烟雾病(MMD)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判断预后并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2月经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单侧MMD患者5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指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1例... 目的:探讨影响单侧烟雾病(MMD)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判断预后并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2月经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单侧MMD患者5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指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1例接受随访的患者中,脑梗死(C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出血(CH)的预后改善与否不全相同(χ2=11.22,P<0.05),其中TIA组的预后优于CI组(P<0.05)。术前大脑后动脉(PCA)区域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延长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临床分型及PCA区域的r MTT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围术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亚男 高培毅 薛静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8期674-679,共6页
血管重建术是烟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脑血管成像及脑灌注成像在血管重建术前评价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预测手术风险、术中实时监控、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结合应用既能显示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又能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对围... 血管重建术是烟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脑血管成像及脑灌注成像在血管重建术前评价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预测手术风险、术中实时监控、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结合应用既能显示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又能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对围术期烟雾病患者的血管及灌注情况评估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围术期 影像学 血管成像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