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李静 程实 +5 位作者 郭军平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张越巍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50,共11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按7∶3的比例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来建立模型,测试集用来评估模型性能。在训练集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以及ROC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的准确性、区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01例老年急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8.9±6.9)岁,男性占68.92%(1517/2201)。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12.22%(269/2201),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72%(214/2201),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2.50%(55/220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为0.50%(11/2201)。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31%、15.88%、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5~15分和16~42分、入院时mRS评分≥3分、白蛋白<35 g/L、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手术治疗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均显示P>0.05(训练集χ^(2)=9.294,P=0.318;测试集χ^(2)=10.173,P=0.253),说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较好。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47(95%CI 0.819~0.876)、0.838(95%CI 0.786~0.890),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DCA显示预测模型临床实用性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急性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卒中 医院感染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实 李静 +6 位作者 郭军平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梁瑛 张越巍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预防策略提供思路。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预防策略提供思路。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感染部位及时间分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884例急性卒中患者,男性2138例(74.1%),IS 2049例,ICH 531例,SAH 304例。426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4.8%,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卒中后4(1~7)d。IS、ICH及SAH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0.8%、21.3%和29.9%,呈逐渐升高趋势。肺脏为急性卒中后感染率最高且最早出现的感染部位。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 1.038,95%CI 1.026~1.050,P<0.001)、合并心力衰竭(OR 2.339,95%CI 1.197~4.572,P=0.0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 3.297,95%CI 1.676~6.486,P=0.001)、卒中类型为脑出血(OR 2.162,95%CI 1.548~3.021,P<0.001)或蛛网膜下腔出血(OR 8.271,95%CI 5.591~12.236,P<0.001)、入院NIHSS升高(OR 1.162,95%CI 1.132~1.193,P<0.001)及住院时间延长(OR 1.138,95%CI 1.109~1.168,P<0.001)为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是急性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且发病时间早。年龄升高、合并心力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功能损伤较重的患者感染发生率升高,与IS相比,ICH和SAH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感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实 李静 +6 位作者 郭军平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梁瑛 冀瑞俊 张越巍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8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及感染对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出院结局分为结局良好...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及感染对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出院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mRS评分<3分)和结局不良组(mRS评分≥3分或住院期间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卒中后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IS患者1024例,平均年龄(60.3±12.4)岁,其中男性788例(77.0%),出院结局良好组761例(74.3%),结局不良组263例(25.7%)。85例患者出现卒中后感染,总体感染发生率为8.3%,其中69例(6.7%)为肺部感染,16例(1.6%)为尿路感染,3例(0.3%)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后出现肺部感染(OR 2.522,95%CI 1.318~4.828,P=0.005)、合并糖尿病(OR 1.486,95%CI 1.048~2.106,P=0.026)、入院NIHSS评分升高(OR 1.286,95%CI 1.233~1.342,P<0.001)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OR 1.094,95%CI 1.014~1.180,P=0.020)为AIS患者不良出院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可显著增加AIS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院结局 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