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程华 戴建平 +2 位作者 李少武 艾林 王双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1-543,共3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33.8岁,分析其MRI及CT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透明隔及侧脑室,邻近Monro孔处,5例进入第三脑室,T1WI及T2WI均表现为...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33.8岁,分析其MRI及CT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透明隔及侧脑室,邻近Monro孔处,5例进入第三脑室,T1WI及T2WI均表现为与皮层灰质相等或略高信号,边缘清楚,体积较大,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结论:年轻人透明隔及侧脑室多囊有钙化肿瘤,应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细胞瘤,MRI是术前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CT对肿瘤钙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影像的人体颈动脉分叉血流模式分型 被引量:9
2
作者 薛蕴菁 高培毅 +1 位作者 林燕 段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6-479,共4页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血管影像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模式分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增强MRA(CEMRA)的患者,共100支颈动脉血管,经颈动脉超声或DSA证实双侧颈动脉分叉管腔正常。CEMRA原始图像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网格化后,采...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血管影像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模式分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增强MRA(CEMRA)的患者,共100支颈动脉血管,经颈动脉超声或DSA证实双侧颈动脉分叉管腔正常。CEMRA原始图像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网格化后,采用CFD方法进行计算,于颈动脉分叉平面观察分析在心动周期减慢射血期时的血流模式;同时应用vmtk软件测量颈动脉分叉的分叉角。结果根据颈动脉分叉处的涡流形态,可将血流模式分为4型,即无涡流型(8支)、单涡流型(25支)、双涡流型(61支)和多涡流型(6支)。根据分叉角的大小及球部的大小,100支颈动脉分叉形态可分为4型,即小角度小球型(14支)、小角度大球型(5支)、大角度小球型(49支)和大角度大球型(32支)。结合颈动脉分叉血管几何形态和分叉平面的涡流形态,发现颈动脉球部越大、分叉角越大,则涡流形态越复杂,且为大涡流。结论应用CFD方法结合血管影像分析正常颈动脉分叉血液的血流模式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颈动脉几何形态与复杂血流模式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的影像学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影 麻苏培 +2 位作者 邹丽丽 王凯 马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分析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LPRM)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PRM患者的CT、MR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病变发生在大脑半球表面3例,大脑镰旁1例,鞍上2例,3脑室后1例,侧裂池1例;其中7例为... 目的分析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LPRM)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PRM患者的CT、MR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病变发生在大脑半球表面3例,大脑镰旁1例,鞍上2例,3脑室后1例,侧裂池1例;其中7例为单发,1例多发。4例接受CT平扫,其中2例病灶密度均匀,1例内部可见坏死灶,1例可见出血液化灶。8例均接受MR扫描,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6例呈稍高信号,2例为低信号。1例病变内部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坏死区,1例可见高信号出血灶。增强后5例病变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光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下,脑膜上皮细胞以不同形状排列。结论 LPRM具有脑膜瘤的一般影像学特点,同时具有独特表现,结合病理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胶质瘤动态变化的影像学观察(附15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绪珠 江涛 +3 位作者 李少武 艾林 马军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初步总结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自然病史,通过对每一例患者自初次发病到最终手术的时间内所做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 目的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初步总结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自然病史,通过对每一例患者自初次发病到最终手术的时间内所做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仔细评价了首次检查时病灶位置、术前病灶累及的部位、动态影像学表现及生长趋势,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全部15例病例中,男12例,女3例,初次发病时平均年龄为36.2岁(1-59岁)。自然病史周期平均31.2个月(范围2-106个月)。其中1例经活检证实,14例经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最终病理诊断包括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3级),11例胶质母细胞瘤(WHO4级),4例患者影像学阳性表现的出现滞后于临床表现,6例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灶内出血,4例表现为自不强化到明显强化,3例在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就表现出扩散征象,1例表现为多中心起病。结论灶内出血、强化的动态变化可提示胶质瘤自低级别向高级别的恶变,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快、扩散早,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高级别 自然病史 扩散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影 张瑶 +2 位作者 史东立 胥晓明 马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3-1995,共3页
本文对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旨在梳理各种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助鉴别诊断。
关键词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正然 沈慧聪 +4 位作者 常天静 范亦龙 艾林 马军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分析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PM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PMA主要位于下丘脑-视交叉-3脑室区域(23/35,65.71%),其次为大脑半球(6/35,17.14%)。CT... 目的分析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PM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PMA主要位于下丘脑-视交叉-3脑室区域(23/35,65.71%),其次为大脑半球(6/35,17.14%)。CT扫描多为稍低密度(23/28,82.14%)和等密度(2/28,7.14%),因出血呈高密度3例(3/28,10.71%);合并少许点状、线状钙化9例。MR扫描边界清晰30例(30/31,96.78%);无瘤周水肿28例(28/31,90.32%),轻度水肿3例(3/31,9.68%)。T1WI实性部分为不均匀稍低信号28例(28/31,90.32%)。T2WI为高信号伴絮片状稍高信号26例(26/31,83.87%),均匀高信号1例(1/31,3.23%),不均匀等信号2例(2/31,6.45%),因出血为低信号2例(2/31,6.45%);瘤体内见点、线状等信号27例(27/31,87.09%)。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7例(27/30,90.00%),轻度点线状强化1例(1/30,3.33%),无强化2例(2/30,6.67%);实性部分包含无强化区28例(28/30,93.33%),柔脑膜强化5例(5/30,16.67%)。结论 PMA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及CT、MRI特征,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侯晶晶 张宁 +3 位作者 王春雪 周娟 张佩瑶 沈慧聪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6期496-505,共10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加强对PSD的识别,提高对PSD机制和诊断手段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对PS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PSD磁共振影像学,包括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加强对PSD的识别,提高对PSD机制和诊断手段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对PS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PSD磁共振影像学,包括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卒中 磁共振波谱学 扩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脑缺血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雷静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7期462-465,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慢性脑缺血灌注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5例,临床表现为慢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11例。使用3.0TMR成像系统对受试者除行常规MR平扫外,还行Q2TIPS的ASL扫描。观察所得相对局部脑血流... 目的评价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慢性脑缺血灌注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5例,临床表现为慢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11例。使用3.0TMR成像系统对受试者除行常规MR平扫外,还行Q2TIPS的ASL扫描。观察所得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彩图有无灌注减低区,对灌注减低区采用注量变化程度来显示灌注变化的情况。结果在健康志愿者,ASL技术可清楚显示脑灰质、白质及深部核团的不同血流分布,灰质血流量明显高于白质。在11例颈内动脉系统脑缺血患者中3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其ASL灌注图显示双侧脑血流分布对称,无rCBF减低区,余8例患者共发现17个区域的rCBF较健侧明显减低。结论ASL可用于脑缺血患者的脑组织灌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影像学纵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郑作锋 艾林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65-1668,共4页
近些年来有许多研究从功能影像学出发,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域与运动恢复的关系,从而试图解释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本文就功能神经影像学在脑卒中康复期的纵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原始图像与CT血管原始图像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效春 高培毅 +4 位作者 林燕 薛静 刘光锐 马丽 王晨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9期715-720,共6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原始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ource imaging,CTP-S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原始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ource imaging,CTA-S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3例急性...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原始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ource imaging,CTP-S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原始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ource imaging,CTA-S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9h)的患者行"一站式CT"扫描,根据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将患者分为两组:不匹配组和匹配组。分析基线CTA-SI、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ASPECTS,并与随访影像ASPECTS进行对照。结果匹配组,CTA-SI与动脉期和静脉期CTP-SIASPECTS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0.330);不匹配组,CTA-SI与动脉期和静脉期CTP-SIASPECTS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匹配组CTA-SI和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的线性关系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0.040);不匹配组只有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之间的线性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与CTA-SI相比,CTP-SI也可以判断缺血的脑组织;并且,CTP-SI在鉴别梗死与非梗死的缺血脑组织方面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再灌注 血管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磁共振影像分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晨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9期721-72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并结合脑白质血液供应,探讨影像学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按其脑白质疏松... 目的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并结合脑白质血液供应,探讨影像学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按其脑白质疏松部位不同分为3组(皮层下组、室旁组和混合组),按其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分析各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的特点及各组、各级脑白质疏松MRI特点。结果皮层下组患者年龄较室旁组及混合组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深部、室旁白质疏松及深部合并室旁白质疏松共占88.50%,而皮层下白质疏松占11.50%。深部/室旁白质疏松以2级常见,皮层下白质疏松以1级最常见。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而且其脑白质疏松多发生在深部和或室旁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 发病机制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影像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简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坤成 戴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整合了各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确立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呼吸系统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等主要研究方向。通过近10年的建设,医学影像学系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整合了各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确立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呼吸系统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等主要研究方向。通过近10年的建设,医学影像学系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尤其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如脑重大疾病研究、心血管病影像研究、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研究和数字医学成像研究等领域,在《Radiology》、《Neuroimage》和《Human Brain Mapping》等影像学专业顶级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中华医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研究奖。学科队伍建设也使一批优秀人才得到认可。医学影像学系将继续坚持学科发展方向,以取得更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医学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影像诊断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55-758,共4页
  随着脑动脉闭塞性疾病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发展,脑静脉系统闭塞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为临床工作所重视.例如脑静脉窦闭塞死亡率较高(20%~78%)[1],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 影像学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储备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静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7期493-497,共5页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自身调节储备)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自身调节储备)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和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储备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和加强溶栓治疗的影像学指导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7期461-461,共1页
  近年来,在广大神经科学和神经影像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以及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日渐缩小,部分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   近年来,在广大神经科学和神经影像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以及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日渐缩小,部分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概念的提出,更新了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观念;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又使溶栓治疗的选择更趋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影像学 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影像进修人员特点及教学策略
16
作者 陈绪珠 马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影像进修人员的基本现状,为提高卒中影像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9-2015年(2009年除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卒中影像诊断的142例学员进行调查,包括学员年龄、性别、职...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影像进修人员的基本现状,为提高卒中影像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9-2015年(2009年除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卒中影像诊断的142例学员进行调查,包括学员年龄、性别、职称、原单位的类别、学习时间等。结果全部学员平均年龄(34.9±6.2)岁,男性学员占67%(95/142),中级专业职称占51%(73/142),所在医疗单位76%(108/142)为三级医疗机构,学习时间的中位数为6个月。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影像诊断进修医师以三级医院的主治医师为主要人群,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前期教育基础,职业成长空间大,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影像 教学 进修医师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指导扩大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进展
17
作者 王效春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9期773-778,共6页
1996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的时间窗为3h,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先进的影像学指导扩大时... 1996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的时间窗为3h,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先进的影像学指导扩大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对影像学指导扩大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症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楠 张佩瑶 +4 位作者 戴建平 艾林 沈慧聪 罗跃嘉 王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1,314,共4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PSD可延缓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病死率。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脑血管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马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7期516-517,共2页
  2005年人们对影像学在脑卒中很多前沿问题上的应用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我们将重点介绍那些始终存在争议的文章,包括MR和CT在选择治疗方法、评价预后、确定脑卒中病因和发生新事件风险度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CT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佳 康慧斌 +1 位作者 李葆青 隋滨滨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55-1261,共7页
目的探讨青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所致的青年MCA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方法... 目的探讨青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所致的青年MCA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接受HRMR-VWI检查并符合入组标准的青年(16~45岁)患者76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HRMR-VWI影像表现。根据出院诊断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组及非AS组,比较不同病因所致MCA狭窄的影像特征,比较≤35岁患者与>35~45岁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结果AS组49例[(35.76±5.29)岁,女5例],非AS组27例[(31.07±7.47)岁,女16例]。AS组女性比例低于非AS组(10.2%vs.59.3%,P<0.001),吸烟患者比例(83.7%vs.14.8%,P<0.001)、高脂血症患者比例(63.3%vs.18.5%,P<0.001)高于非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MR-VWI显示AS组多为偏心性管壁增厚(44/49,89.8%),非AS组多为同心性管壁增厚(23/27,85.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组间最大管壁厚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35~45岁的患者高血压比例高于≤35岁患者(54.3%vs.29.3%,P=0.027)。结论AS仍为中国青年人群MCA狭窄的常见病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青年女性比例更高。AS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的影像特征方面,管壁增厚方式及最大管壁厚度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