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秦海强 张亚清 +1 位作者 张婧 荆利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4,共4页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类疾病,尤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人工智能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筛查、梗死灶识别和缺血半暗带评估、血管闭塞识别、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有望进一步提高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血几丁质酶3样蛋白1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秦海强 张怡君 +9 位作者 张婧 王安心 林金禧 梁宪红 刘丽 张贵涛 于淼欣 张润华 刘改芬 王拥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1,CHI3L1)与缺血性卒中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第三次中国国家卒中登记(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Ⅲ)的缺血性卒中生物标志物亚组研究.连续... 目的探讨血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1,CHI3L1)与缺血性卒中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第三次中国国家卒中登记(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Ⅲ)的缺血性卒中生物标志物亚组研究.连续性收集发病后7d内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并在基线收集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CHI3L1水平,并根据血浆CHI3L1浓度将患者分组,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分析血浆CHI3L1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8006例首发缺血性卒中,按照血浆CHI3L1浓度按照三分位从低到高分为3组,各组CHI3L1平均浓度分别为(30.4±8.5)mg/L(低浓度组)、(64.9±13.5)mg/L(中浓度组)和(164.6±50.4)mg/L(高浓度组).低、中、高浓度组患者NIHSS评分为0~3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5.8%、52.6%和47.3%,4~7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6%、32.0%和33.0%,8~14分者分别为12.1%、13.1%和15.0%,15~21分者分别为1.2%、1.7%和3.6%,≥22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4%、0.8%和1.2%.校正混杂因素后,以低浓度组为对照,中浓度组(OR=1.14,95%CI:0.98~1.34)和高浓度组(OR=1.50,95%CI:1.28~1.76)重度患者(NIHSS≥8分)比例更多.结论入院时血CHI3L1升高提示缺血性卒中病情严重.检测血CHI3L1有助于从血液标志物角度更好地筛选病重患者,为将来的分层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21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拥军 熊云云 +15 位作者 李子孝 张玉梅 杨晓萌 王上 霍晓川 杨明 谢雪微 罗岗 陈晓霖 李光硕 王利圆 王传颖 闫然 王文洁 段春苗 路正钊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2021年,距离首项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NASCET已经过去了30年[1]。与脑血管病的循证医学发展同步,2021年,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也已创刊30周年。杂志约请Hankey教授[2]回顾了30年间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的进程及最重要的研究进展... 2021年,距离首项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NASCET已经过去了30年[1]。与脑血管病的循证医学发展同步,2021年,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也已创刊30周年。杂志约请Hankey教授[2]回顾了30年间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的进程及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卒中单元的建立[3],加压弹力袜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4],1995年NINDS研究开启了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历程[5],1997年CAST和IST试验奠定了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石[6-7],2013年CHANCE研究证实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2015年五大临床研究证明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的有效性[9-13],DEFUSE 3、DAWN及EXTEND试验扩展了EVT和静脉溶栓的时间窗[1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移动卒中单元 二级预防 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 隐源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 心房颤动 抗血小板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卒中住院患者早期营养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海强 王安心 +5 位作者 左颖婷 张亚清 杨波 于丹丹 魏娜 张婧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用不同营养指标评估卒中住院患者早期营养状态的变化。方法多中心连续收集发病7 d内的首次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利用BMI、上臂中部周径(mi 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U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 目的用不同营养指标评估卒中住院患者早期营养状态的变化。方法多中心连续收集发病7 d内的首次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利用BMI、上臂中部周径(mi 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U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入院14 d时重复营养状态的评估,观察14 d内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研究共入组760例卒中患者。入院14 d的BM(I 24.3±3.5 kg/m2 vs 24.7±3.6 kg/m2)、MUAC(28.3±13.5 cm vs 28.8±3.3 cm)、TSF(17.0±7.4 mm vs 17.9±7.6 mm)、血清白蛋白水平(39.3±4.7 g/L vs 40.6±4.3 g/L)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均P<0.0001)。分析各指标的异常率,入院14 d时低BMI(4.0%vs 2.9%,P=0.0455)、MUAC(9.7%vs 6.8%,P=0.0004)、TSF(11.8%vs 10.0%,P=0.0164)、血清白蛋白(9.2%vs 6.2%,P<0.0001)和前白蛋白(17.6%vs 12.1%,P<0.0001)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入院时。结论卒中患者早期营养状态呈恶化趋势,不同指标所检出的营养不良率差别较大,应强调早期利用多项指标观察卒中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营养状态 营养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任务步行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运动干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依双 周亚楠 +1 位作者 公维军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人在进行双任务步行(dual-taskwalking,DTW)时,不同认知任务对步态和认知-运动干扰(cognitive-motor interference,CMI)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卒中组,并选取与卒中组性别、年龄、受教...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人在进行双任务步行(dual-taskwalking,DTW)时,不同认知任务对步态和认知-运动干扰(cognitive-motor interference,CMI)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卒中组,并选取与卒中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依次完成坐姿下两项认知单任务(single-task,ST),包括连续减法任务(serial subtraction,SS)和单词生成任务(word list generation,WLG)。然后完成单任务步行(single-taskwalking,STW)、连续减法时双重任务步行(SS-DTW)和单词生成时双重任务步行(WLGDTW)。使用Codamoti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采集步态参数,包括步速、步频、跨步长和跨步时间,记录认知任务正确反应数量。比较两组在DTW时步行和认知任务的双重任务成本差异。结果(1)在STW和两种DTW时,卒中组步速、跨步长和步频明显低于对照组,跨步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TW相比,卒中组在不同DTW时步速降低、步频减慢且跨步时间延长,在SS-DTW时跨步长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不同DTW时步速降低、步频减慢、跨步长变短和跨步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认知ST相比,卒中组在两种DTW中,认知任务正确次数均减少(P<0.05);对照组仅在SS-DTW时,认知任务正确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执行双重任务(dual-task,DT)会导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者步态表现下降,卒中患者在DTW时更易出现步态障碍。工作记忆任务和语义记忆任务对步态的干扰程度是相似的。DTW更能反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于DTW时CMI模式的探索可为评估实际步行功能和DT训练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任务 缺血性卒中 认知-运动干扰 步态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往脑卒中病史与脑卒中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洪楚奕 王赵霞 臧大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24 h动态血压参数与既往脑卒中病史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脑卒中发病情况分为复发组30例和初发组86例。进行24 h...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24 h动态血压参数与既往脑卒中病史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脑卒中发病情况分为复发组30例和初发组86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各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入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复发组24 h收缩压、24 h脉压、昼间脉压、昼间收缩压、夜间脉压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24 h收缩压、24 h脉压、昼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与既往脑卒中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神经功能障碍状态、脑卒中类型、BMI和临床危险因素后(模型2),脑卒中复发发生率与昼间收缩压升高相关性仍存在(P_(趋势性)<0.05),昼间、夜间脉压与脑卒中复发未见明显相关性(P_(趋势性)>0.05)。在模型2中,昼间收缩压四分位变量预测脑卒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17~0.824,P<0.01)。结论脑卒中后24 h血压监测中昼间收缩压升高可能与脑卒中复发存在着潜在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压监测 便携式 高血压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