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量表应用于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评定的效度、信度和敏感性。方法本研究招募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7家医院住院的300例缺...目的探讨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量表应用于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评定的效度、信度和敏感性。方法本研究招募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7家医院住院的3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由两名评定者分别对受试者进行ARAT量表评估。同时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作为效标。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ARAT量表的效标效度及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评价ARAT量表的内部信度、敏感性及外部信度。结果以FMA-UE为效标,ARAT量表总分与其总分呈正相关(r=0.946,P<0.001)。结构效度检验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间相关系数范围为0.79~0.92,模型整体拟合指标为χ^(2)/df=7.011,P=0.001,比较拟合指数=0.906,增值拟合指数=0.907,规范拟合指数=0.895,近似误差均方根=0.055。各因子的组合信度值在0.964~0.983,各因子的平均变异抽取量在0.940~0.952。内部一致性检验中,评分等级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7,敏感性分析中,Cronbach’sα系数在0.986~0.987。外部一致性检验中,两名评定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最高为0.999,95%CI集中于0.961~0.999。结论ARAT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结构效度、信度和敏感性,适用于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评估。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分析影响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招募2018年12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44例卒中后失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目的评价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分析影响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招募2018年12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44例卒中后失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评估失语程度,采用中文版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13 scale,SOC-13)、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评估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知觉压力。分析中文版SOC-13总分与SSRS、GSES、CPSS总分的相关性。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因素。结果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文版SOC-13总分为(57.96±12.11)分,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文版SOC-13总分与SSRS总分(r=0.592,P<0.05)、GSES总分(r=0.470,P<0.05)呈正相关,与CPSS总分呈负相关(r=-0.410,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β=1.006,P=0.001)、日常生活能力(β=1.124,P=0.003)、CRRCAE评分(β=1.325,P<0.001)、SSRS总分(β=1.123,P=0.009)、GSES总分(β=0.341,P=0.015)、CPSS总分(β=-0.402,P=0.023)是卒中后失语患者低中文版SOC-13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偏低。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失语程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知觉压力是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以细胞内路易体(Lewy bodies,LB)沉积为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这一疾病由Lewy等[1]于1912年首次报道。由于帕金森病(Parkinso...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以细胞内路易体(Lewy bodies,LB)沉积为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这一疾病由Lewy等[1]于1912年首次报道。由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晚期可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且PDD患者中脑内也存在LB,故区别二者十分困难。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研究运动想象-动觉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偏瘫侧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探索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效的手功能训练方法。方法 前瞻性入组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诊疗的发病1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运动想象-动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组)。研究组每日分别进行1次运动想象-动觉治疗和1次常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30 min,每周5 d,持续4周。对照组每日进行2次常规康复,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周5 d,持续4周。在治疗前对患者采用MoCA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混乱运动想象评估(chaotic motor imagery assessment battery,CMIA)和运动觉及视觉想象问卷(kinesthetic and visual imagery questionnaire,KVIQ)评定患者的运动想象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患者是否存在抑郁。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Wolf上肢运动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进行手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研究共入组67例患者,对照组33例,脱落1例,研究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FMA-UE量表[50(40~58)分vs. 37(24~56)分,P=0.017]、WMFT量表评分等级[53(41~64)分vs. 42(32~57)分,P=0.013]、ARAT量表[45(35~50)分vs. 35(16~48)分,P=0.005]、ADL量表[80(70~85)分vs. 65(60~85)分,P=0.008]均高于对照组,但WMFT上肢运动量表中的作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想象-动觉疗法与常规康复相比,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偏瘫侧的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文摘目的探讨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量表应用于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评定的效度、信度和敏感性。方法本研究招募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7家医院住院的3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由两名评定者分别对受试者进行ARAT量表评估。同时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作为效标。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ARAT量表的效标效度及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评价ARAT量表的内部信度、敏感性及外部信度。结果以FMA-UE为效标,ARAT量表总分与其总分呈正相关(r=0.946,P<0.001)。结构效度检验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间相关系数范围为0.79~0.92,模型整体拟合指标为χ^(2)/df=7.011,P=0.001,比较拟合指数=0.906,增值拟合指数=0.907,规范拟合指数=0.895,近似误差均方根=0.055。各因子的组合信度值在0.964~0.983,各因子的平均变异抽取量在0.940~0.952。内部一致性检验中,评分等级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7,敏感性分析中,Cronbach’sα系数在0.986~0.987。外部一致性检验中,两名评定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最高为0.999,95%CI集中于0.961~0.999。结论ARAT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结构效度、信度和敏感性,适用于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评估。
文摘目的评价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分析影响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招募2018年12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44例卒中后失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评估失语程度,采用中文版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13 scale,SOC-13)、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评估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知觉压力。分析中文版SOC-13总分与SSRS、GSES、CPSS总分的相关性。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因素。结果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文版SOC-13总分为(57.96±12.11)分,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文版SOC-13总分与SSRS总分(r=0.592,P<0.05)、GSES总分(r=0.470,P<0.05)呈正相关,与CPSS总分呈负相关(r=-0.410,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β=1.006,P=0.001)、日常生活能力(β=1.124,P=0.003)、CRRCAE评分(β=1.325,P<0.001)、SSRS总分(β=1.123,P=0.009)、GSES总分(β=0.341,P=0.015)、CPSS总分(β=-0.402,P=0.023)是卒中后失语患者低中文版SOC-13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偏低。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失语程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知觉压力是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影响因素。
文摘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以细胞内路易体(Lewy bodies,LB)沉积为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这一疾病由Lewy等[1]于1912年首次报道。由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晚期可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且PDD患者中脑内也存在LB,故区别二者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