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
1
作者 李秋菊 尹金风 +5 位作者 王春娟 杨昕 任添华 李子孝 谷鸿秋 姜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79,共7页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复发、院内死亡、院内并发症(肺栓塞、肺炎等)及出院回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09366例脑出血患者,男性68386例(62.5%),年龄63.0(53.0~72.0)岁,入院时NIHSS评分为6.0(2.0~13.0)分,住院天数为15.0(10.0~21.0)d。总计293例(0.3%)存在卒中前痴呆病史。与无卒中前痴呆患者相比,卒中前痴呆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受教育程度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前痴呆可能与更高的院内并发症(OR 2.35,95%CI 1.46~3.83),特别是肺炎(OR 2.52,95%CI 1.57~4.08)事件相关,但两组患者在卒中复发(OR 1.45,95%CI 0.63~2.88)、院内死亡(OR 1.43,95%CI 0.80~2.50)、出院回家(OR 0.83,95%CI 0.46~1.60)等结局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中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为0.3%,卒中前痴呆可能增加脑出血患者院内并发症尤其是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前痴呆 患病率 院内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吉西他滨耐药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王维嘉 田秀云 +3 位作者 吴剑挥 关晓雅 郝纯毅 崔培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吉西他滨耐药(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TCGA数据库中179例胰腺癌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6例和验证集53例。收集GEO数据库中吉西他滨耐药和非耐药PANC-1、CFPAC-1和Bxpc-3细胞系的测序数... 目的:构建基于吉西他滨耐药(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TCGA数据库中179例胰腺癌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6例和验证集53例。收集GEO数据库中吉西他滨耐药和非耐药PANC-1、CFPAC-1和Bxpc-3细胞系的测序数据取交集;利用GTEx数据库中165份正常胰腺组织和训练集基因测序数据筛选差异基因;两者再取交集,得胰腺癌GRS相关基因。采用LASSO回归和Cox回归构建基于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计算风险评分,绘制ROC曲线评价风险评分对胰腺癌3 a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179例胰腺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两组免疫检查点(CD28、CD80、CD86、ICOS、ICOS LG、PD-1、PD-L1、PD-L2、B7-H3、B7-H4、HHLA2、TMIGD2、TIM-3、galectin-9、LAG-3、FGL-1、CD39、CD73、TIGIT、VISTA)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14个胰腺癌GRS相关基因。对14个基因进行LASSO回归,筛选出4个基因,采用Cox回归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ROC曲线的AUC(95%CI)分别为0.718(0.627~0.802)和0.796(0.607~0.985)。高风险组PD-L1、CD73和HHLA2表达水平高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吉西他滨 耐药基因 预后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的临床模型预测首次脑卒中:现状与前景
3
作者 张子娇 丁顺晶 +2 位作者 赵地 梁俊 雷健波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脑卒中是全球第3大致死疾病和第4大致残疾病,其较高的致残率和漫长的康复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一级预防是脑卒中防控的核心,通过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因此脑卒中首发风险预测模型的... 脑卒中是全球第3大致死疾病和第4大致残疾病,其较高的致残率和漫长的康复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一级预防是脑卒中防控的核心,通过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因此脑卒中首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脑卒中风险的预测开辟了新路径。本文综述传统方法与机器学习模型在脑卒中首发风险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并从3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应注重技术创新,通过引入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先进算法,进一步提升预测模型的精确度;其次,需丰富数据类型和优化模型架构,以构建更加全面且精准的预测模型;最后,应强调模型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验证,其一方面可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另一方面可促进医生对预测模型的理解,这对预测模型的应用与推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首次卒中 机器学习 临床预测模型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多组分运动管理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鑫 赵蕊 张慧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8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 :分析个体化多组分运动管理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08例老年衰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 :分析个体化多组分运动管理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08例老年衰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多组分运动管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跌倒效能、衰弱状态、躯体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有差异(P<0.05),跌倒效能总分有差异(P<0.05),躯体活动能力有差异(P<0.05),衰弱状态有差异(P<0.05)。结论 :个体化多组分运动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衰弱状态、躯体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提高跌倒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老年综合评估 衰弱 层级管理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和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梅曼 任添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研究静脉血和动脉血气中钠离子(sodium,Na^+)、钾离子(potassium,K^+)、钙离子(calcium,Ca^2+)、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浓度的差异。方法在急诊留观室同时采取静脉血常规标本、静脉血生物化学标本、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中,采用数... 目的研究静脉血和动脉血气中钠离子(sodium,Na^+)、钾离子(potassium,K^+)、钙离子(calcium,Ca^2+)、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浓度的差异。方法在急诊留观室同时采取静脉血常规标本、静脉血生物化学标本、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的静脉血和动脉血气中Na^+、K^+、Ca^2+、HGB的浓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血气和静脉血检测K+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73±0.52)mmol/L、(3.93±0.58)mmol/L(P<0.001),两者差异性在临床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动脉血气结果可直接用于估计静脉K^+浓度;动脉血气和静脉血的Na+浓度分别为(136.7±7.0)mmol/L、(136.49±6.6)mmol/L(P=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结果可直接用于估计静脉血中Na+浓度;动脉血气和静脉血的Ca^2+浓度分别为(1.12±0.22)mmol/L、(2.02±0.36)mmol/L(P<0.001),两者差异超过临床允许最大误差范围,相关性系数为0.88,相关性好,可通过线性方程计算,静脉血钙(mmol/L)=0.44+1.42×动脉血气钙浓度;动脉血气和静脉血的HGB浓度值分别为(101.3±26.6)g/L、(98.8±24.6)g/L(P=0.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结果可直接用于估计静脉血中HGB浓度。结论在处理急症时,动脉血气中电解质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在实验室结果出来之前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气 静脉血 电解质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