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影像学方法探讨类似运动性和感觉性的传导性失语发病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红霞 赖宗力 +2 位作者 陈红燕 周筠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类似运动性和感觉性的传导性失语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选择7例类似运动性失语和7例感觉性失语症的传导性失语患者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研究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纤维束,并测量三者的各向异性(FA)值... 目的探讨临床上类似运动性和感觉性的传导性失语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选择7例类似运动性失语和7例感觉性失语症的传导性失语患者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研究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纤维束,并测量三者的各向异性(FA)值,分别比较健康志愿者与传导性失语患者双侧大脑半球的FA值;采用扩散张量成像纤维追踪的方式,比较Broca区、Wernicke区的纤维结构。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左侧大脑半球各项FA值大于右侧(P<0.05);在类似运动性失语症的传导性失语患者中,左侧Broca区以及弓状纤维束前部的FA值小于右侧镜像区(P<0.05);在类似感觉性失语的传导性失语患者中,左侧Wernicke区以及弓状纤维后部的FA值小于右侧镜像区(P<0.05),Broca区的FA值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相似。结论除弓状纤维束受损外,皮层的病变同样可以引起传导性失语。如果病变部位靠近Broca区且弓状纤维束的前部受损,则临床症状类似于运动性失语症;靠近Wernicke区且弓状纤维束的后部受损,则类似于感觉性失语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纤维追踪 类似运动性失语症的传导性失语 类似感觉性失语症的传导性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脑功能连接 被引量:6
2
作者 石庆丽 燕浩 +6 位作者 陈红燕 王凯 姚婧璠 韩在柱 张玉梅 张贵云 高玉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脑静息状态下的不同专属脑网络间的连接强度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离静息状态五大专属性功能脑网络,将五大脑网络分别作为感兴趣区,并采用多变... 目的探讨正常人脑静息状态下的不同专属脑网络间的连接强度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离静息状态五大专属性功能脑网络,将五大脑网络分别作为感兴趣区,并采用多变量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GCA)分析相关脑网络之间的功能因果连接的强度关系。采用SPM 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应用ICA方法得到5个经典的正常人静息态脑网络成分,分别为默认网络(DMN)、记忆网络(MeN)、运动网络(MoN)、听觉网络(A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GCA分析表明,DMN和其余4个网络之间、MeN和ECN之间、AN和MoN之间、ECN和AN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结论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特定的脑功能连接网络,且这些网络之间有着显著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9
3
作者 姜卫剑 戴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02-708,共7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尽管采用抗栓治疗或搭桥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颅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尽管采用抗栓治疗或搭桥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颅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展过程、最新的临床进展和有关概念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 狭窄 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相关认知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及格兰杰因果连接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庆丽 张玉梅 +1 位作者 陈红燕 白丽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1-278,共8页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认知正常和存在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脑白质疏松(LA)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RSNs),进一步使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GCA)分析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年龄40~80岁的LA-MCI患...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认知正常和存在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脑白质疏松(LA)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RSNs),进一步使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GCA)分析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年龄40~80岁的LA-MCI患者34例,LA认知正常患者15例,正常人33例。行rs-fMRI扫描,独立成分分析法分离功能脑网络,两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脑网络活动性。GCA分析相关RSNs之间的功能连接关系。结果共得到8个RSNs:默认网络、运动网络、内侧视觉网络、外侧视觉网络、右侧记忆网络、左侧记忆网络、听觉网络和执行网络,三组间不同脑区激活程度不同。三组内部不同脑网络间功能连接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LA患者脑网络成分随着疾病进展而变化,RSNs早期出现网络成分变化及激活程度下降;随着认知障碍程度增加,激活程度进行性下降,并出现脑网络之间连接方向和连接强度的变化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格兰杰因果分析 独立成分分析 静息态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娜 燕浩 +4 位作者 白丽君 姚婧璠 李越秀 陈红燕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3-798,共6页
目的观察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网络的差异。方法分别对根据临床诊断的31例LA患者及27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离静息状态专属性功能脑网络。结果患者组及对照组中均发现与... 目的观察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网络的差异。方法分别对根据临床诊断的31例LA患者及27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离静息状态专属性功能脑网络。结果患者组及对照组中均发现与以往文献报道相同的静息网络。两者的脑激活区域基本一致,但患者组网络成分的激活程度均较对照组低,包括楔前叶、扣带回后部、颞上回、顶上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叶、前额叶皮质等。结论 LA患者与健康人在脑静息网络激活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静息态脑网络 默认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