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神经介入放射学教育模式的改进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宁 朱先进 姜卫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8期674-676,共3页
我国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始于21世纪初期,凭借微创、疗效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当今神经介入放射学的社会认知度仍较低,施行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培训制度不健全,教学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在一定程... 我国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始于21世纪初期,凭借微创、疗效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当今神经介入放射学的社会认知度仍较低,施行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培训制度不健全,教学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介入放射伦理学教育,建立切实可行的培养及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先进的授课方式,加强循证医学教育在神经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作用,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介入诊疗技术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模型 教育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培训模式研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培训项目——颈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培训班”经验介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峰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的方法和模式。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培训班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培训后进行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参与2013年1-2月第一批培训的学员共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的方法和模式。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培训班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培训后进行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参与2013年1-2月第一批培训的学员共30名,年龄30-45岁,平均(35.0±6.8)岁。全部学员均完成了培训并进行了考核,理论考试全部通过,理论成绩平均(82.1±4.2)分;操作考核也全部通过,总分平均(80.3±6.3)分。结论个体化教学和统一教学结合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培训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学员收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介入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宋桂芹 王拥军 +3 位作者 董可辉 姜卫剑 杜斌 陈启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差异。方法对3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全脑DSA检查,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脑梗死患者235例;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4)、中年组(n=137)和... 目的比较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差异。方法对3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全脑DSA检查,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脑梗死患者235例;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4)、中年组(n=137)和老年组(n=149)。结果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梗死组颈动脉狭窄高于TIA组(P<0.05);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与DSA相比,狭窄、闭塞及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9.39%、80.85%、87.1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AGON评分对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罗岗 黄祎诺 +11 位作者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霍晓川 孙瑄 刘恋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平、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10,16)分比19(16,24)分,168(126,134)min比239(210,295)min,199(183,285)min比275(260,345)min,(6.4±1.2)mmol/L比(9.0±2.4)mmol/L,(4.3±1.5)分比(6.1±1.2)分;均P<0.05];二者间其余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基线DRAGON评分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入院时DRAGON评分可能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DRAGON评分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姜除寒 吴中学 +8 位作者 刘爱华 李佑祥 杨新健 张友平 张静波 姜鹏 吕明 贺红卫 尹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43-345,348,共4页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经静脉入路 颅前窝底 栓塞治疗 疗效分析 引流静脉 DAVF 颅内出血 血管内治疗 特殊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修珍 吴日乐 +7 位作者 纪文军 康慧斌 冯欣 温小龙 徐文娟 李佑祥 吴中学 刘爱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139例患者有眼动脉段动脉瘤149个,动脉瘤径平均为(6.4±0.5)mm。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01个,Solitaire支架32个,Lvis支架4个,Tubridge支架12个。术后即刻影像学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02个(68.5%),Ⅱ级43个(28.9%),Ⅲ级4个(2.7%)。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4.3%),缺血事件4例,其中术后出现肌力Ⅰ级1例,Ⅲ级2例,术后突然出现短暂性患侧失明1例;占位效应导致视力下降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例均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129例(92.8%)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共随访135个(90.6%)动脉瘤,其中稳定115个(85.2%),改善11个(8.1%),复发9个(6.7%)。临床随访132例,mRS 0-2分130例(98.5%),mRS 3-6分2例(1.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手术安全可行,但栓塞效果仍需长期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眼动脉段 动脉瘤 未破裂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TM)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高峰 孙瑄 +4 位作者 莫大鹏 马宁 刘恋 霍晓川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43-549,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TM支架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连续入组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使用SolitaireTM支架设备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分析支架,分析取栓治疗...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TM支架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连续入组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使用SolitaireTM支架设备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分析支架,分析取栓治疗的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治疗90 d临床预后,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械取栓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8.6±8.4)岁,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位数25.5分(21.3,29.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中位数8分(6.0,9.8),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中位数5分(5.0,5.0)。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3或2b级]28例(93.3%),6例(20.0%)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9例(30.0%)患者预后良好(m RS 0~2分)。9例死亡,死亡率为30.0%(9/30)。术前患者意识不清(P=0.014)及m RS评分较高(P=0.020)与不良预后(m RS>2分)相关。结论使用SolitaireTM支架进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机械取栓,有较高的再通率,能够改善功能性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卒中 支架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9
8
作者 高峰 杜彬 +3 位作者 姜卫剑 董可辉 马宁 徐晓彤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研究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系统(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1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处病变)接受了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前瞻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随... 目的研究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系统(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1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处病变)接受了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前瞻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随访观察30d。结果12处靶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n=6)、颅内颈内动脉(n=4)、颅内椎基底动脉(n=2),支架成功率91.7%(11/12),手术成功率90.0%(9/1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71.4%,球囊扩张后改善为33.3%,支架成形术后改善为20.0%。所有病变均使用了Gateway球囊扩张,1例基底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到达靶病变部位后未能成功释放;围手术期30d内,1例患者术后发生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颅内动脉狭窄技术上是可行的,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大量病例样本及更长时间的病例随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颅内 狭窄 支架 WINGS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晓彤 姜卫剑 +4 位作者 杜彬 董可辉 金旻 王清河 马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1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椎动脉 基底动脉 狭窄 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邓幼清 姜卫剑 +3 位作者 杜彬 董可辉 马宁 王清河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方法对8例以顽固性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采用颅脑M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成形...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方法对8例以顽固性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采用颅脑M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成形术协同抗凝治疗。结果MRI显示相应脑静脉窦区出现长T2WI,短T1WI信号,DSA显示脑静脉窦闭塞、静脉侧支循环建立和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治疗后静脉窦完全或部分再通,脑循环时间接近正常,临床病情显著缓解。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诊断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49
11
作者 高峰 杜彬 +2 位作者 秦海强 申丹丹 王桂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5期430-454,共25页
  序言   本共识文件由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CECD)专项工作组发起,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协会(SVMB)、介入放射学会(SIR)以及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共同完成.本文件旨...   序言   本共识文件由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CECD)专项工作组发起,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协会(SVMB)、介入放射学会(SIR)以及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共同完成.本文件旨在提供有关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现状的权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支架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近期预后及多因素预测模型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郑华光 莫大鹏 +17 位作者 王伊龙 穆士清 陆菁菁 鞠奕 郑颖 周衡 曲辉 陈启东 张宁 刘丽萍 杨中华 王春雪 董可辉 张星虎 赵性泉 缪中荣 李佑祥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7期564-570,共7页
目的描述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评价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中,连续性入选我院神经科诊断为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 目的描述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评价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中,连续性入选我院神经科诊断为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脑电图、磁共振和全脑血管造影)和诊断治疗方法。随访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完成。神经功能结局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 mRS≤2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良好。对神经功能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多因素模型,并与CVST预后量表比较。结果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共有171例CVST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头痛是常见的症状,占91.8%,癫痫占36.5%,意识障碍占33.3%。89例(50.2%)患者出现脑梗死,54例(31.6%)出现脑出血。45例(26.3%)患者直窦受累。126例(73.7%)患者得到抗凝治疗,17例患者(10%)进行了溶栓治疗。随访时,137例(80.1%)患者预后良好(mRS≤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7岁[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RR)3.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9~8.17]、性别(女性,RR 4.06,95%CI 1.43~11.5)、意识障碍(RR 3.92,95%CI 1.48~10.4)、直窦血栓形成(RR 7.78,95%CI 1.66~36.4)、抗凝治疗(RR 0.13,95%CI 0.05~0.35)与预后独立相关。本研究预测模型(不包括治疗因素)和CVST预后量表(取值范围0~9)的预测准确性由AUC表示,分别为0.85(95%CI 0.77~0.92,P<0.001)和0.65(95%CI 0.53~0.77,P<0.01)。两模型的预测价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VST患者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年龄(≥37岁)、女性、意识障碍、直窦血栓形成和预后独立相关。在本研究中,CVST的神经功能预后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相关并发症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欣 马宁 +1 位作者 刘恋 缪中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植入失败、颅内出血、刺破血管、栓塞,以及支架内再狭窄,而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颅内动脉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桂红 郑华光 +2 位作者 王伊龙 姜卫剑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8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连续的29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241例患者作为狭窄组,未发现狭窄或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连续的29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241例患者作为狭窄组,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50%)的56例患者作为小动脉闭塞对照组。按照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3种模式:颅内与颅外狭窄并存(Ⅰ组,n=92)、单纯颅内动脉狭窄(Ⅱ组,n=102)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Ⅲ组,n=47)。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及血液学指标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结果经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浆Hcy水平升高〔OR为3.79,95% CI为(1.79,8.03)〕、长期吸烟〔OR为2.79,95% CI为(1.58,4.93)〕及高龄〔OR为1.34,95% CI为(1.13,1.59)〕是脑大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不同的狭窄分布,血浆Hcy水平升高(OR分别为Ⅰ组3.41,Ⅱ组4.49,Ⅲ组2.42)及长期吸烟(OR分别为Ⅰ组3.79,Ⅱ组4.40)几乎是所有狭窄模式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他危险因素中,高龄为Ⅰ组(OR为2.41)、Fib为Ⅰ组(OR为2.66)和Ⅲ组(OR为2.89)、TG升高(OR为1.77)为Ⅱ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颅内、外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因子不同,可以部分解释中国患者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的特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长期吸烟对颅内动脉病变的影响大于颅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颅外动脉病变的特殊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高半胱氨酸 危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与青年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2 位作者 姜卫剑 杜彬 金旻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2002~2004年于我院神经内科行血管造影检查的青年(18~49岁)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93例,其中73例患者可能存在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目的探讨吸烟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2002~2004年于我院神经内科行血管造影检查的青年(18~49岁)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93例,其中73例患者可能存在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作为狭窄组,20例患者无大动脉狭窄作为无狭窄组,对两组患者的吸烟及其他危险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变量包括:人口学因子(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及饮酒史)、实验室检测因子(血浆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纤维蛋白原)。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长期吸烟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率、同型半胱氨酸及三酰甘油的升高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长期吸烟(OR=4.367, 95% CI 1.028-18.554,P=0.046)及血三酰甘油水平升高(OR=3.274,95% CI 1.083-9.900,P=0.036)与青年卒中患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有关。结论长期吸烟及血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可能是青年卒中患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血管意外 动脉 吸烟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莹 杨新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72-375,共4页
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开颅夹闭手术相比,其优点为创伤小、手术风险低、患者恢复快,但术后动脉瘤复发率较高,可能是材料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模拟分析颅内支架及弹簧... 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开颅夹闭手术相比,其优点为创伤小、手术风险低、患者恢复快,但术后动脉瘤复发率较高,可能是材料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模拟分析颅内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研究将该进展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回顾。1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传统颅内动脉支架网孔略大,主要用于辅助支撑弹簧圈,防止瘤内弹簧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血流动力学 弹簧圈栓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选择诊治隐匿性颅内动静脉畸形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纪文军 康慧斌 +2 位作者 刘爱华 李佑祥 吴中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9-260,共2页
患者女,27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3年"于2014年2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患者3年前饮酒后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急诊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额叶出血(图1),DSA... 患者女,27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3年"于2014年2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患者3年前饮酒后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急诊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额叶出血(图1),DSA检查未发现异常(图2),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左侧肢体功能恢复接近正常。6个月后于当地医院复查DSA,未见明显异常(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治疗 栓塞性 隐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和不同扩张直径球囊对血管壁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伟 姜卫剑 +3 位作者 王拥军 杜彬 孙异临 Thomas W.Leung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应用不同直径和压力的球囊扩张血管后,观察其管壁结构的变化。方法应用扩张球囊给予不同压力和不同扩张直径对游离猪的中小动脉血管进行持续扩张,随后进行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在6个大气压扩张作用下,血管内膜部分脱失,... 目的应用不同直径和压力的球囊扩张血管后,观察其管壁结构的变化。方法应用扩张球囊给予不同压力和不同扩张直径对游离猪的中小动脉血管进行持续扩张,随后进行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在6个大气压扩张作用下,血管内膜部分脱失,中膜平滑肌层部分撕脱,内皮细胞与内弹力板层分离。在7个大气压球囊作用下,血管径增加10%,血管内膜不完整,中膜肌层可见撕裂,内弹力板断裂。在8个大气压球囊作用下,血管径增加15%,血管内膜不完整,中膜肌层可见撕裂。在9个大气压球囊扩张下,血管径增加15%,血管内膜层损伤更完全。在直径为2倍的球囊扩张作用下,血管内膜部分脱失,内皮细胞部分细胞器脱出。在直径为3倍的球囊扩张作用下,血管管径增宽1倍,血管内膜不完整,中膜肌层撕裂,内弹力板断裂。在直径为4倍的球囊扩张下,血管壁破裂,血管变形,血管内膜基本消失,中膜肌层普遍断裂并累及外膜肌层。结论血管壁损伤随球囊给予血管的压力及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压力作用和成倍扩张血管对血管壁的损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压力的作用大于血管径扩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扩张术 小动脉 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脉瘤次全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复发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传辉 杨新健 +4 位作者 罗斌 李海云 陈家亮 张莹 张义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眼动脉瘤栓塞后残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栓塞治疗后留有残颈的眼动脉瘤患者4例,栓塞前后均行三维脑血管造影,基于三维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 目的探讨颅内眼动脉瘤栓塞后残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栓塞治疗后留有残颈的眼动脉瘤患者4例,栓塞前后均行三维脑血管造影,基于三维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术后及复发时瘤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4例患者栓塞后残颈处均可见高切应力和高流速区域。3例复发的眼动脉瘤复发时血流再次进入瘤腔内的位置与高切应力区域相吻合。结论眼动脉瘤栓塞后瘤颈处的高切应力、高流速区域与动脉瘤复发的位置一致。血流动力学因素在眼动脉瘤栓塞后的复发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眼动脉 栓塞 治疗性 计算流体力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桂红 姜卫剑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5期378-382,共5页
高灌注综合征(CHS)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罕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也可见于颅外或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中。在脑动脉成形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提高临床医师对CHS的防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CHS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危险... 高灌注综合征(CHS)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罕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也可见于颅外或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中。在脑动脉成形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提高临床医师对CHS的防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CHS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危险因素、神经影像学检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综述,以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灌注综合征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