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营养状态对β淀粉样蛋白显像阳性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桂红 陈谦 +6 位作者 赵晓斌 赵惠卿 卢林龙 马凌燕 周筠 艾林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学指标对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阳性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记忆痴呆门诊就诊的AD患者40例作为AD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 目的探讨营养学指标对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阳性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记忆痴呆门诊就诊的AD患者40例作为AD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示踪剂为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及11 C标记的匹兹堡化合物B,以确定符合AD的病理改变。另外选同期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认知正常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D的影响因素。结果 AD组血清总蛋白[(69.23±3.28)g/L vs(72.49±5.44)g/L]、维生素B12[(415.76±192.71)ng/L vs(545.24±316.86)ng/L]及体质量指数[(22.77±2.70)kg/m2 vs(24.67±3.59)kg/m2]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在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血管危险因素后,较低水平的血清总蛋白(OR=0.846,P=0.004)、叶酸(OR=0.833,P=0.020)及体质量指数(OR=0.817,P=0.042)与AD独立相关。结论较低水平的营养学指标可能加重AD发生与发展。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的中老年人应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并给予相应的膳食指导,可能对预防AD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不良 淀粉样Β蛋白 叶酸 人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长青 王伊龙 +2 位作者 王春雪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1期923-929,共7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数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分别有14例(1.8%)、38例(4.8%)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有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服用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无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结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长青 王伊龙 +3 位作者 王春雪 刘丽萍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978例发病7 d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数量、...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978例发病7 d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及责任动脉、责任动脉有无严重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复发,通过多元Cox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4.8%)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缺血性卒中病史、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A、责任脑动脉狭窄程度≥70%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后循环梗死、有责任脑动脉严重狭窄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长青 王伊龙 +2 位作者 王春雪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目的分析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与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天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 目的分析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与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天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数量、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96例患者(37.4%)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入院时血压较高、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单发梗死灶、无小的皮层梗死灶、无分水岭梗死和流域性梗死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病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高血压、较高的舒张压、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患病率较高。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有较重的脑白质疏松,并且所患缺血性卒中以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 脑小血管病 危险因素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缺血性卒中介入封堵治疗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强 赵敏 +7 位作者 丁则昱 杜丽娟 秦海强 曲辉 王伊龙 董可辉 陈步星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73-77,共5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2 d"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入院前2 d,患者饮酒后约19 h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不能持物,不能行走,伴言语不利,且饮水呛咳,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予以输液治疗1 d(具体不详...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2 d"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入院前2 d,患者饮酒后约19 h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不能持物,不能行走,伴言语不利,且饮水呛咳,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予以输液治疗1 d(具体不详),于1 d前转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示右侧额、颞、岛叶及基底节区梗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