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IL-10、TGF-β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樊永平 宋丽君 +3 位作者 叶明 周莉 王蕾 龚海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脑、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组织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免疫组化的表达,探讨滋阴补肾...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脑、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组织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免疫组化的表达,探讨滋阴补肾法(左归丸)与温阳补肾法(右归丸)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120只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正常对照组(n=24)和模型组(n=24)每天给予3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激素组(n=24)免疫后每天给予3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发病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混悬液5mg/(kg.d-1)灌胃;左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左归丸混悬液2g/(kg.d-1);右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右归丸混悬液3g/(kg.d-1),直至处死。分别于免疫后15d(急性期发病)和免疫后27d(缓解期)选取各组大鼠,取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IL-10、TGF-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后15d,模型动物的脑和脊髓组织IL-10、TGF-β表达(指表达染色IOD值,下同)明显减少,第27天,模型动物脊髓组织IL-10表达明显减少。第15天,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大鼠脑组织IL-10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IL-10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右归丸组与激素组大鼠脑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右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7d,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脊髓组织IL-10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TGF-β表达较模型组与激素组升高(P<0.05)。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脊髓IL-10表达均较免疫后15d明显升高(P<0.05);左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免疫后15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和右归丸可上调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IL-10、TGF-β表达,作用优于激素。两者整个病程中均对IL-10表达有促进作用,不同点为右归丸促进急性期脑组织TGF-β的表达,而左归丸则促进缓解期脊髓TGF-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因子 中医药 左归丸 右归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分布 被引量:41
2
作者 樊永平 尤昱中 +2 位作者 陈克龙 杨涛 吴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探讨M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261例MS患者的临床特点、舌苔脉象和中医证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8:1,患者...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探讨M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261例MS患者的临床特点、舌苔脉象和中医证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8:1,患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151例(58%),80.2%的患者无明显的诱因,以急性起病、复发-缓解多见,平均复发2.1次,大多数患者以感觉、视觉和运动障碍为首发和就诊即时症状,中医辨证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脾气不足、痰热瘀阻等,主要涉及肾、肝、脾3种脏器。结论本组病例证候要素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血瘀、湿、热为最多。因此,MS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邪实以痰、血瘀、湿、热合而为病为主。其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内阻的病理机制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一特点从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点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复合不同麻醉方式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春美 谢思宁 +2 位作者 张晴 贾春蓉 安立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274-227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对照组(LC组,n=44),全麻电针组(GA组,n=38)和全麻对照组(GC组,n=42)。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电针组患者进行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假电针做对照。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基本情况表示,采用局部监测麻醉的患者均为前循环堵塞的脑卒中患者;而必须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大部分为后循环堵塞(GC=28例,GA=29例)的脑卒中患者。LA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LC组(P<0.05)。而全麻2组中术中多巴胺平均使用量GA组小于GC组(P<0.05)。全身麻醉的患者,G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GC组(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GA组小于GC组(P<0.01)。4组患者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例数,在术后第1天9 am、术后第1天4 pm,LA组少于LC组(P<0.05);GA组少于GC组(P<0.05)。结论: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血管堵塞部位密切相关。针刺辅助局部监测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CAS术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辅助镇痛、促进麻醉恢复的功效,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麻醉方式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循环稳定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克龙 樊永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从中医辨证和基本方治疗多发性硬化两方面对199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有关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多发性硬化...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从中医辨证和基本方治疗多发性硬化两方面对199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有关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多发性硬化及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有明确辨证分型的文献21篇,共报道病例851例,总结得肾虚兼痰瘀阻络型患者共455例,占总病例数的53.5%(455/851);单纯肾虚型共197例,占总病例数的23.1%(197/851);单纯痰瘀阻络型共93例,占总病例数的10.9%(93/851)。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多发性硬化常见证型及各证型构成比,为进一步确定该病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医证型 辨证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单元中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熊飏 樊永平 +2 位作者 周纡 赵性泉 杨中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7期474-477,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熄风化痰活血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连续观察14d。...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熄风化痰活血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连续观察14d。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4d取静脉血行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NO均升高,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SOD均升高、MDA和ET-1均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ICAM-1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自由基损伤参与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西医治疗通过抗氧自由基减轻病理损伤;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治疗作用突出表现为促进扩血管物质NO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急性脑梗死 中医药 辨证论治 小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卒中后非语言障碍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130例单中心横断面调查数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娟 王春雪 +9 位作者 张宁 周永 张彤 张亚清 李菁晶 梁德君 程卫华 秦海强 贾朝霞 董茜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0期807-813,共7页
目的调查急性卒中发病14d内的住院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发病14 d以内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130例,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焦虑... 目的调查急性卒中发病14d内的住院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发病14 d以内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130例,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焦虑障碍及程度的评价,并对伴有焦虑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侧别及发病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0例卒中患者在发病14±2 d全部完成HAMA量表评价,39例(30%)有卒中后焦虑障碍。其中40例(30.8%)可能有焦虑,32例(24.6%)肯定有焦虑,7例(5%)肯定有明显焦虑。精神性焦虑的评分为5.00(1.75~9.00)分;躯体性焦虑的评分为3.00(1.00~6.00)分。中老年组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患者(P<0.05)。精神性焦虑症状和躯体性焦虑症状均较年轻者严重(P<0.05)。大学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文化水平患者有更高的趋势(大学50%,高中28.6%,初中27.1%,小学25%,文盲33.3%)。在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中,有明显焦虑障碍的比例以中年以上患者更高,女性有更易患的趋势。焦虑的发生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97,P<0.05)。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半与卒中类型及病灶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仅有不足1/3的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给予药物干预,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iective serotonin Peuptake inhibitors,SSRIs)类药物为主。结论卒中后14 d内约有1/3的患者并发焦虑障碍,年龄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年龄也可影响焦虑障碍的程度。此外,文化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卒中后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脑梗死患者有易出现焦虑障碍的趋势。目前综合医院对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药物干预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焦虑 发生率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状的中医诠译、脏腑属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樊永平 张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85-890,共6页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主,解释多发性硬化症状的病理机制。将这些症状进行证候归纳和脏腑属性推演,最终认为,多发性硬化涉及五脏,以肝肾阴虚为主,兼及脾肺气虚。病理过程有痰、瘀、热参与。研究结果为中医立法、处方和用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症状 证候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哮喘急性期(轻-中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林 李贞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机乖戾、升降失常"的特点,观察"升降散"加减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筛选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机乖戾、升降失常"的特点,观察"升降散"加减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筛选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减方汤剂,疗程7d,统计疗效、证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疗效方面,治疗组临床控制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6.7%(29/30)],优于对照组[90.0%(27/30)];两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氧分压、C反应蛋白、血嗜酸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C反应蛋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升降散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发展,改善炎症指标,且安全性好。故临床在治疗支气管急性发作期时,应鼓励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药治疗,以更好达到缓解发作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气机升降 升降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中西医脑病之短板,发挥结合医学之优势 被引量:3
9
作者 樊永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中医脑病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史料,但长期以来脑不在中医的五脏之列,属奇恒之腑,对脑的认识明显滞后;现代科学技术使脑病的诊断更加快捷与准确,但在治疗方面,西医学还有不足;中医学在治疗颅脑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发热)、多发性硬化、帕... 中医脑病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史料,但长期以来脑不在中医的五脏之列,属奇恒之腑,对脑的认识明显滞后;现代科学技术使脑病的诊断更加快捷与准确,但在治疗方面,西医学还有不足;中医学在治疗颅脑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发热)、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以及脑梗死等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结合必将提高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医临床诊疗规范 被引量:38
10
作者 樊永平 王少卿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3-835,共3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与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预防复发的作用,但尚无关于MS及NMO的中医诊疗标准及规范。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组织专...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与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预防复发的作用,但尚无关于MS及NMO的中医诊疗标准及规范。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专家讨论,对MS及NMO的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治疗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对具体的治疗方式、用药进行了梳理与规范,形成了MS/NMO诊疗规范。希望通过本诊疗规范的发布,为MS/NMO的中医药临床和研究提供规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细胞因子诱导下的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贾春蓉 冯兴华 +2 位作者 刘宏潇 李敏 吴志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细胞因子诱导下的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AS髋关节囊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为实验对象,在细胞因子BMP与TGF-β的诱导刺激下,观察BMP-2与TGF-β1作用下,AS成纤维细胞成骨...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细胞因子诱导下的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AS髋关节囊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为实验对象,在细胞因子BMP与TGF-β的诱导刺激下,观察BMP-2与TGF-β1作用下,AS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状况,以及淫羊藿苷对细胞因子诱导后的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影响。结果:细胞因子作用后,AS成纤维细胞的ALP活性、胶原含量、骨钙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与AS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药物作用后,淫羊藿苷含药血清对细胞因子诱导下的AS成纤维细胞ALP、胶原含量、骨钙素含量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兔空白血清组SASP含药血清组则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对成纤维细胞成骨型标志物的影响而达到抑制成纤维细胞进一步向成骨型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淫羊藿苷 细胞因子 骨化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黄方对EAE大鼠细胞因子及Th1/Th2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莉 樊永平 +1 位作者 王蕾 龚海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二黄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浆IFN-γ、IL-4及Th1/Th2(IFN-γ/IL-4)平衡的影响。方法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 目的探讨二黄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浆IFN-γ、IL-4及Th1/Th2(IFN-γ/IL-4)平衡的影响。方法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免疫后第7天、14天和28天采集血样,检测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免疫后第28天,模型组和激素组IL-4水平均显著下降,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IL-4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第28天,模型组和激素组Th1/Th2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Th1/Th2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黄方可减轻EAE疾病严重程度,可能通过上调IL-4水平,下调Th1/Th2比值发挥对EAE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因子 中药 二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对脑脊髓炎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蕾 赵晖 +5 位作者 樊永平 龚海洋 叶明 周莉 穆阳 刘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48-752,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GAP-3)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探讨其对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髓鞘碱性蛋白(MBP)与完全福氏佐剂按1∶1(体积比)制成抗原并注射于大鼠双后足皮下,建立大... 目的观察补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GAP-3)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探讨其对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髓鞘碱性蛋白(MBP)与完全福氏佐剂按1∶1(体积比)制成抗原并注射于大鼠双后足皮下,建立大鼠EAE模型。以醋酸泼尼松作对照,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14 d、28 d脑和脊髓的组织病理变化,用轴突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和脊髓轴突损伤及再生情况。结果EAE模型组大鼠脑和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轴突存在明显损伤。脑和脊髓GAP-43及MAP-2表达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分别用补肾方剂(左归丸和右归丸)干预后,大鼠炎症反应及轴突损伤较EAE模型组明显减轻,GAP-43及MAP-2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以左归丸更为明显。结论补肾方剂能够上调GAP-43及MAP-2的表达,具有促进和增强轴突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剂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轴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宝凯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5-317,共3页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等特点,是造成人们工作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腰痛也是45岁以下人群中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等特点,是造成人们工作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腰痛也是45岁以下人群中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伏案工作方式和现代生活模式的转变,LB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此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LBP已经成为目前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疾病 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骶部 人群健康 社会经济问题 电针夹脊穴 发病率高 互联网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髓方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睡眠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雪松 樊永平 +4 位作者 杨涛 齐崇 王思佳 杨松 孟蓝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762-1765,1770,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方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n=30),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10),观察组口服补肾益髓方...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方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n=30),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10),观察组口服补肾益髓方,治疗半年,治疗前后测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多发性硬化生命质量问卷(MSQOL-5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atigue Scale-14得分显著升高(P<0.01),MSQOL-54显著降低(P<0.01),PSQI中的入睡时间得分、睡眠效率得分、睡眠障碍得分、日间障碍得分和总得分显著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atigue Scale-14降低(P<0.05),MSQOL-54升高(P<0.05),PSQI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服用补肾益髓方后,生命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 生命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测疲劳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黄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晖 王蕾 +8 位作者 龚慕辛 刘妍 穆阳 王义周 李明 齐昉 樊永平 龚海洋 王雅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AE)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的抗原,辅以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PTX),建立EAE模型。造模后每天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AE)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的抗原,辅以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PTX),建立EAE模型。造模后每天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采用HE染色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造模后第9天陆续发病,第22天达到高峰,发病急性期(造模后第25天)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明显比正常组增高(P<0.01),CD4/CD8比值也有所升高(P<0.05);发病缓解期(造模后第40天)T淋巴细胞亚群CD8+和NK细胞明显下降(P<0.05);病理检查发现EAE小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核固缩,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袖套样改变。二黄胶囊治疗后,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减轻,发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及NK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二黄胶囊可在EAE小鼠发病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而起到防治EAE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黄胶囊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T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MOG_(35-55)抗原诱导EAE小鼠模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康宁 樊永平 王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51-456,F0002,I0001,I0002,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35-55免疫诱导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作用以及相关免疫组织学观察。方法将C57BL/...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35-55免疫诱导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作用以及相关免疫组织学观察。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和三个不同剂量MOG35-55诱导的EAE模型组,共4组。模型组分别以每只300、150、50μg的MOG35-55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混合的乳化抗原皮下注射诱导EAE模型,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不同剂量MOG35-55对C57BL/6小鼠体重、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等的影响,同时HE染色观察小鼠脑和脊髓组织神经病理学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和脊髓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组不同剂量MOG35-55均能诱导EAE模型,呈慢性单相病程,病理学观察发现小鼠脑和脊髓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等改变。但小剂量组在体重减轻、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学改变、大脑及脊髓特定部位Olig2、MBP、GFAP表达等方面均较其他模型组明显。结论用MOG35-5550μg免疫诱导的C57BL/6小鼠EAE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C57BL/6小鼠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黄胶囊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急性期炎性反应和髓鞘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康宁 樊永平 +4 位作者 陈克龙 周建平 邵燕 刘洪艳 杨文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大鼠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用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1∶1混合,制成乳剂作为免疫抗原,给Lewis大鼠4足垫内注射,建立大鼠EAE...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大鼠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用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1∶1混合,制成乳剂作为免疫抗原,给Lewis大鼠4足垫内注射,建立大鼠EAE模型。观察二黄胶囊对EAE大鼠发病情况、神经组织病理变化及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影响。结果 二黄胶囊可显著改善EAE的发病程度,降低血清MBP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黄各剂量组大鼠大脑的2个取材部位、小脑、脑干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灶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黄各剂量组大脑和小脑、脑干的髓鞘病变灶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黄中剂量组脊髓纵切标本、二黄大、中剂量组脊髓横切标本的髓鞘病变灶计数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黄胶囊对EAE大鼠的体质量、动物发病情况和脑、脊髓病理改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二黄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雪松 樊永平 +1 位作者 陈志刚 高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同系雄性大鼠350只,体重230~250 g,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简称CG),模型组(简称MG),用药组(简称TG)3个组,每组分6h、24 h、48 h...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同系雄性大鼠350只,体重230~250 g,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简称CG),模型组(简称MG),用药组(简称TG)3个组,每组分6h、24 h、48 h、72 h、7 d,5个时间点。造模用Ⅳ型胶原酶注入尾壳核,治疗组给予三七总皂苷腹腔注射,1次/d。在相应时间点,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对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各时间点MG m NSS和CG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 h外,各时间点MG和TG比,TG m NS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MG脑含水量和CG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 h、7 d外,各时间点MG和TG比,TG脑含水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模型组中,6 h开始,m NSS和脑含水量明显增高,到48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下调m NSS评分和脑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脑出血 神经功能 脑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抗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蕾 樊永平 龚海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97-898,共2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Sch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SchB与PC12细胞预培养24h后,加入H2O2处理,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DNA单链损伤,采用...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Sch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SchB与PC12细胞预培养24h后,加入H2O2处理,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DNA单链损伤,采用荧光法测定细胞内的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H2O2处理后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内DNA单链损伤明显升高,而GSH含量明显降低。经SchB预培养的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细胞内DNA单链损伤明显减轻,GSH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SchB对PC12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GSH抗氧化系统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 B PC12细胞 DNA氧化损伤 GSH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