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治疗肝功能Child-Pugh B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巍 丁晓燕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5-981,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不可切除肝癌(u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31日—2023年3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Pugh B级的uHCC患者96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不可切除肝癌(u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31日—2023年3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Pugh B级的uHCC患者96例,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抑制剂治疗者为L组(63例),接受索拉非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者为S组(33例)。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毒性、停药率和剂量调整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生存曲线,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2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差异。通过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95%CI),实现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uHCC患者中,Child-Pugh B级(7分)55例(57.3%),B级(8~9分)41例(42.7%)。L组患者的ORR显著高于S组(46.0%vs 15.2%,P=0.003)。L组和S组中位TTP(6.6个月vs 3.5个月,P=0.48)或OS(13.8个月vs 13.2个月,P=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B级(7分)患者与Child-Pugh B级(8~9分)患者的中位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个月vs 4.8个月,P=0.35),OS具有统计学意义(14.5个月vs 8.8个月,P=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ORR是TTP(HR=0.18,95%CI:0.09~0.36,P<0.001)和OS(HR=0.20,95%CI:0.09~0.43,P<0.001)的保护因素。L组和S组总体不良反应(98.4%vs 97.0%)和≥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8.3%vs 6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组和S组在剂量调整率(84.8%vs 70.2%)或停药率(56.1%vs 72.7%)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与索拉非尼联合PD-1抑制剂方案相比,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方案改善了Child-Pugh B级uHCC患者的ORR,但两组总体预后相似,总体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功能不全 索拉非尼 仑伐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巍 丁晓燕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37-2341,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行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高危部位肝癌病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所有患者首先行TACE治疗,... 目的探讨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行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高危部位肝癌病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所有患者首先行TACE治疗,术后3~5 d行RFA治疗。RFA治疗均在CT引导下完成。主要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4例患者中共包含76个病灶,均完成TACE及RFA治疗。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1.5%(62/76)。术后随访6~64个月,至随访结束,肿瘤局部进展率为28.9%(22/7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6%、78.1%、64.1%。随访期间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1%(1例出现肝脓肿、1例出现胆道出血),分别在内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缓解且无后遗症。结论在TACE基础上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il与Claudin-3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及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申燕军 陈京龙 +2 位作者 车娟娟 王婧 曹邦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Claudin-3和Snail蛋白的表达,探讨Claudin-3和Snail蛋白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联。方法收集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例...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Claudin-3和Snail蛋白的表达,探讨Claudin-3和Snail蛋白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联。方法收集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例患者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82例HCC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Snail、Claudin-3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69.47%,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audin-3阳性表达47.61%,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0,P<0.01);Snail蛋白在HCC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病理分期、微血管侵犯相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Snail、Claudin-3的表达是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nail与Claudin-3蛋白与HCC的发生、侵袭有一定的关联性。进行HCC患者Snail、Claudin-3蛋白的联合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对HCC患者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SNAIL CLAUD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系统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巍 丁晓燕 +7 位作者 陈京龙 李文东 郭晓笛 申燕军 孙莎莎 滕颖 刘晓民 魏建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17-172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治疗(RFA)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首先行RFA治疗。RF...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治疗(RFA)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首先行RFA治疗。RFA治疗均在CT引导下完成。术后1周开始进行全身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体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及顺铂25 mg/m2第1、8天,共6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完全消融率、客观缓解率、至疾病进展时间、肿瘤局部进展率、生存时间和安全性。结果 24例患者中共包含45个病灶,均完成RFA治疗及化疗。客观缓解率为79.2%,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6.7%(39/45)。术后随访11~67个月,至随访结束肿瘤局部进展率为20.0%(9/45);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69.3%、32.6%。至随访结束主要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转氨酶升高,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联合系统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