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麻疹75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苗敏 王彩英 庞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麻疹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控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757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按年龄分为<8月龄组和≥8月龄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757例麻疹患儿中男505例(66.7%)、... 目的总结儿童麻疹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控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757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按年龄分为<8月龄组和≥8月龄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757例麻疹患儿中男505例(66.7%)、女252例(33.3%);中位年龄8.7(6.7~12.0)月,以<1岁患儿(71.7%)为主。每年3~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未接种疫苗者653例(86.3%)。临床表现以发热(99.5%)、皮疹(100.0%)、咳嗽(72.0%)、麻疹黏膜斑(Koplik斑,58.4%)多见,并发症以肺炎(77.5%)最常见。<8月龄患儿251例,≥8月龄506例。与≥8月龄组相比,<8月龄组典型皮疹、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及重型麻疹发生率较高,高热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738例(97.5%),死亡19例。死亡患儿中<1岁14例,≥1岁5例;16例未接种疫苗;8例有基础疾病。结论儿童麻疹高发于春夏季节,好发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的<1岁的男孩,临床以典型麻疹表现为主,可导致死亡,尤其合并基础疾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活化产物的类糜蛋白酶是促进小鼠基质胶栓中血管生成的主要介质
2
作者 侯玉涛 梁晓东 +2 位作者 车辑 梁朋朋 陈章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活化产物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用钙离子载体刺激使其活化,提取活化产物并检测其类糜蛋白酶活性。选取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活化产物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用基质胶栓模...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活化产物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用钙离子载体刺激使其活化,提取活化产物并检测其类糜蛋白酶活性。选取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活化产物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用基质胶栓模型来研究活化产物的血管生成作用。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胶体内血红蛋白(Hb)浓度,HE染色观察胶体内血管分布情况,并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基质胶中血管密度(MVD)。结果分离获得的RPMC激活后可以检测到类糜蛋白酶活性。小鼠基质胶栓实验显示,活化产物注射组基质胶内的Hb水平约为对照组的7倍,而抑制剂组的Hb水平比实验组下降了80.8%。HE染色显示,实验组基质胶中可见新生血管,有些可以观察到血管腔。MVD检测结果显示活化产物组的MVD约为对照组的5倍,而抑制剂组比实验组下降66.2%。结论肥大细胞活化产物中类糜蛋白酶是促进小鼠基质胶栓中血管生成的主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类糜蛋白酶 基质胶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获得性梅毒
3
作者 张慧敏 王彩英 +2 位作者 何咏霖 王陈宇 庞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1-214,共4页
本文报告4例儿童获得性梅毒,均为密切接触感染,其中两例有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扁平湿疣、虫蛀样脱发及口腔黏膜损害;另外两例中1例有外阴瘙痒,1例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前检查发现。经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后,有皮肤黏膜损害及外阴瘙痒的患... 本文报告4例儿童获得性梅毒,均为密切接触感染,其中两例有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扁平湿疣、虫蛀样脱发及口腔黏膜损害;另外两例中1例有外阴瘙痒,1例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前检查发现。经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后,有皮肤黏膜损害及外阴瘙痒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复查4例患儿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获得性梅毒 二期梅毒 扁平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