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近十年蜱传疾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子博 高旭 +2 位作者 张媛媛 陈志海 张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 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17例,莱姆病5例,立克次体病1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北京本土病例14例(43.8%),平谷区占比最高(4例,28.6%),外省输入性病例16例(50.0%),境外旅居患病人员2例(6.3%)。病例年龄21~80岁,平均(50.16±14.61)岁。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14例,43.8%)。游走性红斑为莱姆病典型皮损特点,发热多见于SFTS及立克次体病患者,以中度发热为主。WBC及NEUT降低多见于SFTS。SFTS及立克次体病均有EOS降低。PLT减少为SFTS典型特征。立克次体病及SFTS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肝脏损伤,ALT、AST明显升高。SFTS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损伤,CK、CK-MB均有升高。CRP升高主要见于立克次体病。PCT升高最常见于立克次体病,其次为SFTS。结论北京地区蜱传疾病存在逐年上升趋势,多有延误诊断,需提升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蜱传疾病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识别,及早行病原学检测,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莱姆病 立克次体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在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文秀 熊阳 +1 位作者 于明航 王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47,共6页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其功能除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之外,还参与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反应。STAT3活化可以驱动肿瘤细胞增殖,抵抗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其功能除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之外,还参与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反应。STAT3活化可以驱动肿瘤细胞增殖,抵抗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等,且STAT3的异常激活与肿瘤预后不良相关。STAT3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其成为免疫治疗中有效靶点之一。本文将从STAT3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展望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STAT3 免疫 肿瘤免疫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研究:开启革命性疫苗科学——解读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琪 张杰 +2 位作者 赵学森 王玺 金荣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2期1-7,I0003,共8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 RNA)疫苗的快速问世挽救了许多生命。这一成功的关键在于m RNA化学设计和呈递技术的进步,包括对m RNA的碱基修饰和递送平台的研发。本文旨在总结和讨论传统疫苗与新兴m RNA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 RNA)疫苗的快速问世挽救了许多生命。这一成功的关键在于m RNA化学设计和呈递技术的进步,包括对m RNA的碱基修饰和递送平台的研发。本文旨在总结和讨论传统疫苗与新兴m RNA疫苗技术的区别,以及m RNA疫苗的关键化学设计和原理。同时,探讨m RNA疫苗在不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包括对肿瘤治疗和传染病防控的预期突破。m RNA疫苗将对改善人类健康和推动医学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碱基修饰 mRNA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中SWI/SNF复合物突变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尹雪 于明航 +1 位作者 王玺 陈京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774,共7页
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复合物是一类依赖ATP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其亚基在肝癌中频繁发生突变或缺失。这些突变或缺失易导致染色质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影响肝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 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复合物是一类依赖ATP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其亚基在肝癌中频繁发生突变或缺失。这些突变或缺失易导致染色质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影响肝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应答反应。本文主要总结了肝癌中SWI/SNF复合物亚基突变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亚基突变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率、耐药性和预测标志物的关系,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SNF复合物 肝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染色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Blimp1基因表达对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早期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秦秋实 李蕊 +3 位作者 周妍希 张玥 韩铭 朱鏐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734,共8页
目的:探讨敲减转录因子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基因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早期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腹腔注射5%(体积... 目的:探讨敲减转录因子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基因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早期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腹腔注射5%(体积分数)CCl_(4)橄榄油溶液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敲减Blimp1基因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实验组(n=10),无意义RNA对照组(n=10)和Blimp1敲减组(n=10)。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27 d后取材,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组织Blimp1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alpha 1,COL1A1)、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Ⅲalpha 1,COL3A1)及其mRNA表达水平;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法鉴定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与空白实验组相比,无意义RNA对照组小鼠肝脏Blim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036±0.244,t=3.690,P=0.002),Blimp1敲减组小鼠Blimp1蛋白表达降低至基础水平(0.783±0.249,t=6.223,P=0.003)。与无意义RNA对照组小鼠血清ALT[(1957.8±633.6)U/L]和AST[(1808.8±260.1)U/L]相比,Blimp1敲减组小鼠血清ALT[(894.0±360.1)U/L,t=3.998,P=0.003]和AST[(820.0±100.6)U/L,t=6.141,P=0.004]水平均显著降低,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肝脏α-SMA(0.676±0.064,t=7.930,P=0.001)、COL1A1(1.426±0.143,t=6.364,P=0.003)、COL3A1(1.124±0.198,t=3.440,P=0.02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mRNA表达与蛋白水平变化一致。结论:Blimp1在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敲减Blimp1表达有利于保护小鼠的早期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损伤 动物模型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及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宗锋 赵汝岗 +4 位作者 张强 成军 朱春晓 王晶晶 刘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对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前体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及矿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TDF处...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对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前体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及矿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TDF处理组(50 nM、500 nM、5000 nM、50000 nM、250000 nM、500000 nM),干预24 h、48 h。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茜红素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结果TDF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受TDF浓度和干扰时间的影响,即低浓度对增殖和凋亡无影响,高浓度抑制增殖并促进凋亡,并随干扰时间增加,增殖抑制率和促凋亡率增大,并抑制MC3T3-E1成骨细胞钙结节形成;结论在血药浓度(约500 nM)时,TDF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无影响,但抑制钙结节形成,进而影响成骨,可能是导致TDF相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