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杜云玲 时长江 +5 位作者 高方媛 张梦娜 王玲玲 张竹青 明颖 谢守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89,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为HCC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有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4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HCC患者、119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132...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为HCC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有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4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HCC患者、119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132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和148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AKR1B10和AFP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用于多组间的比较和进一步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检验效能。结果四组间AKR1B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C组:3053.79(1475.67~4605.86)pg/mL,肝脏良性疾病组:1324.42(659.68~2023.88)pg/m L,其他恶性肿瘤组:660.68(377.56~2087.77)pg/m L,健康组:318.30(82.73~478.82)pg/m L,H=240.8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HCC组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值均<0.001)。HCC组与其他三组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HCC的最佳血清AKR1B10浓度界值为1584.97 pg/mL,AUC为0.86,95%CI:0.82~0.90,敏感度为74.3%,特异度为85.2%。相较于单一指标,AKR1B10与AFP联合应用,可以提高HCC诊断的敏感度(81.8%)和特异度(91.4%)。AKR1B10诊断早中期HCC患者的AUC为0.84,95%CI:0.78~0.90,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81.2%。AKR1B10诊断AFP阴性HCC患者的AUC为0.85,95%CI:0.77~0.92,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79.9%。结论AKR1B10是一种有潜力的诊断HCC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与AFP联合使用,可能提高HCC(尤其是早中期HCC和AFP阴性HCC)患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 甲胎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医院与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管理现况调查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海霞 张志云 +2 位作者 刘晨 万钢 林兆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况,比较传染病医院与综合医院的差异性,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6所医院的1958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标准预防知晓率为93.29%;乙型...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况,比较传染病医院与综合医院的差异性,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6所医院的1958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标准预防知晓率为93.29%;乙型肝炎暴露后处理掌握率为95.79%,两类医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和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掌握率传染病医院显著高于综合医院(均P<0.01);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1.86%,暴露部位主要为手(97.75%),暴露原因主要为锐器处理不当(62.61%),上报率为66.00%,综合医院均显著差于传染病医院(均P<0.01);职业暴露后24 h内检测率为84.04%,获得随访与补偿者为87.72%及70.81%,两类医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付方式多为医保+自费方式;医院有明确职业暴露补偿制度者为33.02%,传染病医院显著优于综合医院(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以锐器伤为主,上报率低;在职业暴露知识掌握、风险评估、支持及保障3个方面尚需提高,综合医院更甚。各级医院管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锐器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华 冯颖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27,共6页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Hh信号异常激活可加速肿瘤的生长。Hh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串扰与肿瘤的生长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抑制Hh信号在抑制肝细胞...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Hh信号异常激活可加速肿瘤的生长。Hh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串扰与肿瘤的生长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抑制Hh信号在抑制肝细胞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h信号异常激活在肝细胞癌和肝癌肿瘤微环境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现状与潜在的治疗意义作一综述,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微环境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例成人急性EB病毒感染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玉英 王欣慧 +7 位作者 万钢 孟培培 周洋 吴桐 侯艺鑫 于浩 姜婷婷 江宇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EB病毒(EB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特征,为成人急性EBV感染相关肝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6月-2016年3月因成人急性EBV感染伴发肝功能异常的115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EB病毒(EB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特征,为成人急性EBV感染相关肝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6月-2016年3月因成人急性EBV感染伴发肝功能异常的1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黄疸分为黄疸组(n=46)和非黄疸组(n=69),并对黄疸升高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出现发热106例(92.2%),咽峡炎97例(84.3%),扁桃体肿大73例(63.5%),浅表淋巴结肿大73例(63.5%),脾肿大74例(64.4%)。黄疸组和无黄疸组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t=-2.51,P=0.014)、ALT(Z=4.93,P<0.001)、AST(Z=5.34,P<0.001)、GGT(Z=5.26,P<0.001)、ALP(Z=5.29,P<0.00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比值比=1.008,95%可信区间:1.003~1.012,P<0.001)、ALP(比值比=1.008,95%可信区间:1.003~1.013,P=0.001)为TBil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急性EBV感染相关肝损伤以ALT和AST升高为主,发热、咽峡炎、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临床表现较常见,AST、ALP为TBil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疱疹病毒4型 黄疸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亦楠 周桂琴 +3 位作者 王宪波 李斌 冯颖 胡超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5-2338,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进行性的慢性炎症性肝病。目前,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是普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学因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细胞、免疫因子、肝移植及药物等病因学因素也逐渐受到关注,阐述了近5...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进行性的慢性炎症性肝病。目前,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是普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学因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细胞、免疫因子、肝移植及药物等病因学因素也逐渐受到关注,阐述了近5年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免疫因子类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健脾方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年内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侯艺鑫 杨志云 +2 位作者 杨玉英 江宇泳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究理气健脾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年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的患者117例,分为治疗组(n=52)与对照组(n=65),2... 目的探究理气健脾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年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的患者117例,分为治疗组(n=52)与对照组(n=65),2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理气健脾方汤剂口服。观察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胃镜检查、Child-Pugh分级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1年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为19. 2%,对照组为38.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12,P=0. 038);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 934,P=0. 037),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 928,P <0. 05)。治疗组患者门静脉宽度治疗前为(14. 1±2. 7) mm,治疗后为(12. 2±2. 4)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829,P=0. 006);对照组患者门静脉宽度治疗前为(14. 6±2. 8) mm,治疗后为(14. 3±2. 5)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718,P=0. 92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门静脉宽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 715,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红色征患者20例,治疗后为9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 884,P=0. 008);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前缓解,重度患者由52例下降至3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 982,P=0. 038)。结论理气健脾方可能具有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宽度,改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理气健脾方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止血方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侯艺鑫 张群 +3 位作者 杨志云 杨玉英 江宇泳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36-2141,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止血方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6年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750例,随访1年。根据累计日剂量(cDDD)将随访期内应用健脾化...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止血方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6年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750例,随访1年。根据累计日剂量(cDDD)将随访期内应用健脾化湿止血方中药剂量≥28 cDDD的患者纳入中药组(n=276),而服用中药<28 cDDD的患者被纳入非中药组(n=474)。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VB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是否服用健脾化湿止血方是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0. 076,95%可信区间:0. 039~0. 126,P=0. 002)。中药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中药组(43. 5%vs 55. 1%,χ2=4. 246,P=0. 025)。中药组患者自随访至发生再出血的中位时间为95 d,非中药组为1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 981,P=0. 003)。结论健脾化湿止血方能够降低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风险,减少EGVB患者的再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中医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冯颖 杨雪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9-423,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肝癌的发展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分析了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肝癌发展、转移的关系,并对...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肝癌的发展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分析了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肝癌发展、转移的关系,并对其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肿瘤转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颖 周桂琴 +2 位作者 杨莉 李斌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880,共2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1]。AIH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10%~23%)、糖尿病(7%~9%)、炎症性肠病(2%~8%)、类风湿性关节炎(2%~5%)、干燥综合征(1%~4%)...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1]。AIH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10%~23%)、糖尿病(7%~9%)、炎症性肠病(2%~8%)、类风湿性关节炎(2%~5%)、干燥综合征(1%~4%)、银屑病(3%)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2%)等[2]。而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PT)者少见,国内外均罕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