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透视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董岩 崔鹏 +1 位作者 高奉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左膝27例,右膝19例,平均年龄31.8±4.9岁。股骨骨道初次定位时依据术者经验进行定位,然后根据透视结果调整股骨侧骨道的定位位置。在股骨侧位视图上绘制矩形框,根据骨道中心点在此矩形框的深-浅方向及高-低方向上所占比例而定位骨道位置,比较初次定位及透视定位后,股骨骨道位置在各方向的分布情况及骨道位置良好程度。结果:透视定位前、后骨道位置在x轴情况:偏后7例调整为4例(9%),正常29例调整为36例(78%),偏前10例调整为6例(13%);y轴情况:偏高30例调整为19例(41%),正常14例调整为27例(59%),偏低2例调整为0例(0%)。初次定位时股骨骨道位置良好11例(24%),透视定位调整后骨道位置良好25例(54%)。结论: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术中透视进行股骨骨道定位,有助于改善股骨侧骨道位置分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断裂 解剖重建 透视 骨道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标志定位与测量定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骨道位置对比研究
2
作者 董岩 周敬滨 崔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1-776,共6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手术中,观察分别使用骨性标志法和测量定位法进行股骨侧定位的骨道位置分布情况,以探寻更好的ACL股骨侧定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ACL断裂于我科进行...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手术中,观察分别使用骨性标志法和测量定位法进行股骨侧定位的骨道位置分布情况,以探寻更好的ACL股骨侧定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ACL断裂于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90例患者资料。股骨骨道参考住院医师嵴和分叉嵴进行定位的患者,设为骨性标志组(n=34),男26例、女8例,左膝19例、右膝15例,年龄30.8±4.6岁;股骨骨道采用测量尺测量进行定位的患者,设为测量方法组(n=56),男42例、女14例,左膝32例、右膝24例,年龄31.7±5.3岁。在三维CT股骨侧位视图上绘制矩形框,根据骨道中心点在此矩形框的深-浅方向及高-低方向上所占比例而定位骨道位置,比较两组骨道位置在各方向的分布情况及骨道位置良好程度。结果:股骨骨道位置分布:股骨外髁深-浅方向偏后、正常、偏前的例数,骨性标志组分别为4、23、7例,测量方法组分别为7、47、2例;高-低方向偏高、正常、偏低的例数,骨性标志组分别为22、11、1例,测量方法组分别为6、48、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道位置良好比例:骨性标志组26.5%,测量方法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使用骨性标志法定位相比,采用测量定位法进行骨道定位解剖重建ACL,股骨侧骨道位置更加集中于正常范围,骨道位置良好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断裂 解剖重建 骨性标志 测量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测量尺指导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3
作者 董岩 崔鹏 +2 位作者 周敬滨 赵尔弘 肖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通过关节镜探查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状态并采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微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9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术中利用关节镜测量尺对缺损区进行测量,并在其量化指导下... 目的:通过关节镜探查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状态并采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微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9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术中利用关节镜测量尺对缺损区进行测量,并在其量化指导下行规律打孔,进行微骨折治疗。手术前后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软骨损伤于股骨内髁和股骨滑车关节面最常见,分别占41.4%和27.6%;软骨损伤面积多数在1~3 cm2,占69%(20例)。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10~33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43.8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86.1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2.2分。结论:当软骨损伤面积小于4 cm2,微骨折技术是治疗膝关节全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骨折术 膝关节 软骨损伤 面积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器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4
作者 孟海 杨雍 +17 位作者 孙天胜 伍骥 李中实 阮狄克 王炳强 孙常太 洪毅 李淳德 李放 杜俊杰 刘波 海涌 李利 丁立祥 刘宝戈 鲁世保 唐家广 藏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弓根钉棒系统 腰椎不稳 腰椎后路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猛 赵尔弘 强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经验体会。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31例骨折病人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共32钉,男20例,女11例,年龄19~85岁。股骨干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4例(双胫骨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1例),肱骨骨...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经验体会。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31例骨折病人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共32钉,男20例,女11例,年龄19~85岁。股骨干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4例(双胫骨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6例,股骨近端骨折12例。结果伤口全部1期愈合,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97.5 min。单侧肢体出血50~500 mL,平均275 mL。3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周~32周,平均20周。骨折愈合时间:股骨近端6~14周,股骨干11~15周,胫骨干10~14.8周,肱骨干12~15周。结论可膨胀髓内钉因其设计特点,使其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诸多优点: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缩短了手术时间;X线下的暴露时间大大减少,可同时减少医患的放射损害,尤其适用于未育的年轻患者;轴向弹性固定,加快骨折愈合;FIXION PF型膨胀栓钉挤压松质骨,不存在内固定对骨质的切割,对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适用;无需远端锁定,故肢体远端皮肤条件差的患者同样适用,为长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髓内钉 四肢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dlof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三维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建中 毛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Ludloff截骨术的特点。方法采用长86.56 mm、直径30.65 mm的木质圆柱体,进行Ludloff截骨术模拟试验,测量并记录数据。结果圆柱体的长度随矫形程度的增加而逐渐短缩;远端横截面也随之逐渐内旋;在截面偏向跖侧时,远端最低... 目的进一步了解Ludloff截骨术的特点。方法采用长86.56 mm、直径30.65 mm的木质圆柱体,进行Ludloff截骨术模拟试验,测量并记录数据。结果圆柱体的长度随矫形程度的增加而逐渐短缩;远端横截面也随之逐渐内旋;在截面偏向跖侧时,远端最低点随矫形程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而偏向背侧或无偏向截骨面时,远端最低点不断升高。结论1)Ludlof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结果是使截骨远端呈内旋。矫正角度越大,内旋程度越大。故Ludloff截骨术产生的内旋肯定对籽骨的复位有一定影响。2)对于有明显跖骨痛的患者可采用偏向跖侧15°~20°的截骨面。3)对于Ⅰ/ⅡIMA(Ⅰ/Ⅱ跖间角)≥30°的患者,应谨慎使用Ludloff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Ludloff截骨术 第一跖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置换髌骨的活动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中期随访 被引量:2
7
作者 强华 王国栋 +1 位作者 郭艾 赵尔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6-740,共5页
目的比较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的中期膝前痛情况。方法选取2006至200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固定平台组和活动平台组。所有患者均... 目的比较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的中期膝前痛情况。方法选取2006至200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固定平台组和活动平台组。所有患者均未置换髌骨。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膝前痛发生率、膝前痛评分、髌骨评分、KSS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Function Score),并进行术前术后和两组间的比较。拍摄术后膝关节正侧位和Merchant位X线片,观察髌骨位置情况。结果共63人、85膝纳入研究。其中活动平台组31人、45膝,随访时间3.9~7.6年,平均(5.9±1.1)年。固定平台组30人、40膝,随访4.2~8.1年,平均(6.4±1.3)年。两组患者术后膝前痛评分、髌骨评分、KS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但两组患者间术后上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X-ray均未显示明显的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结论非置换髌骨的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前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中期效果满意。相比固定平台假体,活动平台假体的应用并未显著地改善术后膝前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 活动平台 固定平台 膝前痛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强华 卢猛 赵尔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本研究取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就诊的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68~91岁。稳定型骨折(A1.1~A1.3)18例,...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本研究取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就诊的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68~91岁。稳定型骨折(A1.1~A1.3)18例,不稳定型骨折(A2.1~A3.3)29例。对这47例病人应用FixionPF型可膨胀髓内钉进行治疗。结果病人伤口全部在Ⅰ期愈合。手术时间为45~110min,平均68min。术中出血量70~300mL,平均136mL。4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周,平均14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周。结论可膨胀髓内钉在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诸多优点: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X线下暴露时间大大减少,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放射损害;膨胀栓钉挤压松质骨,降低了内固定物对骨质的切割;骨折愈合快。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髓内钉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翻改良Ludloff截骨术患者的序贯式健康教育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巍 田梓蓉 陈爱华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对外翻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例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阶段教育方法;干预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采取序贯... 目的探讨对外翻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例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阶段教育方法;干预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采取序贯式健康教育,即根据疾病的特点制定序贯式健康教育表,对护士进行培训,按照统一标准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用药及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序贯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改良Ludloff截骨术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Ludloff截骨术 序贯式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良性神经鞘瘤临床诊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路学一 赵尔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89-590,共2页
目的 :提高肢体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 2 4例肢体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所见和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表现多为卵圆、质中偏韧、光滑、横向可移动的肿物、大多数Tinel征阳性并伴有神经症状 ;病理为良性神经鞘瘤 ;2 3例... 目的 :提高肢体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 2 4例肢体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所见和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表现多为卵圆、质中偏韧、光滑、横向可移动的肿物、大多数Tinel征阳性并伴有神经症状 ;病理为良性神经鞘瘤 ;2 3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 ,1例神经受到牵拉 ,半年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发生于肢体的神经鞘瘤比较少见 ,可伴有、也可不伴有神经受压症状 ,质地常呈韧性、光滑、活动度比较大是多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肢体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输液器预防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输液器预防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患者进行自身对照,按照治疗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普通和精细输液器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各6 d。结果观察组注射局部无痛率为78... 目的探讨精细输液器预防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患者进行自身对照,按照治疗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普通和精细输液器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各6 d。结果观察组注射局部无痛率为78.1%,静脉炎发生率为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精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降低七叶皂苷钠引起的血管疼痛及静脉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疼痛 静脉炎 精细过滤输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 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善东 林鸿培 赵尔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76-78,共3页
46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张善东林鸿培赵尔弘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致瘫率较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达到了早期诊断,... 46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张善东林鸿培赵尔弘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致瘫率较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达到了早期诊断,使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院198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部分切除的疗效评价
13
作者 戴军 赵尔弘 +1 位作者 陈进 林洪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疾病。自Brodhurst首次报道了切开关节的半月板切除术以来,100多年来其一直作为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治疗方法。但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半月板切除后将导致膝关节载荷传导紊乱,从而加速关节软骨的退行...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疾病。自Brodhurst首次报道了切开关节的半月板切除术以来,100多年来其一直作为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治疗方法。但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半月板切除后将导致膝关节载荷传导紊乱,从而加速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1]。有些作者认为半月板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切除 关节镜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对比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铁鹏 虞攀峰 黄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3-470,共8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突出的髓核压迫、刺激神经根及马尾神经,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保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而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人常需手术治疗[1]。虽然传统的椎板切开...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突出的髓核压迫、刺激神经根及马尾神经,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保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而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人常需手术治疗[1]。虽然传统的椎板切开术在治疗LDH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3],但为了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现在大多数临床医师更倾向于微创手术,较有代表性的为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它们广泛应用于治疗LDH,已经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且目前前者更受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刺激神经 脊柱内镜 荟萃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 马尾神经 临床医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