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膝下病变 被引量:4
1
作者 谭正力 缪鹏 +4 位作者 田然 宋希涛 李树国 刘昌伟 郁正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膝下病变在RutherfordⅡ~Ⅵ不同分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189例下肢缺血膝下病变(blow the knee,BTK)行腔...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膝下病变在RutherfordⅡ~Ⅵ不同分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189例下肢缺血膝下病变(blow the knee,BTK)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207条肢体)。术前按Rutherford分级分组,术后随访并计算其临床症状缓解率、一期通畅率、生存率和保肢率。结果共入选患者189例,207条患肢。患者平均年龄(71.33±6.90)岁。其中,糖尿病148例、吸烟60例、高血压病124例、高脂血症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58例、肾功能不全21例、脑血管病30例。患肢Rutherford分级Ⅱ~Ⅲ级45条、Ⅳ级71条、Ⅴ~Ⅵ级91条。平均随访时间(21.8±5.2)个月,总体病死率7.41%。RutherfordⅡ~Ⅲ级术后第1年、第2年保肢率分别为97.56%和93.81%,Ⅳ级术后第1年、第2年的保肢率分别为92.55%和87.86%,Ⅴ~Ⅵ级术后第1年、第2年的保肢率分别86.50%和77.58%。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85%、67.12%、50.54%,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5.14%、54.67%、37.68%。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合并膝下病变安全、有效,虽然中期随访通畅率较低,但保肢率较高,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外周血管疾病 RUTHERFO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光利 梁熙虹 +1 位作者 郁正亚 宋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至少有一条开放者行PTA。术中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直径的长球囊导管(长80~120mm)进行球囊腔内血管成形。结果对56条患肢中的38条行PTA,34条患肢完成治疗(34/38,89.47%),其中4足(有溃疡)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患肢皮肤颜色、皮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9条(9/34,26.47%)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1条为急性闭塞),再次进行血管成形治疗,患肢缺血症状消失。结论PTA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较为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被引量:4
3
作者 田然 谭正力 郁正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85-788,795,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5月~2012年3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89例的l临床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股胭动脉TASC(泛大西洋协作组)Ⅱ分级、流出道评分、Rut...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5月~2012年3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89例的l临床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股胭动脉TASC(泛大西洋协作组)Ⅱ分级、流出道评分、Rutherford分期以及术后30天并发症。随访计算一期通畅率(Kaplan—Meier)、分级情况、保肢率,观察其疗效。结果共89例108条患肢。年龄(70.5±8.6)岁。术前踝肱指数(ABI)中位数0.36(0~0.73),术后1个月0.79(0.33~1.15,Z=-3.276,P=0.001)。术前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中位数7.5分(3.5~10分),术后即刻中位数6.0分(1.5~9分,Z=-2.948,P=0.003)。股胭及膝下胫腓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7.2%(105/108)和93.3%(98/105)。随访患者86例105条患肢。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5~4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率90.7%(78/86)。术后1年股胭动脉一期通畅率67.3%,胫腓动脉为56.3%,1年保肢率91.9%(34/37),1年时症状缓解率83.3%(90/108)。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症状缓解明显,有较高的保肢率,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膝下病变治疗的首选.远期疗效有待讲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出道对糖尿病患者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正力 宋希涛 郁正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应用北美血管外科协会(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SVS)流出道评分标准,研究流出道病变评分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股腘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性下... 目的应用北美血管外科协会(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SVS)流出道评分标准,研究流出道病变评分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股腘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1条患肢,记录内科疾病、股腘动脉病变、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Consensus,TASC)Ⅱ分级情况、介入治疗完成时的流出道SVS评分以及术后30 d合并症。随访并通过Kplan-Meier方法计算一期通畅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2条患肢股腘动脉一期植入金属裸支架,成功进行膝下流出道血管球囊扩张。本组病例术后流出道评分及分布:1~3分3条,3.5~5分7条,5.5~7分15条,7.5~10分16条,术后流出道评分中位数为7分。随访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为95.1%。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一期通畅率在1、3、6个月,1、2、3年分别为:95.0%,92.5%,92.5%,77.4%,65.3%和45.5%。术后流出道评分的分值高低对术后一期通畅率具有显著影响(RR=1.857,P=0.003,95%CI:1.230~2.806)。结论股腘动脉流出道条件差是影响其腔内成形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流出道SVS评分的分值越高,一期通畅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腔内成形术 流出道评分 一期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