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董瑞娟 银力(综述) +1 位作者 刘博 曹永茂(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植人 听觉通路 临床医师 术后调试 神经反应 植入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的耳鸣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祎 李云 +2 位作者 刘博 刘冬鑫 贾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 90例梅尼埃病患者,收集纯音听阈、耳鸣匹配结果,记录耳鸣侧别、时间、睡眠质量,使用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进行评价。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48.08... 目的分析与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 90例梅尼埃病患者,收集纯音听阈、耳鸣匹配结果,记录耳鸣侧别、时间、睡眠质量,使用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进行评价。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48.08±10.28岁,男女比例为1.09:1;耳鸣主调频率匹配为低频和言语频率耳鸣者65例(72.2%);响度匹配为响度〈10d B SL者(51例,56.7%),≥10d BSL者(39例,43.3%),其中以5-9d B SL最多,为30例(33.3%);≥15d B SL者最少,为15例(16.7%);持续性耳鸣患者77例(85.6%);单侧耳鸣患者68例(75.6%);有睡眠障碍者28例(31.1%)。2耳鸣响度较大(F=3.203,P=0.027)、睡眠质量较差(t=2.813,P=0.006)和持续性耳鸣(t=3.018,P=0.003)的患者其THI评分高于耳鸣响度较小、睡眠质量较好和间断性耳鸣的患者。双侧耳鸣患者THI评分高于单侧耳鸣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2,P=0.062)。不同性别、听力损失水平和耳鸣频率的患者THI评分间无明显差异(P〉0.05)。3耳鸣影响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耳鸣严重程度与耳鸣响度[P=0.0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9~1.151,优势比(odds ratio,OR)=1.083]、睡眠质量(P=0.011,95%CI1.288~6.931,OR=2.986)和耳鸣持续时间(P=0.007,95%CI1.559~16.265,OR=5.033)有关。结论梅尼埃病患者的耳鸣常常为低频、持续性的。耳鸣的严重程度与耳鸣的响度、睡眠质量和耳鸣的持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耳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音色感知的特点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古鑫 刘博 +3 位作者 刘子夜 亓贝尔 董瑞娟 王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评价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音色的识别能力,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与听力正常者在音乐音色感知中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组为人工耳蜗植入时间≥0.5年的成年语后聋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例听力正常成人。使用人工耳蜗音... 目的评价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音色的识别能力,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与听力正常者在音乐音色感知中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组为人工耳蜗植入时间≥0.5年的成年语后聋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例听力正常成人。使用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不同音色(包括来自不同乐器家族且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乐器以及男高音、女高音)识别能力的测试,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识别正确率。结果①实验组音色识别正确率49.23%±18.93%,对照组90.23%±12.28%,后者高于前者(P<0.001);实验组识别正确率:男高音(76.7%)最高、钢琴(73.3%)次之,吉他(23.3%)最低。②实验组对每种音色的错选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选择更为分散,其中将吉他误选为钢琴的错选率最高(66.7%);其次为长笛错选为小号(33.3%)。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音色的识别能力低于听力正常者,并且容易造成弦乐器之间、管乐器之间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音乐 音色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上半规管裂7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郝瑾 傅新星 +3 位作者 鲜军舫 许丽萍 华琳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半规管裂(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SSCD)住院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总结SSCD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收治确诊为SSCD并施行外科手...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半规管裂(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SSCD)住院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总结SSCD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收治确诊为SSCD并施行外科手术患者7例(男6例、女1例),年龄范围37~59岁(中位年龄52岁)。辅助检查中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测等,平衡觉相关检查包括前庭诱发电位等。外科治疗术式有经乳突径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6例、圆窗膜加固术1例。结果接受外科治疗的上SSCD患者在500-1000-2000Hz的气骨导差为12.9-10.7-3.6 d BnHL,上半规管裂的大小为4.69±1.16mm,统计学上未发现气骨导差和SSCD大小的相关性。按裂口的位置分类,外侧上坡型缺损1例、弓状隆起缺损1例、另外较大缺损即外侧上坡+弓状隆起缺损2例、内侧下坡型缺损0例、岩上窦相关半规管裂3例和弓状隆起缺损伴近裂开状态的岩上窦0例。圆窗膜加固术一例Tullio’s现象等症状缓解。结论对于上半规管裂特别是岩上窦相关半规管裂患者,圆窗膜加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但仍需要多的实践和经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半规管裂 眩晕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瑞娟 王硕 +2 位作者 刘冬鑫 王媛 陈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4-607,共4页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方法利用普通话版噪声下听力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分别测试30例ANSD患者,16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方法利用普通话版噪声下听力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分别测试30例ANSD患者,16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和12例听力正常者在安静情况下和信噪比分别为15,10,5,0 d B的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别能力。结果 ANSD组在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显著低于SNHL组和听力正常组(P<0.05);ANSD组在安静条件下与信噪比为15 d B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信噪比为10、5和0d B条件下言语识别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情况下及噪声条件下,SNHL组和ANSD组言语识别能力与其听力损失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ANSD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较SNHL患者显著降低,大多数ANSD患者安静条件下言语识别尚可,但噪声情况下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噪声条件下言语测试对ANSD的诊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耳聋 感音神经性 言语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瘤的临床和VHL基因突变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郝瑾 许丽萍 +4 位作者 鲜军舫 李永 刘辉 陈树斌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1-658,共8页
目的观察内淋巴囊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听力学特征,探讨内淋巴囊瘤的VH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术后病理确诊、经过我院手术治疗的内淋巴囊瘤病人共4例(2男2女),中位年龄为40.5岁(15~62岁),整理该病例系列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影像学和听... 目的观察内淋巴囊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听力学特征,探讨内淋巴囊瘤的VH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术后病理确诊、经过我院手术治疗的内淋巴囊瘤病人共4例(2男2女),中位年龄为40.5岁(15~62岁),整理该病例系列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影像学和听力学检查结果,进行VHL基因突变检测,术后随访6~35个月。结果三例患者中首发症状1例为患侧面瘫,3例为患侧单侧耳鸣,听力测试提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颞骨CT表现为内淋巴囊区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呈虫蚀样。内耳MR表现为内淋巴囊区混杂T1长T2信号影,边缘呈分叶状,部分其内见液-液平面,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病例3还发现肾脏下极占位(病理:肾透明细胞癌),结合内淋巴囊瘤,以及发现VHL第3外显子发生杂合缺失c.620_633del,导致p.Ala207GlyfsX44,最终确诊为von Hipple-Lindau(VHL)病,并给予遗传咨询。结论对临床上单侧耳鸣、听力下降的患者需考虑到内淋巴囊瘤的可能,它独立发生,或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或内脏病变,是VHL病的一个表现,需要进一步进行VHL基因突变检测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瘤 von Hipple-Lindau病 VHL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32例眩晕患者的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博 刘鋋 +4 位作者 陈秀伍 段金萍 赵小燕 关静子 左丽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分析门诊就诊眩晕患者的基本数据,探讨眩晕发病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获得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32例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问卷调查和临床测试资料。结果3432例患者接受访谈和前庭功能检查,年龄4~89岁... 目的分析门诊就诊眩晕患者的基本数据,探讨眩晕发病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获得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32例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问卷调查和临床测试资料。结果3432例患者接受访谈和前庭功能检查,年龄4~89岁,平均(40±18.6)岁。其中男性1513例(44.09%)、女性1919例(55.91%),男女比例为1:1.27。发病年龄呈一定规律性,主要集中在7~15岁和41~60岁两个阶段,其中后者达到高峰。居住城市的患者人数随教育程度增高有增多趋势,而且眩晕发病与职业和情绪有一定关系但差异较大。结论41~60岁是眩晕的高发年龄,此后随着年龄增加,眩晕发病有趋缓现象;眩晕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问卷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三联及中枢整合在人体平衡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小兵 刘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4-536,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人体平衡 平衡三联 前庭脊髓反射 感觉信息 本体感受器 前庭眼反射 姿势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左丽静 刘博 +2 位作者 陈秀伍 段金萍 赵小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自身或视物旋转或昏沉感而就诊的553例儿童眩晕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①553例儿童年龄4~15岁,平均9.51±2.83岁;男341例(61.66%)、女212例(38.34%),男女之比为1.61:1;...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自身或视物旋转或昏沉感而就诊的553例儿童眩晕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①553例儿童年龄4~15岁,平均9.51±2.83岁;男341例(61.66%)、女212例(38.34%),男女之比为1.61:1;②就诊年龄和初次眩晕发病年龄的高峰期分别在9.51岁和8.62岁,发病无季节性,主要症状为自身或视物旋转,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③约20.98%的儿童眩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异常组中以外周性眩晕多见(78.04%,341/437),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63.83%(353/553);④256例眩晕儿童直系家属中有眩晕史,其中171例(66.80%)出现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结论儿童眩晕以发病年龄的6~11岁为高发段;男性多于女性;以外周性眩晕为主,但也应注意部分眩晕儿童无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眩晕疾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德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7-638,共2页
眩晕是一种因空间定向紊乱引起的运动错觉,其病因涉及临床各科,相关检测技术繁多,鉴别诊断复杂,治疗方法多样,因此,关注眩晕疾病的研究,规范诊断流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眩晕 诊治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再发的风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宋玉玉 张祎 +3 位作者 牛彦婷 贾若 刘瑞琪 刘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次确诊并治愈的131例BPPV患者。全部患者登记信息,... 目的探讨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次确诊并治愈的131例BPPV患者。全部患者登记信息,进行前庭功能检查、纯音测听,填写耳鸣情况,记录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等基本信息,同时进行头晕评价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治疗后6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是否再发,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随访期内有23例BPPV患者再发,再发率17.6%(23/131),平均年龄46.48±13.32岁;108例未再发(108/131),平均年龄56.44±12.57岁;再发组年龄小于未再发组(Z=-3.281,P=0.001)。再发组中男性6例,女性17例,未再发组中男性25例,女性83例,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3)。(2)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72例,其中再发患者14例,再发组与未再发组患者慢性疾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χ^(2)=0.393,P=0.531)。(3)再发组患者的HADS量表焦虑评分高于未再发组(Z=-2.718,P=0.005),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0,P=0.276);且DHI量表总分及躯体、情感、功能三个维度评分、PSQ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再发组前庭功能异常率42.9%,未再发组患前庭功能异常率4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随访6个月结果提示BPPV短期再发的患者的年龄更年轻,再发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提示临床应加强综合治疗和定期的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再发 慢性疾病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