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金铭 王向东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开始逐渐应用AI技术来提高诊断、治疗和疾病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本文将从AI的发展历史、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穿戴设...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开始逐渐应用AI技术来提高诊断、治疗和疾病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本文将从AI的发展历史、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穿戴设备以及AI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AI在医学领域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机器学习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鼻咽喉学科十年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德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1-486,共6页
近十年来,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学科建设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完成三级学科建设,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平台;紧密围绕特色项目,立体多极化、持续高水平发展;深化学科... 近十年来,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学科建设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完成三级学科建设,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平台;紧密围绕特色项目,立体多极化、持续高水平发展;深化学科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学科骨干;编制教材,建设耳鼻喉科学院,建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建设,并深入交流,强化专科刊物影响力,打造独特学术氛围,促进学科稳健、高水平、特色发展;同时,将取得的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提高疗效,降低医疗总费用。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学科已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建设 耳鼻咽喉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聋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患者人工耳蜗术后言语空间听觉及声音聆听质量改善情况
3
作者 陈婧媛 陈彪 +5 位作者 石颖 刘萍 邹馨悦 张欣怡 陈雪清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9-764,共6页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对单侧聋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患者听觉言语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纳入的16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人单侧聋及AHL人工耳蜗患者。其中...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对单侧聋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患者听觉言语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纳入的16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人单侧聋及AHL人工耳蜗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6.9岁。单侧聋患者11例、AHL患者5例。采用言语、空间和音质听觉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评估上述患者在术前和开机两年言语感知、空间听觉和声音聆听质量的改善情况,并对各分量表得分变化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比较单侧聋组和AHL组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感知获益的差异。结果单侧聋和AHL患者人工耳蜗开机两年后SSQ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较术前提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侧聋及AHL患者在涉及言语理解的4个分量表助听前后得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在空间听觉方面,对定位、距离和移动的感知也有显著性改善;在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听配能有显著性差异(Z=-2.70,P=0.004),但助听后声音聆听质量和自然度、识别声音和分离声音分量表得分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单侧聋组和AHL组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各维度得分的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多数单侧聋和AHL患者提高言语空间听觉质量,减少听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单侧聋 不对称性听力损失 言语空间与听觉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武骏 赵茜 +5 位作者 马廷耀 杨国梁 张姝晶 赵玥 刘懿萱 陈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6,共8页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优化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58例病理确诊外耳道ACC患者为...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优化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58例病理确诊外耳道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联合辅助放射治疗。主要观察结局为局部复发,次要结局包括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27(3.25,11.30)年。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55%、91.37%和89.66%;T4期病例占比43.10%,提示外耳道ACC确诊时多已进展至局部晚期;23例(39.66%)患者出现局部复发,28例(48.28%)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占92.86%。多因素分析显示,实体型组织学模式(HR=2.729,95%CI:1.025~7.226,P=0.044)和神经周围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HR=9.891,95%CI:3.525~27.752,P<0.01)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耳道ACC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实体型组织学模式和神经周围浸润是其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神经周围浸润 实体型组织学模式 局部复发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晓 杨扬 +8 位作者 刘薇 刘瀚迪 陈敏 马宁 刘冰 邵剑波 刘海红 郑军 张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ant,CI)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例双侧CN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5例双侧植入,15例单侧植入;颞骨CT显示蜗孔狭窄14例,蜗孔闭... 目的分析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ant,CI)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例双侧CN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5例双侧植入,15例单侧植入;颞骨CT显示蜗孔狭窄14例,蜗孔闭锁6例;伴其他内耳畸形8例,不伴其他内耳畸形12例;内听道MRI显示1根神经5例,2根神经6例,3根神经8例,4根神经1例;术中EABR未引出6例,EABR引出14例。采用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受试者术后听觉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①蜗孔狭窄患儿的CAP(P<0.001)、SIR(P<0.001)评分均高于蜗孔闭锁者;②内听道内神经根数越多,CAP(P=0.003)、SIR(P=0.008)得分越高;③术中能引出EABR患儿的CAP得分高于未引出患儿(P=0.030),SIR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④双侧CI者与单侧CI者、不伴其他内耳畸形者与伴其他内耳畸形者的CAP和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CI术后听觉能力提高显著,但言语发育欠佳,且术后听觉言语能力与蜗孔狭窄情况、内听道神经根数及术中是否引出EAB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蜗神经发育不良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及言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耳4~8 kHz听力特征对单侧突聋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
6
作者 孙轩 李轶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 突发性聋是耳科常见急症,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预后难以评估,因此其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单侧突聋患者发病时健耳的听力数据可以间接体现患者发病前听觉系统的基本状况,如是否存在老化、声损伤状态。本研究提取发病初期健耳听力... 目的 突发性聋是耳科常见急症,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预后难以评估,因此其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单侧突聋患者发病时健耳的听力数据可以间接体现患者发病前听觉系统的基本状况,如是否存在老化、声损伤状态。本研究提取发病初期健耳听力曲线特征,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与单侧突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间就诊并治疗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单侧突聋患者229例,分段提取单侧突聋患者发病时健耳听力曲线特征,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分为两簇,聚类成功后,返回分析两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治疗结局差异。结果 229名患者成功地完成二聚类(轮廓系数=0.45),两簇患者治疗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2),治疗有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51岁年龄层。结论 健耳4~8 kHz听力差值是不依赖双耳听阈绝对值的提示突聋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年龄≥51岁和(或)平坦型听力下降的患者而言,若伴有健耳8 kHz听力陡降特征,其预后显著不良,应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该类人群或许能够探索出独立的病因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听力曲线 预后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癌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凌 杨长东 +6 位作者 马泓智 夏寅 李永新 陈晓红 龚树生 于振坤 房居高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7-439,共3页
外耳道癌为头颈部少见肿瘤,约占耳部恶性肿瘤的2%左右,病例较少见,所以单个临床中心难以积累大量病例资料而得出有益的临床经验或规范。文献可供参考的病例分析也屈指可数,没有100例以上的统计分析,大部分是数例至数十例的病例报... 外耳道癌为头颈部少见肿瘤,约占耳部恶性肿瘤的2%左右,病例较少见,所以单个临床中心难以积累大量病例资料而得出有益的临床经验或规范。文献可供参考的病例分析也屈指可数,没有100例以上的统计分析,大部分是数例至数十例的病例报告。同时,外耳道癌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基底细胞癌、腺癌、乳头状癌、疣状癌、黑色素瘤、恶性混合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癌 外科治疗 临床经验 病例资料 耵聍腺癌 鳞状细胞癌 腺样囊性癌 基底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8
作者 李颖 赵守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298,共4页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收集了相关研究文献。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联系...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收集了相关研究文献。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短期疗效并可有效防止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采用鼻内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其治愈率明显增加。这些发现为人们深入研究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间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以及针对该病更广泛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变应性鼻炎 鼻内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研究与耳微创外科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永新 王杰 韩德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24,共3页
中耳力学研究一直是鼓室成形术的热点。从声学水平认识中耳传声机制是耳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听力的基础。耳微创外科技术理念引导下的耳显微外科技术结合中耳力学研究理论必将推动鼓室成形技术发展,进而提高鼓室成形后听力效果。
关键词 中耳力学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黏膜中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异常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明 洪宇 +2 位作者 卜祥婷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以及合并哮喘(asthma,AS)患者(CRSwNP+AS)鼻黏膜中纤维蛋白沉积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鼻黏膜中纤维蛋白的沉积情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以及合并哮喘(asthma,AS)患者(CRSwNP+AS)鼻黏膜中纤维蛋白沉积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鼻黏膜中纤维蛋白的沉积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鼻黏膜中有显著的纤维蛋白沉积,且呈交联状态,CRSwNP+AS组有更明显的纤维蛋白沉积。基因表达检测显示,促进纤维蛋白交联的基因-凝血因子ⅩⅢA1(factorⅩⅢA chain 1,F13A 1)和抑制纤维蛋白降解的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CRSwNP和CRSwNP+AS组的表达均升高,并且F13A1在CRSwNP+AS组的表达较CRSwNP显著更高;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的基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tissue type,PLAT)在CRSwNP+AS组的表达显著低于CRSwNP和对照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PLAU)的表达在两种类型的CRSwNP中均上调。CRSwNP+AS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下调F13A1、上调PLAT的表达。结论CRSwNP患者鼻黏膜中存在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可能与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调有关,合并AS患者鼻黏膜中F13A1和PLAT的表达失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哮喘 纤维蛋白 凝血因子ⅩⅢA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可疑过敏性鼻炎病人吸入性变应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思远 娄鸿飞 +1 位作者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疑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后吸入性变应原特征,为AR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北京地区2 598...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疑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后吸入性变应原特征,为AR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北京地区2 598例具有AR典型症状的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比较不同病人变应原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1)在2 598例可疑过敏性鼻炎受试者中,有2 292例(88.2%)病人至少对一种变应原有临床意义上的阳性。(2)在AR病人中,SPT检测阳性率前4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43.1%)、屋尘螨(37.6%)、德国小蠊(32.6%)、艾蒿(26.6%)。就诊病人中女性居多,但SPT检测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SPT检测阳性受试者中,单一变应原阳性(18.0%)、双重变应原阳性(22.6%)、三重变应原阳性(19.4%)占多数,未成年病人单一变应原阳性率较低。(4)AR就诊人数在4~6月和8~9月迎来两个高峰。(5)在单一变应原阳性病人中,德国小蠊阳性检出率(31.6%)远大于其他变应原。(6)粉尘螨、屋尘螨在不同年龄段变应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粉尘螨、屋尘螨、德国小蠊、艾蒿是北京地区AR病人的主要变应原,变应原存在年龄及时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变应原 流行病学 皮肤点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技术
12
作者 崔丹默 薛书锦 +3 位作者 魏兴梅 陈彪 邹馨悦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9-994,共6页
目的报告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 目的报告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等。结果6例患者中,1例患者行前庭窗植入,2例患者行面后径路植入,3例患者行经耳道径路或耳道/耳后联合径路植入。6例患者均顺利植入电极,1例患者术后面瘫情况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余5例患者术后未见面神经损伤,6例患者均未出现外耳道后壁塌陷、脑脊液耳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发现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情况时可根据面神经走行情况选择不同径路,完成人工耳蜗电极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面神经发育异常 前庭窗径路 面后径路 经耳道径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鼻窦炎症状的牙源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13
作者 郑铭 吴健有 +2 位作者 司马宇彤 王向东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 目的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有鼻窦炎症状(sinusitis symptoms,SS组),15例无鼻窦炎症状(non-S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症状、病因、内镜检查和鼻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结果non-SS组患者相比SS组患者的病程更短[(4.9±3.4)个月vs(10.4±11.0)个月,P=0.048],首诊口腔科比例更高(100%vs 24.7%,P=0.035)。两组患者报告牙痛、牙齿松动症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vs 53.3%,P=0.133;18.2%vs 35.3%,P=0.08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riodontal-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s,PECL)、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AP)、牙周炎(periodontitis,PE)、医源性占SS组和non-SS组患者病因的比例分别为53.2%vs 20%(P=0.024)、28.6%vs 33.3%(P=0.76)、11.7%vs 26.7%(P=0.215)、6.5%vs 20%(P=0.119)。鼻窦CT显示,与non-SS组患者相比,SS组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筛窦、额窦有更高比例的受累(83.1%vs 26.7%,P=0.000;80.5%vs 20%,P=0.000;41.6%vs 0%,P=0.002)。结论耳鼻喉科与口腔科的多学科合作,可以早期发现无鼻窦炎症状的ODS,及时诊治PECL等牙齿相关性疾病,减少内镜手术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鼻窦炎 临床特征 鼻窦CT 症状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婧兴 赵妍 +2 位作者 陈陆泉 蔡超 王向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atic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atic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筛选出黄芩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黄芩活性成分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g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慢性鼻窦炎”相关靶点;通过STRING(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on gene/proteins)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10.0软件筛选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探索黄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相关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利用Autodock tools 1.5.7将前4位关键靶点和前4个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到35个黄芩活性成分,1743个慢性鼻窦炎相关的疾病靶点,这些活性成分与慢性鼻窦炎有121个交叉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获得28个核心靶点,4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表明黄芩治疗慢性鼻窦炎主要涉及脂多糖、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膜筏、膜微区和膜区域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提示主要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Ras(reliability,avail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 signaling pathway)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表小檗碱与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δ(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δ,PIK3CD)对接良好。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黄芩可能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靶点及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其对慢性鼻窦炎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慢性鼻窦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对内耳畸形患儿前庭功能影响的纵向研究:基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梦雅 薛书锦 +3 位作者 魏兴梅 孔颖 孙家强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0-988,共9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并行CI的SNHL患儿78例,其中内耳结构正常患儿39例,内耳畸形组39例,包含前庭水管扩大6例,Mondini畸形13例,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5例,前庭囊发育畸形2例及内听道狭窄2例。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1周内(T0)、术后1个月(T1)、术后6个月(T2)及术后1年(T3)进行VEMPs测试。使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了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各个随访时间节点VEMPs引出率、潜伏期和幅值等各个参数的差异,以及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78例患儿完成术后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随访,术前(T0)cVEMP引出率为69.23%。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46.15%、41.03%和58.97%。CI前后整体c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03)。T1的P1和N1潜伏期显著缩短(P=0.07,P=0.046),48例患儿完成术后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oVEMP)随访,术前总体引出率为75%,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81.25%、62.5%和62.5%。CI前后整体o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0,P=0.021)。CI植入时长对cVEMP的P1潜伏期、幅值及校正幅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34、P=0.041、P=0.041,P<0.001),对oVEMP的幅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T3时,cVEMP引出率和潜伏期幅值等参数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和T3的oVEMP的幅值和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在T1~T3时各测试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MPs可评估患儿CI术前、术后前庭功能,CI植入时长是VEMPs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内耳畸形可能影响CI术后耳石器功能,且CI植入时长对内耳畸形患儿的耳石器功能影响更为显著。VEMP测试结果可为CI侧别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内耳畸形 儿童患者 前庭功能评估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兴梅 薛书锦 +1 位作者 高振橙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937,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听力障碍和需要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的人群日益增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日益发展,其用于CI领域的研究可更好地改进相关产品和改善患者术后效果。目前已有研究将AI用于CI产品的研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听力障碍和需要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的人群日益增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日益发展,其用于CI领域的研究可更好地改进相关产品和改善患者术后效果。目前已有研究将AI用于CI产品的研发、手术方式的改进、术后调机策略的优化和术后效果的预测等方面,本文将从上述方面进行综述,探讨AI用于CI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耳蜗植入 调机 术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全分隔Ⅰ型患者合并脑脊液漏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技术与术后效果研究
17
作者 薛书锦 魏兴梅 +6 位作者 陈彪 高振橙 崔丹默 石颖 陈婧媛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5-1000,共6页
目的探究不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Ⅰ,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同期修补脑脊液漏手术技术及术后脑脊液漏控制及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Ⅰ合并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所有... 目的探究不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Ⅰ,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同期修补脑脊液漏手术技术及术后脑脊液漏控制及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Ⅰ合并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1周内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1个月人工耳蜗开机,并开始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人工耳蜗电极顺利植入,术后随访时间1~17年,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脑脊液耳漏,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获益。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解决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相关症状,预防脑脊液漏复发并帮助患者重建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全分隔Ⅰ型 脑脊液耳漏 内耳畸形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使用者在竞争性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研究
18
作者 张欣怡 陈婧媛 +6 位作者 陈彪 邹馨悦 石颖 张李芳 刘萍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8-94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线索下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bimodal cochlear implant,BIM)使用者在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中对不同说话者性别和空间线索的利用情况。方法纳入11例汉语普通话BIM使用者,分别在双模式和单独佩戴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目的探究不同线索下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bimodal cochlear implant,BIM)使用者在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中对不同说话者性别和空间线索的利用情况。方法纳入11例汉语普通话BIM使用者,分别在双模式和单独佩戴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时,在4种不同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下测试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RT)。4种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根据掩蔽噪声的性别和方位的不同分别记为男声中间、女声中间、男声左右和女声左右。其中目标声为正前方向(0°)的一个男声,掩蔽声为2个男声或2个女声,来自正前方(0°)或左右两侧(±90°)。结果双模式(BIM组)及单独CI助听(CI组)组内和组间言语识别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M组在性别线索、空间线索、性别+空间线索下均获得了掩蔽释放,CI组在性别线索下获得了掩蔽释放,但在空间线索及性别+空间线索下获得了掩蔽干扰,各组在3种线索下掩蔽释放量(masking release,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IM组与CI组MR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空间线索下,BIM组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使用者可利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分离竞争性噪声,但双模式和单独CI助听条件下利用性别和空间线索的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模式助听对性别+空间线索利用能力优于单独人工耳蜗助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双模式人工耳蜗植入 言语识别 噪声下言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腔畸形患者经乳突缝状迷路切开入路联合定制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效果研究
19
作者 张李芳 魏兴梅 +8 位作者 孔颖 杨梦戈 高振橙 薛书锦 陆思萌 陈彪 陈婧媛 石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6-955,共10页
目的探讨共同腔畸形(common cavity deformity,CCD)患者使用定制电极经乳突缝状迷路切开入路(transmastoid slotted labyrinthotomy approach,TSLA)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长期听觉及言语功能发展规律。方法本... 目的探讨共同腔畸形(common cavity deformity,CCD)患者使用定制电极经乳突缝状迷路切开入路(transmastoid slotted labyrinthotomy approach,TSLA)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长期听觉及言语功能发展规律。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36例CCD经TSLA径路植入定制电极的单侧CI患儿及61例同年龄段内耳结构无异常的单侧CI患儿。由同一组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所有受试者听觉和言语能力。分别CI术前及开机后分别在1、3、6、12、18、24、36、48、60、72、84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受试者术前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组别、时间及其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患儿CAP得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3、6、12、18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MAIS/MAI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1、3、6、12、24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得分在术前、开机1、3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6、12、18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18、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USS得分百分比在术前、开机1、3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3、6、12、18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患儿CI术后CAP得分及IT-MAIS/MAI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后1、3、6、12、18、24、36、48及60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R得分及MUS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后3、6、12、18、24、36、48及60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TSLA径路配合定制电极的CI可以有效帮助CCD患儿获得长期听觉言语收益,但较内耳结构无异常患儿CI术后听觉言语功能发育迟缓。CCD患儿CI术后听觉功能发育呈现开机2年内快速增长的趋势,在两年后呈缓慢增长趋势;其言语能力发育在开机后6个月至18个月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8个月至7年内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腔畸形 经乳突缝状迷路切开入路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和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高振橙 陆思萌 +10 位作者 魏兴梅 薛书锦 张李芳 王静娴 马春玲 孔颖 拱月 谢静 陈彪 陈婧媛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6-979,共14页
目的探讨耳蜗畸形程度和前庭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 目的探讨耳蜗畸形程度和前庭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问卷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问卷评估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按耳蜗发育情况将患儿分为共同腔(common cavity,CC)组、耳蜗发育不全(cochlear hypoplasia,CH)组、不完全分隔(incomplete partition,IP)组和正常耳蜗(normal cochlea,NC)组;按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将患儿分为CND 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神经束1~4)。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别比较不同耳蜗类型及不同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以CAP=5分,SIR=3分为事件终点进行听觉言语发育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除CI术后5年CC组和NC组CAP和SIR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不同耳蜗类型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和听觉言语发育速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CAP和SIR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以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方面,多数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是决定CND患儿CI术后短期及长期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关键因素。是否伴有耳蜗畸形以及畸形种类并不直接影响CND患儿CI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神经发育不良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行为分级 言语可懂度分级 广义估计方程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