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崔忆辛(综述) 马建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又称Mikulicz病,以双侧或单侧泪腺弥漫性无痛性肿大为主要的眼部临床表现。关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有性激素假说、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参与假说、基底细胞浸润增生假说、IgG4相关性假说等;该病典型的...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又称Mikulicz病,以双侧或单侧泪腺弥漫性无痛性肿大为主要的眼部临床表现。关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有性激素假说、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参与假说、基底细胞浸润增生假说、IgG4相关性假说等;该病典型的病理改变为腺体的淋巴细胞增生浸润、腺体实质萎缩、肌上皮岛在腺导管内的增生浸润所引起的腺管扩张。目前有关该病的诊断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临床上主要应与Sjfigren综合征及炎性假瘤进行鉴别,应用糖皮质激素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效果不佳时则辅以泪腺区体外放射治疗和/或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泪腺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治疗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周金琼 魏文斌 +5 位作者 李彬 杨文利 高飞 李辽青 杨承勋 蔡善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2-698,共7页
背景脉络膜黑色素瘤(C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巩膜表面敷贴放射治疗(EPRT)是一种近距离放射疗法,是多年来治疗CM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在国内报道较少,大多数的CM患者需行眼球摘除术。目的... 背景脉络膜黑色素瘤(C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巩膜表面敷贴放射治疗(EPRT)是一种近距离放射疗法,是多年来治疗CM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在国内报道较少,大多数的CM患者需行眼球摘除术。目的通过观察兔CM模型眼、正常兔眼经敷贴放射后的反应以及兔全身免疫状态,评价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个组,每组8只兔8只眼(均取右眼)。其中放射治疗组1及模型对照组用于评价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的有效性;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于评价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的生物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利用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株植入兔眼制作动物模型,造模3周后放射治疗组1模型兔眼放置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进行放射治疗,肿瘤局部照射总剂量为100Gy,模型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每日间接检眼镜检查,每周行眼底照相、B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安全性研究:放射治疗组2正常兔眼放置巩膜敷贴器,伪放射对照组正常兔眼植入不带放射粒子的敷贴器外壳,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于放置敷贴器前及敷贴器取出后3、7、15、30d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量。于放射治疗组1、模型对照组肿瘤种植后6周,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观察30d后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对实验眼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放射治疗组1、模型对照组间放置敷贴器前肿瘤的平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放置敷贴器1周后,放射治疗组1肿瘤高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射治疗组1放置敷贴器2周后肿瘤高度较敷贴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放射治疗组1虽然仍有肿瘤细胞残存,但肿瘤内部血管明显减少且管径较细,肿瘤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空泡样变性,色素外露,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安全性研究中,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在各时间点CD4+、CD8+、CD4+/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770、8.110、2.230;P=0.380、0.060、0.140;F时间=0.770、3.220、4.230;P=0.550、0.170、0.004)。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表现为角膜、结膜上皮下、巩膜表面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巩膜坏死、机化等表现。结论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对兔眼CM的疗效确切,对眼部其他组织以及兔令身免疫状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肿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125I敷贴放射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远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跃华 张晶 +3 位作者 李颖 王玥 王永华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但其矫治效果并不如矫治近视者满意。目的观察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方法对1例右眼为近视状...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但其矫治效果并不如矫治近视者满意。目的观察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方法对1例右眼为近视状态、左眼为远视状态的女性患者行左眼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术后随访1个月,应用气动眼压计观察术眼眼压改变,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评价术眼手术前后角膜曲率的变化,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手术前后角膜瓣厚度变化;应用眼反应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素)的改变;于术前和术后1d、1周、1个月记录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屈光度。结果术眼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d及1个月术眼裸眼远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裸眼近视力达J2并稳定,术后1个月等效球镜度(SE)为-0.125D。术后1个月OCT检查显示角膜透明,角膜基质囊袋内植片居中在位,无排异反应。术眼术前角膜补偿眼压为12.4mmHg(1mmHg=0.133kPa),术后1个月为11.9mmHg;术前模拟Goldmann眼压为11.9mmHg,术后为10.7mmHg;左眼术前角膜滞后量为9.7mmHg,术后为8.9mmHg;术前角膜阻力因素为10.9mmHg,术后为10.3mmHg,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远视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好,手术前后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无明显改变,为远视的矫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 角膜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泪膜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萌 邹留河 +1 位作者 焦璇 彭晓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视网膜光凝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眼表存在泪膜障碍。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9月就诊于北京同...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视网膜光凝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眼表存在泪膜障碍。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9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底病门诊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病史调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检查,泪膜损伤的诊断标准为存在Schirmer试验异常和/或BUT异常。存在泪膜损伤的162例患者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患者进行干眼症问卷调查(DEQ)评分,对2组患者右眼Schirmer试验结果、BUT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2组睑板腺形态评分〉1级的人数和构成比、出现干眼症状的人数和构成比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80例,泪膜损伤的Schirmer试验结果中位数为8[5,9]mm,非糖尿病组患者82例,中位数为6[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52,P=0.00)。糖尿病组泪膜损伤BUT的中位数为3[2,4]s,非糖尿病组中位数为4[3,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04,P〈0.叭)。糖尿病组泪膜损伤患者DEQ评分中位数为15[10,19],非糖尿病组患者DEQ评分中位数为21[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2,P〈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睑板腺形态学异常者分别为51.2%(41/80)和32.9%(2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16.07,P=0.00),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出现干眼症状者分别为51.2%(41/80)和93.9%(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4,P〈0.01)。糖尿病组患者DEQ评分、睑板腺形态学评分与糖尿病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r=0.16,P=0.16;r=0.10,P=0.36)。糖尿病组有39例(48.8%)患者无干眼症的典型症状但合并有严重的泪膜损伤。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具有干眼症症状较轻、BUT较短、睑板腺形态异常较重的特点。提示糖尿病泪膜损伤患者干眼症症状不明显,但睑板腺功能障碍较严重,应关注糖尿病随访中患者的眼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泪膜 睑板腺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对人眼睫状沟距离及前房直径的测量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德姣 王宁利 牟大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8-921,共4页
背景睫状沟距离的直接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OL)植人术中IOL尺寸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问世使在活体眼直接进行睫状沟距离的测量成为可能。目的探讨人眼前房直径和睫状沟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不同前房深度... 背景睫状沟距离的直接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OL)植人术中IOL尺寸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问世使在活体眼直接进行睫状沟距离的测量成为可能。目的探讨人眼前房直径和睫状沟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不同前房深度人群中的差别。方法将疑似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右眼作为浅前房组,而具有高度近视(-7— -18D)的30例30只右眼作为深前房组。应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进行图像采集,每眼获取焦点位于虹膜平面的眼球水平方向3:00~9:00处的全景截面图像共3张。由同一测量者对每一幅图像的前房直径和睫状沟距离进行测量。取3幅图像测量值的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评估前房直径与睫状沟距离测量值的关系。结果浅前房组的30眼中,全景UBM测得的前房直径为(11.49±0.75)mm,睫状沟距离为(10.97±0.86)mm,二者间的平均差值为(-5.14±0.5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2,P=0.00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2=0.593,P=0.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7。深前房组的30眼中,全景UBM测得的前房直径均值为(12.69±0.67)mm;睫状沟距离为(12.31±0.61)mm,二者之间平均差值为(-0.38±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1,P=0.00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2=0.699,P=0.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6。结论全景UBM测得的睫状沟距离和前房直径呈明显正相关,深前房眼的相关性大于浅前房眼,该结果对于IOL植入术中IOL尺寸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声生物显微镜/全景 前房 睫状沟 晶状体/人工 生物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特殊表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素华 张晓慧 +5 位作者 张哲 刘杰为 江琳 刘建亭 董慧 郭彩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9-823,共5页
背景遗传因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致病基因的筛查是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分子机制的重要步骤。目的明确一结晶样晶状体混浊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山西省榆社县一个四代先天性... 背景遗传因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致病基因的筛查是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分子机制的重要步骤。目的明确一结晶样晶状体混浊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山西省榆社县一个四代先天性结晶样混浊白内障家系22名成员,其中患者10例。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该家系成员进行家系调查以确定遗传方式。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确定表型。采集其中17例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5ml并提取DNA,ADCC的17个已知致病基因周围选取22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通过对微卫星标志物的扩增和基因型分析对该家系进行基因两点连锁分析,并计算对数优势评分(LOD)值。对筛选的候选基因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患者晶状体混浊表型非常类似,家系分析表明为四代垂直遗传,符合单基因ADCC的特点。基因连锁分析提示,该家系与微卫星D2S325位点和D2S2358位点连锁,最大LOD值分别为1.20(0=0)和0.22(0=0),位于此区域内的CRYGD基因测序后发现一个已经报道的错义突变c.C70A(p.P23T)。结论CRYGD基因P23T突变是该家系结晶样晶状体混浊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微卫星标记 等位基因共享分析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与欧美人USH2A基因突变谱不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1-963,共3页
Usher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具有临床和遗传高度异质性。迄今已将Usher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定位了12个染色体位点,确定了其中的9个致病基因。很多研究证实USH2A基因是Usher综合征... Usher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具有临床和遗传高度异质性。迄今已将Usher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定位了12个染色体位点,确定了其中的9个致病基因。很多研究证实USH2A基因是Usher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基因,USH2A基因突变还可引起单纯性RP,但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人USH2A基因突变谱与欧美人不同。中国人RP致病的热点基因谱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2A基因 USHER综合征 视网膜色素变性 先天性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做好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在诸多的个体化手术中,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改善夜间视力,降低眩光和光晕的发生率,提高对比敏感度。主要阐述以下... 在诸多的个体化手术中,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改善夜间视力,降低眩光和光晕的发生率,提高对比敏感度。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的观点:(1)如何理解波前像差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2)如何正确获得波前像差的检测数据,筛选手术适应证?(3)如何界定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设计的金标准?(4)如何将波前像差检查的数据转化为最优化的手术设计方案?(5)手术执行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6)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应该达到怎样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波前像差 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搏动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9
作者 章征(综述) 马建民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SVPs)可以在90%的正常人群中观察到,表现为视盘上的一条或多条视网膜静脉节律性的轻微收缩或扩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SVPs可用于颅内压监测及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而目前国内尚未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应用。... 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SVPs)可以在90%的正常人群中观察到,表现为视盘上的一条或多条视网膜静脉节律性的轻微收缩或扩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SVPs可用于颅内压监测及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而目前国内尚未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应用。尽管有关SVPs的发生机制存在争议,但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就SVPs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其测定方法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搏动 颅内压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视神经鞘脉搏动力学变形指数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睿奇 刘含若 +5 位作者 马腾 石文媛 曹凯 杨迪亚 朱强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鞘脉搏动力学变形指数(DI)的大小及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32例NTG患者和35例高... 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鞘脉搏动力学变形指数(DI)的大小及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32例NTG患者和35例高眼压型POAG患者的基本信息、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血压(MAP)、24 h眼压及诊断需要的眼科专科检查结果。对全部受试者行经眶超声检查,获取15 s连续超声图像,经动态后处理技术计算并分析NTG与高眼压型POAG患者视神经鞘的DI差异及其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NTG组DI为0.51(0.48,0.54),明显大于高眼压型POAG组的0.23(0.20,0.25),2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P<0.01)。NTG组BMI均值为(21.29±4.64)kg/m^2,MAP均值为(91.44±14.3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高眼压型POAG组的(23.53±3.40)kg/m^2和(104.05±13.96)mmHg,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t=-3.65,P<0.01)。2个组DI与该组内患者年龄、MAP、BMI、平均眼压及最高眼压间均无统计学关联(均P>0.05)。结论NTG患者的视神经鞘DI高于高眼压型POAG患者,表明其视神经鞘蛛网膜下腔压力及视神经鞘刚度均较低,该指数可作为眼科临床无创颅内压及跨筛板压力差检测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青光眼 开角型 视神经鞘 脉搏动力学变形指数 超声检查 眼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