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度近视眼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参数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玉 张丰菊 熊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9-815,共7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超高度近视眼行中央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前植入术(ICL-V4c)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超高度近视眼行中央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前植入术(ICL-V4c)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且双眼等效球镜度(SE)≥±10.0 D的患者15例(30眼),所有眼均行ICL-V4c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 h、1周、1个月、9个月时视力、眼压的变化,并采用OCTA监测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呈下降趋势,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拱高较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h时,上下鼻颞4个方向的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时间点各区域血流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眼行ICL-V4c植入术早期对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有影响,随时间延长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对于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盘旁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和神经纤维层厚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网膜血流密度 超高度近视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和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冰 赵世强 王小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 目的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按≤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分为4组,使用人眼调节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测量与分析,记录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和客观调节微波动值,并作对比。结果在所有调节视标上,各组随着调节刺激幅度增加,客观调节反应值也逐渐增加,4组在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及平均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近视进展速度组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62.2±5.6)D、(62.5±5.3)D、(66.5±6.0)D和(58.0±6.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4,P=0.001),在+0.50~-0.50 D、-2.00 D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微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调节刺激视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客观调节微波动值相对于客观调节反应值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进展 客观检查 客观调节反应值 客观调节微波动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敬学(综述) 马建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是一类常见的眼眶疾病,表现为非特异的炎性病变,至今病因未明。IOIP可发生于眼眶的任何部位,根据其侵犯部位和病变进展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并且与众多其他眼眶疾病表现类似,严重者与恶性肿瘤...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是一类常见的眼眶疾病,表现为非特异的炎性病变,至今病因未明。IOIP可发生于眼眶的任何部位,根据其侵犯部位和病变进展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并且与众多其他眼眶疾病表现类似,严重者与恶性肿瘤的l临床特征极为相似,诊断较为复杂。目前,IOIP的诊断主要依据详细的病史、相应的临床表现排除可鉴别的疾病,然后由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血液学检查提供一定的辅助信息,进而观察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得到初步印象,最终确诊仍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特发性炎性假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
4
作者 郑浩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出生后五个不同周龄的rd小鼠(病变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和C57BL小鼠(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的表达,分析小鼠视网膜发育成熟或变性的过程中bFGF表达的异同及变... 目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出生后五个不同周龄的rd小鼠(病变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和C57BL小鼠(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的表达,分析小鼠视网膜发育成熟或变性的过程中bFGF表达的异同及变化特点,进而推测bFGF在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分化或退变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出生后0、1、2、3、4周龄的病变组小鼠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各8只即刻处死,摘除眼球制作视网膜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学显微镜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对视网膜内bFGF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小鼠出生后4周内的bFGF含量曲线特点基本相同:均在出生后开始下降,至出生后1周龄时达到低谷;随后开始上升,至出生后2周龄时达到高峰,此时两组小鼠视网膜的十层结构均基本形成;2周龄后开始二次下降,直至出生后4周龄,在此期间,病变组小鼠的视网膜迅速退变,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视网膜继续发育成熟。在出生后0~4周各周龄,bFGF在病变组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FGF可能在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形态维持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视网膜内bFGF处于较高表达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其退变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变性 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