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预后指标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荆燕蕾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8-1252,共5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发生于口腔、鼻部、咽部、喉部、颈部、食管上段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致残致死率高,疾病的预后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密...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发生于口腔、鼻部、咽部、喉部、颈部、食管上段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致残致死率高,疾病的预后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密切相关。HNSCC具有高度异质性,极易发生复发或转移,预后较差。该文主要从组织病理学、肿瘤微环境和基因组标志物等方面,阐述不同层面的预后相关指标在HNSCC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旨在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改善癌症的治疗和预后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癌 预后指标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春燕 朴颖实 +2 位作者 田澄 董格红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MT/I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组织学分组标准筛选出36例IMT,72例IPT。IMT组织病理学特点:梭形细胞肿瘤性增生,炎细胞以浆细胞浸润为主,SMA大部分染色阳性,可见双轨征;IPT组织病理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SMA染色阴性或小灶阳性。36例IMT中男性13例(36.1%),女性23例(63.4%),平均年龄39.4岁,好发于鼻腔鼻窦,20例复发(55.6%),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72例IPT中男性42例(58.3%),女性30例(41.7%),平均年龄50.1岁。IPT好发于眼眶,12例复发(16.7%),2例死亡。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复发率、病死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头颈部IMT是不同于IPT的肿瘤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性假瘤 组织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出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天颖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肿瘤出芽是病理形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均有所体现,比如口咽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子宫癌等,是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组织学基础,随着学者对肿瘤出芽的深入研究,肿瘤出芽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指标。该文... 肿瘤出芽是病理形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均有所体现,比如口咽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子宫癌等,是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组织学基础,随着学者对肿瘤出芽的深入研究,肿瘤出芽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指标。该文旨在综述肿瘤出芽的发生、分级及预测癌症预后的研究进展,旨在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分级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毛美玲 刑莉 +3 位作者 杨冬梅 尹鸿雁 万鸿飞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EBV、HPV的相关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喉SCSCC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等,采用原... 目的探讨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EBV、HPV的相关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喉SCSCC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等,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以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并选择3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喉SCSCC中12例有明确的鳞状细胞癌和肉瘤样成分(双相形态),2例仅有肉瘤样成分(单相形态)。9例可见肉瘤样成分与鳞状细胞癌的过渡移形区。鳞状细胞癌区与肉瘤样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同。EBER原位杂交及HPV导流检测结果均阴性。透射电镜下,3例肉瘤样区瘤细胞可见上皮分化特征。14例患者术后随访6~99个月,10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喉SCSCC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组织学以双相结构为特征,亦可表现为仅有肉瘤样成分的单相型形态。喉SCSCC与EBV、HPV感染无关,确诊需联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必要时可应用透射电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部肿瘤 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癌肉瘤 双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原发分泌性癌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岳常丽 董格红 +3 位作者 赵晓丽 韩一丁 赵艺哗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鼻腔鼻窦原发SC,采用PAS、DPAS染色、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CK、vimentin、S-100蛋白、SOX10、Mamaglobin、Calponin、DOG1、p6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鼻腔鼻窦原发SC,采用PAS、DPAS染色、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CK、vimentin、S-100蛋白、SOX10、Mamaglobin、Calponin、DOG1、p63等的表达,并应用FISH法检测ETV6基因断裂。结果镜下肿瘤呈腺泡状、管状、实性及微囊状生长。细胞形态一致、温和,核小至中等大小,有时可见小核仁。胞质丰富呈泡状,核分裂象罕见,可见嗜酸性、胶样分泌物。PAS染色结果示瘤细胞内未见酶原颗粒,胶样分泌物阳性。瘤细胞弥漫表达CK、vimentin、S-100蛋白、SOX10、PAS,Mamaglobin、Calponin及p63不表达。FISH检测显示ETV6基因断裂。手术局部切除后,分别随访41、53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性SC属于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部分涎腺肿瘤相似,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肿瘤 分泌性癌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部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若晨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4-1037,共4页
原发性鼻咽部腺癌(nasopharyngeal adenocarcinoma,NAC)发病率低,约占鼻咽部肿瘤0.48%。该文对原发性NAC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分型和细胞起源、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等相关资料以及与EBV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原... 原发性鼻咽部腺癌(nasopharyngeal adenocarcinoma,NAC)发病率低,约占鼻咽部肿瘤0.48%。该文对原发性NAC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分型和细胞起源、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等相关资料以及与EBV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原发性NAC,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部肿瘤 鼻咽癌 腺癌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毛美玲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ELST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pan、CK7、EMA、vimentin、VEGF、p53、K...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ELST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pan、CK7、EMA、vimentin、VEGF、p53、Ki-67、S-100、GFAP、CD56、CgA、Syn、NSE、TG、TTF-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15~78岁,平均41岁,中位年龄44岁。肿瘤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包括耳鸣、眩晕、平衡不稳、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部分全聋。镜下肿瘤呈乳头状及腺样结构,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胞质丰富,核分裂象罕见;腺样结构可呈囊性扩张,其内可见粉染的似甲状腺胶质的蛋白样物质,部分肿瘤侵犯并破坏周围骨质。免疫表型:CKpan、CK7、CK19、EMA、vimentin、VEGF、CD56均呈阳性,4例NSE、3例GFAP、2例S-100呈局灶弱阳性,p53、CgA、Syn、TG、TTF-1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5%。22例患者术后随访5~98个月,仅1例于术后14个月复发,均未见转移、死亡。结论ELST属于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分化较好,组织学形态温和,但可侵犯并破坏周围骨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表型。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内耳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胶质瘤临床病理及BRAF基因融合特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晓艺 李锐 +1 位作者 张颖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s,OP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中KIAA1549-BRAF基因融合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OPG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s,OP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中KIAA1549-BRAF基因融合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OPG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ISH法检测KIAA1549-BRAF基因的融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0例OPG中有36例为PA(WHOⅠ级),4例为OPG(WHOⅡ级)。36例PA镜下为双相型形态,部分伴黏液样变、微小囊性变、血管透明变及钙化等。4例OPG(WHOⅡ级)中,1例为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1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细胞密度及核质比高,Ki-67增殖指数约10%;1例病变范围广泛,肿瘤侵犯鞍上、视神经管及海绵窦。36例PA中有14例(38.9%)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阳性,22例(61.1%)阴性。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KIAA1549-BRAF基因融合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其中年龄较小者(<10岁)阳性率较高(P=0.005)。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阳性与无瘤生存率无关(P=0.181)。4例OPG(WHOⅡ级)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阴性。结论OPG多发于儿童,大多为低级别胶质瘤,临床以PA多见。部分PA可发生KIAA1549-BRAF基因融合,年龄较小者基因融合阳性率较高;基因融合与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胶质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KIAA1549-BRAF 基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及睾丸浆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
9
作者 周喆 朴颖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77,280,共3页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较为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其好发于口腔和胃肠道,其次为淋巴结和皮肤等,发生于眼眶和睾丸部位者较罕见。该文报道1例同时发生于眼眶及睾丸的PBL,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加...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较为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其好发于口腔和胃肠道,其次为淋巴结和皮肤等,发生于眼眶和睾丸部位者较罕见。该文报道1例同时发生于眼眶及睾丸的PBL,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睾丸肿瘤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支文雪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3,326,共4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异质性大,传统组织病理学评价可重复性较低,各型之间组织学特点常存在重叠,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的劣势日益凸显。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提出的TCGA分子分型,为预测患者预后...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异质性大,传统组织病理学评价可重复性较低,各型之间组织学特点常存在重叠,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的劣势日益凸显。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提出的TCGA分子分型,为预测患者预后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近年来各分子亚型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优化检测流程进行综述,以期将传统病理学诊断与分子分型相结合,为更精准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及疗效预测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研究进展 检测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与HPV mRNA检测在口咽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东林 毛美玲 +1 位作者 张红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HPV mRNA检测在口咽部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PSC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105例OPSCC,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16、Ki...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HPV mRNA检测在口咽部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PSC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105例OPSCC,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16、Ki-67、p53蛋白表达,并检测其中61例HPV16/18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OPSCC中p16蛋白阳性58例(55.24%),阴性47例(44.76%);p16蛋白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的吸烟、饮酒史比例低(26/58 vs 37/47,16/58 vs 31/47),以扁桃体为常见发病部位(51/58 vs 18/47),易出现淋巴结转移(43/58 vs 23/47),Ki-67增殖指数较高(73.10%vs 47.45%),p53多为野生型(57/58 vs 16/47),形态学特征以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为主(29/58 vs 15/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HPV mRNA检测结果与p16蛋白表达完全一致(Kappa=1)。43例p16蛋白阳性OPSCC患者获得随访,3例复发/转移,1例肺转移后死亡;39例p16蛋白阴性OPSCC患者获得随访,8例复发/转移,7例死亡,其中2例为复发后死亡。结论HPV感染导致OPSCC发病率较高,以扁桃体为常见发病部位,p16蛋白表达与HPV mRNA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工作中可使用p16免疫组化检测代替HPV分子检测,进行HPV的感染筛查及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部肿瘤 鳞状细胞癌 P16蛋白 HPV16/18 mR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中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东林 朴颖实 +2 位作者 毛美玲 曹丁方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68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BRAF V600E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行手术治疗且行中央淋巴结清扫... 目的通过分析BRAF V600E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行手术治疗且行中央淋巴结清扫的465例经典型PTC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TC合并HT组(139/465)和单纯PTC组(326/465),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两组中BRAF V600E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检测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59.71%)低于单纯PTC组(6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阴性组患者发病年龄<55岁的比例更高(92.86%);与单纯PTC组相比,PTC合并HT组女性(88.49%)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6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较低。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BRAF V600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CD5、CD117阳性以及TdT阴性的纵隔B3型胸腺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荆燕蕾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9-511,共3页
患者女性,54岁。因间断性右肩背部疼痛1个月,发现纵隔肿物近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背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无四肢无力,无眼睑下垂和视物成双。增强CT示右前纵隔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 患者女性,54岁。因间断性右肩背部疼痛1个月,发现纵隔肿物近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背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无四肢无力,无眼睑下垂和视物成双。增强CT示右前纵隔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不均匀强化,肿块大小5.2 cm×4.4 cm×4.7 cm,边界欠清。临床遂行正中胸骨劈开纵隔肿物切除+胸腺切除+前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探查:纵隔胸腺右叶可见一形态不规则肿物,大小5.5 cm×5.0 cm×4.5 cm,侵及右侧胸膜,与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关系紧密,质硬,活动差。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纵隔B3型 CD117阳性 CD5阳性 TdT阴性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