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同侧继发肾结石 被引量:1
1
作者 闫伟 向鹏 +2 位作者 谢英伟 郑宇朋 平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3,共6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同时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同侧继发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使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对58例肾盂旁肾囊肿合并同...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同时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同侧继发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使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对58例肾盂旁肾囊肿合并同侧肾结石患者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分别于术后1、2、6、12个月于门诊随访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检测残结石及肾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9.3±15.6)岁。肾盂旁囊肿平均大小为(5.8±1.9)cm,包括54例BosniakⅠ类和4例BosniakⅡ型肾囊肿患者,肾结石的平均大小为(13.3±5.5)mm,平均手术时间为(33.4±12.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3±0.7)d,并发症包括3例患者短暂发热(>38℃)和1例患者明显出血,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后1个月和2个月的无结石率分别为94.1%(53例)和98.3%(57例),术后1年随访期间,囊肿复发率为6.9%(4例),结石复发率为5.2%(3例)。结论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同时治疗肾结石和肾盂旁囊肿是安全有效的,清石率令人满意,囊肿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旁囊肿 肾结石 一次性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早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闫伟 康雯婷 +1 位作者 陈山 刘跃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FISH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FISH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60%(12/20)的FISH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FISH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FISH阴性者(60%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FISH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FISH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的CT诊断(附3例报道)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中林 于京隔 +1 位作者 陈青华 张光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的CT表现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搜集3例急腹症患者,经临床初步诊断泌尿系梗阻或伴有肠梗阻,并行CT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显示患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皮质较对侧肿胀,除了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扩张外... 目的:探讨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的CT表现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搜集3例急腹症患者,经临床初步诊断泌尿系梗阻或伴有肠梗阻,并行CT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显示患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皮质较对侧肿胀,除了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扩张外,伴有肾周间隙、输尿管周围不规则液体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对比剂渗入腹腔内。结论:CT检查对急性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梗阻 自发性尿外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0
4
作者 初秋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58例肾输尿管结石手术植入输尿管支架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 目的 探讨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58例肾输尿管结石手术植入输尿管支架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生腰部不适与疼痛51例、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24例、膀胱输尿管反流17例及输尿管支架管移位5例、引流不畅3例、尿路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56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膀胱刺激征患者好转,住院时间为10~30d。结论 对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给予积极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内支架管 结石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RSS2-ERG融合基因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学药物治疗后生存率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谢英伟 金仕鹏 +4 位作者 李爽 王永辉 王伟 平浩 刘跃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明确TMPRSS2-ERG(T-E)融合基因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多西他赛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 目的明确TMPRSS2-ERG(T-E)融合基因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多西他赛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前列腺癌化疗的患者50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查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融合基因表达。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应答率、PSA-无进展生存率(free survival,PSA-PFS)、放射学无进展生存率(radiologi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RX-P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评估不同融合基因表达患者的治疗反应。结果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0例(20%)检测到T-E融合基因。T-E阳性组的PSA应答率低于阴性组(32.52%vs 74.35%,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E阳性患者前列腺PSA-PFS、RX-PFS、OS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E阳性是PSA-PFS、RX-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P=0.010,P=0.020)。结论T-E融合基因表达是多西他赛化疗mCRPC患者PSA-PFS、RX-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RSS2-ERG融合基因 前列腺癌 化学药物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中的阳性率及与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谢英伟 金世鹏 +3 位作者 闫伟 王伟 平浩 刘跃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研究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淋巴结阳性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以及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标本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TM... 目的研究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淋巴结阳性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以及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标本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收集患者各种肿瘤特征(Gleason评分、分期)、有无生化复发、疾病特异性和总体生存率。比较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布及预后差异。结果 19例(38%)原发性肿瘤中检测到TMPRSS2-ERG融合基因。转移淋巴结中有16例(32%)出现融合基因。原发肿瘤与转移灶TMPRSS2-ERG状态一致性较好(Kappa=0. 73)。在COX分析中,原发肿瘤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与Gleason评分是生化复发的预测因素。在生存分析中,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预后低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无生化复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3)。结论 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前列腺癌中阳性率38%。原发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中TMPRRS2-ERG融合基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原发肿瘤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RSS2-ERG融合基因 前列腺癌 转移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平浩 马林祥 +4 位作者 王明帅 龙军 牛亦农 刘跃新 邢念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T4蛋白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T4蛋白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及癌旁组织(para-carcinoma tissues,PCT)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MCT4蛋白表达差异,分析抑制MCT4蛋白表达对Ncadherin、E-cadherin及p ERK1/2的调控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CT4蛋白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PCa中MCT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及PCT(P=0. 003)。另外,MCT4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转移组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 02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及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MCT4表达较弱,而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及DU145中表达明显增强。抑制PC3细胞中MCT4表达可以使N-cadherin及p ERK1/2的蛋白表达下降,而使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单羧酸转运蛋白4可能参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及ERK1/2通路的调控,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单羧酸转运蛋白4 淋巴结转移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