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立晶 胡大一 +5 位作者 杨进刚 许玉韵 李田昌 王国宏 史旭波 路亚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以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就诊患者,测定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析不同性别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 目的观察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以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就诊患者,测定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析不同性别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 600名患者,男性821例,女性779例,年龄26~99岁.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0.58%(169/821),女性患病率为30.55%(238/77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男性为76.92%比59.67%;女性为67.64%比46.77%).结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群聚性;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男性;除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外,女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 发生率 相关 人群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 2004年6月 高三酰甘油血症 血清尿酸水平 血尿酸水平 患病率 高血压 利尿剂 血肌酐 发病情况 就诊患者 不同性别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正炎 胡大一 +4 位作者 史旭波 王春波 朱晶岩 杨进刚 李田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26例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即用0.5 mmol/L花生四烯酸使血小板平均聚集率≥...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26例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即用0.5 mmol/L花生四烯酸使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用10μmol/L二磷酸腺苷使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即符合阿司匹林抵抗条件之一者。结果 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4.9%(16/326),半抵抗发生率为27.6%(90/326)。与阿司匹林敏感(AS)者相比,AR的临床特征有:1)老年患者居多;2)女性患者居多;3)糖尿病患者居多;4)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无关;5) 较少见于吸烟者。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和国外报道相似,除老年、女性患者外,糖尿病也是阿司匹林抵抗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心血管病患者 临床特征 二磷酸腺苷(ADP) 花生四烯酸(AA) mol/L 血小板聚集仪 血小板聚集率 阿司匹林敏感 女性患者 糖尿病患者 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发生率 老年患者 高脂血症 血红蛋白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8例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踝臂指数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昆 胡大一 +3 位作者 杨进刚 李田昌 逯春鹏 韩雅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509-511,共3页
目的观察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中踝臂指数(ABI)异常的发生率及ABI水平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2004年9月至12月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测定ABI;分析患者ABI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008例... 目的观察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中踝臂指数(ABI)异常的发生率及ABI水平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2004年9月至12月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测定ABI;分析患者ABI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008例患者,男性559例,女性449例,年龄31~99岁。ABI异常的发生率男性为31.3%(175/559),女性为31.4%(141/449)。男性ABI异常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女性ABI异常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结论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ABI异常的发生率高,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在心血管外科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弘炜 吴明营 +2 位作者 汤楚中 朱朗标 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生物芯片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已在基因测序、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基因表达及功能分析、文库筛选、新药开发以及病原体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和探讨。1999年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研究,在心血管外科及其相关领域,基... 生物芯片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已在基因测序、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基因表达及功能分析、文库筛选、新药开发以及病原体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和探讨。1999年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研究,在心血管外科及其相关领域,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综述近几年基因芯片技术在心血管外科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观察其应用价值,介绍基因芯片在心血管外科的研究进展,对其主要内容简要总结、分析。基因芯片在心血管外科相关领域的成功应用,短时间、大范围地揭示了许多未知领域。基因芯片技术可更多地应用于心血管外科领域,可能为此领域的科研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4
5
作者 张帆 胡大一 +3 位作者 杨进刚 许玉韵 李田昌 史旭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在随机抽取的北京市9 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高血压病人进行访问,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并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在随机抽取的北京市9 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高血压病人进行访问,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并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选2 27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 025例(45.1%),女性1 249 例(54.9%),焦虑发生率38.5%, 抑郁发生率5.7%,其中男性的焦虑发生率为31.5%,抑郁发生率为3.7%,女性的焦虑发生率为42.7%,抑郁发生率为7.4%。高血压伴发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低年龄组、独身、高教育程度、无业、低收入、病程时间长、高血压分级水平高、有冠心病;高血压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独身、女性、病程时间长、低收入、低教育程度、冠心病、糖尿病。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的发病率高于抑郁。女性、独身、病程时间长、低收入及合并有冠心病是焦虑和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此外,低龄、高教育程度、体力劳动者容易发生焦虑。高龄、低教育程度亦是抑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分析 发病率 相关 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病人 教育程度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病程时间 发生率 高血压分级 体力劳动者 低收入 冠心病 抑郁状况 内科门诊 低年龄组 女性 心血管 北京市 糖尿病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华 闫朝武 +6 位作者 徐仲英 李建荣 孟红 王浩 孙洁静 吕建华 刘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7-01至2013-01共1 19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检查,其中23例(1.94%)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男19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超声... 目的:分析总结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7-01至2013-01共1 19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检查,其中23例(1.94%)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男19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3例患者中,左心导管检查证实其中21例患者左心室中部存在梗阻,其中7例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21例左心室梗阻患者收缩期压差为(56.8±12.9)mm Hg(1 mm Hg=0.133 k Pa);另外2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为(21.8±6.3)mm,左心室横径(39.4±5.2)mm。心电图检查提示,3例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血管造影检查发现,6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肌桥,并且均位于冠状动脉前降支。(2.7±1.3)年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2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伴发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最常见于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这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心脏室壁瘤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右心耳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长华 胡大一 +2 位作者 汤楚中 吴明营 梅运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4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 例,慢性房颤组21 例,以GAPDH为...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4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 例,慢性房颤组21 例,以GAPDH为内参照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含量,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价IL- 1β和TNF- α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慢性房颤组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有显著的纤维化,而且心房肌细胞IL- 1β和TNF -α的表达强度也显著大于窦性心律组。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炎症反应可能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IL-6 右心耳 心房颤动患者 表达的研究 素-1β(IL-1β)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NA表达 心房组织 慢性心房颤动 风湿性瓣膜病 窦性心律 免疫组织化学 慢性房颤 检查评价 房颤患者 GAPDH RNA含量 纤维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常连芳 卢长林 +1 位作者 许毓申 杨跃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及华法林治疗后大出血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134例,记录基线特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门诊或电话...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及华法林治疗后大出血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134例,记录基线特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门诊或电话随访血栓栓塞、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年龄(73.8±7.8)岁,CHADS_2评分(2.7±0.9)分。华法林组34例[单用华法林19例(55.9%),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合应用15例(44.1%)];非华法林组100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74例(74.0%),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21例(21.0%),未用抗栓药物5例(5.0%)]。随访平均2.1年发现,主要终点事件发生37例(27.5%),其中血栓栓塞12例(8.9%),大出血2例(1.5%),主要心脏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23例(17.1%)。华法林组与非华法林组比较,血栓栓塞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比7.0%,P=0.18),大出血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比1.0%,P=0.4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华法林治疗时大出血有增加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抗栓治疗方案有多种选择,需要大规模临床研究确定理想的抗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心病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齐弘炜 吴明营 +5 位作者 蒙革 崔华楠 赵建刚 周自强 王妍军 赵凤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a balloon pump,IAB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公路转运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公路转运及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a balloon pump,IAB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公路转运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公路转运及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CABG患者围手术期置入IABP的临床资料及IABP放置的原因、时机和预后。结果救护车市内公路及高速公路转运IABP患者10例,未发生断电及机械故障,IABP管道无打结、脱出,转运途中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平均IABP辅助时间为(76.6±28.2)h。78例行CABG术的患者中有67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1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结论2h以内、100km以内的市内及高速公路转运放置IABP患者是安全的。IABP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能提高高危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手术期 公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连芳 卢长林 +2 位作者 王颖 王淑敏 董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MI并发AF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7例AMI并发AF患者构成AF组,选取每例前后相继入院的2例AMI患者,共54例构成非AF组。人院开始治疗前取静脉...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MI并发AF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7例AMI并发AF患者构成AF组,选取每例前后相继入院的2例AMI患者,共54例构成非AF组。人院开始治疗前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结果与非AF组比较,AF组hs-CRP水平较高[(12±7)mg/L比(8±5)mg/L,P=0.001],年龄较大[(70±8)岁比(62±13)岁,P=0.00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48%±9%)比(57%±10%),P=0.001],血肌酐水平较高[(113±72)μmol/L比(82±24)μmoL/L,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s-CRP(OR=1.12,95% CI 1.01~1.23,P=0.025),年龄(OR=1.07,95% CI 1.00~1.13,P=0.036)和LVEF(OR=0.90,95% CI0.85~0.97,P=0.003)是AMI并发AF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hs-CRP升高与AMI并发AF呈正相关,早期检测hs-CRP水平可预测AMI后发生AF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甲氧苄嗪的细胞内液性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作用
11
作者 梅运清 程邦昌 +3 位作者 胡大一 高尚志 涂仲凡 毛志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 探讨两种晶体停搏液中 (Bretshneider HTK和Roesolution)加入细胞保护剂三甲氧苄嗪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作用。方法 以离体灌注幼兔心为研究对象 ,观察两种晶体停搏液在幼兔心 14℃缺血 2h后血流动力学、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和心肌生化... 目的 探讨两种晶体停搏液中 (Bretshneider HTK和Roesolution)加入细胞保护剂三甲氧苄嗪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作用。方法 以离体灌注幼兔心为研究对象 ,观察两种晶体停搏液在幼兔心 14℃缺血 2h后血流动力学、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和心肌生化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三甲氧苄嗪可显著提高晶体停搏液 (HTK和Roe)离体灌注幼兔心功能的恢复 (P <0 0 5 ) ,明显减少心肌酶的漏出和氧自由基的生成 (P <0 0 5 ) ,增加高能磷酸盐的储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药理学 心肌缺血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时猪脑不同部位组织含水率的比较
12
作者 齐弘炜 江朝光 +4 位作者 吴明营 汤楚中 赵凤华 宋扬 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猪脑不同部位组织的含水率,揭示深低温停循环(DHCA)对不同部位脑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用小型猪6头,体质量22~25kg,通过体外循环使鼻咽温降至18℃时给予DHCA处理90min。取左侧海马、额叶大脑皮质、... 目的通过观察猪脑不同部位组织的含水率,揭示深低温停循环(DHCA)对不同部位脑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用小型猪6头,体质量22~25kg,通过体外循环使鼻咽温降至18℃时给予DHCA处理90min。取左侧海马、额叶大脑皮质、小脑和延髓组织测湿质量,于110℃烘箱内干燥24h,测干质量,计算组织含水率。结果脑组织不同部位含水率不同,大脑皮质(81.81%±1.03%)和海马区(83.91%±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二者明显高于延髓(74.67%±1.73%,P<0.01)和小脑(77.98%±0.66%,P<0.01);延髓含水率最低,与其他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小脑相比P=0.004)。结论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同,DHCA时脑组织不同部位含水率不同,可能和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丽 郭彩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3配比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01...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3配比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和经疾病、年龄与性别匹配的4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生物化学指标及手术时间等围术期状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脑梗死、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尿酸、血钾、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围术期血压、围术期入量以及术后Caprin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病和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手术时间延长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病、手术时间长者并发急性肺栓塞的风险增加,改善此类危险因素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因素应在APE疾病中重点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急性肺栓塞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