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工作会议纪要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丽辉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4-525,共2页
在2016年7月14日~17日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及嗓音学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第十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期间,7月14日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 在2016年7月14日~17日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及嗓音学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第十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期间,7月14日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于山西省太原市并州饭店举行了工作会议,倪道凤、卜行宽、黄丽辉、郗昕、李晓璐、陈振声等26位听力学组成员及听力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新任组长殷善开教授由于航班延误未能如期抵达会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学 中华医学会 殷善开 倪道凤 言语医学 学术会议 嗓音学 工作会议纪要 新生儿听力筛查 力学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及过敏原免疫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敏 张伟 张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7-1140,共4页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 治疗机 免疫 呼吸道感染 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者噪声环境下普通话言语测听测试方案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亓贝尔 刘博 +3 位作者 张宁 刘海红 刘莎 董瑞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适宜临床应用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噪声环境下普通话言语测听(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test,MHINT)方案。方法对10名母语为普通话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MHINT测试。测试方案1: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静环境言语识别率测试(spee... 目的探讨适宜临床应用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噪声环境下普通话言语测听(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test,MHINT)方案。方法对10名母语为普通话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MHINT测试。测试方案1: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静环境言语识别率测试(speech recognition scores,SRS)→固定信噪比SRS测试→言语识别阈测试(reception threshold of sentences,RTS);测试方案2:由难到易的顺序进行RTS测试→固定信噪比SRS测试→安静环境SRS测试。优化测试方案:预测试→对象以言语识别率得分高低分级→正式测试。结果①测试方案1:全体受试者安静环境SRS测试的完成率100%(10/10),固定信噪比SRS测试的完成率50%(5/10);4名可完成固定信噪比SRS测试的受试者接受RTS测试,2名完成测试(50%,2/4);②测试方案2:全体受试者依次接受RTS测试(完成率20%,2/10)、噪声环境SRS测试(完成率50%,5/10)和安静环境SRS测试(完成率为100%,10/10);③优化测试方案:10名对象根据预测试SRS得分分级后,5名受试者接受并完成安静环境SRS测试(完成率100%,5/5);5名受试者接受并完成噪声环境SRS测试(完成率100%,5/5),其中4名进一步接受自适应RTS测试,2名完成测试(完成率50%,2/4)。结论根据预测试结果对受试者的言语能力进行分级,选取难度适中的测试方案进行测试,可提高言语测试的效率。根据助听装置使用者的言语能力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测试参数和合理的评估流程,将有利于MHINT测试在临床言语识别评估工作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言语测试 普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GJB2基因p.V37I位点突变与耳聋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现蕾 王雪瑶 +2 位作者 赵雪雷 程晓华 黄丽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3,共7页
目的分析GJB2基因p.V37I(c.109G>A)位点突变儿童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探讨p.V37I杂合突变的临床意义,为遗传咨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至2018年,于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确诊为c.235delC/p.V37I、c.299delAT/p.V37I及c... 目的分析GJB2基因p.V37I(c.109G>A)位点突变儿童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探讨p.V37I杂合突变的临床意义,为遗传咨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至2018年,于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确诊为c.235delC/p.V37I、c.299delAT/p.V37I及c.176del16/p.V37I复合杂合突变的儿童41人。所有儿童均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和GJB2基因全编码区检测;同时接受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和小儿行为测听等听力学检测。结果 41例中,男26例、女15例,平均首诊年龄:5.3±4.0个月。常见基因型为c.235delC/p.V37I复合杂合突变,共25例(61.0%)。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13例(31.7%),未通过28例(68.3%)。4例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之后确诊为轻度听力损失,7例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之后确诊为听力正常。听力诊断正常16例(39.0%),听力损失25例(61.0%),其中,轻度14例(56.0%,14/25)、中度11例(44.0%,11/25)。c.235delC/p.V37I突变儿童,52.0%出现听力损失(13/25),以轻度为主。c.299delAT/p.V37I突变儿童,77.3%(10/13)出现听力损失,以中度为主。结论本组GJB2基因p.V37I杂合突变儿童,基因型以c.235delC/p.V37I为主,约39.0%(16/41)表现为听力正常,61.0%(25/41)出现轻-中度听力损失。4例儿童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之后出现听力损失,提示GJB2基因p.V37I突变与迟发性听力损失相关。基因型为c.299delAT/p.V37I的儿童出现听力损失可能性较大,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基因 儿童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耳别和季节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黄丽辉 韩德民 +7 位作者 陈瑜 亓贝尔 张雪峰 史蕾 邢锦红 莫玲燕 张华 刘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性别、耳别和季节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听力筛查的32981名新生儿的资料。新生儿出生后3~5天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目的探讨性别、耳别和季节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听力筛查的32981名新生儿的资料。新生儿出生后3~5天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分别对各年度性别、耳别及季节的通过率、各年度不同季度中性别及耳别的通过率、各年度不同季度的总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度性别和耳别对通过率有显著影响(P<0.01),即女婴通过率高于男婴,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而季节对通过率的影响无规律可循。结论性别和耳别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可能有一定影响,分别制定男婴和女婴,左耳和右耳的听力筛查通过标准可能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耳声发射 通过率 性别 耳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崔庆佳 王国建 +9 位作者 张媛 杨影 康东洋 杜延顺 赵丽萍 黄莎莎 张伟 孙喜斌 戴朴 黄丽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明确为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832例O~12岁发病、经基因芯片检测明确诊断为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耳聋的患儿,其中GJB2基因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553例、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和复... 目的探讨明确为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832例O~12岁发病、经基因芯片检测明确诊断为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耳聋的患儿,其中GJB2基因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553例、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279例。按耳聋发病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和学龄期(6~12岁),分析比较G.IB2、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儿童的发病年龄分布及听力损失特点。结果①婴儿期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的发病年龄构成比分别为37.97%(210/553)及25.45%(71/279),幼儿期分别为38.34%(212/553)及44.80%(125/279),学龄前期分别为16.27%(90/553)及20.07%(56/279),学龄期分别为7.41%(41/553)及9.67%(27/279),两者发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GJB2基因突变耳聋儿童中,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极重度听力损失构成比分别为66.67%(140/210)、61.32%(130/212)、47.78%(43/90)、41.46%(17/41),随发病年龄增大,极重度听力损失比例逐渐减少(P=0.004)。③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儿童中,各发病年龄组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本组O~12岁发病的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耳聋儿童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婴儿及幼儿期,均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且发病年龄越小,极重度听力损失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突变 儿童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聋程度对选配助听器婴幼儿言语产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靖 陈雪清 +5 位作者 吴燕君 张华 王硕 孔颖 刘博 亓贝尔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耳聋婴幼儿选配助听器后言语产出能力的规律,探讨耳聋程度对患儿言语产出能力的影响,为这类婴幼儿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32名选配助听器的中重度和极重度语前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选配助听器年龄为3~34个月,平均1...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耳聋婴幼儿选配助听器后言语产出能力的规律,探讨耳聋程度对患儿言语产出能力的影响,为这类婴幼儿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32名选配助听器的中重度和极重度语前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选配助听器年龄为3~34个月,平均16±9个月。根据耳聋程度(0.5~4kHz平均气导听阈)将患儿分为三组,A组为中度耳聋听阈为(41~60dB HL,5例),B组为重度耳聋听阈为(61~80dB HL,9例),C组为极重度耳聋听阈(≥81dB HL,18例)。分别在助听器选配前及选配后1、3、6、9、12个月时采用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对各组患儿的言语产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经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B组和C组患儿言语产出能力得分显著提高(P<0.05),而A组患儿无显著提高(P>0.05);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A、B两组患儿间在助听器选配前和选配后1、3、6、9、12个月各评估阶段的言语产出能力得分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与C及B与C各两组患儿之间在上述各评估阶段言语产出能力得分的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和极重度聋婴幼儿在选配助听器1年内其言语产出能力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耳聋程度对选配助听器婴幼儿言语产出能力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听力损失 助听器选配 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 言语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综合诊断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向东 王成硕 +4 位作者 宋晓红 伯铭羽 李颖 王鸿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评价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1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CT和MRI影像学特征,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学检查结果、鼻窦分泌物压片/涂片和培养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通过病理学方法观... 目的评价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1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CT和MRI影像学特征,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学检查结果、鼻窦分泌物压片/涂片和培养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通过病理学方法观察黏膜组织和变应性黏蛋白的特点。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17~66岁,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合真菌压片/涂片和培养检查,明确致病真菌主要为曲霉菌,黏蛋白病理学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Charcot-Leyden晶体。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学检查、真菌病原学以及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变态反应 诊断 皮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亓贝尔 李晓芳 +1 位作者 董瑞娟 刘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听力损失者借助人工耳蜗重获听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听力正常人群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18例语后聋人工耳蜗使用者(... 目的探讨重度听力损失者借助人工耳蜗重获听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听力正常人群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18例语后聋人工耳蜗使用者(耳蜗组)的心理健康状态及人格特质进行评估,并与45例听力正常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SCL-90评分结果显示:耳蜗组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六个因子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躯体化、强迫、抑郁三个因子的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PQ评定结果显示:耳蜗组在人格特质的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人工耳蜗有利于改善重度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人工耳蜗植入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仍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提示在进行听觉言语康复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心理和社会交往状况,以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回归主流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人工耳蜗植入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倩倩 陈雪清 +1 位作者 莫玲燕 孟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 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三个刺激声/m/、/g/、/t/在55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dB HL;有5例在7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dB 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dB 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著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助听听阈 助听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颖 刘莎 +2 位作者 任寸寸 刘欣 陈雪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听觉-言语-心理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对60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人工耳蜗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与听力正常... 目的分析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听觉-言语-心理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对60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人工耳蜗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与听力正常青少年(听力正常组)MHT得分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耳蜗组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33%,其在过敏倾向方面的得分(5.63±2.22分)高于听力正常组(4.05分),在身体症状方面的得分(4.03±2.72分)低于听力正常组(4.99分),在恐怖倾向方面的得分(1.95±2.01分)低于听力正常组(3.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工耳蜗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听力和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他们仍需要家长、老师及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帮助其顺利度过青春期,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青少年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助听器佩戴史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开放式言语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欣 刘海红 +3 位作者 孔颖 任寸寸 杨宜林 刘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助听器佩戴史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者早期开放式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植入年龄0.9~3.0岁的CI儿童306例,按照术前是否佩带助听器分为助听器(hearing aid,HA)组94例,非助听器(non-hearing aid,...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助听器佩戴史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者早期开放式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植入年龄0.9~3.0岁的CI儿童306例,按照术前是否佩带助听器分为助听器(hearing aid,HA)组94例,非助听器(non-hearing aid,NHA)组212例,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分别对两组受试儿童进行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评估,比较两组儿童M-LNT正确识别率。结果年龄相同或人工耳蜗使用时长相同的助听器组与非助听器组间M-LNT正确识别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佩戴助听器不同时长者与非助听器组之间M-LNT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0.9~3.0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对其术后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 开放式言语识别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人工耳蜗植入的言语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雯 张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0期7-13,共7页
自1957年第一例有记载的试验性人工耳蜗植入至今,人工耳蜗已经历了由单导到多导的转变,是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1]。最初,人工耳蜗仅用于成人语后聋患者[2],20世纪90年代初,其被获准用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之... 自1957年第一例有记载的试验性人工耳蜗植入至今,人工耳蜗已经历了由单导到多导的转变,是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1]。最初,人工耳蜗仅用于成人语后聋患者[2],20世纪90年代初,其被获准用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之后人工耳蜗植入术被迅速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目前,全球人工耳蜗植入总例数约为40万,其中6万例为双侧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言语测听 感音神经性聋 植入者 言语识别率 单音节 hearing 声调识别 听力损失 听力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前组鼻窦病变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晓红 张罗 +2 位作者 张媛 贺飞 孟一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前组鼻窦病变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coustic Rhinometer A1鼻声反射仪和Rhinomanometer NR6-2鼻阻力计测量25例单侧鼻窦病变患者的健侧和患侧鼻腔通气功能,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鼻腔0~7 cm,2~5 cm和5~7 cm... 目的探讨单侧前组鼻窦病变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coustic Rhinometer A1鼻声反射仪和Rhinomanometer NR6-2鼻阻力计测量25例单侧鼻窦病变患者的健侧和患侧鼻腔通气功能,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鼻腔0~7 cm,2~5 cm和5~7 cm的鼻腔容积(V0-7,V2-5和V5-7),距离前鼻孔2 cm、4 cm、6 cm处的鼻腔截面积(A2、A4、A6),鼻腔两处最小截面积(MCA1、MCA2)及距前鼻孔的距离(D1、D2),健侧与患侧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差为75 Pa、150 Pa、300 Pa的健侧和患侧的鼻腔气体流量和平均阻力,健侧与患侧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组鼻窦窦口阻塞和鼻窦炎性反应对鼻声反射和鼻阻力的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测压 鼻声反射 鼻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患者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定量分析
15
作者 傅新星 李振明 +1 位作者 刘博 叶大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定量分析听神经病患者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研究TEOAE在听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部位。方法利用ILO96耳声发射仪对76例(152耳)听神经... 目的定量分析听神经病患者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研究TEOAE在听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部位。方法利用ILO96耳声发射仪对76例(152耳)听神经病患者、80例(160耳)听力正常者进行TEOAE测试,对TEOAE进行分频段的相关率、强度和信噪比的统计分析,求解其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功率谱并检测其峰值,定量分析听神经病患者AR谱峰值的变化特性。结果听神经病组1、2kHz的分频段相关率、强度和信噪比均显著大于听力正常组(P<0.05);听神经病组3、4kHz的分频段强度大于听力正常组(P<0.05),而两组之间3、4kHz的相关率和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神经病组与听力正常组TEOAE信号均可检测三个主导频率,且两组之间三个主导频率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神经病组TEOAE信号第一主导频率的反应幅值比听力正常组显著性增大(P<0.01),而第二、三主导频率反应幅值与听力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AR谱对TEOAE信号分析可作为对听神经病的诊断依据之一。听神经病组TEOAE第一主导频率反应幅值比听力正常组明显加大,说明耳蜗基底膜处对应第一主导频率的位置处于超活跃状态,第一主导频率的基底膜位置正反馈机制得到加强,即说明连接外毛细胞的内侧橄榄耳蜗束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活跃,TEO-AE信号AR谱的分析对于研究听神经病的病变机制和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自回归功率谱 主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649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及确诊者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阮宇 文铖 +5 位作者 赵雪雷 王现蕾 程晓华 赵丽萍 张伟 黄丽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1-669,共9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大样本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突变情况、纯合/复合杂合突变者(确诊者)的听力学特点及干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北京地区出生的新生儿75649例,均接受了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包括4基因9个位点:GJB2基...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大样本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突变情况、纯合/复合杂合突变者(确诊者)的听力学特点及干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北京地区出生的新生儿75649例,均接受了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包括4基因9个位点:GJB2基因(c.35delG、c.176_191del16、c.235delC、c.299_300delAT)、SLC26A4基因(c.919-2A>G、c.2168A>G)、线粒体12SrRNA基因(m.1555A>G、m.1494C>T)和GJB3基因(c.538C>T)。分析阳性检出率及等位基因检出率,并对纯合/复合杂合突变者(确诊者)进行随访,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听力损失程度,干预时间及干预效果。结果总体阳性检出率4.51%(3412/75649),其中GJB2基因最高,为2.419%(1830/75649),其次由高到低分别为SLC26A4基因1.520%(1150/75649)、GJB3基因0.328%(248/75649)、线粒体12SrRNA 0.184%(139/75649)及双基因杂合突变0.059%(45/75649)。关于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GJB2基因中c.235delC最高,为0.91%(1380/151298),SLC26A4基因中c.919-2A>G最高,为0.67%(1010/151298)。对纯合/复合杂合突变者17例进行随访,成功15例,失访2例。成功的15例中,新生儿听力筛查双耳未通过占80%(12/15),双耳通过为20%(3/15);15例均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重度及极重度66.67%(10/15),中度20%(3/15),轻度13.33%(2/15)。15例中接受听力干预13例,助听器初次干预月龄中位数为6个月,人工耳蜗干预月龄中位数为18个月。15例中就读于正常小学或正常幼儿园14例(93.33%)。结论本研究的主要突变基因为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c.235delC和c.919-2A>G为主要突变位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确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早期干预效果好,提示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值得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的耳聋基因筛查确诊者,尤其需要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聋基因 听力筛查 听力损失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耳聋患者音质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戚爽 陈雪清 +4 位作者 徐立 尤妍颜 孟超 郭倩倩 李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非线性频率压缩(adaptive 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 ANFC)技术对汉语耳聋患者助听后音质感知的影响。方法以21例轻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9~80岁,平均61±16岁。所有患者右耳0.5、1、2... 目的探讨自适应非线性频率压缩(adaptive 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 ANFC)技术对汉语耳聋患者助听后音质感知的影响。方法以21例轻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9~80岁,平均61±16岁。所有患者右耳0.5、1、2和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67±12 dB HL,左耳平均气导听阈为65±15 dB HL。按照助听器使用情况,将患者分成无经验组(12例)和有经验组(9例),所有患者均双耳选配带有ANFC功能的助听器,分别测试ANFC功能打开和关闭两种条件下自己的声音、男声、女声、鸟鸣和音乐5种测试音在响度、清晰度、自然程度、总体感觉4方面的音质感知评分,测试顺序随机,结果由Matlab软件自动记录。结果在ANFC功能打开与关闭两种条件下,患者对上述五种测试音的响度、清晰度、自然程度和总体感觉四方面音质感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测试条件下,两组患者对同一测试音的音质感知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FC技术助听器对汉语耳聋患者的音质感知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 成人 音质感知 非线性频率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时域间隔感知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硕 董瑞娟 +3 位作者 王媛 刘冬鑫 陈静 吴燕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方法使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开发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测试软件,分别测试成年听力正常者(1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12例)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者(15例)能够分辨出刺激声中无声间隔...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方法使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开发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测试软件,分别测试成年听力正常者(1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12例)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者(15例)能够分辨出刺激声中无声间隔的最小时长,即时域间隔感知(temporal gap dection,TGD)阈值,比较三组受试者TGD的差异。结果三组受试者左右耳间TGD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正常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组双耳平均TGD阈值分别为3.97±1.12、3.62±1.14、13.72±9.89ms,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TGD阈值与听力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组TGD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P<0.01)。结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听觉系统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下降,且个体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间隔感知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摘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士杰 黄丽辉 +3 位作者 雷雳 王鸿 范尔钟 李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597,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快速、高效摘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先剪除头部、四肢、腹部,后打开椎管的传统方法和直接固定打开椎管的方法摘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计算两种方法的用时和获得的神经节数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快速、高效摘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先剪除头部、四肢、腹部,后打开椎管的传统方法和直接固定打开椎管的方法摘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计算两种方法的用时和获得的神经节数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采用传统方法,每只胎鼠平均用时29.20±1.61min,平均获得20.40±1.17个神经节,每分钟可获得0.68±0.02个神经节,每个神经节平均用时1.44±0.01min;采用直接固定打开椎管法,每只胎鼠平均用时24.10±1.63min,平均获得30.50±0.97个神经节,每分钟可获得1.23±0.03个神经节,每个神经节平均用时0.79±0.01min,两种方法间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固定打开椎管法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数量的背根神经节,操作简单,可为细胞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椎管 摘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康复模式听障婴幼儿听觉言语能力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原皞 张华 +5 位作者 梁巍 王丽燕 孙学刚 池美芬 郭富贵 杨晓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 探讨康复模式对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方法 依据康复模式将63例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分为A组(21例,仅家庭康复模式)、B组(19例,仅康复机构康复模式)、C组(23例,家庭与康... 目的 探讨康复模式对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方法 依据康复模式将63例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分为A组(21例,仅家庭康复模式)、B组(19例,仅康复机构康复模式)、C组(23例,家庭与康复机构相结合康复模式),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对各组受试者听觉干预前(0个月)和听觉干预后(3、6、9、12个月)的听觉言语能力发展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听障婴幼儿在听觉干预3-12个月期间,C组四种评估问卷得分均值明显高于A组和B组相对应的得分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与康复机构相结合的康复模式更有利于听障婴幼儿早期听觉言语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听力障碍 康复模式 听觉言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