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成立十周年暨北京同仁医学科技开发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庆典——2012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1
作者 张敬学 马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1-971,共1页
金秋时节,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成立十周年暨北京同仁医学科技开发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庆典——2012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学术年会于2012年9月21—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
关键词 同仁眼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学术年会 科技开发 科学院 北京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8年发展历程回顾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宁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0,共5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西方眼科引进期,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期,改革开放后腾飞期和21世纪后飞速发展期,从最初的眼科诊所发展为目前国内眼科专科最全的、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凝练形成了特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西方眼科引进期,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期,改革开放后腾飞期和21世纪后飞速发展期,从最初的眼科诊所发展为目前国内眼科专科最全的、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凝练形成了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并逐步进入了国际知名眼科中心的行列,在医、教、研、防等方面为中国眼科的发展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眼科中心 发展历程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临床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孟博 李仕明 +3 位作者 康梦田 孙芸芸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背景眼科临床指南(PPP)是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以规范医疗实践活动的循证文件,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推广10余年,但PPP在中国眼科的推广和使用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从临床问题出发了解眼科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现... 背景眼科临床指南(PPP)是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以规范医疗实践活动的循证文件,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推广10余年,但PPP在中国眼科的推广和使用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从临床问题出发了解眼科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2014年9月17—21日在第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十七届亚非眼科大会会场无重复地发放问卷,就眼科医师对眼科PPP的认知情况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参考以往发表的文章讨论后设计,包括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及对PPP认知情况2大部分,对PPP认知情况又分为自我评价和PPP认知评分,其中自我评价量化为对PPP比较了解、了解、不太了解和很不了解的人数构成比,并根据有效答卷中的情况对PPP认知程度进行分级,0-4分为认知程度差,5-8分为认知程度中等,9-12分为认知程度好。被调查者采取匿名方式填写问卷,漏答任意1道临床问题的答卷视为无效答卷。结果现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为74.1%。了解眼科PPP者97人,占46.4%,不了解者112人,占53.6%。眼科医师对眼科PPP的了解情况与其临床问题认知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s=0.143,P〈0.05)。不同教育程度间眼科医师对临床问题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P〈0.05),教育背景在硕士学历以下者临床问题认知得分明显低于博士学历者(均P〈0.05)。眼科医师对各项临床问题的认知与相应的眼科PPP推荐的指导意见间吻合率最高为83%,最低为1%。结论中国眼科医师对PPP的了解程度不够,因此影响了医师对临床问题的认知程度。眼科医师对各项临床问题的认知与PPP推荐的指导意见吻合率欠佳,提示眼科医师应提高依据PPP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问卷 眼科临床指南 知晓度 认知能力 临床问题 中国眼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发表在SCI期刊上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康梦田 李仕明 +2 位作者 杨潇远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7-931,共5页
背景按照循证医学(EBM)的理念对医学临床研究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能够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证据,国际编辑组织提供的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是医学临床研究者正确撰写RCT报告的指南。目前中国临床研究人员对RCT的评价和... 背景按照循证医学(EBM)的理念对医学临床研究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能够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证据,国际编辑组织提供的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是医学临床研究者正确撰写RCT报告的指南。目前中国临床研究人员对RCT的评价和使用方法了解的还不够。目的采用2010版CONSORT对中国大陆地区眼科研究者在SCI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眼科疾病的RCT报告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为RCT报告的正确撰写提供方法学介绍。方法在PubMed平台检索中国大陆眼科研究者在SCI期刊上发表的眼科RCT研究文章,检索文献截止至2013年3月,由2位评阅者对检索的文献独立评分,统计所纳入文献对于CONSORT各项条目的符合率,根据CONSORT的发表和修订年份对文章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60篇眼科研究相关的RCT文献,研究中的干预措施以手术类为主(34/60),共有44篇文献设立了2个研究组,样本量的中位数为76.0。纳入的文献中,仅有22%的文章(13/60)在文题中标注了RCT。绝大多数文章在摘要和背景部分进行了合理描述,仅4篇文章提出了试验的假设,占7%。在方法部分,仅12篇文章报告了如何计算样本量,有41篇报告了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仅6篇文章提到了中期分析和中止原则。2010版CONSORT声明发表后,中国大陆地区所发表的RCT报告对随机化的描述并未显著改善(RR=1.06,95%CI:0.62~1.82),对盲法进行描述的报告仅占42%(25/60)。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发表在SCI期刊上的RCT报告还存在较多问题。严格按照CONSORT声明设计并报告高质量的RCT有助于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眼科临床研究的现状,提高中国大陆地区眼科临床试验的质量,并为眼科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 发表 随机对照试验 眼科 SCI期刊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眼科医师对循证医学认知及临床实践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芸芸 李仕明 +2 位作者 康梦田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1-926,共6页
背景目前国际上临床医师应用循证医学(EBM)进行医疗决策已达成共识,但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仍处于了解阶段,调查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EBM应用指导。目的了解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和... 背景目前国际上临床医师应用循证医学(EBM)进行医疗决策已达成共识,但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仍处于了解阶段,调查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EBM应用指导。目的了解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和临床实践情况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为临床更好地指导EBM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参加第十八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的全国各地233名眼科医师进行调查,问卷中包括受访者的一般资料、对EBM知识认知的方法和渠道、对EBM临床应用的态度、EBM的临床实践情况及其应用过程中的困难;对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及职称、所在医疗机构的等级、城市及医院性质进行分层,对不同知识层次的眼科医师间各种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收回调查问卷233份,应答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91.8%。受访者中50.5%(104/206)的眼科医师在本科学习阶段开始了解EBM,49.1%(102/208)的眼科医师于近8年开始了解EBM。47.7%(101/211)的受访者认为临床实践应该以EBM为主,7.5%(16/211)的受访者表示不关心EBM,仅3.8%(8/211)的受访者认为EBM对指导临床实践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受访者中对EBM、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Coehrane图书馆及协作网、美国临床实践指南(PPPs)了解或比较了解者分别仅占69.1%(148/214)、35.0%(75/213)、21.5%(46/213)和57.4%(121/211)。受访者中学历越高者,对上述4项的认知程度越高,不同受教育程度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0)。在临床实践中,11.7%(25/211)的受访者会经常考虑应用EBM,学历越高,其在临床实践中考虑应用EBM的频率也越高,而在临床诊疗中碰到难题时,仅有17.8%(89/495,频次)的受访者会考虑查阅EBM研究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者间应用EBM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06,P=0.037)。影响EBM实践的前三位因素是工作忙,时间精力有限;难以正确合理评价EBM证据;以及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受访者所使用EBM证据类型中最多的为医学数据库,占36.7%,使用中文、英文数据库最多的分别为CNKI和PubMed,分别占33.5%和38.4%,从未检索过中文、英文数据库者分别占7.3%和17.2%。结论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EBM的频率仍然不高。应从医学生培养的早期加强EBM的培训,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眼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E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眼科医师 认知 实践 态度 横断面研究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在SCI期刊上发表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统计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仕明 康梦田 +1 位作者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8-681,共4页
背景近年来中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RCT)论文逐渐增多,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目的系统检索并统计分析中国大陆地区截止2012年11月1日在SCI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眼科疾病的RCT论文。方法在Pubmed检索平台,以Ophth... 背景近年来中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RCT)论文逐渐增多,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目的系统检索并统计分析中国大陆地区截止2012年11月1日在SCI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眼科疾病的RCT论文。方法在Pubmed检索平台,以Ophthalmology、Eye及其所有下位主题词、文献类型限定为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国家限定为China进行检索。对于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自1989年以来共发表68篇眼科疾病方面的RCT论文,其中2005年后数量迅速增长,2006年7篇,2009年11篇,2011年15篇。68篇RCT论文集中在白内障、眼视光、青光眼、角膜结膜病、眼免疫/药理和眼底病等领域,共发表在35种SCI期刊上,覆盖了大多数的SCI眼科期刊,如Ophthalmology和IOVS等,以及少量其他专业期刊,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为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8篇)。68篇RCT论文来自中国26家单位,主要为广州、北京、上海、温州和杭州等地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在SCI期刊上所发表的眼科疾病相关的RCT论文数量持续增多,主要集中在白内障、眼视光和青光眼等领域,RCT论文的总体数量仍较少,且存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眼科 中国大陆地区 SCI期刊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眼科病理学角度深入认识眼内肿瘤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彬 顼晓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眼科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认识和揭示眼部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生存质量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M),其中RB是婴幼儿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 眼科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认识和揭示眼部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生存质量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M),其中RB是婴幼儿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而UM是成年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研究表明,RB患者中,大约2/3是由散发的体细胞Rbl基因突变引起的,另外约1/3的RB是由生殖细胞Rbl基因突变引起的,而RB的生物学研究提示,后者发生年龄早,通常为双眼发病,有遗传性。RB高危病理因素主要包括筛板后视神经受侵和/或大范围脉络膜受累,治疗过程中也是术后辅助化学疗法的重要指征。UM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措施,最终约有一半患者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多数为肝脏转移。UM预后不良与肿瘤大小、睫状体受累、上皮样细胞型、眼外扩散等有关,单体型染色体3和2类基因表达谱是目前最准确和客观的UM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 葡萄膜肿瘤/病理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角膜内皮赘疣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温悦 许梦尧 +1 位作者 张钦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角膜内皮显微镜图像判定guttata,计算guttata的总体患病率,以及不同性别、眼别、年龄分布的患病率;将患者分为guttata组96例130眼和非guttata组1376例2814眼,比较组间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双眼患者纳入右眼进行分析,比较guttata组与非guttat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6A)、眼轴长度(AL)、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guttata分级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和guttata患者双眼各眼球生物测量参数差异。结果在1472例患者中,guttata患者96例(占6.52%);男性guttata的患病率为4.04%,明显低于女性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02);guttata患者平均年龄为(71.19±8.57)岁;其中男24例、女72例;单眼guttata患者共62例;孤立guttata患者共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24,95%CI:1.306~3.455)、眼轴长(OR=1.201,95%CI:1.083~1.332)、前房深度浅(OR=0.439,95%CI:0.252~0.766)、角膜顶点厚度大(OR=1.008,95%CI:1.001~1.015)为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分级间单眼guttata与双眼guttata患者比例和孤立guttata与非孤立guttata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15.362,均P<0.05)。不同guttata分级的CD、角膜顶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4、5.784,均P<0.05),其中guttata分级1的CD明显大于分级≥3,角膜顶点厚度明显薄于分级≥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单眼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以及双眼guttata患者的双眼CD、CV、6A、AL、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guttata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长AL、浅前房、厚的角膜顶点厚度。单眼guttata以及孤立guttata患者的分级更低,随着分级增加,角膜顶点厚度增加,guttata患者的双眼眼球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赘疣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病率 眼球生物测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眼表疾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杨昕昱 张云静 +6 位作者 周虎子威 巩泉泉 王鑫宇 张骁彧 李志霞 李仕明 王胜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3-451,共9页
目的分析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眼表疾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9—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施工人员11132名,通过医疗记录数据获取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发育及营养状态、相关临床指标等)和眼... 目的分析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眼表疾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9—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施工人员11132名,通过医疗记录数据获取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发育及营养状态、相关临床指标等)和眼表疾病发病情况,研究对象的户籍所在地和工作环境的海拔高度从公开资料网站中获取(https://zh-cn.topographic-map.com/legal/)。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6.17±10.48)岁,其中男性占比95.33%(10612名),中位随访时间为1.53年,户籍所在地和工作环境海拔分别为(1954.77±940.64)和(4535.09±232.71)m。计算按不同基线特征分组的眼表疾病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眼表疾病发病的差异变量;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眼表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内眼表疾病发病率为9.27%(1032例),其中结膜炎和角膜炎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58%(733例)和1.80%(200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户籍所在地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 m,发病风险降低15%[风险比(HR)(95%CI):0.85(0.80~0.91),P<0.001];工作环境海拔高度每上升100 m,发病风险升高4%[HR(95%CI):1.04(1.01~1.07),P=0.006]。可闻及肺干啰音[HR(95%CI):1.53(1.12~2.09),P=0.007]、心脏杂音[HR(95%CI):4.44(1.43~13.83),P=0.010]和血氧饱和度降低[HR(95%CI):1.09(1.02~1.16),P=0.007]为眼表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原电网施工人员眼表疾病发病率不容忽视。高海拔工作环境、低海拔户籍所在地、肺干啰音、心脏杂音和低血氧饱和度是眼表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炎 角膜炎 发病率 队列研究 影响因素 眼表疾病 高原作业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SIA2的伴有悬韧带异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房及晶状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琳 杨文利 +9 位作者 李栋军 王子杨 陈伟 赵琦 李逸丰 崔蕊 刘倩 魏串串 周榕垚 李逸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利用新一代扫频源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CASIA2分析悬韧带正常和悬韧带异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以期为临床悬韧带异常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就诊于北京同仁... 目的利用新一代扫频源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CASIA2分析悬韧带正常和悬韧带异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以期为临床悬韧带异常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伴有悬韧带异常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8例186眼作为悬韧带异常组,以及悬韧带正常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作为悬韧带正常组。所有患者白内障术前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IOLMaster 700、眼部B型超声、OCT。CASIA2检查并比较2个组间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拱高(LV)、前房角开放距离750(AOD750)、晶状体偏心距离和倾斜度、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RAL)/晶状体后表面曲率半径(RPL)等参数。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悬韧带异常有无与前房参数和晶状体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悬韧带异常组患者的ACD、ACV、RAL、AOD750分别为(2.34±0.56)mm、(85.05±40.19)mm 3、7.52(7.13,8.08)mm、0.27(0.07,0.30)mm,小于悬韧带正常组的(3.13±0.38)mm、(127.75±38.15)mm 3、9.28(8.51,9.76)mm、0.52(0.31,0.65)mm,悬韧带异常组LT和LV,分别为(5.14±0.45)mm和(1.22±0.53)mm,大于悬韧带正常组的(4.27±0.52)mm和(0.32±0.3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悬韧带异常组患者晶状体偏心距离和倾斜度分别为0.34(0.13,0.45)mm和6.44(3.67,7.32)°,明显大于悬韧带正常组的0.19(0.12,0.25)mm和4.88(3.85,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悬韧带异常患者晶状体偏心和倾斜方向未见明显规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和晶状体的偏心距离是悬韧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706.170、335.339,均P<0.05],RAL是悬韧带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39,P<0.05)。结论悬韧带异常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常表现为晶状体前凸度增大引起的ACV减小;RAL的减小、晶状体偏心距离和LV的增大是悬韧带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韧带异常 CASIA2 前房参数 晶状体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仕明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作为一种汇总既往的研究结果而获得更高级别证据的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一些专业的二次文献分析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加,但与此同时,很多相关论文的质量却堪忧,如分析和撰写的报道条目... 作为一种汇总既往的研究结果而获得更高级别证据的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一些专业的二次文献分析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加,但与此同时,很多相关论文的质量却堪忧,如分析和撰写的报道条目不统一、内容不全面,甚至许多描述不详,限制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的循证作用,也影响对所汇总证据的判读和有效利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是针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一种论文报告规范,但在我国眼科领域的认知程度并不高,我国眼科医师实施和发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也较少遵循PRISMA的条目进行规范。学习和了解PRISMA不仅有益于提高论文质量,对于熟知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关键要素也大有裨益,甚至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对于更好地开展眼科领域的循证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报告规范 临床研究 眼科 规范 优先报告条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小眼球基因型与表型关联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傅语潇(综述) 陶靖 王序文(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6-663,共8页
真性小眼球(NNO)是一种以眼球整体缩小为显著特征的具有遗传性的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均较低,属于罕见病。真性小眼球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目前已报道至少有6个基因(PRSS56、MFRP、TMEM98、MYR... 真性小眼球(NNO)是一种以眼球整体缩小为显著特征的具有遗传性的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均较低,属于罕见病。真性小眼球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目前已报道至少有6个基因(PRSS56、MFRP、TMEM98、MYRF、CRB1和BEST1)与该疾病的发病相关,亦有散发病例报道。其常见表型主要包括短眼轴、高度远视、易并发闭角型青光眼、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等,不同基因型NNO呈现出的临床表型具有显著差异性。有关NNO的基因型与表型关联性的研究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由于罕见病的样本量限制,现有的研究以探讨不同基因型的突变位点以及患者的临床表型为主,难以形成对NNO的表型与基因型之间总体关联关系的讨论。本文收集整理了2010—2024年期间有关NNO的文献报道,旨在从基因突变类型、地区人群等方面对NNO的基因型和表型关联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提高对NNO的认识度,为研究NNO的发生和发展及基因治疗方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小眼球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数字眼科在眼科学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文斌 李赫妍 董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6期4-9,I0001,共7页
近年来,信息通信的几项关键数字创新技术不断成熟,其发展速度之快,创下了新世纪以来的纪录。医疗卫生各个子行业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其对眼科的影响也颇为深刻。随着数字眼科学的兴起,它不仅有助于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更有利于实现... 近年来,信息通信的几项关键数字创新技术不断成熟,其发展速度之快,创下了新世纪以来的纪录。医疗卫生各个子行业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其对眼科的影响也颇为深刻。随着数字眼科学的兴起,它不仅有助于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更有利于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其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体系在眼科领域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例如数据安全性、人文伦理性等。因此,数字眼科的长远发展仍需要科研人员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医疗需求,为眼科医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和便捷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眼科 人工智能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粒系统载体应用于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志中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9-583,共5页
胶粒系统载体是近年来眼用新型制剂的研究热点。眼用胶粒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微乳液、微球、水凝胶、纳米混悬液和纳米脂质微粒。基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特性,其制成的眼用制剂具有药物缓释、控释、靶向等优点,在眼用缓释系统载体... 胶粒系统载体是近年来眼用新型制剂的研究热点。眼用胶粒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微乳液、微球、水凝胶、纳米混悬液和纳米脂质微粒。基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特性,其制成的眼用制剂具有药物缓释、控释、靶向等优点,在眼用缓释系统载体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粒系统载体 分子结构 生物特性 眼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眼科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忆辛(综述) 马建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将大量基因片段或寡核苷酸进行有序的高密度排列于玻璃、硅等固相支持物上,并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探针上的信号强弱进行检测并分析,最终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序列及其表达信息的一种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因其高亲和力、高... 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将大量基因片段或寡核苷酸进行有序的高密度排列于玻璃、硅等固相支持物上,并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探针上的信号强弱进行检测并分析,最终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序列及其表达信息的一种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因其高亲和力、高精确性、高信息量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基因芯片技术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生物芯片 眼科 生物检测技术 人类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生物测量仪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比较
16
作者 李逸丰 杨文利 +5 位作者 李栋军 王子杨 陈伟 赵琦 崔蕊 沈琳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生物测量仪子午ZW-30和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一致性及眼轴长度(AL)检出率。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并拟行白内障... 目的比较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生物测量仪子午ZW-30和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一致性及眼轴长度(AL)检出率。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并拟行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126例(233眼)为研究对象,使用两种生物测量仪分别测量患者的AL、平均角膜屈光力(K 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水平角膜直径(即白到白距离,WTW),分别计算两种设备的AL检出率及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子午ZW-30和IOLMaster 700测量结果的平均差值:AL为(-0.006±0.042)mm,K m为(-0.074±0.204)D,ACD为(0.031±0.051)mm,CCT为(0.001±0.005)mm,WTW为(-0.286±0.3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T为(0.008±0.2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563)。差值95%一致性界限范围:AL为-0.011~0.000 mm,Km为-0.474~0.326 D,CCT为-0.010~0.012 mm,ACD为-0.068~0.131 mm,LT为-0.116~0.159 mm,WTW为-0.947~0.376 mm。各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90~1.000。IOLMaster 700对白内障患眼AL的检出率为95.3%,子午ZW-30的AL检出率为95.7%,后者经手动标记视网膜识别线位置后检出率提高为98.7%。结论子午ZW-30与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眼的AL、K m、ACD、CCT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均不具有临床意义,二者一致性良好。子午ZW-30的AL检出率更高,尤其对于检出困难眼的手动识别功能,可进一步提高AL检出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生物测量 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眼轴长度 角膜屈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和胃饥饿素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17
作者 胡珂宇(综述) 刘含若(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9-465,共7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神经变性为特征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光眼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似。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代谢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变之间...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神经变性为特征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光眼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似。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代谢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大代谢性因素--瘦素和胃饥饿素在血清水平浓度的改变是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病变中的重要环节,生理状态下的瘦素抵抗与胃饥饿素抵抗支持了肥胖是青光眼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综述旨在探讨瘦素和胃饥饿素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并考虑二者在青光眼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瘦素 胃饥饿素 视网膜视神经细胞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缘干细胞种植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18
作者 王滢珲(综述) 接英(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外伤或疾病所致的角膜缘损伤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重度LSCD是临床诊疗中一类较为棘手的疾病,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是其主要治疗方法。角膜缘干细胞种植术(SLET)是一种创新的LSCT技术。其手术方法是去除患眼表面的纤维血管... 外伤或疾病所致的角膜缘损伤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重度LSCD是临床诊疗中一类较为棘手的疾病,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是其主要治疗方法。角膜缘干细胞种植术(SLET)是一种创新的LSCT技术。其手术方法是去除患眼表面的纤维血管翳,将供体眼的少量角膜缘上皮组织剪成微小组织块,使其上皮面朝上移植于受体患眼角膜表面,并以羊膜为载体修复眼表。通过术后定期随访可以发现,组织块不断扩张移行,并于术后2周左右完成角膜上皮化。与其他LSCT术式相比,SLET操作简单、取材少、可重复进行,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SLE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角膜缘干细胞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相对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韩月圣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背景抗VEGF药物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相关研究均以治疗前后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绝对改变(ACRT)进行分析,而对治疗后CRT相对于治疗前CRT(RCRT)或治疗前增厚的CRT减少程度(RCRTing)即相对变化量... 背景抗VEGF药物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相关研究均以治疗前后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绝对改变(ACRT)进行分析,而对治疗后CRT相对于治疗前CRT(RCRT)或治疗前增厚的CRT减少程度(RCRTing)即相对变化量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DME患者行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RCRT、RCRTing在视力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国核工业北京四〇一医院眼科确诊的30例30眼临床显著糖尿病黄斑水肿(CSDME)患者,所有患眼均用30 G注射针头于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处进入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注射液0.05 m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利用ETDRs改良视力表测定2.5 m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计算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BCVA绝对变化值(ABCVA);采用SD-OCT检测系统测量CRT黄斑中心直径1.0 mm处的CRT,计算治疗后6个月患眼的RCRT、RCRTing值,分析RCRT、RCRTing与ABCVA间的关系。 结果CSDME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BCVA分别为(0.66±0.20)、(0.40±0.25)、(0.37±0.25)LogMAR,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9,P〈0.05),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的ABCVA为(0.30±0.21)LogMAR。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CRT值分别为(508.63±130.44)、(331.07±71.84)和(311.77±64.47)μm,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CRT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8,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的CR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ACRT值为(196.87±140.59)μm。RCRT〈35%组和RCRT≥35%组患者的ABCVA分别为(0.13±0.13)、(0.44±0.14)LogMAR;RCRTing〈69%组和RCRTing≥69%组患者ABCVA分别为(0.07±0.09)、(0.41±0.15)LogMAR,与RCRT〈35%组比较,RCRT≥35%组ABCVA(LogMAR)更好,CRT则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8.65,均P〈0.05)。CSDME患者RCRT、RCRTing与ABCVA均呈明显正相关(r=0.86,0.79,均P〈0.05)。 结论RCRT、RCRTing均能特征性反映DME患者接受ranibizumab治疗后视力及CRT变化,且与视力预后相关,RCRT较RCRTing与ABCVA相关程度强;对于CRT值较大的患者采用RCRTing分析或许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黄斑水肿/治疗 中心视网膜厚度 视力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随年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霍妍佼 郭彦 +3 位作者 王怀洲 李蕾 曹凯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索成年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随年龄变化规律并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健康体检的某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281人,年龄21~9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 目的探索成年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随年龄变化规律并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健康体检的某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281人,年龄21~9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受检者其中1眼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将受检者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和81~90岁组。应用高分辨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N)和颞侧(T)500、1000和2000μm共7个位置的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年龄、性别、眼压、等效球镜度(SE)和视网膜厚度对SFCT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229例229眼进行分析,SFCT平均值为(218.73±79.69)μm,脉络膜厚度由黄斑处向鼻侧和颞侧方向逐渐变薄。各年龄组间SFCT、N2000、N1000、N500、T500、T1000、T2000脉络膜厚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5、22.85、25.38、29.11、32.55、29.22、28.70,均P<0.01);各位置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均呈线性相关(R 2为0.35~0.47,均P<0.01),各不同位置脉络膜厚度在50岁后出现陡坡样下降。SE(β=-10.07,P<0.01)和年龄(β=-2.43,P<0.01)是SFCT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别(β=-19.69,P=0.057)、视网膜厚度(β=0.02,P=0.897)和眼压(β=-0.86,P=0.466)与SFCT无明显线性相关。结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变薄,并在50岁后呈陡坡样下降。脉络膜变薄与年龄增长、近视屈光度升高相关,而与性别、正常范围内的眼压波动及视网膜厚度无明显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方法 脉络膜厚度/诊断 年龄 黄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