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fos和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向祎 刘小超 杨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2-1383,共2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c-fos、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体外培养的主动脉VSMC增殖模型应用3H-TdR掺入、流式细胞仪和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川芎嗪对VSMC增殖和c-fos、c-myc基...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c-fos、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体外培养的主动脉VSMC增殖模型应用3H-TdR掺入、流式细胞仪和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川芎嗪对VSMC增殖和c-fos、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可显著抑制兔VSMC增殖,使处于G1期的VSMC显著增多,S期和G2+M期的细胞减少;同时抑制VSMC中c-fos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对VSMC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SMC中c-fos和c-myc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川芎嗪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检脑脊液病原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客观标准再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磊 张景晓 +2 位作者 狄晓萌 谢竹霄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0-357,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脑脊液病原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传统病原学检测与临床最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符合程度,探讨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的送检标准。方法 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对35例需排除中枢神经系... 目的对比分析脑脊液病原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传统病原学检测与临床最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符合程度,探讨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的送检标准。方法 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对35例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送检脑脊液标本,同时行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和传统病原学检测,分别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根据送检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的客观标准进行评分(满足1项计为1),计算不同评分下mNGS测序的阳性符合率。结果 35例患者中19例临床最终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18例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呈阳性,总阳性率为51.43%(18/35);有17例传统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约48.57%(17/35)。临床最终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中17例mNGS测序呈阳性,其诊断灵敏度为17/19、特异度为15/16,Youden指数为0.832;14例传统病原学检测呈阳性,其诊断灵敏度为14/19、特异度为13/16,Youden指数为0.612。ROC曲线显示,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22~1.000,P=0.000);传统病原学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95%CI:0.674~0.938,P=0.000);二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5,P=0.213)。根据送检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的客观标准评分,mNGS测序的阳性符合率分别是0为0/4、1为0/2、2为1/8、3为3/4、4为4/6、5为3/4、6为6/7,随着评分的增加,mNGS测序阳性符合率呈升高趋势,其中评分≥3组mNGS测序阳性符合率高于评分<3组(16/21对1/14;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脑脊液病原mNGS测序可以辅助明确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一步按照基于临床和常规辅助检查的客观标准送检脑脊液可以提高mNGS测序的阳性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宏基因组 序列分析 DNA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八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崔世磊 江汉秋 +3 位作者 孔秀云 白玉萍 刘承耀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370,共7页
目的总结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经过、转归。方法与结果纳入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活检病理证实的8例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眼周和面部肿胀... 目的总结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经过、转归。方法与结果纳入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活检病理证实的8例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眼周和面部肿胀;除累及副鼻窦外,还累及眼动神经、眼外肌、脑膜、脑实质、视神经、脑血管和前庭蜗神经。原发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和颅脑创伤术后(1例);6例行病变组织黏膜活检术,1例行脑实质活检术,1例行颞部肌肉组织活检术。除1例放弃治疗死亡;其余7例均接受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联合泊沙康唑、4例同时行经鼻内镜根治性病变清除术,3例累及脑实质者死亡。结论累及脑实质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病死率极高,对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鼻窦炎患者,若出现急性进展的眼动障碍、眼周肿胀和头痛,应注意鼻脑型毛霉菌病的可能,尽早予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病变部位黏膜组织活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鼻疾病 脑疾病 颅神经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赖春涛 杨凌 +7 位作者 尚军 张晓君 王景群 王薇 秦朝晖 王虔 孙林 余华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0,i006,共4页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果  96例患者中 4 0例 (41 7% )线粒体基因突变 ,其中男性 34例 (85 % ) ,女性 6例 (15 % ) ;34例 (85 % )为 11778位点突变 ,2例 (5 % ) 346 0位点突变 ,4例 (10 % ) 14 4 84位点突变 ;346 0及 14 4 84突变均为散发病例 ;有家族史者突变表达占 87 0 % (2 0 /2 3) ,无家族史者突变占 2 7 4 % (2 0 /73) ;头颅MR显示 11778突变者中 3例有脑白质区病灶 ,1例LHON合并垂体瘤 ;12例突变阳性者检查脑脊液 ,11例有炎性脱髓鞘改变。结论 LHON以 11778突变常见 ;起病及病程多样化、散发病例比例较高、眼底微血管病改变不易发现、脑脊液改变与炎性脱髓鞘雷同导致LHON在临床上易漏诊误诊 ,应尽早行突变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Lancet Neurol发表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佳伟 李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69-471,共3页
临床发生的脑实质炎症反应致脑炎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可以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两大类,在非感染性因素中,自身免疫性脑炎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抗细胞内抗原抗体和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的发现,临床明确诊断的自身免... 临床发生的脑实质炎症反应致脑炎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可以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两大类,在非感染性因素中,自身免疫性脑炎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抗细胞内抗原抗体和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的发现,临床明确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病例数逐渐增加,目前,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自身抗体检测和试验性免疫调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K562/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晶 丁璟 +3 位作者 吴轶苹 刘复强 刘小超 王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56-761,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亚硒酸钠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亚硒酸钠对K562/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K562/ADR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硒酸钠对K562及K562/ADR... 本研究探讨亚硒酸钠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亚硒酸钠对K562/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K562/ADR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硒酸钠对K562及K562/ADR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K562/ADR细胞中mdr1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0μmol/L亚硒酸钠可以明显增加K562/ADR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其耐药逆转倍数为2.31;早期凋亡率在10μmol/L亚硒酸钠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是升高的;而中、晚期凋亡率在亚硒酸钠5、10μmol/L作用48、72小时时均明显升高;两种浓度亚硒酸钠在作用48小时可使K562/ADR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作用48、72小时可使K562/ADR的细胞中、晚期凋亡率增高,10μmol/L的亚硒酸钠所致凋亡率高于5μmol/L,作用72小时的凋亡率高于48小时;亚硒酸钠可使K562/ADR细胞mdr1 mRNA及bcl-2mRNA表达下降。结论:亚硒酸钠可部分逆转K562/ADR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增加K562/ADR细胞凋亡率,下调mdr1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eO K562/ADR细胞 多药耐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视神经炎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琳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16-423,共8页
目的总结梅毒性视神经炎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2例梅毒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18只眼)均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呈... 目的总结梅毒性视神经炎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2例梅毒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18只眼)均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呈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视力损害程度不尽一致,伴视野缺损、眼底改变;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定量升高;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RPR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TPHA试验阳性;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MRI显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眶内段或视神经全长异常信号;予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和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后视力好转。结论神经梅毒作为视神经炎的病因临床并不常见,应注意与特发性视神经炎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鉴别,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测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视力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神经梅毒 血清学试验 脑脊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y、MTHF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凌宇 余华峰 +1 位作者 杨凌 文江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Hcy微板底物诱导酶方法检测2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初期(发病后1~3d)、急性后期(发病后10~15d)及27例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浆Hc... 目的探讨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Hcy微板底物诱导酶方法检测2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初期(发病后1~3d)、急性后期(发病后10~15d)及27例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浆Hcy水平;应用聚合酶链(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MTHFRC677T基因型。结果MTH-FRC677T三种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以及677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合子突变、纯合子突变型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野生型(P<0.01),纯合子突变型虽高于杂合子突变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急性初期高Hcy血症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病程急性初期空腹血浆Hcy水平与急性后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各基因型病例的Hcy水平在急性初期和急性后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突变是高Hcy血症的成因之一,并不直接导致脑梗死;高Hcy血症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急性期病程发展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N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在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敏 杨军 +1 位作者 尚军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鼻炎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ible protein-2,TNFAIP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检测TNFAIP2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1)的... 目的观察过敏性鼻炎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ible protein-2,TNFAIP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检测TNFAIP2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1)的表达,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表现为小鼠挠鼻次数、血清OVA特异性IgE浓度、鼻黏膜局部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聚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NFAIP2 mRNA和蛋白及CD31mRNA在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局部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NFAIP2和CD31mRNA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TNFAIP2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且可能与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 血管生成 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鼻疽奴卡菌感染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超 李然 +1 位作者 刘磊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突发右侧肢体无力5天,于201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4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咯黄痰,至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5×10^(9)/...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突发右侧肢体无力5天,于201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4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咯黄痰,至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5×10^(9)/L[(3.50~9.5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83(0.40~0.75)、淋巴细胞比例0.75(0.20~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诺卡尔菌感染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水和结核性胸水中活化T细胞、NK细胞和干扰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建敏 张沪生 +1 位作者 顾海彤 王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比较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活化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γ-干扰素(γ-IFN)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与22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活化T细胞(CD3+HLA-DR+)或NK细胞(CD3-CD16+/CD56+)在... 目的比较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活化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γ-干扰素(γ-IFN)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与22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活化T细胞(CD3+HLA-DR+)或NK细胞(CD3-CD16+/CD56+)在胸水细胞中所占百分比,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不同性质胸水中的γ-IFN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活化T细胞比例及γ-IFN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且活化T细胞比例与γ-IFN水平呈正相关。恶性胸腔积液中NK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但NK细胞百分比与γ-IFN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活化T细胞与NK细胞所占百分比的比值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结论检测胸水中γ-IFN水平,活化T细胞或NK细胞所占百分比,尤其是胸水中活化T细胞与NK细胞所占百分比的比值可有助于临床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早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伟 康雯婷 +1 位作者 陈山 刘跃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FISH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FISH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60%(12/20)的FISH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FISH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FISH阴性者(60%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FISH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FISH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凌 王健军 +2 位作者 王阳 许毓申 胡红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MI)及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DM2 )的相关情况 ,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对 82例MI、86例DM2和 84例健康人 (对照组 )用PCR方...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MI)及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DM2 )的相关情况 ,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对 82例MI、86例DM2和 84例健康人 (对照组 )用PCR方法进行了ACE基因内含子 1 6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血清ACE水平。结果MI组D等位基因频率 0 .52 ,DD基因型频率 0 .32 ,与对照组 ( 0 .36,0 .1 5)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DD基因型对MI的比数比为 3.0 1 ( 95%可信区间为 1 .2 8~ 7.0 4 ,P <0 .0 1 ) ;DM2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中DD基因型个体血清ACE水平最高 ,II基因型最低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相关性 (r=0 .65,P <0 .0 1 )。说明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参与中国人DM2合并MI的发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Ⅱ型糖尿病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佳伟 曹阳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5-338,共4页
随着对自身免疫相关脑膜脑炎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对于未找到明确病原体且自身免疫抗体呈阴性的患者,常过度诊断为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忽视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延误治疗。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无菌... 随着对自身免疫相关脑膜脑炎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对于未找到明确病原体且自身免疫抗体呈阴性的患者,常过度诊断为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忽视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延误治疗。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无菌性脑膜炎与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无菌性 脑膜炎 自身免疫疾病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拷贝人C肽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秀娟 杨金奎 +3 位作者 柴三葆 于湄 刘小超 魏永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构建多拷贝的人C肽基因,选用合适的表达载体,以多拷贝基因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C肽。方法采用PCR、克隆、DNA序列分析、IPTG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等方法构建多拷贝的人C肽基因。结果构建成含5拷贝C肽基因的重组pET-30 a表达载... 目的构建多拷贝的人C肽基因,选用合适的表达载体,以多拷贝基因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C肽。方法采用PCR、克隆、DNA序列分析、IPTG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等方法构建多拷贝的人C肽基因。结果构建成含5拷贝C肽基因的重组pET-30 a表达载体,经转化及诱导,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稳定表达可溶性的带6个组氨酸标签的C肽融合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人C肽的高表达,为下一步C肽的功能研究创造了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肽 多拷贝基因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及其与卒中相关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博 杨彬彬 王佳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4^+CD25^+FoxP 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动态变化,探讨卒中后机体免疫状态及其对卒中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急性期患者32例...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4^+CD25^+FoxP 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动态变化,探讨卒中后机体免疫状态及其对卒中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急性期患者32例为卒中组,根据发病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卒中后非感染组24例和卒中后感染组8例。另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于病程24 h内、3 d、7 d检测卒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Tregs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卒中后非感染组CD3^+CD4^+T细胞与Tregs于发病后7 d升高(P分别为0.02和0.03);CD3^+CD8^+T细胞在发病后24 h及3 d下降(P分别为0.01和0.03),发病后7 d升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卒中后感染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Tregs在发病24 h内(P分别为<0.001,<0.001,0.03和<0.001)、3 d(P均<0.001)、7 d(P分别为<0.001,0.01,0.01和0.01)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2)卒中后感染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及Tregs在发病后24 h内(P分别为0.01,<0.001和<0.001)、3 d(P分别<0.001,<0.001和0.04)、7 d(P均<0.001)均显著低于卒中后非感染组;两组CD3^+CD8^+T细胞在发病后24 h内无明显差异,但3 d(P<0.001)、7 d(P=0.02)卒中后感染组显著低于卒中后非感染组。结论 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及Tregs参与卒中早期病理生理过程,其动态变化可能导致卒中后免疫抑制,并参与卒中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与视神经脊髓炎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秋英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665-669,共5页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病变主要侵犯视神经和脊髓,多见于生育期女性。该病可能受妊娠期细胞因子的影响,但目前妊娠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尚不明确,对妊娠期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仍存争议,尚待进一步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妊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脑炎/脑膜炎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丽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5,共8页
脑炎/脑膜炎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其诊断与治疗越来越明确。然而对于复发患者,如何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进展和复发尚无定论。本文对不同类型脑炎/脑膜炎的复发因素及复发后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以... 脑炎/脑膜炎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其诊断与治疗越来越明确。然而对于复发患者,如何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进展和复发尚无定论。本文对不同类型脑炎/脑膜炎的复发因素及复发后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复发性脑炎/脑膜炎的重视与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脑膜炎 自身免疫疾病 复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免疫机制及免疫调节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博 王佳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426-431,共6页
近年来,免疫及炎症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缺血性卒中发生后机体会调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卒中会打破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造成内稳态失衡。免疫调节剂作为辅助用药,为卒中的治疗开辟了一... 近年来,免疫及炎症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缺血性卒中发生后机体会调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卒中会打破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造成内稳态失衡。免疫调节剂作为辅助用药,为卒中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免疫机制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静脉窦血栓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林 王佳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此类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7月以"视力障碍"住院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4例。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 目的分析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此类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7月以"视力障碍"住院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4例。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组34例患者中男性18例(52.9%),女性16例(47.1%),平均发病年龄(36.1±12.9)岁,亚急性起病11例(32.4%),慢性发病23例(67.6%)。34例患者中感染引发疾病的有5例(14.7%);非感染因素29例(85.3%)。临床症状中视力下降29例(85.3%)(双眼视力下降23例,单眼视力下降6例),阵发性黑蒙8例(23.5%),复视1例(2.9%)。伴随头痛9例,眼痛1例,颈痛1例,耳鸣2例,头晕1例,症状性癫痫2例。主要体征为视盘水肿29例(双眼视盘水肿27例,单眼视盘水肿2例);静态视野检查中仅6例(17.6%)正常,18例(52.9%)表现为弥漫性视野缺损或全视野缺损,其中双眼受累11例(32.4%),单眼受累7例(20.6%)。33例患者行腰穿检查,颅内压<180 mm H2O者1例(3.0%),颅内压180~330 mm H2O者14例(42.4%),颅内压﹥330 mm H2O者18例(54.5%)。34例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有7例(20.6%)仅累及1个部位静脉窦,26例(76.5%)累及2个或2个以上部位静脉窦,有12例(35.3%)出现脑实质或脑膜病变,而多达22例(64.7%)无新发脑实质损害。结论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脑静脉窦血栓好发于中青年,多隐匿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近一半患者静态视野损害重,血栓好发于横窦和乙状窦,且好发于多个部位静脉窦,多数无明显的脑实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视力障碍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