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复合CBS方法以及互联网在口腔正畸进修生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栋梁 房宇 李梦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2-433,共2页
正畸治疗疗程长,操作复杂。如何使进修生在短时间内既掌握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又有较强的正确诊断和矫治设计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一直是正畸临床教学的难点。对此,笔者经过探索,找到了一套序列化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针对正... 正畸治疗疗程长,操作复杂。如何使进修生在短时间内既掌握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又有较强的正确诊断和矫治设计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一直是正畸临床教学的难点。对此,笔者经过探索,找到了一套序列化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针对正畸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2)病例讨论和诊断设计:这部分内容采用CBS(Case based study)教学法。3)进修后1年利用互联网进行临床病例远程会诊,帮助进修医生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重新体会进修期间的学习内容,弥补了口腔正畸学理论课教学时数少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了进修医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病例引导教学法 正畸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吡氯铵含漱液预防正畸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梦华 王旭 +1 位作者 张栋梁 王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观察西吡氯铵含漱液预防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和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和对照组(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每组20例,正畸治疗开始后试验组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进... 目的:观察西吡氯铵含漱液预防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和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和对照组(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每组20例,正畸治疗开始后试验组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进行含漱。观察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牙龈炎的发生情况,分别测定各指数牙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牙龈状况良好,牙周各临床指标值GI、PLI、SBI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1、2个月后复查,试验组和对照组牙周各临床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但对照组上升更明显,与试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SBI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畸治疗3个月后复查,试验组和对照组牙周各临床指标值继续上升,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能有效减缓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吡氯铵 正畸 早期 牙龈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ip-Edge第一期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欣 张栋梁 李梦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应用Tip-Edge I期矫治技术对治疗非拔牙安氏Ⅱ类1分类错进行矫治,并对矫治机理进行探讨。方法:临床筛选病例12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模型测量。治疗前后相关头影测量项目测量值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 目的:应用Tip-Edge I期矫治技术对治疗非拔牙安氏Ⅱ类1分类错进行矫治,并对矫治机理进行探讨。方法:临床筛选病例12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模型测量。治疗前后相关头影测量项目测量值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包对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ip-Edge I期矫治结束后,上颌切牙倾斜(U1-SN,U1-Apog)明显减小,而下颌切牙的倾斜明显增加(P<0.01)覆牙合超显著减小。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1.5 mm,远中直立3.5°,有显著性差别。模型测量分析表明上颌尖牙间宽度和磨牙宽度显著增加。下颌尖牙间的宽度无显著变化。下颌磨牙宽度显著增加。结论:利用Tip-Edge I期技术能够非拔牙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对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良好生长型(水平生长型)和生长潜力的患者较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EDGE 非拔牙矫治 安氏Ⅱ类1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低辅弓增加后牙支抗的临床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锐 张栋梁 +1 位作者 王旭 陈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研究压低辅弓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增加后牙支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强支抗,上颌减数第一双尖牙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采用上颌NANCE弓,配合0.017"×0.025"TMA压低辅弓,30°后倾... 目的:研究压低辅弓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增加后牙支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强支抗,上颌减数第一双尖牙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采用上颌NANCE弓,配合0.017"×0.025"TMA压低辅弓,30°后倾弯,150g力远中牵引尖牙至第二双尖牙,对照组采用上颌NANCE弓,配合口外弓。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量进行独立t检验。结果:研究组在尖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0.77mm,近中腭向扭转8.9°;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约0.72mm,近中腭向扭转8.8°;右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约5.5mm,远中腭向扭转10.3°;左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约5.71mm,远中腭向扭转15.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第一磨牙在前后向的位移与尖牙的位移和磨牙的扭转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30°后倾弯的压低辅弓在远中移动尖牙过程中,可以为后牙提供强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低辅弓 后倾弯 增加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头影测量对个性化舌侧矫治和唇侧直丝弓矫治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旭 王锐 张栋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1-865,共5页
目的:比较个性化舌侧矫治与唇侧直丝弓矫治患者牙齿和骨骼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为指导正畸临床选择矫治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错牙合畸形分类、牙列拥挤程度和矫治设计确定入选标准,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成人... 目的:比较个性化舌侧矫治与唇侧直丝弓矫治患者牙齿和骨骼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为指导正畸临床选择矫治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错牙合畸形分类、牙列拥挤程度和矫治设计确定入选标准,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成人错牙合畸形病例共3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舌侧矫治组和唇侧直丝弓矫治组,每组15例。采用Steiner及Tweed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2组患者的矫治疗程,评价2种不同矫治系统的治疗效果和疗程。结果:矫治结束后,2组患者磨牙及尖牙关系均为中性关系,前牙呈浅覆牙合浅覆盖,牙齿排列整齐,尖窝相对并且无余留间隙。Steiner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eed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分析法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矫治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还是唇侧直丝弓矫治均可获得良好的牙齿排列及牙合关系,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舌侧矫治 唇侧直丝弓矫治 X线头影测量 错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