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超声特征
1
作者 刘冬 苟砚佳 +1 位作者 温泉 宗素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5,共6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S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SSCC-T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包括病灶大小、回声、边缘...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S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SSCC-T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包括病灶大小、回声、边缘、血流、钙化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不同超声分型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2例患者中,结节型6例(50.0%),弥漫型4例(33.3%),混合型2例(16.7%)。弥漫型病例均呈现特征性条索样低回声。所有病例均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75.0%)淋巴结最大径>2 cm。甲状腺功能异常者8例(66.7%),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动态变化。弥漫型与混合型更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P=0.038)。结论SSCC-T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弥漫型SSCC-T具有条索样表现。对鳞状细胞癌患者定期进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并结合甲状腺功能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甲状腺功能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充盈超声在食管裂孔疝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邱兰燕 刘冬 +4 位作者 苏晨 梁思 耿慧英 李清清 李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gastric filling ultrasonography,GFUS)对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us hernia,EH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因反酸、烧心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手术证实的32例EHH患者的术前G... 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gastric filling ultrasonography,GFUS)对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us hernia,EH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因反酸、烧心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手术证实的32例EHH患者的术前GFUS结果,并与其同期上消化道内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食管阻抗p H检测、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腹腔镜术中测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GFUS在EHH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32例经手术证实的EHH患者术前同期GFUS、上消化道内镜、腹部CT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EHH的检出率依次为:81.3%、71.9%、31.3%及51.6%,GFUS对EHH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上消化道内镜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GFUS下测得的EHH疝囊平均径与术中测得的膈肌缺损径呈正相关(r=0.510,P=0.040);GFUS检出组与非检出组的膈肌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4.0,6.0)cm vs.4.0 (3.0,5.0)cm,P=0.103],腹部CT检出组膈肌缺损大于非检出组[5.5 (5.0,9.8)cm vs.4.3 (4.0,5.0)cm,P=0.018];(3)口服联合声诺维造影剂GFUS对EHH的检出率与口服胃窗造影剂组(93.8%vs.68.8%,P=0.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FUS尤其是联合声诺维造影剂的GFUS对EHH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可评估EHH的分型及严重程度,有望成EHH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充盈超声 食管裂孔疝 上消化道内镜 高分辨食管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创伤半暗带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及微血管密度定量
3
作者 钟鹏 胡晓丹 王振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急性期创伤半暗带内微血管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方法:重物坠落致去颅骨骨瓣大鼠TBI后置入封闭式透明颅窗,并设对照组。术后第0、2、4、6、8天经颅窗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opt...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急性期创伤半暗带内微血管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方法:重物坠落致去颅骨骨瓣大鼠TBI后置入封闭式透明颅窗,并设对照组。术后第0、2、4、6、8天经颅窗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成像,第1天行头部MRI检查,第2天行脑组织哌莫硝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MRI T2W1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均显示创伤脑组织水肿和缺氧深达脑皮质全层,OCTA示TBI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术后脑皮质表面静脉均显著扩张迂曲,第8天恢复。TBI组有效灌注微血管密度由第0天的39.38%±4.48%最低降至第2天的27.84%±6.01%,显著低于第0、6、8天(P<0.05);第8天最高达61.71%±7.69%,显著高于第0、2、4天(P<0.05);TBI组有效灌注微血管密度第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1),第8天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0)。结论:OCTA可作为TBI大鼠损伤脑皮质有效灌注微血管成像和计量方法,TBI后创伤半暗带内有效灌注微血管密度降低后逐渐恢复,在第8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关断层扫描 微血管密度 创伤性脑损伤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