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对于指导微创手术和康复的意义
1
作者 孙建军 马千权 +11 位作者 尹晓亮 杨辰龙 张嘉 陈素华 吴超 谢京城 韩芸峰 林国中 司雨 杨军 邬海博 赵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况,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并精准设计手术切口和骶管后壁骨窗范围。于显微镜下验证术前分型的准确性,指导对应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骶管囊肿。术后复查神经根水肿情况、术腔是否有积液等,制定患者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便于患者顺利康复。结果:9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58例(63.0%)为内含神经根囊肿,29例(31.5%)为内无神经根囊肿,5例(5.4%)为混合型骶管囊肿。58例内含神经根囊肿的患者中,手术显微镜下复核影像临床分型的准确度可达96.6%(56/58),只有2例较大的单发囊肿、神经根在囊肿上极闪现被误认为内无神经根型。29例内无神经根的骶管囊肿患者中,显微镜下复核影像的准确度达100%。对12例复发骶管囊肿内部的神经根和漏口情况的判断准确度达到100%。术后1个月发现迟发性术腔积液2例,予以艾灸、泡澡等康复治疗,患者术后4~6个月积液消失。结论: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在术前可准确判断骶管囊肿的临床分型,指导手术精准执行,并个性化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临床分型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车晶晶 陈旭 +3 位作者 郭燕军 脱厚珍 王佳伟 李继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3岁.主因持续性左额及左眼疼痛伴视物模糊5个月,于2011年5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侧额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伴左侧眼球胀痛,睁眼后症状加重,伴左眼视物模糊,继而出现流涕、鼻部胀痛,...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3岁.主因持续性左额及左眼疼痛伴视物模糊5个月,于2011年5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侧额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伴左侧眼球胀痛,睁眼后症状加重,伴左眼视物模糊,继而出现流涕、鼻部胀痛,先后就诊于眼科、神经内科,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痫发作为主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峰 吴俊 +6 位作者 彭磊 王硕 桑林 郑重 解飞 葛留锁 马延山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评估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我科住院的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27例,对行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包括病灶周边的胶质瘢痕层和含铁血黄素层)和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 目的评估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我科住院的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27例,对行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包括病灶周边的胶质瘢痕层和含铁血黄素层)和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皮层热灼治疗患者的癫痫预后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完整切除病灶+皮层热灼术患者的癫痫预后明显好于仅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P=0.036)。②癫痫患病病程不足1年患者预后明显好于癫痫患病病程超过1年的患者(P=0.022)。③性别、年龄、病灶所在脑叶、癫痫发作形式、术前是否应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及术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对癫痫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对于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术中应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包括病灶周边的胶质瘢痕层和含铁血黄素层),同时行皮层热灼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绵状血管畸形 皮层热灼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锐 李继梅 +5 位作者 马骥超 陈旭 赵伟秦 刘磊 赵媛 魏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643-647,共5页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在实验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时间和表达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方法制作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后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在实验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时间和表达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方法制作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后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染(Hpa/CD105、Hpa/GFAP、Hpa/BrdU)的方法进一步观察Hpa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后,与假手术组比较,Hpa mRNA于缺血后3d开始在缺血区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14d达到相对高峰(与1、3、7 d和假手术组比较,P<0.05~0.01)。VEGFmRNA和Ang-2 mRNA在脑缺血后3 d的表达亦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其中VEGF的表达水平持续增高,而Ang_2则随后降低。免疫荧光双染显示,Hpa在脑缺血后7 d时主要表达于新生的微血管,14 d时主要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结论 Hpa表达时间和表达位置的变化提示,Hpa参与了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的过程,推测Hpa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而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钻孔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0例报告
5
作者 夏吉勇 王光弟 马骥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小钻孔穿刺 治疗 疗效 CT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 14 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艾泉山 宋同军 陈克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67-67,共1页
脊髓空洞症14例临床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艾泉山宋同军*陈克福脊髓空洞症为缓慢进展性脊髓退行性病变,对生活能力影响很大,手术可以改善其症状,延缓其进程。从1990年8月到1993年8月,我科收治的1... 脊髓空洞症14例临床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艾泉山宋同军*陈克福脊髓空洞症为缓慢进展性脊髓退行性病变,对生活能力影响很大,手术可以改善其症状,延缓其进程。从1990年8月到1993年8月,我科收治的14例脊髓空洞症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血栓性巨大动脉瘤伴载瘤动脉闭塞手术治疗一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德秋 彭磊 +3 位作者 陈旭 艾泉山 刘藏 王月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315,共3页
患者男,65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 d",于2018年2月2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偏高,神经系统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25/70 mmH... 患者男,65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 d",于2018年2月2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偏高,神经系统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25/70 mmHg左右。既往多次发生短暂性肢体麻木。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有呕血症状。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颞叶占位(图1),肿瘤卒中可能。头部增强MRI示,右侧颞叶占位,血肿可能,右侧基底节区近期脑梗死(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血栓性巨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佟献增 叶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0-197,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DSA(3D DSA)在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CJDAVF)手术中的作用,并对手术预后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2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4例)经第一作... 目的探讨三维DSA(3D DSA)在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CJDAVF)手术中的作用,并对手术预后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2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4例)经第一作者主刀或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共同主刀行显微外科手术切断瘘口的CCJDAVF患者16例(共17个动静脉瘘)。术前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非出血性病例10例,其中9例因脑干和(或)颈髓水肿表现为脑干和(或)颈髓功能障碍,1例因静脉瘤压迫颈部神经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行DSA和3D DSA成像。通过3D DSA对CCJDAVF的血管构筑充分认识,包括供血动脉、瘘口位置、引流静脉的走行以及是否伴有动脉瘤或静脉瘤等。将3D DSA与颅颈交界区骨质的融合图像用于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术后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结果(1)影像学检查结果:3D DSA显示,16例中,1例供血动脉仅由咽升动脉硬膜支供血,余15例共16个CCJDAVF均由椎动脉脑膜支供血(其中1例同时由同侧枕动脉供血,1例同时由同侧咽升动脉供血,1例同时由脊髓前动脉软膜支供血并伴有动脉瘤样结构);11例瘘口位于齿状韧带的前方、椎动脉穿硬膜处周围,3例瘘口位于枕髁内上方硬膜下,2例由椎动脉发出的脑膜后动脉供血的CCJDAVF瘘口位于枕骨大孔后缘附近中线硬膜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CJDAVF引流方向主要通过髓前静脉向上引流,表现为脑干和(或)颈髓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的CCJDAVF引流方向通过髓周静脉向下引流。(2)治疗及随访结果:16例患者瘘口均行电凝切断,术后出院前DSA检查示瘘口均消失,CCJDAVF不显影。术后1个月随访,15例患者mRS评分0~1分,1例mRS评分3分。结论3D DSA有助于对CCJDAVF的血管构筑进行更为直观的认识,并有助于手术计划和手术实施,可作为一项指导CCJDAVF显微外科手术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三维 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转移瘤62例分析
9
作者 许建波 王光弟 吴静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79-281,共3页
颅外其他组织、器官的原发肿瘤转移至脑即为脑转移瘤,通常多为肺癌、乳腺癌转移所致,其他较常见的原发灶包括黑色素瘤、肉瘤及肾脏或结肠肿瘤等[1],另外还有部分原发灶不明。我院自1973年3月至1997年9月共收治脑转移瘤... 颅外其他组织、器官的原发肿瘤转移至脑即为脑转移瘤,通常多为肺癌、乳腺癌转移所致,其他较常见的原发灶包括黑色素瘤、肉瘤及肾脏或结肠肿瘤等[1],另外还有部分原发灶不明。我院自1973年3月至1997年9月共收治脑转移瘤96例,其中6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转移瘤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