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徐瑞 高杨 +4 位作者 岳冰 张政 杜风 陈光勇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4例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病...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4例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病例(共44枚息肉),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女性20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5.5±7.9)(56~76)岁。44枚息肉中3枚发生于胃窦、1枚发生于胃角、40枚发生于胃底/体部。32枚息肉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4枚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4枚为低级别+高级别异型增生共存、2枚以黏液腺癌为主、1枚为低分化腺癌、1枚以印戒细胞癌为主。背景黏膜23例符合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学表现。8枚息肉P53为突变型表达模式。通过MUC5/MUC6/MUC2/CD10联检,33枚息肉黏液表现为胃型(其中25枚为小凹上皮型),4枚为肠型,5枚为胃肠混合型,2枚为非胃非肠型。结论胃增生性息肉肿瘤性转化与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密切相关,需重视对背景黏膜的评估,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增生性息肉 异型增生 腺癌 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胃早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刘娟 张政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75,共6页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发生胃早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探索其临床特征,提高识别AIG患者胃早癌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30例AIG并行胃早癌内镜下治疗的患...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发生胃早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探索其临床特征,提高识别AIG患者胃早癌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30例AIG并行胃早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数据,并根据性别及是否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进一步分组比较临床数据差异。结果3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0例(66.7%),平均年龄(64.93±7.68)岁,Hp感染者5例(29.40%)。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pepsinogenⅠ/Ⅱ,PGⅠ/Ⅱ)中位值分别为7.10μg/L及1.00,胃泌素17(gastrin-17,G17)均值为(121.10±120.15)pmol/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游离铁、铁蛋白及维生素B12均值均在正常范围。胃体病变21例(70.00%)。Ⅱa型病变16例(53.33%),Ⅰ型病变15例(50.00%),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共29例(96.67%)。女性患者中Hb(P=0.012)、游离铁(P<0.001)水平较男性更低,女性维生素B12水平亦更低[(161.25±76.49)pg/mL,P=0.012],小于正常范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与非Hp感染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G并发胃早癌患者中女性居多,多发于胃体部,以隆起或平坦型病变为主,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对于合并维生素B12缺乏的女性AIG患者,需警惕胃早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胃炎 胃早癌 胃癌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4在幽门螺杆菌介导的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杜风 徐瑞 +7 位作者 赵梦冉 冀旭 苏珈仪 邱煜婷 朱圣韬 吴静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目的探讨SOX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 目的探讨SOX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OX4在胃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明确SOX4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PCR array表达芯片筛选SOX4介导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后异型增生的下游靶基因;萤光素酶报告实验、启动子截短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阐明SOX4对靶基因MLH3的转录调控作用和结合位点。结果SOX4在H.pylori感染的胃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SOX4过表达显著增强胃正常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SOX4升高导致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后MLH3等DNA损伤修复相关分子表达失调(|logFC|>1,P<0.05);H.pylori通过SOX4促进胃上皮细胞MLH3表达;SOX4可直接结合MLH3启动子第5位点转录激活其表达,SOX4和MLH3表达升高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结论SOX4与H.pylori感染后胃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密切相关,SOX4升高通过转录激活MLH3调控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失衡促进H.pylori相关异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SOX4 MLH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4
作者 丛雪 韦键 +2 位作者 陈琨 刘丽华 陈琦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构建并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以期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微信平台与消化内镜护理门诊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合,实现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诊前风险筛查评估、全程达标式宣教指导、诊时... 目的:构建并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以期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微信平台与消化内镜护理门诊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合,实现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诊前风险筛查评估、全程达标式宣教指导、诊时结肠镜检查过程管理、诊后随访的全程管理。比较全程管理模式实施前(2021年)与实施后(2022年)结肠镜检查日均操作量、肠道准备合格率、息肉检出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全程管理模式应用后,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日均操作量由102例增加至136例,增幅达33.33%;肠道准备合格率由实施前的79.20%提升至实施后的88.90%(P<0.001);息肉检出率由实施前的17.48%提升至实施后的21.56%(P<0.001);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24%提升至实施后的95.62%。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应用改善了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质量,提高了肠道准备合格率,保障了结肠镜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结肠镜 全程管理 护理门诊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27
5
作者 郝晓雯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93-697,共5页
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飞速发展,消化内镜由单纯性诊断工具逐渐发展成为诊治一体的先进手段,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新技术的问世,使人们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 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飞速发展,消化内镜由单纯性诊断工具逐渐发展成为诊治一体的先进手段,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新技术的问世,使人们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疗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多种消化道疾病得以安全、微创而且经济的治疗。现就内镜技术应用于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消化系统疾病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微生物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思凡 杨舒悦 +2 位作者 冀旭 张政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2-687,共6页
胃癌是一种临床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癌的重要致癌因素,除Hp外胃内的其他微生物也在胃癌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胃微生物群的构成和多样性在不同胃病状态下显著不同,这可... 胃癌是一种临床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癌的重要致癌因素,除Hp外胃内的其他微生物也在胃癌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胃微生物群的构成和多样性在不同胃病状态下显著不同,这可能影响胃癌的进展。Hp可通过多种毒力因子诱导胃上皮炎症和氧化应激,进而促进胃癌发生;非Hp微生物则可通过代谢变化和免疫调节等途径参与胃癌进程。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胃微生物的复杂性也逐渐被揭示,这为胃癌的早期预警和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文将全面综述胃微生物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 微生物 幽门螺杆菌 机制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红景天素靶向幽门螺杆菌脲酶活性中心的抑制机制及胃黏膜保护作用
7
作者 孙文静 赵梦冉 +2 位作者 徐俊玄 张政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4-662,共9页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具有抗幽门螺杆菌脲酶(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HPU)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系统探讨其抑制机制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度筛选策略,首...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具有抗幽门螺杆菌脲酶(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HPU)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系统探讨其抑制机制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度筛选策略,首先基于HPU晶体结构在中药单体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虚拟筛选,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优选候选分子。随后采用改良Berthelot比色法进行体外脲酶活性抑制实验验证。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分析酶抑制动力学特征。利用巯基阻断剂和活性中心Ni^(2+)竞争抑制剂探究抑制位点,采用AutoDock Vina 1.2.3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建立Hp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GES-1)模型,通过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评估化合物细胞毒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筛选结果显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红景天素(rhodiosin,RHO)具有显著的抑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82.38±5.45)μmol/L。酶动力学分析表明RHO对HPU的抑制呈现反竞争性抑制特征,抑制常数Ki为(146.40±2.19)μmol/L,RHO-巯基/Ni^(2+)-HPU相互作用实验证实其作用靶点位于HPU活性中心的巯基,分子对接显示RHO特异性结合于HPU活性口袋的Flap结构域,结合能为-8.678 kcal/mol。细胞实验表明,在80μmol/L及以下浓度范围内,RHO对GES-1无显著毒性,并能显著抑制Hp诱导的IL-6、IL-8和IL-1βmRNA过表达,同时使Hp诱导的ROS生成减少95%。结论中药单体RHO以反竞争性抑制的形式靶向HPU活性中心的巯基位点发挥抑酶作用,并能有效缓解Hp感染引发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为开发新型抗Hp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素 幽门螺杆菌 脲酶 分子对接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镇静胃镜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杨舒悦 刘思凡 +3 位作者 冀旭 赵梦冉 张政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究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2384例行无镇静胃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胃镜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2384例行无镇静胃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胃镜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2384例行无镇静胃镜检查的患者中,1375例(57.67%)出现恶心症状,305例(12.79%)出现呕吐症状,138例(5.79%)出现咽痛症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周岁(OR=0.683,95%CI:0.506~0.921)是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恶心不良反应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史(OR=1.361,95%CI:1.026~1.806)、超重(OR=1.399,95%CI:1.154~1.695)、肥胖(OR=2.594,95%CI:1.760~3.823)、检查时长超过15 min(OR=3.107,95%CI:2.296~4.206)为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恶心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高龄(OR=0.393,95%CI:0.221~0.699)、应用进口内镜(OR=0.697,95%CI:0.546~0.890)为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呕吐不良反应的保护因素,检查时长>15 min(OR=1.641,95%CI:1.008~2.669)是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呕吐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无镇静胃镜检查成功与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超重、肥胖的患者行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恶心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高龄患者与应用进口胃镜检查的患者发生呕吐的可能性较小。同时检查时长>15 min是无镇静胃镜检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无镇静胃镜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与否与检查成功率之间并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无镇静 危险因素 不良反应 国产内镜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钬激光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洋 李鹏 +2 位作者 冀明 吴永冬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30-633,共4页
钬激光是一种新型脉冲固体激光。它在组织切割、汽化、止血和凝固方面都有很强的功效。钬激光组织切割能力强而穿透深度浅,适合组织精确切割,其方向性好,周围组织热损伤程度小,安全性高。钬激光可由软光纤传导,视野盲区小,非常适合内镜... 钬激光是一种新型脉冲固体激光。它在组织切割、汽化、止血和凝固方面都有很强的功效。钬激光组织切割能力强而穿透深度浅,适合组织精确切割,其方向性好,周围组织热损伤程度小,安全性高。钬激光可由软光纤传导,视野盲区小,非常适合内镜下操作。现就钬激光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石症、消化道早癌、食管狭窄、上消化道息肉等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消化系统 胃镜 消化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LOX方案与FOLFOXs方案治疗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瑞雪 闫涵 +3 位作者 王民 金启成 杨薏帆 曹邦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22-427,共6页
目的目前临床晚期胃癌的化疗中以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的方案选择较多,本文拟评价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OXs(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中国晚期胃癌人群的疗效差异,并同时做出该2种方案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在C... 目的目前临床晚期胃癌的化疗中以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的方案选择较多,本文拟评价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OXs(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中国晚期胃癌人群的疗效差异,并同时做出该2种方案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检索XELOX和FOLFOXs 2组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Jadad质量计分法对所纳入的每篇文献逐篇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纳入患者均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中国人群;荟萃分析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Version 5.0和Stata 10.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内容为2种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即临床缓解率,PR+CR)与安全性,利用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有13个临床研究纳入本系统评价(总计783例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其中应用XELOX方案化疗患者398例,该组临床缓解率为53.52%;而应用FOLFOXs方案患者385例,该组临床缓解率为45.71%,2组比较其比值比(odd ratio,OR)为1.18(95%CI:1.02~1.35,P=0.03)。在不良反应即安全性评价方面,XELOX方案较之FOLFOXs方案恶心、呕吐及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略有增加(P<0.01),而对于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损伤、口腔炎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 test显示无显著性发表偏倚(P=0.993)。结论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中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XELOX方案在临床缓解率方面优于FOLFOXs方案,而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略低于FOLFOXs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XELOX FOLFOXs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的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表现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斌斌 张洁 +4 位作者 靳二虎 张澍田 郑新 杨正汉 马大庆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的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gG4-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IgG4-SC初始病变的CT和MRCP特征及随访变化。结果初始病变:6例CT扫描显示肝外胆管胰腺段管壁增厚,其... 目的观察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的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gG4-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IgG4-SC初始病变的CT和MRCP特征及随访变化。结果初始病变:6例CT扫描显示肝外胆管胰腺段管壁增厚,其中2例伴有胰上段胆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厚的胆管壁呈渐进性强化;7例MRCP检查中,6例显示肝外胆管胰腺段狭窄,1例肝内胆管狭窄和肝外胆管胰腺段狭窄,狭窄近侧的胆管呈中度至重度扩张。随访:5例未接受类固醇治疗以及2例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胆管病变均较初始加重。8例随访患者中,无论治疗及时与否,或是病变复发后再治疗,应用类固醇后胆管病变均显著好转。结论 IgG4-SC的CT和MRCP表现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近侧胆管扩张,类固醇治疗后病变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IgG4相关性 硬化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韩书婧 魏文强 +5 位作者 张澍田 陈萍 刘叶舟 张华兴 何燕 刘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45-374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危险因素,为食管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河南省林州市(林县)姚村医院首次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11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河北省武安市和邯郸市经胃镜...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危险因素,为食管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河南省林州市(林县)姚村医院首次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11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河北省武安市和邯郸市经胃镜筛查正常者625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吸烟、饮酒情况,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葱蒜、腌晒食品、油炸食品、烫热食品、霉变食品摄入情况及食管癌家族史等。对食管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病例组平均年龄为(59.6±8.0)岁,对照组为(50.8±7.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3,P<0.001);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两组研究对象饮酒资料数据缺失较多而未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组吸烟率,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葱蒜、腌晒食品经常食用率及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及霉变食品经常食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7倍,经常食用腌晒食品者是不经常食用腌晒食品者的1.5倍,有家族史者是无家族史者的2.5倍;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及葱蒜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校正年龄因素后发现,吸烟,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腌晒食品及家族史是食管癌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经常食用腌晒食品与年龄有交互作用〔OR=1.0,95%CI(1.00,1.01),P=0.006〕。结论食管癌是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对具有不同遗传体质的个体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应积极推进食管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食管癌危险因素知识及防治方法,大力宣传戒烟,倡导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鹏 王拥军 +4 位作者 孙明炯 张娜娜 张澍田 王凤云 唐旭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海白醋进行胃黏膜喷洒,可疑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评价。结果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0.2%美兰喷洒后,表现为蓝色着色,与周围黏膜比较,分界清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醋酸喷洒后表现为黏膜白斑,病变区域较喷洒前显示得更为清楚。内镜下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55/65)、90.9%(10/11);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48/58)、100%(12/12),与病理诊断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镜下醋酸喷洒和内镜下美兰喷洒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分别为73.7%(56/76)和68.6%(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兰染色优于醋酸染色(P=0.009)。结论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都有助于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美兰染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优于醋酸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美兰 肠上皮化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胃癌易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圣韬 曹邦伟 +4 位作者 徐昌青 李琴 赵志海 李丹萍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肿瘤免疫调节基因TIM-3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方法提取190例胃癌患者及216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2组人群中TIM-3基因启动子区-574G/T、-882C/T、-1516G/T3个多...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肿瘤免疫调节基因TIM-3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方法提取190例胃癌患者及216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2组人群中TIM-3基因启动子区-574G/T、-882C/T、-1516G/T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各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与胃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OR值(odds ratio)及其95%CI(confidence intervals)表示;OR值及其95%CI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均经各混杂因素校正后取得;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5软件。结果 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TIM-3启动子区的3个多态性位点在检测人群中均存在,但3个位点的多态纯合形式在研究人群中几乎没有出现。190例胃癌患者与216例健康对照人群中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混杂因素的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位点的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4G/T位点:OR=3.92(95%CI:1.40-10.94);-882C/T位点:OR=3.20(95%CI:1.22-8.41);-1516G/T位点:OR=2.32(95%CI:1.23-4.40),P值均<0.05。结论 TIM-3启动子区的基因多态性对于胃癌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感关联,虽然该3个位点的多态性纯合基因型存在形式极低,但结果依然提示对于胃癌的发生,TIM-3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仍是一个重要的易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3基因 胃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武安市居民吸烟及饮酒与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佳 李鹏 +13 位作者 张澍田 王拥军 吕富靖 李巍 王青缸 赵海英 刘萱 宗晔 周巧直 焦月 郝建宇 冀明 吴咏冬 于中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及饮酒对河北省武安地区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1∶4配比,问卷调查获取资料,χ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分层分析计算统计指标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吸烟是食管黏膜低... 目的探讨吸烟及饮酒对河北省武安地区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1∶4配比,问卷调查获取资料,χ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分层分析计算统计指标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吸烟是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的危险因素,OR值为2.282,95%CI为1.164-4.471,P<0.05。对吸烟组进行分层分析,每天吸烟1~10支,患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450倍;每天吸烟≥11支,患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025倍,吸烟与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的发病存在剂量关系。饮酒不是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武安市,吸烟是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吸烟者吸烟剂量的增加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的发病亦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低级别瘤变 吸烟 饮酒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所致胆管梗阻患者48h内紧急解除梗阻的预警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红涛 刘冰 +1 位作者 王国兴 牛应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所致胆管梗阻患者48 h内紧急解除梗阻的预警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所致胆管梗阻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紧急解除梗阻术将...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所致胆管梗阻患者48 h内紧急解除梗阻的预警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所致胆管梗阻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紧急解除梗阻术将患者分为未紧急干预组(17例)和紧急干预组(1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热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总胆红素(TBi L)水平、直接胆红素(DBi L)水平、血清淀粉酶(AMY)水平、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热率、AST水平、TBi L水平、DBi L水平、AM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ALT水平、FPS-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S-R评分是紧急解除梗阻的预警因素(P<0.05)。结论 FPS-R评分是预警胆总管结石所致胆管梗阻患者48 h内紧急解除梗阻的预警因素,WBC、ALT水平可能是胆总管结石所致胆管梗阻患者紧急解除梗阻的预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总管结石 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阻断COX-2基因表达对食管鳞状上皮癌EC109细胞株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莉 张澍田 +5 位作者 于中麟 李鹏 宗晔 许彩民 华方圆 韩兵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研究COX-2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关系,观察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基因治疗和药物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的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A干扰的转染效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RNA... 目的研究COX-2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关系,观察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基因治疗和药物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的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A干扰的转染效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RNA干扰的效果,用噻唑兰法定量检测RNA干扰和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NA干扰和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blot方法证实,RNA干扰后EC109细胞COX-2表达下降至对照组的40%。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用COX-2基因干扰后,EC10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增强,COX-2基因干扰和阿司匹林联合作用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母本细胞组和RNA干扰的阴性对照组凋亡率较低,COX-2基因干扰后,促凋亡作用增加。COX-2基因干扰后再给予阿司匹林,促凋亡作用进一步增加。结论RNA干扰特异性抑制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后,抑制食管鳞癌细胞株EC109的生长增生,增强凋亡作用,阿司匹林和RNA干扰对肿瘤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可产生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癌 环氧化酶-2 阿司匹林 凋亡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肝胆胰病变检出情况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迅 孟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398-2401,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肝胆胰病变的检出率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1990—2010年收治的IBD患者606例[克罗恩病(CD)68例,溃疡性结肠炎(UC)538例],另选取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 I)与IBD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6例(对照组)。比较IB...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肝胆胰病变的检出率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1990—2010年收治的IBD患者606例[克罗恩病(CD)68例,溃疡性结肠炎(UC)538例],另选取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 I)与IBD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6例(对照组)。比较IBD组和对照组肝胆胰病变检出情况,如胆石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慢性胰腺炎(CP)等。按各统计率统计分析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I)和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CD组和UC组患者胆石病检出率分别为51.47%(35/68)和34.01%(183/538),与对照组比较CD的OR=10.96[95%CI(4.181,28.724)],UC的OR=5.79[95%CI(4.053,8.26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组和UC组患者NAFLD检出率分别为64.71%(44/68)和69.33%(373/538),与对照组比较CD的OR=8.56[95%CI(3.854,18.994)],UC的OR=8.41[95%CI(6.378,11.08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少见的肝胆胰病变中筛查IBD,检出率分别是:PBC 2.25%(7/311),PSC 4.49%(4/89),AIH 3.33%(2/60),CP 0.93%(2/213)。结论胆石病和NAFLD是IBD最常见的肝外表现,尤其是在CD和UC这两种IBD中检出率均高。建议在IBD和肝胆胰疾病中应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相互筛查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胆石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硬化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胰腺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在胰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昌芹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各种内镜诊疗技术突飞猛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仍是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ERCP也有相对的局限性。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single-operator cholangioscopy,SOC)相对于以往... 各种内镜诊疗技术突飞猛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仍是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ERCP也有相对的局限性。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single-operator cholangioscopy,SOC)相对于以往的胆道镜具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其可单人操作,以及内镜腔内可视性,使胰胆疾病的诊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yGlass 胆道镜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生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鹏 张澍田 +6 位作者 于中麟 刘萱 张莉 周巧直 林瑾 胡要君 许彩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生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EC109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共同孵育。1)用MTT方法研究细胞增生抑制作用;2)用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研究尼美舒利的诱导凋亡作用;3)检测... 目的研究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生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EC109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共同孵育。1)用MTT方法研究细胞增生抑制作用;2)用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研究尼美舒利的诱导凋亡作用;3)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质量浓度,观察尼美舒利对环氧化酶功能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生,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尼美舒利可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可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结论尼美舒利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生诱导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而实现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有可能在食管鳞癌的预防及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环氧化酶-2 增生抑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