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春涛 吴咏冬 +2 位作者 王拥军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研究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本院同期诊断的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 目的研究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本院同期诊断的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作为对照。结果共纳入21例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其中男性14例(66.7%),女性7例(33.3%)。术前均常规进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肿瘤大小3~18 cm,其中5 cm以上的肿瘤为15例(71.4%),95%CI(48~89)。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所有病例CD117和DOG1均呈100%阳性,CD34有20例阳性(95.2%)。核分裂象有9例(42.9%)超过5个/50HPF。Ki-67有14例(66.7%)超过5%。危险度分级81%(17/21)的病例属于中高危组。同期在本院行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为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的患者619例,肿瘤大小0.3~7 cm,其中5 cm以上的肿瘤为12例(1.9%)。结论大多数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体积较大,且危险度分级属于中高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核分裂象 消化道出血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雪 邢洁 +3 位作者 张倩 李鹏 吕富靖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所有病灶均行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检查,并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放大内镜下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结果NBI-ME模式下JES分型B1型、B2型判断早期食管癌准确度分别为63.5%(95%CI:63.3%~63.8%)和71.9%(95%CI:71.7%~72.1%),灵敏度分别为65.7%(95%CI:58.0%~73.5%)和75.0%(95%CI:60.0%~90.0%),特异度分别为58.3%(95%CI 45.9%~70.8%)和71.3%(95%CI:64.6%~78.1%)。比较放大内镜JES分型及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一致性,Kappa值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JES分型能够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预测肿瘤浸润深度,但效果欠佳,预测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低,需要更多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治疗 肿瘤浸润深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邢洁 任竣瑶 +7 位作者 张倩 孙秀静 岳冰 张一骏 李荣雪 朱圣韬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1-608,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者,共检出息肉样病变患者662例,其中14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瘤入组病例组,另有522...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者,共检出息肉样病变患者662例,其中14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瘤入组病例组,另有522例研究对象内镜未见明显异常,或病理证实为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个人史、既往史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的比较显示,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性别、吸烟、饮酒和息肉史是影响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因素(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吸烟(P=0.021)、饮酒(P=0.022)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饮酒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在体检行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综合考虑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人群,以提高腺瘤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检出率 危险因素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苏珈仪 刘春涛 +5 位作者 王铁山 李文坤 杨奕 武珊珊 李鹏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毒素分型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早期胃癌的关系,探索与说明抗体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并近期进行胃镜和活组织... 目的观察不同毒素分型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早期胃癌的关系,探索与说明抗体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并近期进行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的568例患者。根据H.pylori是否感染、年龄、H.pylori抗体分型以及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分为3组,分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260例)和早期胃癌组(31例)。分析不同毒素分型的H.pylori感染与患者年龄、不同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50岁及以上、男性及H.pylori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50岁患者H.pylori CagA和Vac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不同年龄间H.pylori抗体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菌株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高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及低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均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结论慢性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高毒力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早期胃癌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低毒力菌株感染者中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者占有一定比例,依据H.pylori毒力抗体分型来预测患者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及帮助决策是否根除H.pylori的可信度仍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炎 萎缩性 肠化生 早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条件性Eva1a/Tmem166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分析
5
作者 陈建宏 林欣 +5 位作者 冯金秋 丁鹏鹏 王苗苗 林琳 刘红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8-574,共7页
目的应用Cre-LoxP技术构建自噬相关基因Eva1a肝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初步探讨Eva1a基因敲除对小鼠表型的影响。方法LoxP标记的Eva1a^(flox/+)小鼠与Alb-Cre工具鼠通过多次繁殖杂交,构建纯合型肝细胞条件性Eva1a基因敲除(Eva1a^(flox/flox)... 目的应用Cre-LoxP技术构建自噬相关基因Eva1a肝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初步探讨Eva1a基因敲除对小鼠表型的影响。方法LoxP标记的Eva1a^(flox/+)小鼠与Alb-Cre工具鼠通过多次繁殖杂交,构建纯合型肝细胞条件性Eva1a基因敲除(Eva1a^(flox/flox):Alb-Cre)小鼠模型。选取Eva1a^(flox/flox):Alb-Cre小鼠与同窝野生(Eva1a^(flox/flox))小鼠雌雄进行体质量、肝指数、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糖脂代谢以及细胞自噬等表型分析。结果Eva1a纯合型基因敲除小鼠无胚胎致死现象,出生后一般生理状况良好。常规饲养条件下,肝脏Eva1a基因条件性敲除在小鼠体质量、肝脏外观以及组织结构、肝指数、肝功能、糖脂代谢及自噬等与野生型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条件性Eva1a基因敲除对小鼠生理条件下的表型无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探讨Eva1a在肝脏疾病状态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1a/Tmem166 基因敲除 肝脏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宗慧 张倩 +4 位作者 邢洁 朱圣韬 李鹏 张澍田 孙秀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2%(66/34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病变直径≥20 mm(OR=3.248,95%CI:1.451~7.272,P=0.004)、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OR=26.549,95%CI:10.087~69.875,P<0.001)及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OR=18.021,95%CI:6.664~48.736,P<0.001)是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病变直径≥20 mm、术前病理提示浸润至黏膜下层和/或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者,应经充分评估后,慎重选择内镜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下治疗 非治愈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
7
作者 黄翔谦 闫晓檬 +2 位作者 张明达 吴静 陈建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47-295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简述了NAFLD和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认为NAFLD促进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发生并影响其预后,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简述了NAFLD和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认为NAFLD促进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发生并影响其预后,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免疫等多种因素可能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结直肠肿瘤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