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居民冠心病危险因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于哲新 李虹伟 +2 位作者 顾复生 武星 李禄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452-3455,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居民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为制定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CHD的防治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和2014年均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824名。分别记录纳入居民2009年和201...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居民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为制定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CHD的防治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和2014年均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824名。分别记录纳入居民2009年和2014年的CHD危险因素,包括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层:〈40岁,175名;40~60岁,557名;〉60岁,92名。分析按年龄分层后2009年和2014年居民的CHD危险因素变化。结果 2014年研究对象体质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与2014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6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血糖高于2009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共同的CHD危险因素。在3个不同年龄段中,体质指数并非40~60岁社区居民的CHD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贺威 李馨 +3 位作者 王秋雨 范继红 崔赛 贺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2-745,共4页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43例,根据急诊PCI术后血流情况分为...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43例,根据急诊PCI术后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无复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40例(病例组)和血流正常(TIMI血流3级)403例(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分析2组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病至球囊打开时间、慢性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脉搏>100次/min,收缩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Pa)、Killip分级>1级、左前降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50%、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死亡比例显著升高,男性、平均收缩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OR=1.320,95%CI:0.618~2.123,P=0.046)、平均收缩压(OR=1.239,95%CI:0.752~1.525,P=0.004)、收缩压<100 mm Hg(OR=1.330,95%CI:0.836~1.675,P=0.013)是急性STEMI患者术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是保护因素(OR=-1.755,95%CI:-2.338~-1.171,P=0.002)。结论 2型糖尿病、较低的收缩压是急性STEMI患者术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吴坚 桂沛君 +3 位作者 张勃 韩淑霞 马国栋 谢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7-959,965,共4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随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改善,ACS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血流中断、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心肌坏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危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及生存质量和机体功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医学界公认是治疗AC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依从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曹树军 张建维 +1 位作者 贾三庆 王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病(CIN)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7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 目的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病(CIN)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7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6例,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2、3d肾功能,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结果236例患者中,男184例,女52例,平均年龄(64.6±11.5)岁,发生CIN46例,发生率为19.5%;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6例,心功能不全者19例,同非C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28±166)ml,非CIN组为(248±1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在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除复发心绞痛外)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CIN的发生率较高,CIN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及病死率,对高危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发展进程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慧强 陈晖 +6 位作者 李东宝 张鹤萍 姚道阔 梁思文 丁晓松 王雷 李虹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出现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6至2011-06在我科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1 5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和心肌梗死类型分为四组:24 h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出现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6至2011-06在我科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1 5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和心肌梗死类型分为四组:24 h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785例(24 h之内组);7天至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STEMI患者328例(7天至2周内组);STEMI 1个月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2例(1个月以上组);3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39例(NSTEMI组)。通过分析各组的影像资料,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出现侧支循环的发生率;分别采用Rentrop’s分级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对逆向侧支循环和同侧桥侧支循环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各组总侧支循环的发生率依次为:24 h之内组20.5%、7天至2周内组42.7%、1个月以上组71.5%、NSTEMI组57.5%;其中逆向侧支发生率为:24 h之内组20.5%、7天至2周内组41.5%、1个月以上组60.5%、NSTEMI组48.5%;同侧桥侧支的发生率依次为:24 h之内组1.1%、7天至2周内组6.4%、1个月以上组36.0%、NSTEMI组18.4%。24 h之内组内有侧支循环亚组与无侧支循环亚组比射血分数增高、死亡率降低(P<0.05);7天至2周内组、1个月以上组、NSTEMI组有侧支循环亚组与无侧支循环亚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12 h内就可以出现逆向侧支循环,随时间延长侧支循环发生率和水平增加。而同侧桥侧支循环多在心肌梗死1个月后出现,而且只见于病变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损伤的机制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翔宇 郭春燕 +1 位作者 王巍 王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8-1220,共3页
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世界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中,通过溶栓或直接PCI的紧急血运重建,最大程度地缩短缺血时间,已成为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成功策略[1]。然而,将氧气和养分引... 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世界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中,通过溶栓或直接PCI的紧急血运重建,最大程度地缩短缺血时间,已成为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成功策略[1]。然而,将氧气和养分引入缺血心肌可能会通过"再灌注损伤"的过程,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和微血管功能障碍。因此,"开放心外膜动脉假说"应向下游转移至"开放微血管假说",以强调最佳的再灌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损伤 微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完全血运重建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高翔宇 陈晖 +4 位作者 王永亮 李东宝 赵慧强 姚道阔 李虹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的合并MDV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 目的探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的合并MDV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18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2组,对照组192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治疗组126例,完成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60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7.9%vs16.1%,P=0.033;4.0%vs 10.4%,P=0.037)。术后60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1.3%与21.4%,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 14.6%,P=0.023;4.8%vs 12.0%,P=0.029)。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DV的STEMI患者,与仅干预罪犯血管比较,早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的,可能会降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减少60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药物洗脱支架 休克 心源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酒精中毒大鼠心脏功能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雪莲 沈潞华 谢苗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后大鼠心脏的病理、功能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变化。方法2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饮酒组和对照组。饮酒组按5.357ml/kg体重(即2.4g纯酒精/kg体重)胃管灌入56%乙醇,对照组给予同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分...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后大鼠心脏的病理、功能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变化。方法2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饮酒组和对照组。饮酒组按5.357ml/kg体重(即2.4g纯酒精/kg体重)胃管灌入56%乙醇,对照组给予同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分别于灌胃后45和120min通过颈总动脉插管观察左心室内压力、血压、心率和心肌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测定血中酒精含量及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结果(1)饮酒组灌入酒精后,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明显肿胀,出现嗜酸性变性。(2)与对照组比较,饮酒组灌入酒精后45min时出现显著性的左心室压力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肌力学指标下降(P<0.05)。(3)与对照组比较,饮酒组灌入酒精后45min时血浆AD和NE水平显著升高。(4)饮酒组急性酒精灌入后120min,心脏病理改变减轻,左心室功能指标恢复,血浆AD和NE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1)乙醇可对大鼠心肌细胞造成直接的损害。(2)急性酒精中毒可明显损害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3)急性酒精中毒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强,而交感神经兴奋效应不足以代偿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毒性作用所引起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下降。(4)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的影响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急性 心肌收缩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严松彪 苏淑红 +6 位作者 陈晖 韩炜 高红丽 梁思文 李虹伟 王雷 贾三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00-200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入选AMI患者共71例,于入院即刻采用比色法测血浆MPO水平;同时测CK-MB、cTNT、hs-CRP、WBC、N;按MPO水平行二分位数分组。行30、90d随访,以缺血... 目的:研究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入选AMI患者共71例,于入院即刻采用比色法测血浆MPO水平;同时测CK-MB、cTNT、hs-CRP、WBC、N;按MPO水平行二分位数分组。行30、90d随访,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原因的再住院、心血管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结果:MPO≥125.86U/L组的30d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125.86U/L组(OR4.00,95%CI[1.06,16.38],P=0.04);90d终点事件发生率亦明显高于MPO<125.86U/L组(OR3.88,95%CI[1.09,13.77],P=0.03)。MPO水平与WBC、N正相关,和cTNT、CK-MB、hs-CRP无相关性。回归分析,MPO和cTNT峰值是30d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MPO:B=1.83,P=0.03;cTNT:B=0.38,P=0.01);cTNT峰值、MPO和hs-CRP是90d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MPO:B=1.92,P=0.02;cTNT峰值:B=0.42,P=0.01;hs-CRP:B=0.15,P=0.04)。结论:血浆MPO水平升高的AMI患者随访30、90d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浆MPO水平对AMI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心肌梗塞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与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文英 顾复生 +2 位作者 沈潞华 竺清瑜 欧阳先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总结了我院 1 977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1 4例 ,男 61例 ,女 53例 ,年龄 1 6~4 8岁 ,平均 ( 38.6± 2 .1 )岁。将心肌炎归纳为重症型、心律失常型和单纯ST T改变型。通过对各型心肌炎临床特征和辅助... 总结了我院 1 977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1 4例 ,男 61例 ,女 53例 ,年龄 1 6~4 8岁 ,平均 ( 38.6± 2 .1 )岁。将心肌炎归纳为重症型、心律失常型和单纯ST T改变型。通过对各型心肌炎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的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轻重悬殊 ,严重者可合并有其他脏器损害 ,少数病人可发生左心室增大 ,扩张性心肌病 ;血清酶增高以持续时间长但不伴有酶峰变化为特点 ;虽然病毒学检查是诊断心肌炎的可靠依据 ,但临床检查阳性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分型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肌淀粉样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邱惠 沈爱东 +1 位作者 孙志军 李虹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导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常伴心功能不全,且合...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导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常伴心功能不全,且合并心血管系统以外的临床表现。同时出现心电图肢体导联低电压和超声心电图左心室壁增厚是心肌淀粉样变性的特征改变。心脏磁共振成像呈钆延迟显像,临床高度提示心肌淀粉样变性。病理活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结论心外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可确诊心肌淀粉样变性,但此类患者因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多发性骨髓瘤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秀丽 吴智业 +3 位作者 王秋实 缪绯 李和慨 陈敏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24例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为非CHF(Non-CHF)组(117例)和CHF组(107例),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进行外周血白细胞端...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24例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为非CHF(Non-CHF)组(117例)和CHF组(107例),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进行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测量。比较Non-CHF组和CHF组患者端粒长度,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端粒长度与CHF发生风险是否相关。【结果】Non-CHF组和CHF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分别为0.9(0.64~1.18)、0.7(0.53~0.89),CHF组患者的端粒长度比Non-CHF组患者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端粒长度与CHF发生风险相关[OR=0.17,95%CI为(0.07,0.40),P<0.05]。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端粒长度仍与CHF发生风险相关[OR=0.14,95%CI为(0.05,0.33),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CHF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端粒 端粒长度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对冠心病危险分层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毅 沈爱东 +7 位作者 顾复生 沈潞华 郑平渝 李莉 李虹伟 贾三庆 吴生梅 王丽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实用性。方法:选择151例胸痛患者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T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DTS分为DTS中危组(DTS-10~+4,n=65)和DTS高危组(DTS≤-11,n=86),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用交叉...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实用性。方法:选择151例胸痛患者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T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DTS分为DTS中危组(DTS-10~+4,n=65)和DTS高危组(DTS≤-11,n=86),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用交叉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Duke评分预测有意义(至少1支≥50狭窄)和重度(3支或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在DTS高危组中ST段偏移、ST/HR-index、限制性心绞痛例数和年平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DTS中危组;而无心绞痛例数、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量明显低于DTS中危组(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DTS高危组病例数显著增多,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有意义病变(至少1支≥50狭窄)者DTS中危组44例(67.7),DTS高危组80例(93.0);重度病变(3支或左主干狭窄)DTS中危组9例(13.8),DTS高危组39例(45.3)。年平均病死率DTS中危组为(2.9±1.1)、DTS高危组为(6.8±1.6),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DTS不仅提供准确的预后数据,而且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应用该评分可以更好的进行冠心病危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DUKE评分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弛素在心血管系统及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翔宇 王萍 李虹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51-654,共4页
松弛素首先由Hisaw于1926年发现,是一种分子量为6000的肽类激素,属于胰岛素超家族成员。松弛素与胰岛素化学结构相似,由57个氨基酸、2条多肽链(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在B链的中部有2个精氨酸残基蕴含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点。人... 松弛素首先由Hisaw于1926年发现,是一种分子量为6000的肽类激素,属于胰岛素超家族成员。松弛素与胰岛素化学结构相似,由57个氨基酸、2条多肽链(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在B链的中部有2个精氨酸残基蕴含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点。人类松弛素基因组包含3种不同的基因H1、H2和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弛素 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灿 王刚 +2 位作者 刘霄燕 张娜 黄榕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13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按照GPS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13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按照GPS将患者分为三组:GPS 0分组(血清C反应蛋白≤10 mg/L且白蛋白≥35 g/L,n=138)、GPS 1分组(血清C反应蛋白>10 mg/L或白蛋白<35 g/L,n=115)、GPS 2分组(血清C反应蛋白>10 mg/L且白蛋白<35 g/L,n=60)。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2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PS与心力衰竭患者2年全因死亡及心原性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随着GPS增加,2年全因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均逐渐上升:GPS 0分组、GPS 1分组、GPS 2分组的2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9%、25.2%、38.3%,2年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7.2%、20.9%、35.0%(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S较高是心力衰竭患者2年全因死亡(GPS 1分vs.GPS 0分:OR=2.659,95%CI:1.229~5.756,P=0.013;GPS 2分vs.GPS 0分:OR=3.858,95%CI:1.671~8.906,P=0.002)及心原性死亡(GPS 1分vs.GPS 0分:OR=3.096,95%CI:1.244~7.703,P=0.015;GPS 2分vs.GPS 0分:OR=4.507,95%CI:1.704~11.921,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S可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GPS增加是心力衰竭患者2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上游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卫萍 吴永全 李虹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16-1918,共3页
多年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的心脏抑制作用及脏器毒性作用限制了其长期应用。因此仅在室性心律失常已发生后再进行干预的下游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 多年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的心脏抑制作用及脏器毒性作用限制了其长期应用。因此仅在室性心律失常已发生后再进行干预的下游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心律失常形成的基质进行干预.即上游性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是局部心肌存在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 上游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血管疾病 毒性作用 抑制作用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1例冠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亮 赵树梅 +4 位作者 李虹伟 沈潞华 王雷 陈晖 陈佳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参考ACC/AHA的UA/NSTEMI指南分类,将UA分成静息性心绞痛、初发性心绞痛和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三个亚型,分别探讨其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与其他两组...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参考ACC/AHA的UA/NSTEMI指南分类,将UA分成静息性心绞痛、初发性心绞痛和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三个亚型,分别探讨其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与其他两组比较,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三支病变最多(39.7%);初发性心绞痛单支病变最多(54.2%);静息性心绞痛血栓检出最多(9.9%);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UA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存在一定差异,6个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丙吡胺(异脉停)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平渝 顾复生 +1 位作者 王普华 杨士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丙吡胺为Ia类抗心律失常药,缓释丙吡胺为其长效剂型。本文旨在探讨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单盲对照法对58例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口服缓释丙吡胺(A组39例,0.5g/日;B组19例,0.2... 目的:丙吡胺为Ia类抗心律失常药,缓释丙吡胺为其长效剂型。本文旨在探讨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单盲对照法对58例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口服缓释丙吡胺(A组39例,0.5g/日;B组19例,0.25g/日)的临床研究。全部受试者在眼药前和眼药2周后行Holter、心电图等检查。结果:缓释丙吡胺治疗A、B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分别为83%、73%,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分别为83%、73%。服药后A组病人的QTc和JTc间期分别延长9.3%和10.9%(与治疗前比,P均<0.001),B组中QTc和JTc间期眼药前后无明显差异。该药非心脏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有视觉障碍和排尿困难。结论:口服缓释丙吡胺对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并有长效、眼药方便、副作用较少等特点,可供临床进一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吡胺 心律失常 药物疗法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对心力衰竭的有害作用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被引量:33
19
作者 顾复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醛固酮拮抗剂 醛固酮 心力衰竭 有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进展 (5)心力衰竭的病因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续3)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潞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心力衰竭是任何原因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的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的病因包括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掌握病因学的诊断才能开展对心力衰竭防、治的相关措施。心力衰竭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存在着许... 心力衰竭是任何原因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的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的病因包括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掌握病因学的诊断才能开展对心力衰竭防、治的相关措施。心力衰竭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存在着许多鉴别诊断,需根据症状、体征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对心衰及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心衰的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病因与诱因 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