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收治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情况研究
1
作者 庞姝 陈祥雪 +2 位作者 刁洋 王旖旎 姜春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3525-3531,共7页
背景在政府对全科医学发展的高度重视下,三级综合医院陆续设置全科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的学科特色使其在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的收治与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然而,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的收治及管理情况... 背景在政府对全科医学发展的高度重视下,三级综合医院陆续设置全科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的学科特色使其在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的收治与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然而,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的收治及管理情况尚不清楚。目的了解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收治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持续提升全科医学科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方向。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为例,于2024年2月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全科医学科病房建立以来(2019年11月—2024年1月)所有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来源、入院诊断、住院诊治、出院诊断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2725例次住院患者,年龄为12~95岁,平均年龄为(57.4±15.8)岁,≥60岁患者1400例次(51.38%),中位住院天数为7(5,9)d,中位住院费用为9053.71(6551.53,12380.82)元。由全科门诊收入1724例次(63.27%),由急诊科或专科转入1001例次(36.73%)。入院诊断占比最高的前3位疾病依次是急性胰腺炎(9.06%,247/2725)、腹痛待查(7.41%,202/2725)、肺炎(7.30%,199/2725)。1899例次(69.69%)患者患有慢性病,1085例次(39.81%)患者有多病共存现象,1016例次(37.18%)患者存在多重用药。1658例次(60.84%)患者入院时诊断明确,1067例次(39.16%)患者以不明病因症状入院。入院诊断占比最高的前3位不明病因症状依次是腹痛待查(7.41%)、头晕待查(5.43%)、腹胀待查(5.03%)。出院主要诊断所在系统排序前5位依次为消化系统1166例次(42.79%)、呼吸系统334例次(12.26%)、内分泌系统317例次(11.63%)、心血管系统279例次(10.24%)、血液系统176例次(6.46%),主要诊断病例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急性胰腺炎249例次(9.14%)、肺炎238例次(8.73%)、慢性胃炎220例次(8.07%)、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175例次(6.42%)、急性胆囊炎174例次(6.39%)、恶性肿瘤154例次(5.65%)、高血压109例次(4.0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3例次(2.68%)、结直肠息肉62例次(2.28%)、甲状腺结节59例次(2.17%)。2411例次(88.48%)患者经全科住院诊治后好转出院,96例次(3.52%)患者诊断明确后因需专科治疗转入相应专科。以不明病因症状入院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入院时诊断明确的患者(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慢性病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金额均高于未患慢性病者(P<0.05);多病共存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高于非多病共存患者(P<0.05)。结论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住院患者年龄范围广,≥60岁患者占多数,疾病谱涉及多个系统的常见病、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多病共存及多重用药现象常见,医疗工作符合全科医疗诊疗方向。全科医学科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院急诊、专科联系紧密,在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的分级诊疗及多学科诊治中有重要意义。慢性病、不明病因症状及多病共存患者的住院天数长、住院费用高,提示全科医生在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管理过程中需不断细化管理流程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科 三级综合医院 住院患者 不明病因症状 慢性病 全科医生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
作者 庞姝 刁洋 +1 位作者 陈祥雪 姜春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7-813,共7页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MUS)诊疗过程复杂,对医疗资源的耗费较大,是全科医学中具有挑战的临床问题,我国在该领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从MUS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系统、全...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MUS)诊疗过程复杂,对医疗资源的耗费较大,是全科医学中具有挑战的临床问题,我国在该领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从MUS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系统、全面地探讨了MUS目前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对策。目前,MUS的概念、机制及诊断路径均无统一定论,提示起草相关临床诊疗指南、构建临床路径的迫切需求;全科医生对MUS的了解及诊疗能力不足,需加强全科医生MUS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同时开展更多前瞻性、多中心、多学科联动的科学研究以探索MUS的特点及诊疗对策。本文可为全科医生更深入了解并科学且有效地管理MU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认知行为疗法 挑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孕周阴道菌群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昕晖 彭笑笑 +3 位作者 马丽丽 赵国玉 马秀华 郭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587-3594,共8页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GDM孕妇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较高,但相关队列研究少见。目的了解GDM孕妇不同孕周阴道菌群变化特点,对比GDM孕妇与非GDM孕妇阴道菌群差异,观察阴道菌群异常对妊娠结局的不...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GDM孕妇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较高,但相关队列研究少见。目的了解GDM孕妇不同孕周阴道菌群变化特点,对比GDM孕妇与非GDM孕妇阴道菌群差异,观察阴道菌群异常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建立档案并规范保健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诊断是否为GDM。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GDM组与非GDM组1∶1匹配,于妊娠24~28周(A阶段)、妊娠32~35周(B阶段)和妊娠37~40周(C阶段)分别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3次阴道微生态检测,并进一步分为GDM阴道菌群正常组、GDM阴道菌群异常组、非GDM阴道菌群正常组及非GDM阴道菌群异常组,随访至分娩后7 d以评估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最初纳入426名参与者,141例发生GDM。经过PSM匹配,GDM组和非GDM组成功匹配122对,作为研究队列。本研究中有9例GDM孕妇和5例非GDM孕妇发生早产(妊娠<37周),故最终有113例GDM孕妇和117例非GDM孕妇进入C阶段。A阶段阴道菌群优势菌为乳杆菌所占比例高于C阶段,阴道pH值、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均低于C阶段(P<0.05)。A阶段GDM组优势菌为乳杆菌所占比例高于非GDM组,阴道菌群异常和VVC发生率均低于非GDM组(P<0.05)。C阶段GDM组优势菌乳杆菌比例低于非GDM组,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高于非GDM组(P<0.05)。GDM阴道菌群异常组(n=6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GDM阴道菌群正常组(n=57)(P<0.05);GDM阴道菌群异常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是GDM阴道菌群正常组的1.830倍(RR=1.830,95%CI=1.293~2.590,P<0.001)。结论GDM孕妇在妊娠37~40周时,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高于妊娠24~28周。相比于非GDM孕妇,GDM孕妇在妊娠24~28周时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低,而在妊娠37周后,阴道菌群异常发生风险升高。妊娠期阴道菌群异常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检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 阴道菌群 妊娠结局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列全民医疗见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以色列 医疗卫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纳综合征Ⅰ型1例报告
5
作者 刘彦玲 张巧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克纳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克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个月,因黄疸入院,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波动于450.1-479.3μmol/L之间,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光疗效果欠佳,临床高度怀疑克纳综合... 目的:探讨克纳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克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个月,因黄疸入院,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波动于450.1-479.3μmol/L之间,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光疗效果欠佳,临床高度怀疑克纳综合征Ⅰ型;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oglucuronyl transferase,UGT)1A1基因检测Exon 1位点插入突变,确诊克纳综合征Ⅰ型。患儿于肝脏移植过程中死亡。结论克纳综合征由UGT 1 A 1基因突变使其酶活性完全或部分丧失而导致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UGT 1 A 1基因检测,肝移植手术可根治此病,基因治疗则是最终治愈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纳综合征Ⅰ型 黄疸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红银 王海云 徐彩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治疗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31... 目的探讨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治疗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31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原因、发病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输血情况、入院24 h输液量、D-二聚体水平、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休克持续时间、手术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入院时ISS、D-二聚体水平、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休克持续时间>6 h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入院时ISS、D-二聚体水平、CRP水平和休克持续时间>6 h均为影响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入院时ISS、D-二聚体水平、CRP水平和休克持续时间为影响多处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创伤性休克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