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睡眠呼吸参数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曼婷 方方 +3 位作者 许志飞 杨欣英 吕俊兰 李蓓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睡眠呼吸障碍(SBD)的睡眠呼吸参数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DMD患儿中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完成《SBD相关症状调查表》的病例,根据睡眠分期和呼吸事件...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睡眠呼吸障碍(SBD)的睡眠呼吸参数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DMD患儿中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完成《SBD相关症状调查表》的病例,根据睡眠分期和呼吸事件,分为SBD组和非SBD组。截取重要的睡眠参数、呼吸参数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监测值,对DMD患儿发生SBD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0例DMD行PSG检查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均为男性;非SBD组45例;SBD组25例,其中1-3岁0/12例,-6岁8/23例,-9岁12/30例,﹥10岁5/5例。行PSG检查平均年龄(6.3±2.5)岁;行PSG时睡眠时间313-593(457±59)min,睡眠效率:54%-98%[(86.7±8.1)%]。66例PSG同时行TcpCO2监测。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14例,CO2潴留18例,同时存在OSAHS和CO2潴留7例。家长主诉存在夜间呼吸暂停现象、夜间气促或窒息、因鼻塞而张口、白天睡眠增多的比例SBD组较非SB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D组更容易觉醒、伴呼吸事件觉醒次数更多、整夜睡眠中浅睡眠比例较高、深睡眠比例较低和睡眠效率较低与非S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外,余呼吸参数SBD组与非S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13.5分(OR=3.4,95%CI:1.060-10.949)和年龄≥6岁时行PSG(OR=7.3,95%CI:1.426-37.463)均增加SBD患病风险。结论 DMD患儿可在病程早期发生SBD,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NSAA评估对发现SBD有较好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睡眠呼吸障碍 多导睡眠监测 经皮CO2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手术切口对脊髓背角BDNF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丁绪 李松 +2 位作者 蔡捷 邰隽 邢国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48-654,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手术切口对脊髓小胶质细胞、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新生SD大鼠1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后足切口组(Incision组)。后足切口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钙离子结合蛋白1的免疫荧...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手术切口对脊髓小胶质细胞、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新生SD大鼠1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后足切口组(Incision组)。后足切口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钙离子结合蛋白1的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DNF含量;测定两组痛阈。术前预先给予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检测BDNF含量。结果:Incision组大鼠术后1、3 d钙离子结合蛋白1阳性染色增加。术后1 d、3 d、7 d、14 d脊髓背角BDNF含量上调,3 d到达顶峰,之后逐渐降至Sham组水平。术前预先给予米诺环素可缓解手术切口造成的BDNF上调。术后6 w、10 w热痛阈升高。结论:新生大鼠手术切口导致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多,BDNF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背角 新生大鼠 术后切口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