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神经外科的应用
1
作者 高润石 张国君 +3 位作者 王雪原 王秀梅 遇涛 胡永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5-531,共7页
研究背景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功能神经外科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临床对这些复杂数据的管理有所欠缺。本研究尝试建立一套可行的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规范临床诊疗流程、分析影... 研究背景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功能神经外科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临床对这些复杂数据的管理有所欠缺。本研究尝试建立一套可行的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规范临床诊疗流程、分析影像学数据产生节点及梳理数据流动线路、建立存储命名规则,以及搭建存储服务器、培训专业人员等措施,设计并应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以术前结构序列、其他术前影像、电极术后CT、电极重建、术后CT/MRI共5类数据的归档率作为主要评估指标,以数据归档消耗的总人·时和每例病例消耗的平均人·时作为次要评估指标。结果未进行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数据信息管理(对照组,64例)的情况下,总人力消耗为192人·时,平均为3人·时/例;进行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数据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组,50例)的情况下,总人力消耗84人·时,平均为1.68人·时/例。数据管理组术前结构序列[100%(50/50)对32.81%(21/64);χ^(2)=11.383,P=0.001]、其他术前影像[96%(48/50)对26.56%(17/64);χ^(2)=13.839,P=0.000]、电极术后CT[96%(48/50)对32.81%(21/64);χ^(2)=10.409,P=0.001]、电极重建[96%(48/50)对32.81%(21/64);χ^(2)=10.409,P=0.001]、术后CT/MRI[96%(48/50)对15.63%(10/64);χ^(2)=22.169,P=0.000]数据归档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设计契合临床的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合理设置数据收集和归档节点,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归档率,节约人力资源,保障临床数据的完备存储和临床诊疗的顺畅运行,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神经成像 电子数据处理 卫生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神经外科患儿家长对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泊宁 王瑞 +3 位作者 马静 杨溪洋 吕丽娟 张凤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6-880,共5页
目的:调查某医院神经外科患儿家长对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APP)使用及需求情况,为开发适合神经外科患儿家长的健康类APP,促进患儿康复,实现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神经外科病房的150名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某医院神经外科患儿家长对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APP)使用及需求情况,为开发适合神经外科患儿家长的健康类APP,促进患儿康复,实现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神经外科病房的150名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的手机使用经验值为(48.37±7.62)分,处于中等水平。93.3%患儿家长愿意安装新开发的健康类APP;患儿家长对健康类APP的使用信心得分中位数为39.0分,具有较高使用信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的患儿家长健康类APP的使用信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针对患儿家长的期待和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健康类APP,为延续护理服务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 智能手机 应用软件 需求调查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张诗晗 王希思 +8 位作者 张大伟 秦静 杨佩仪 王焕民 葛明 伏利兵 于彤 马晓莉 苏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3,共6页
背景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预后通常较差,了解INI1基因缺失在儿童肿瘤中的作用对改善患儿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相关患儿临床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设计... 背景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预后通常较差,了解INI1基因缺失在儿童肿瘤中的作用对改善患儿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相关患儿临床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的新发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患儿的临床及预后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主要结局指标1年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 共40例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患儿纳入研究,包括肾恶性横纹肌样瘤9例,颅外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17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5例,上皮样肉瘤4例,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3例,软组织肌上皮癌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40例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为32.5(11~148)月龄,其中男21例,女19例。13例(32.5%)在诊断时有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及淋巴结(均为17.5%),其次为骨骼(12.5%)、肝脏(5%)和皮肤(1%)。随访至2023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14(0.3~132)个月,21例(52.5%)死亡。1年和3年总体OS分别为53.8%±8.0%和43.6%±8.6%,1年和3年EFS分别为51.3%±8.0%和38.9%±8.3%。预后分析显示肿瘤类别为恶性横纹肌样瘤,肺转移和免疫组化中Ki-67阳性面积>60%的患儿预后较差,其中肺转移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8.828,95%CI:2.245~34.711,P=0.002)。结论 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预后不佳,肺转移和免疫组化ki-67阳性面积>60%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改善本组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1基因 儿童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伟 葛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2-716,共5页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是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髓母细胞瘤最高,占24%~30%)。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认为与小脑⁃大脑回路损害、小脑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损害和脑网络改变相关。基于小...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是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髓母细胞瘤最高,占24%~30%)。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认为与小脑⁃大脑回路损害、小脑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损害和脑网络改变相关。基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尚未展现出预期的稳定性,仍未推广至临床。药物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但疗效有待验证,故目前缺乏明确的有效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如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改善远期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本文综述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探究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构建更准确的预测模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下肿瘤 颅窝 缄默症 小脑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多中心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特征和预后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苏雁 黄真 +15 位作者 陆峥 李苗 支天 孙青 张朝霞 王焕民 葛明 于彤 何乐健 刘嵘 赵卫红 黄东生 武万水 宫剑 牛晓辉 马晓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6-431,共6页
背景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目的总结北京地区多中心诊治的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7家医院确诊的且当时年龄≥10岁... 背景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目的总结北京地区多中心诊治的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7家医院确诊的且当时年龄≥10岁的恶性实体肿瘤初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主要结局指标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共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纳入分析,中位年龄150(120~216)月,男239例(58.2%),女17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83例(44.5%),尤文肉瘤82例(20.0%),横纹肌肉瘤47例(11.4%),神经母细胞瘤33例(8.0%),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肉瘤29例(7.1%),颅外生殖细胞肿瘤18例(4.4%),其他肿瘤19例(4.6%)。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前3位户籍来自华北地区160例(38.9%),华东地区97例(23.6%),中南地区70例(17.0%)。治疗涉及1家、2家和≥3家医院患儿分别有129例(31.4%)、180例(43.8%)和102例(24.8%)。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6月30日,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6(1~120)个月,生存333例(81.0%),死亡78例,发生肿瘤复发/进展145例(35.3%)。3年总体EFS为60.3%,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高(73.7%),横纹肌肉瘤最低(37.4%);3年总体OS为79.5%,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高(87.9%)。78例死亡病例中位生存时间13(1~65)个月,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2例(28.2%),横纹肌肉瘤18例(23.1%),尤文肉瘤16例(20.5%),神经母细胞瘤8例(10.3%),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3例(3.8%),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肉瘤5例(6.4%),其他肿瘤6例(7.7%)。结论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多见,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实体肿瘤 预后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苗 朱帅 +14 位作者 支天 谢瑶 孙艳玲 王淑梅 杜淑旭 龚小军 金眉 葛明 宫剑 赵卫红 刘嵘 黄东生 孙黎明 武万水 马晓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7-413,共7页
背景婴儿期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临床罕见,国内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婴儿期起病的CNS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结局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婴儿原发CNS肿瘤病例为队列起点,... 背景婴儿期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临床罕见,国内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婴儿期起病的CNS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结局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婴儿原发CNS肿瘤病例为队列起点,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手术联合化疗,以2020年3月31日为随访终点,采集性别、起病年龄、有无转移、肿瘤部位、肿瘤级别、肿瘤直径、切除程度、是否化疗作为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结局指标OS和EFS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2例初诊婴儿原发CNS肿瘤进入本文分析,男36例,女16例;诊断时中位年龄6.7(0~12)个月,起病年龄<6月龄18例,其中新生儿期起病2例。幕上33例,幕下17例,脊髓2例;肿瘤直径<5 cm 26例,≥5 cm 19例,不详7例。行手术治疗44例中,全切/次全切39例(89%),部分切除4例,非开颅活检1例,起病即转移4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评估手术风险高和经济原因等未手术治疗8例,于诊断后0.9(0~1.24)个月死亡。低级别肿瘤24例,高级别肿瘤20例。脉络丛肿瘤17例,胶质瘤11例,胚胎性肿瘤13例,非成熟畸胎瘤2例,先天性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1例。手术后化疗24例,复发或进展11例(其中死亡10例),EFS 13例,其中有事件存活1例。手术后未化疗20例,1例复发或进展后死亡,EFS 19例。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非全切较肿瘤全切/次全切OS和EFS的HR分别为5.7(95%CI:1.408~23.115)和5.1(95%CI:1.260~20.731);高级别肿瘤较低级别肿瘤婴儿OS和EFS的HR分别为18.0(95%CI:2.222~146.5897)和8.3(95%CI:1.687~40.530);肿瘤部位幕下较幕上婴儿OS和EFS的HR分别为4.2(95%CI:1.563~11.291)和4.9(95%CI:1.996~12.216)。结论婴儿原发CNS肿瘤低级别肿瘤预后良好,高级别肿瘤如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伴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预后差,肿瘤非全切、高级别肿瘤和幕下肿瘤为影响OS和EF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婴儿 治疗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脑性缄默综合征临床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伟 葛明 +5 位作者 孙骇浪 冀园琦 王瑞 杨溪洋 张天蕾 张嘉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总结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15~2019年间就诊于我院的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符合小脑性缄默综合征者为缄默组(n=41),未发生缄默者作为非缄默组(n=50),通过随访总结缄默的时间特点,并比较两组在... 目的总结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15~2019年间就诊于我院的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符合小脑性缄默综合征者为缄默组(n=41),未发生缄默者作为非缄默组(n=50),通过随访总结缄默的时间特点,并比较两组在肌张力、ECOG评分以及吞咽障碍方面的差异。结果与非缄默组比较,缄默组男性(80.5%)、肿瘤位于中线(78.0%)占比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类型(髓母细胞瘤)、肿瘤质地无显著差异(P>0.05)。缄默中位潜伏期为0(0,3)d,缄默中位持续时间为42(28,87)d。缄默组患儿术后ECOG评分[3(2,4)]、吞咽障碍[2(1,4)]较非缄默组[1(1,4),0(0,0)]高,肌张力评分[1(1,2)]较非缄默组[4(3,4)]低(P<0.05);缄默组患儿低张力持续中位时间为51(42,120)d;缄默持续时间和低张力持续时间正相关,强度中等(r=0.47,P<0.05),与患儿年龄、缄默潜伏期无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大多数缄默没有潜伏期。缄默患儿有更加显著的神经功能缺损,且缄默持续时间与运动障碍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年龄、缄默潜伏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 临床特征 运动障碍 口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1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小娇 葛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0-965,共6页
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脊髓急症,儿童发病更是罕见。其病因及治疗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十几年收治的16例SSEH患儿的临... 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脊髓急症,儿童发病更是罕见。其病因及治疗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十几年收治的16例SSEH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讨论儿童SSEH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影响因素 北京儿童医院 病例分析 病因及治疗 临床特征 临床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同期治疗中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临床分析及经验总结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倩 金眉 +5 位作者 张大伟 赵文 张雪 李刚 冀园琦 马晓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4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中出现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为今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期间在治疗中出现疾病... 目的分析总结4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中出现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为今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期间在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的4例M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分析、文献复习及经验总结。结果 4例患儿(年龄3~11岁)均行肿瘤切除术,瘤灶径线介于3.5~6.0 cm,病理确诊MB,术后接受常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前行全身状态评估,均为Ⅳ期高危组。4例患儿均在化疗第7~9疗程期间出现脑脊膜播散转移,病例1、2出现颅内高压表现及影像学异常,病例3、4仅有影像学异常,4例患儿均无脑脊液细胞学异常;在后续治疗中,病例1采取二线方案化疗及增加鞘内注射,病情有所控制,但半年后再次出现疾病进展死亡;病例2在二线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缩短化疗间隔,目前疾病稳定,门诊随访中;病例3、4在出现影像学异常后给予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复查影像学提示脑脊膜播散转移灶有所控制,病例3在停药3个月时出现颅内原发病灶进展,最终死亡;病例4患儿目前门诊定期随诊,疾病稳定。4例患儿分别随访15~50个月。结论分析4例高危MB诊治过程提示,虽然术后给予规律全脑全脊髓放疗和化疗,同时定期磁共振监测,但4例患儿均在治疗7~9疗程时出现肿瘤进展,综合分析考虑化疗间隔时间较长以及没有进行鞘内注射可能是肿瘤进展的主要原因。规律鞘内注射治疗对于脑脊膜播散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而仅有影像学改变的情况下,尽快开始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儿童颅咽管瘤手术后下丘脑性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彭小娇 葛明 +3 位作者 吴迪 蔡英杰 陈佳树 梁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8-424,共7页
目的筛查儿童颅咽管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开颅手术的34例首发颅咽管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术前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过程和... 目的筛查儿童颅咽管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开颅手术的34例首发颅咽管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术前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过程和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出现肥胖且伴食欲增加、嗜睡、情绪异常等下丘脑症状的患儿共47.06%(16/3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存在症状性内分泌异常(OR=31.453,95%CI:1.009~980.082;P=0.049)、下丘脑受累程度为Puget分级Ⅱ级(OR=48.844,95%CI:1.053~2264.975;P=0.047)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存在症状性内分泌异常、Puget分级Ⅱ级是颅咽管瘤患儿术后发生下丘脑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儿童肥胖 下丘脑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与颅骨重建术治疗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张迪 葛明 +2 位作者 马文平 李大鹏 郑铁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对比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与颅骨重建术治疗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的围手术期风险因素及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为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 目的对比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与颅骨重建术治疗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的围手术期风险因素及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为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组和颅骨重建术治疗组,对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数据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期间头颅指数和颅腔容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组11例,男8例、女3例;颅骨重建术组6例,男4例、女2例。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组与颅骨重建术治疗组患儿术前、术后随访期间头颅指数以及术前颅腔容积分别为:术前头颅指数(0.72±0.06)比(0.67±0.04),术后随访期间头颅指数(0.77±0.06)比(0.73±0.01),术前颅腔容积(753.54±94.25)mL比(812.02±79.89)mL,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8.23±2.10)个月比(14.57±5.54)个月]、手术时长[(2.24±0.22)h比(5.00±0.52)h]、术中出血量[70.0(57.5,122.5)mL比120.0(100.0,127.5)mL]、住院费用[31355.0(27595.0,37554.0)元比116414.5(98185.3,124383.5)元]以及术后随访颅腔容积[(823.72±93.94)mL比(956.54±149.31)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和颅骨重建术治疗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均能改善患儿头颅指数和颅腔容积;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疗费用低,而颅骨重建术对于患儿术后颅腔容积的扩大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矢状缝早闭 外科手术 颅骨切除术 治疗结果 婴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脑积水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迪 冀园琦 +1 位作者 张建 孙骇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手术前感染相关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婴儿脑积水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设为全组)术前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进...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手术前感染相关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婴儿脑积水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设为全组)术前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月龄小于3个月的患儿(设为小龄组)与月龄3~12个月的患儿(设为大龄组)分组进行比较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定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于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感染因素的差异. 结果 大龄组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率为7%,小龄组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率为33%,较大龄组明显增高.术前有颅内出血史不增加脑积水感染的机率.术前短期应用抗生素不降低脑积水感染的发生率.在小龄组中,曾有感染病史或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病史的患儿,发生脑积水感染的机会增多. 结论 年龄越小,脑积水感染的几率越高.在小龄组中,曾有感染史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史的脑积水患儿应特别警惕脑积水感染的可能,需行脑脊液检查.大龄组脑积水患儿中,为排除颅内感染,术前也应行脑脊液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感染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裂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翔 邹哲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91-94,共4页
先天性脊柱裂是最常见的神经管畸形,近些年对脊柱裂的病因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一些复杂类型脊柱裂即使通过手术治疗,术后仍会出现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通过对病因学研究以及孕期B超检查,可以提前预防和早... 先天性脊柱裂是最常见的神经管畸形,近些年对脊柱裂的病因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一些复杂类型脊柱裂即使通过手术治疗,术后仍会出现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通过对病因学研究以及孕期B超检查,可以提前预防和早期诊断,有效降低了先天性脊柱裂的出生率。脊柱裂的手术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应在保护神经组织的前提下,尽量切除病变组织,最大程度地松解脊髓拴系;应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手术前后需要通过泌尿系统B超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评估,对手术后出现的下肢畸形应及时行矫形手术,这样可以提高脊柱裂的总体治疗效果。但目前对于最佳手术年龄、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和无症状脊髓拴系的手术指征等尚存在争议。因此,对于先天性脊柱裂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以及术后定期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明显提高其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闭合不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泊宁 李莉 +4 位作者 王怡 王瑞 马静 杨溪洋 张凤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0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分析脑肿瘤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儿童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200名脑肿瘤患儿父母采用简易心理弹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 目的:分析脑肿瘤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儿童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200名脑肿瘤患儿父母采用简易心理弹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脑肿瘤患儿父母弹性心理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父母的抑郁、焦虑、压力得分与其心理弹性得分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得分与其心理弹性得分呈正相关;患儿父母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抑郁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是影响其心理弹性的因素(调整后R 2=0.664)。结论:护士需要关注脑肿瘤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全面评估患儿父母的社会支持情况,调动其有效的社会支持力量,改善其心理弹性状态,从而为患儿的后期治疗和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患儿父母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月龄患儿后颅凹肿瘤切除术中俯卧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增华 陈惠子 +4 位作者 滑蕾 刘国亮 蔡英杰 王芳 张建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4-894,共1页
患儿,女,100 d,6 kg,因“阵发性呼吸急促伴面肌痉挛3月余”入院。该患儿在出生后当天即出现呼吸急促伴面肌痉挛,发作频繁,不伴呕吐、晕厥、四肢强直、大小便失禁等,外院曾诊断为“癫痫”,药物保守治疗控制不佳。该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体... 患儿,女,100 d,6 kg,因“阵发性呼吸急促伴面肌痉挛3月余”入院。该患儿在出生后当天即出现呼吸急促伴面肌痉挛,发作频繁,不伴呕吐、晕厥、四肢强直、大小便失禁等,外院曾诊断为“癫痫”,药物保守治疗控制不佳。该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 kg,Apgar评分10分,正常母乳喂养,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心肺查体阴性;神经系统查体示头前囟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自如,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及布氏征均阴性。行头颅MRI检查左侧小脑上脚占位(1.5 cm×1.3 cm×1.5 cm)。术前检查:Hb 103 g/L、纤维蛋白原水平1.49 g/L,心脏超声示卵圆孔未闭3.5 mm,余未见明显异常。主要诊断:左侧小脑上脚占位。拟择期全麻下行“后颅凹肿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大小便失禁 瞳孔等大 四肢强直 对光反射 足月顺产 克氏征 布氏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