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弥散张量成像特点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吕传凯 刘玥 +3 位作者 彭芸 尹光恒 季之颖 张礼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弥散张量成像特点。方法选取17例右利手TS患儿(TS组)和17例右利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头颅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使用手工画感兴趣区(ROI)...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弥散张量成像特点。方法选取17例右利手TS患儿(TS组)和17例右利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头颅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使用手工画感兴趣区(ROI)法,在DTI图像的基底节最大层面,分别测量双侧壳核,尾状核,丘脑,部分额叶白质等兴趣区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TS组与对照组相对应脑结构的FA值及ADC值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S组测量的FA值ADC值分别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TS组右侧壳状核FA较对照组右侧壳状核FA值下降(t=2.362,P=0.024<0.05),TS组右侧尾状核FA值较对照组右侧尾状核FA值下降(t=2.046,P=0.049<0.05);TS组右侧尾状核ADC值较对照组右侧尾状核ADC值上升(t=2.908,P=0.007<0.01)。与病程相关性,TS组右壳核FA值降低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P=0.008<0.01,r=0.48。结论 TS中枢神经系统的DTI定量分析表明,壳核,尾状核部位弥散参数异常,可能提示TS患儿脑组织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Leigh综合征的脑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唐晓璐 吕艳秋 +4 位作者 陶晓娟 刘玥 方方 沈丹敏 程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综合征(Leigh综合征)的脑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Leig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MRI表现。结果 15例患儿脑内病变均表现为双侧大致对称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呈斑块状分...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综合征(Leigh综合征)的脑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Leig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MRI表现。结果 15例患儿脑内病变均表现为双侧大致对称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呈斑块状分布。病变累及部位包括脑干(14例)、基底节(10例)及丘脑(8例,背侧丘脑内侧近第三脑室),累及单一部位(4例)或多个部位(11例)。基底节受累好发顺序依次为壳核(9例)、苍白球(8例)和尾状核(5例)。脑干受累好发顺序依次为大脑脚(13例)、延髓(10例)、中脑背侧(9例)、导水管周围(8例)、桥脑(5例)。T_1WI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T_2FLAIR多数病变信号不均匀(12例),高信号内可见斑片状及点状低信号。15例患儿中11例可见DWI弥散受限,且弥散像信号不均匀,病变内可见点片状无弥散受限区。5例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的患儿中3例可见NAA降低,乳酸增高。结论儿童Leigh综合征的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脑内病变呈基本对称性分布,单独或同时累及脑干、基底节时,尤其是T_2FLAIR和DWI信号不均匀时,病变同时具有弥散受限和不受限区域时,应怀疑Leigh综合征。如~1H-MRS同时显示病变区乳酸增高,则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综合征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左乙拉西坦即刻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琳燕 邹丽萍 +11 位作者 钟建民 高蕾 赵建波 肖农 周红 赵锰 石秀玉 刘玉洁 鞠俊 张玮娜 杨小凡 Patrick Kwan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96-102,共7页
目的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最常见的儿童惊厥性疾病,也是全球儿科急诊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本研究即为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预防FS的发生。方法共115例入组前6个月内有过至少2次或2次以上的FS发作患儿,按2∶1的比... 目的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最常见的儿童惊厥性疾病,也是全球儿科急诊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本研究即为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预防FS的发生。方法共115例入组前6个月内有过至少2次或2次以上的FS发作患儿,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组及对照组。在发热初始,LEV组给予LEV片15~30 mg/(kg·d),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1周,然后每2天减半量,直到第2周结束时停药;当体温】38.5℃时口服退热药,并根据当地儿科医生建议对症处理。主要效应指标是在随访的48周内与发热相关的惊厥频率以及FS再发率,次要指标是两组医疗费用比较。结果意向性分析显示LEV组78例经历了148次发热事件,其中11例经历了15次FS再发。对照组中37例经历了64次发热事件,19例经历了32次FS再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使用LEV预防FS再发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在48周的随访期间,仅一例发生比较严重的嗜睡,未发现其他的严重不良发应。结论口服LEV即刻预防儿童FS安全有效,并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儿童 左乙拉西坦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常见的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诊治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红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37期5-6,共2页
婴幼儿夜醒 治疗以睡眠保健和行为矫正为主 夜醒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正常情况下,婴儿在6月龄时就从生理上具备了一觉睡到天亮的能力,不需要夜间喂哺。
关键词 睡眠障碍 诊治 呼吸 儿童 行为矫正 睡眠保健 睡眠问题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5
作者 丁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36期5-5,共1页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它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疾病引起,能够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儿童睡眠医学作为专门研究儿童睡眠及睡眠...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它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疾病引起,能够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儿童睡眠医学作为专门研究儿童睡眠及睡眠障碍的一门科学已成为儿科医学的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儿童 受多 睡眠过程 功能失调 睡眠结构 睡眠质量 医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6
作者 王晓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16期7-7,共1页
偏头痛是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头痛多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在低头、受热、用力、咳嗽时可使头痛加重。通常紧张、运动、焦虑、疲劳、应激(包括闪光、噪音)、暴晒、脑外伤、月经、某些药物与食物等可导致偏... 偏头痛是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头痛多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在低头、受热、用力、咳嗽时可使头痛加重。通常紧张、运动、焦虑、疲劳、应激(包括闪光、噪音)、暴晒、脑外伤、月经、某些药物与食物等可导致偏头痛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临床特征 诊断 儿童 血管性头痛 头痛发作 搏动性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偏头痛的治疗
7
作者 王红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16期8-8,共1页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的严重程度。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性和药物性治疗两部分。
关键词 一般治疗 偏头痛 儿童 非药物性治疗 生活习惯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营养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脑发育迟缓儿染色体亚端粒重组突变 被引量:5
8
作者 季涛云 吴晔 +8 位作者 王静敏 肖静 王慧芳 李洁 赵海娟 杨艳玲 秦炯 吴希如 姜玉武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3-177,194,F0003,共7页
目的: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MLPA)和Affimetrix SNP 6.0芯片检测并精确定位染色体亚端粒拷贝数异常,对不明原因智力障碍/脑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developmen... 目的: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MLPA)和Affimetrix SNP 6.0芯片检测并精确定位染色体亚端粒拷贝数异常,对不明原因智力障碍/脑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developmental delay,MR/DD)进行病因学研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MR/DD患儿,通过MLPA筛查亚端粒区拷贝数,检测到拷贝数异常者(阳性患儿)进一步检测是否为新发,对新发拷贝数异常者行AffymetrixSNP 6.0芯片验证并精确定位拷贝数异常范围。结果:阳性患儿41例(入组共627例),阳性率6.5%。其中30例单一缺失,6例单一重复,5例同时存在缺失及重复。缺失长度为0.6~12 Mb,包含5~202个基因;重复长度为0.26~11 Mb,包含6~143个基因。与阴性患儿(未检测到拷贝数异常)比,阳性患儿体表畸形(75.6%)和其他先天畸形(51.2%)发生率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端粒区拷贝数异常是不明原因MR/DD的重要病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4例拷贝数缺失片段和1例拷贝数重复片段的区域较小。亚端粒区拷贝数异常范围的精确定位为寻找MR/DD致病基因并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发育障碍 端粒 基因缺失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芒芒 梅升辉 +2 位作者 冯卫星 高宝勤 俞雅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50-855,共6页
目的深入了解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领域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水平。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levetiracetam"和"epilepsy"为主题词检索,并分析检索结果及文献引用情况。结果共检索到2 629篇左乙拉西坦... 目的深入了解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领域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水平。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levetiracetam"和"epilepsy"为主题词检索,并分析检索结果及文献引用情况。结果共检索到2 629篇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文献,涉及64个国家和地区,美国(740篇)排名第一,占检索结果的28.15%,其次为意大利(344篇,占13.09%)和德国(274篇,占10.42%),中国排名第八(95篇,占3.61%)。结论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领域,美国领先全球,中国与欧美国家存在差距,需要加强该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癫痫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颅高压患者28例常见应激反应的预见性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华 刘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7期48-49,共2页
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28例急性颅高压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结果表明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小儿 颅高压 应激反应 预见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惊厥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15期5-5,共1页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中,属于"与特定情况有关的特殊综合征"。以往在我国曾一度称为"高热惊厥",直至1999年第9届全...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中,属于"与特定情况有关的特殊综合征"。以往在我国曾一度称为"高热惊厥",直至1999年第9届全国小儿神经病学术会议才正式更名为"热性惊厥",目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也已经将该病称为"热性惊厥"。1980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热性惊厥的定义,热性惊厥是指3个月~5岁发生的惊厥,伴有发热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原因,凡是过去曾经发生过无热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应排除在热性惊厥之外。由此可见热性惊厥不是"发热"和"惊厥"的简单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机制 癫痫综合征 国际抗癫痫联盟 病因 医学名词 惊厥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旭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15期5-6,共2页
临床表现及诊断 分型热性惊厥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通常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关键词 复杂型热性惊厥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多样性 单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发作的儿童MOG-IgG阳性脊髓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13
作者 唐晓璐 张炜华 +4 位作者 任长红 任晓暾 尹光恒 彭芸 程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MOG-IgG)阳性脊髓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首次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且临床有脊髓炎症状的MOG-Ig...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MOG-IgG)阳性脊髓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首次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且临床有脊髓炎症状的MOG-IgG阳性患儿(≤18岁)168例,最终纳入22例患儿。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22例患儿临床症状以肢体无力(90.9%)最常见,其次为肢体感觉异常(50.0%)及尿便障碍(50.0%)。MRI检查显示为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11例;16例可见长节段病变,11例可见短节段病变;12例主要累及中央灰质,可见线样征及“H”征;9例累及圆锥;3例可见斑片状强化。至末次随访(时间为0.6~4.8年,中位时间2.4年)时,3例复发,19例临床体征及症状完全恢复,3例残留轻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MRI检查随访脊髓萎缩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998,P<0.001)。结论儿童首次发作的MOG-IgG阳性脊髓炎影像学检查多数表现为以中央灰质受累为主的长节段病灶,也可表现为短节段病灶型脊髓炎,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容易累及圆锥;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复发率低;MRI检查显示脊髓萎缩可提示临床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 脊髓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
14
作者 丁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37期7-7,共1页
发作性睡病是指以白天出现发作性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为特征,以白天发作性不可抗拒的睡眠增多、猝倒、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为四大主要症状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并不少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本病本身并不会危及生命,但常影响生活、... 发作性睡病是指以白天出现发作性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为特征,以白天发作性不可抗拒的睡眠增多、猝倒、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为四大主要症状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并不少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本病本身并不会危及生命,但常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要注意发作时防范意外伤害和事故。本病大多病程长,症状可终身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控制症状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睡眠障碍性疾病 治疗 睡眠增多 睡眠幻觉 睡眠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惊厥的治疗与预后
15
作者 王晓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15期6-6,共1页
治疗 热性惊厥的防治原则是尽快控制惊厥发作、预防惊厥复发,提高健康水平,减少儿童发热性疾病。
关键词 热性惊厥 治疗 预后 发热性疾病 惊厥发作 健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