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对儿童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对儿童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90例心律失常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嘱两组患儿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包括...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对儿童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90例心律失常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嘱两组患儿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包括抗病毒、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解热、吸氧及保护心功能等,并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对照组患儿在上述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73.33%,P=0.032);治疗后两组患儿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次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小时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24小时每隔5分钟窦性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24小时每隔5分钟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24小时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50毫秒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可显著改善心律失常症状、降低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普罗帕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普罗帕酮 心电图 心率变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瘤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惠琳 杜忠东 +1 位作者 彭芸 曾津津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临床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随访的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观察终点...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临床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随访的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观察终点随访时依据病变程度除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外,同时行64SCTCA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期间纳入15例患儿,急性期KD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急性期累及冠状动脉48/60支(80%)。患儿观察终点随访9个月至8.6年,平均(2.8±2.0)年,超声心动图示14/48支(29.2%)冠状动脉瘤或扩张消退,其余进一步扩张或无明显变化,累及冠状动脉34/60支(56.7%),同时检测出2处血栓,未发现狭窄及钙化。64SCTCA示累及冠状动脉30/60支(50%),主要累及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分布部位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一致,64SCTC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冠状动脉瘤最大内径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37,P<0.001),64SCTCA发现4处血栓、5处钙化及3处狭窄。结论64SCTCA和超声心动图在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的随访中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64层螺旋CT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通路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艳兰 杜忠东 +3 位作者 杨海明 上官文 董伟 宋铭晶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小鼠TNF-α、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活性变化,探讨KD的发病机制。方法 3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0只,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单次腹腔注射0.5 mL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小鼠TNF-α、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活性变化,探讨KD的发病机制。方法 3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0只,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单次腹腔注射0.5 mL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制备KD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小鼠注射后14、28和56 d时点外周血TNF-α水平,心脏、冠状动脉组织NF-κB、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水平,NF-κB、MMP-9表达活性。观察小鼠心脏超声改变,同时行病理学检查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①模型组建模后14和28 d时点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内膜毛糙,血管壁与血管周围出现高回声,部分呈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改变;②模型组建模后14和28 d时点病理学检查可见冠状动脉主干周围管壁肿胀、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细胞浸润,弹力层显著破坏。模型组建模后14 d时点,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9.3±0.3)vs(18.9±0.3)pg·mL-1,P<0.01];建模后14和28 d时点心脏及冠状动脉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 d:(37.5±9.3)vs(14.6±5.6)μg·L-1,28 d;(57.6±13.7)vs(21.6±6.6)μg·L-1;P均<0.05];建模后14和28 d时点心脏及冠状动脉MMP-9/TIMP-1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4 d:(4.9±1.7)vs(0.5±0.4),28 d:(12.3±6.9)vs(0.09±0.1);P均<0.01]。结论 KD急性期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分泌,NF-κB活化和MMP-9分泌上调可能是KD心脏及冠状动脉炎症发生的重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动物模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脑钠肽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庚英 汪顺雨 杜忠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36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CAL将入选患儿分为CAL组(57例)和NCAL组(279例),选取该院同期伴有发热并排除心肌损害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血浆NT-proBNP、BN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川崎病和CAL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对川崎病及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AL组患儿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NCAL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和BNP均是发生川崎病和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预测川崎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8和0.696,截断值分别为382.5 pg/ml和35.8 pg/ml,二者联合预测川崎病的AUC为0.895。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预测CAL的AUC分别为0.857和0.728,截断值分别为513.0 pg/ml和41.3 pg/ml,二者联合预测CAL的AUC为0.871。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BNP相比,NT-proBNP对川崎病和CAL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并未明显优于单独NT-proB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脑钠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