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及^1H-MRS评估针灸治疗对肥胖儿童腹部脂肪和肝内脂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宏 彭芸 +6 位作者 刘祖祥 李时莲 吕忠礼 田丽芳 朱捷 赵旭娜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7-2130,共4页
目的应用MRI和1H-MRS评估针灸治疗对肥胖儿童腹部脂肪和肝内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10例肥胖儿童(男7例,女3例)接受规律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WHR)、腹部脂肪体积(应用MRI)及... 目的应用MRI和1H-MRS评估针灸治疗对肥胖儿童腹部脂肪和肝内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10例肥胖儿童(男7例,女3例)接受规律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WHR)、腹部脂肪体积(应用MRI)及肝内脂质含量(应用1H-MRS)。结果针灸治疗后患者的BMI较治疗前减少3.50%(P=0.005)。腹腔内脂肪(VAT)体积、腹部总脂肪(TAT)体积及腹腔内脂肪/皮下脂肪比值(V/S)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体质量、腰围、臀围、WHR、腹部皮下脂肪(SAT)体积及肝内脂质含量(IHCL)均较治疗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前后腹部脂肪体积(SAT、VAT)与人体测量参数(体质量、BMI、腰围及臀围)显著相关,而肝内脂质含量(IHCL)与人体测量参数及腹部脂肪体积等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肥胖儿童的BMI及腹部脂肪体积,特别是腹腔内脂肪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针灸 皮下脂肪 腹部 腹腔内脂肪 肝内脂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雪森 闫松华 +4 位作者 郑华 付晓虎 孔繁闰 王启宁 张宽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方法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的运动学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16例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平地常速来回行走的步态进行测试,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与健侧、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步态差异。结果...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方法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的运动学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16例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平地常速来回行走的步态进行测试,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与健侧、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步态差异。结果与健侧相比,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和跖骨离地期显著长于健侧(P 〈0. 05),患侧步频、步速、支撑相末期显著低于健侧(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步态周期时间、单步时间、站立时间、摆动时间、站立相所占百分比、支撑相中期、摆动前期和跖骨离地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增加(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跨步长、步速、步频、支撑相末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降低(P 〈0. 05),拔腿强度也降低(P=0. 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时稳定性降低,其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跖骨离地期和拔腿强度或许可以作为敏感指标应用于临床评估,指导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便携式步态分析仪 步态 运动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于婧洁 张曼 +1 位作者 李海天 吕忠礼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急性期(发病7 d之内)给予快针浅刺,恢复期(发病第8天以后)给予针灸联合透...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急性期(发病7 d之内)给予快针浅刺,恢复期(发病第8天以后)给予针灸联合透刺治疗,留针2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2组治疗均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17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76.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1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52.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 揿针 蜡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