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优化儿童腹部低剂量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 被引量:8
1
作者 孙记航 张祺丰 +1 位作者 李昊岩 彭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9-753,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优化100 kV儿童腹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对55例患儿行100 kV低剂量腹部CTA,分别采用MBIR、100%ASIR、80%ASIR、60%ASIR、40%ASIR及滤过反向投影(FBP)算法... 目的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优化100 kV儿童腹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对55例患儿行100 kV低剂量腹部CTA,分别采用MBIR、100%ASIR、80%ASIR、60%ASIR、40%ASIR及滤过反向投影(FBP)算法重建为6组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包括图像噪声、大动脉(LA)及小动脉(SA)显示能力;对比各级动脉CT值及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图像噪声主观评分及LA评分以MBIR图像最高,ASIR次之,FBP图像质量最差;SA评分以MBIR图像最佳,FBP次之;随权重提升,ASIR图像评分逐渐降低,100%ASIR最低(P均<0.05)。MBIR图像SD最低,其SNR及CNR明显高于其他图像(P均<0.05)。结论MBIR可明显提高儿童低剂量CTA图像质量,100%ASIR仅可提高图像显示LA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部 图像质量 对比剂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单次时点尿公式估算儿童24小时尿钠排出量的准确性研究
2
作者 彭亚光 刘丽丽 +7 位作者 张莹 马殿群 解鲜冬 翟士芬 张连新 李昆 彭晓霞 张淑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3-809,共7页
目的:比较单次时点尿估算24小时尿钠排出量的三种常用公式在儿童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基于医院人群,收集5~18周岁儿童完整24小时内各次尿样及24小时尿样,并检测尿钠、钾、肌酐浓度,利用Kawasaki(K法)、INTERSALT(I... 目的:比较单次时点尿估算24小时尿钠排出量的三种常用公式在儿童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基于医院人群,收集5~18周岁儿童完整24小时内各次尿样及24小时尿样,并检测尿钠、钾、肌酐浓度,利用Kawasaki(K法)、INTERSALT(I法)和Tanaka(T法)公式,比较24小时尿钠排出量估计值与实测值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分布,分析错分情况,评估准确性。结果:最终纳入分析129例儿童,年龄范围设定5~18周岁。24小时尿钠排出量均值为2694.9mg/d,K法、I法、T法公式估计值分别为5087.5mg/d、2721.3mg/d和3000.6mg/d;人群水平绝对偏差均值:K法最高(2367.6mg/d),I法、T法分别为26.4mg/d和258.8mg/d;个体估计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超过40%的比例,K法、I法和T法分别为79.8%、34.9%和38.5%,相对偏差低于20%比例均不超过35%;折算成盐摄入量后,K法、I法和T法估计值总体错分率分别为73.1%、69.0%和62.4%。现有公式在儿童中存在低值高估与高值低估的情况。结论:单次时点尿估算24小时尿钠排出量,I法、T法在估算儿童人群水平准确性尚可,但估计个体水平时三个公式准确性均较差,应进一步研究提高评估准确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尿钠 时点尿 儿童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基因组测序解读与报告专家共识
3
作者 卢宇蓝 李国壮 +31 位作者 王雅琼 徐可欣 董欣然 蔡继昊 吴冰冰 王慧君 方萍 王剑 王华 孙路明 叶勇裕 李晴 刘雅萍 刘丽 刘宁 刘嘉琦 宋昉 杨琳 邱正庆 陈泽夫 罗华夏 郭丹 郝婵娟 赵森 黄尚志 彭镜 蔡小强 睢瑞芳 李林康 吴南 周文浩 张抒扬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28,共15页
基因组测序(genome sequencing,GS)是一种全面且系统地检测个体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的技术,旨在识别遗传变异并研究这些变异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测技术,GS凭借高通量、高准确性和... 基因组测序(genome sequencing,GS)是一种全面且系统地检测个体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的技术,旨在识别遗传变异并研究这些变异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测技术,GS凭借高通量、高准确性和全面性的优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其复杂的数据分析与解读对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运用GS技术进行遗传病分子诊断会涉及临床应用的伦理与技术问题,包括知情同意、诊断性数据解读、报告范围和内容等。本专家共识总结了临床基因组测序(clinical GS,c GS)的核心流程,明确了检测范围与技术局限性,提供了数据质控、分析、注释及变异解读的关键步骤,并对报告内容和知情同意的争议性问题展开讨论。本共识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临床基因组测序技术,提升遗传病诊断的准确性,优化技术的临床效用,推动医学科学研究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罕见病 基因组测序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变异解读 遗传检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