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1
作者 李海艟 姚子明 +7 位作者 郭若兰 张文妍 高荣轩 刘昊楠 郭东 曹隽 郝婵娟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NF1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analysis,MLPA)以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对NF1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并对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测量并对比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偏移及矢状面偏移等影像学参数变化,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诊断为NF1脊柱畸形患儿4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共明确NF1基因突变43例,未明确4例。WES的基因诊断率为76.6%(36/47),WES联合MLPA及WGS的诊断率为91.5%(43/47)。NF1脊柱畸形患儿的突变类型包括:NF1基因无义突变16例,移码突变13例,剪接位点突变9例,缺失/重复突变3例,错义突变2例。首次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棒技术30例,后路脊柱融合手术17例;初次手术年龄7.8(4.6,9.9)岁。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儿主弯Cobb角分别为56.0(43.0,65.0)°、17.0(8.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77,P<0.001);主弯矫正率为(68.6±17.5)%。随访时间为3.6(2.0,6.3)年,随访期间9例(9/47,19.1%)出现并发症。结论NF1脊柱畸形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缺乏明确的基因突变热点。NF1脊柱畸形存在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即使相同NF1基因突变位点的患儿,其脊柱畸形的临床表型也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安全有效,对于控制儿童期NF1脊柱侧凸畸形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畸形 基因检测 遗传学研究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耐药和敏感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雪莉 李勤静 +10 位作者 孙琳 焦伟伟 徐保平 殷菊 郭琰 申晨 李洁琼 徐放 綦辉 肖婧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MP肺炎患儿,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行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MR)组和敏感(...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MP肺炎患儿,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行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MR)组和敏感(MS)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指标。结果 225例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的病例进入本文分析,MR组195例和MS组30例。两组均表现为高热及咳嗽,在性别、年龄、最高体温、重症肺炎所占的比例,急性期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表现为大叶性实变影,以右肺单侧为主,但MR组发生双侧病变的比例略高于MS组(P=0.056)。MR组较MS组的总病程[(18.3±6.1)vs(16.5±4.2)d,P=0.031]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的发热时间[(7.0±4.3)vs(4.7±3.4)d,P=0.003]均显著延长。对MS组患儿行疗效分析发现,初选大环内酯类药物较初选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患儿的总发热时间[(9.6±3.5)vs(12.1±5.6)d,P<0.001]和总病程[(16.1±4.1)vs(19.3±6.6)d,P<0.001]显著缩短。结论 MP耐药率较高。MP耐药患儿发生双侧肺病变的风险增高、总病程及发热时间显著延长。早期诊断并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仍能缩短大环内酯类耐药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 耐药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单中心二级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及其血清型和耐药性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长会 史伟 +5 位作者 彭拥军 熊维 袁林 高薇 程小平 姚开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 了解不发达地区二级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携带情况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 采集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简称酉阳医院)2015年1~12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拭子标本,培养并分... 目的 了解不发达地区二级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携带情况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 采集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简称酉阳医院)2015年1~12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拭子标本,培养并分离肺炎链球菌,采用荚膜肿胀实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随机选取50%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以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对16种常见抗菌药物检测其敏感性。结果 研究期间共采集鼻咽拭子标本1 054份,分离出肺炎链球菌267株,分离率为25.3%。≤5岁儿童分离率较高,冬春季分离率较高。267株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最常见的血清型为19F型(47株,17.6%),其次为6A(35株,13.1%)、14(31株,11.6%)、19A(28株,10.5%)、23F(28株,10.5%)和6B型(25株,9.4%)。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13)的覆盖率为73.8%(197/267)。136株肺炎链球菌行抗生素药敏试验,所有菌株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对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和泰利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3%、87.5%和84.5%;静脉青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口服青霉素的敏感率为16.9%。99.3%(135/136)的分离株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PCV13覆盖株对口服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和亚胺培南的不敏感率明显高于非PCV13覆盖株(P〈0.01)。19A型菌株对口服青霉素、头孢吡肟不敏感率为100%。结论 酉阳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为25.3%,常见血清型为19F、6A、14、19A、23F和6B,PCV 13覆盖率较高,且PCV13覆盖株对口服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和亚胺培南的不敏感率明显高于非PCV13覆盖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儿童 血清型 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致肝毒性易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颖佳 綦辉 +1 位作者 申晨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9-316,共8页
近年来,随着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增加,结核病(TB)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日益严峻的挑战和负担。抗结核化疗方案仍以异烟肼(INH)、利福平(RMP)、吡嗪酰胺(PZA)等联合用药为主,然而抗结核... 近年来,随着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增加,结核病(TB)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日益严峻的挑战和负担。抗结核化疗方案仍以异烟肼(INH)、利福平(RMP)、吡嗪酰胺(PZA)等联合用药为主,然而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影响了抗结核治疗效果和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感性研究 基因多态性 全球公共卫生 肝毒 吡嗪 抗结核化疗 患病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肺炎链球菌常见序列型青霉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薇 史伟 +3 位作者 陈长会 文德年 田进 姚开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0-947,共8页
从菌种的水平研究和阐述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探讨以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为基础研究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了1997~2014年间北京常见STs肺炎链球菌488株和2015年重庆酉阳... 从菌种的水平研究和阐述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探讨以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为基础研究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了1997~2014年间北京常见STs肺炎链球菌488株和2015年重庆酉阳县、四川中江县常见STs菌株88株的青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分布及年份分布。结果显示北京分离株中除了ST342外,属于某一种ST的所有分离株的青霉素MIC值具有一定分布范围,或者〈0.25 mg/L,或者≥0.25 mg/L。青霉素MIC〈0.25 mg/L的分离株多分布于2001年以前,此年份后≥0.25 mg/L的分离株出现,并逐渐成为主要种群。但这个年份分布规律对于某一种ST并不明显,某一种ST在最初发现的几个年份中就具有不同青霉素MIC水平的分离株。重庆酉阳县和四川中江县常见STs型青霉素MIC分布于0.25~2.0 mg/L(≥0.25 mg/L),包括ST271、ST320和ST81。本研究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了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常见STs的青霉素MIC值分布规律,支持以STs为基础研究其青霉素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序列型 耐药性 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异烟肼致肝损害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芳(综述) 申阿东(审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95-400,共6页
200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结核杆菌感染率约为44.5%,其中0~14岁儿童的结核杆菌感染率为9.0%,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约为91.8/10万[1]。20世纪50年代,异烟肼(INH)曾被认为安全、无不良反应,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异烟肼 药物代谢酶 肝损害 流行病学调查 活动性肺结核 结核杆菌 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模式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婵娟 崔蕾 +5 位作者 李伟京 赵晓曦 高超 吴敏媛 王天有 李志刚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模式特点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T-ALL...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模式特点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T-ALL患儿,分析其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g/TCR基因重排情况,根据重排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结果:①52例儿童T-ALL中男37例(71.2%),入院时中位年龄8.0(1.8~16.0)岁,初诊时WBC中位数为140.5(2.7~667.1)×10^9·L^-1,中危38例(73.1%)、高危14例(26.9%)。中位随访时间136.3(1.2~171.7)个月,长期完全缓解38例(73.1%)、复发10例(19.2%),其他原因死亡4例(7.7%)。②TCRB、TCRG、TCRD和IgH克隆性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分别为85%、85%、38%和21%,94%的患儿检出至少1种基因重排,88%的患儿检出至少2种基因重排。TCRB、TCRD、TCRG和IgH重排分别以完全性Vβ-(Dβ)-Jβ、Vδ-Jδ、VγⅠ-Jγ1.3/2.3和DH-JH不完全重排为主。各种重排的胚系片段使用和连接区序列极具多样性。③10例复发患儿中有6例检测了复发时的Ig/TCR基因重排模式,4例与初诊时完全一致,2例发生改变。④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率在11例IgH重排阳性患儿中0%(0/14),在41例IgH重排阴性患儿中为34.1%(14/41),P=0.025。⑤TCRB基因重排阳性组高危比例(20.5%,9/44)低于阴性组(62.5%,5/8),P=0.025。TCRB或TCRG基因重排阳性组第33d缓解率(89.4%,42/44)高于阴性组(10.6%,5/8),P=0.022,第78dMRD水平≥10^-3的比例(10.8%,4/37)低于阴性组(50.0%,3/6),P=0.045。结论:儿童T-ALL初诊时Ig/TCR克隆性基因重排的胚系片段使用和连接区序列极具多样性,有助于进一步性MRD检测标志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 免疫球蛋白 基因重排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耿文静 李文婷 +1 位作者 史伟 黑明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从NICU中收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CA MRSA菌株,总结其临床特点,对所有菌株进行MLST、SCCmec、SPA和agr分型,并行21种...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从NICU中收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CA MRSA菌株,总结其临床特点,对所有菌株进行MLST、SCCmec、SPA和agr分型,并行21种超抗原毒素基因、sasX基因和PVL基因检测。所有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8例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新生儿,单部位感染10例,多部位感染18例,检出30株CA MRSA,以脐部蜂窝织炎为主(12/30,40.0%),主要的流行克隆为ST59 IVa t437 agr 1(73%,22/30),超抗原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为80%,PVL的阳性率为47%。发现了4株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OS MRSA),红霉素耐药率高。结论新生儿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以脐部蜂窝织炎为主,主要的流行克隆为ST59 IVa t437 agr 1,超抗原及PVL基因携带率高,首次发现了OS MRSA,红霉素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社区获得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鼻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菌株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文婷 耿文静 +3 位作者 姚开虎 史伟 齐宇洁 沈叙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NICU患儿鼻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定植情况及分离株的基因型和毒力特征。方法采集NICU患儿的鼻拭子,分离培养金葡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 A检测鉴定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敏感金葡菌(MSSA);分析所有菌株MLST... 目的探讨NICU患儿鼻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定植情况及分离株的基因型和毒力特征。方法采集NICU患儿的鼻拭子,分离培养金葡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 A检测鉴定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敏感金葡菌(MSSA);分析所有菌株MLST和spa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pvl和sas X和21种超抗原毒力基因。结果从429例鼻拭子标本分离出79株金葡菌,定植率18.4%,其中MRSA 22株(27.8%)。79株金葡菌共检测出17种MLST型和29种spa型,最常见型分别为ST59(31.6%)和t437(22.8%)。22株MRSA最常见的SCCmec型为Ⅳa(81.8%)。ST59-Ⅳa-t437(63.6%)和ST188-t189(15.8%)分别是MRSA、MSSA最常见的流行克隆。最主要的毒力基因型为seb-sek-seq(10.1%)。MRSA株seb、sek、seq和pvl的携带率明显高于MSSA株,而sei携带率明显低于MSSA株。结论 NICU患儿鼻部金葡菌定植率较高,ST59-Ⅳa-t437和ST188-t189分别是MRSA、MSSA最常见的流行克隆;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MRSA与MSSA菌株的毒力基因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定植 新生儿 毒力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马凡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志华 郭俊 +3 位作者 王月丽 李小燕 张晓萍 陈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动脉夹层、二尖瓣前叶脱垂并有主动脉夹层家族史的马凡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变异基因,为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遗... 目的:通过对1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动脉夹层、二尖瓣前叶脱垂并有主动脉夹层家族史的马凡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变异基因,为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遗传性主动脉瘤相关基因,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鉴定候选致病突变;收集患者家系成员共计11人样本,利用Sanger测序对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候选致病位点进行检测。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患者携带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NM_000138.5)c.7412delC杂合变异,位于60号外显子,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变异在家系内与疾病共分离。该位点为移码突变;依据ACMG指南,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致病变异分类非常强(PVS1)+中等证据2(PM2)+辅助证据1(PP1)]。结论:该马凡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为FBN1基因的c.7412delC突变,本研究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分子分型及后续遗传咨询及治疗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中国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临床表现 全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4基因变异引起先天性骨病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张文妍 姚子明 +4 位作者 张学军 张耀东 王凌飞 胡旭昀 郝婵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0-536,共7页
目的对4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骨病患儿进行基因诊断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方法收集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并提取DNA,患儿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 目的对4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骨病患儿进行基因诊断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方法收集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并提取DNA,患儿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变异位点致病性,对患儿及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4例患儿均携带TRPV4基因杂合变异,其中2个错义变异遗传自患病父母,1个缺失插入变异和1个错义变异为新生变异,分别为c.2077 G>A(p.Val 693 Met),c.1199 G>A(p.Arg 400 Gln),c.1657 delinsACTA(p.Tyr 553 delinsThrAsn),和c.259 G>A(p.Glu 87 Lys),以上位点国内外未见报道。1-3号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身材矮小,4例患儿均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及其他骨骼系统异常。分别诊断为轻型变形性骨发育不良、3型常染色体显性短躯干、变形性骨发育不良合并类扭伤型侏儒及经典型变形性骨发育不良。携带相同变异的患儿父亲/母亲有轻度的骨骼畸形。结论TRPV4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引起的先天性骨病表型互有重叠但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可根据分子诊断结果进行鉴别诊断及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4基因 先天性骨病 基因型-表型 分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