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7
1
作者 权哲峰 周晨 +4 位作者 池萍 曹英浩 李昕 贺海丽 马冬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芬太尼的理想剂量。方法单胎、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均行L2~3硬膜外穿刺置管,其中B组蛛网膜下腔单用0.5%布比卡因6mg,其它三组分别复合芬太尼5μg(BF1组)... 目的观察和比较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芬太尼的理想剂量。方法单胎、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均行L2~3硬膜外穿刺置管,其中B组蛛网膜下腔单用0.5%布比卡因6mg,其它三组分别复合芬太尼5μg(BF1组)、10μg(BF2组)、15μg(BF3组)。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和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麻醉阻滞平面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而硬膜外及静脉用药率明显增高(P<0.05)。BF2组和BF3组麻醉效果伏良率明显高于B组和BF1组(P<0.05或P<0.01)。BF1、BF2和BF3组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F3组的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BF1组和BF2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6mg混合10μg芬太尼麻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剖宫产 芬太尼 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池萍 曹英浩 +6 位作者 贺海丽 郭晓东 孙莉 彭科军 权哲峰 李昕 卢实春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替代治疗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量、尿量、补液量、CVVHDF替代治疗时间及手术情况等。测定CVVHDF替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总胆红素等,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术后2周观察转归。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治疗前后两组Scr、Ccr、BUN和血清总胆红素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CVVHDF治疗时间(415±197)min,脱水量为50~200ml/h。手术期间总尿量116(60,437)ml,尿量0.18(0.07,0.78)ml/(kg·h)。出血量3950(2200,5225)ml,补液量8837(7690,10012)ml。CVVHDF替代治疗后,Scr和BUN有下降趋势,Cc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VVHDF替代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5)。2例患者分别于CVVHDF替代治疗2d及6d后,肾功能逐渐恢复;2例死亡,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所致肾衰竭;4例术后继续CVVHDF替代治疗及综合支持治疗。结论对于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的肝移植手术患者,应用CVVHDF替代治疗,有助于平稳渡过手术期,减轻肾功能损害,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肾综合征 麻醉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肝癌纳米刀治疗的麻醉管理病例报道及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本厚 池萍 +2 位作者 李昕 权哲峰 曹英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1-722,共2页
患者,男,58岁,6年前发现肝脏占位,行肝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1次,并在本院行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近1个月因偶发肝区疼痛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Ib期;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乙型",拟于全麻下行"CT引导下肝癌纳米刀治疗术"。术前ECG示... 患者,男,58岁,6年前发现肝脏占位,行肝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1次,并在本院行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近1个月因偶发肝区疼痛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Ib期;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乙型",拟于全麻下行"CT引导下肝癌纳米刀治疗术"。术前ECG示窦性心动过缓,HR 55次/分。胸部CT示:右侧气胸伴少量出血可能(肝活检术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右肺尖陈旧性结核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麻醉管理 右侧气胸 化疗栓塞术 肝活检 窦性心动过缓 代偿期 射频消融 肝区疼痛 陈旧性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中线定位方法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超 权哲峰 +2 位作者 池萍 曹英浩 彭科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超声定位方法与解剖定位方法行右颈内静脉(rIJV)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解剖定位(AL)组,超声中线预定位(PU)组,超声中线实时定位(RU)组,每组40例。全麻气管插管后行rIJV穿刺置管,记录穿... 目的比较两种超声定位方法与解剖定位方法行右颈内静脉(rIJV)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解剖定位(AL)组,超声中线预定位(PU)组,超声中线实时定位(RU)组,每组40例。全麻气管插管后行rIJV穿刺置管,记录穿刺针入静脉的位置,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AL组比较,PU组和RU组穿刺点距静脉中点距离明显缩短(P<0.01),穿刺、置管时间明显减少(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P<0.01),静脉后壁穿透率明显降低(P<0.05),一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AL组3例误穿动脉,2例血肿,PU组、RU组仅有1例误穿动脉。结论在行IJV穿刺置管过程中超声中线定位比解剖定位具有明显优势,且超声中线预定位和超声中线实时定位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超声引导 解剖定位 颈内静脉置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布比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剖宫产腰麻的ED_(50)与ED_(95) 被引量:15
5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4 位作者 周晨 曹英浩 李昕 马冬梅 贺海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6-787,共2页
目的计算0.5%布比卡因6mg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剖宫产腰麻的ED50与ED95。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妇30例,ASAⅠ或Ⅱ级,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舒芬太尼剂量为1μg,剂量间隔为0.25μg。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舒芬太尼... 目的计算0.5%布比卡因6mg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剖宫产腰麻的ED50与ED95。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妇30例,ASAⅠ或Ⅱ级,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舒芬太尼剂量为1μg,剂量间隔为0.25μg。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舒芬太尼的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舒芬太尼的ED50为0.48μg,95%CI0.34~0.59μg;ED95为0.81μg,95%CI0.64~2.21μg。结论 0.5%布比卡因6mg混合舒芬太尼剖宫产腰麻的ED50为0.48μg,ED95为0.81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舒芬太尼 布比卡因 剖宫产术 序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1 位作者 李昕 贺海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患者140例,ASA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32~78岁,体重54~83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短轴组和长轴组,每组70例,在局部麻醉下行超...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患者140例,ASA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32~78岁,体重54~83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短轴组和长轴组,每组70例,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记录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短轴组比较,长轴组超声定位时间明显延长(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与短轴方法相比,长轴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超声定位时间延长,但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 短轴 长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顺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对肌松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2 位作者 周晨 曹英浩 李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术中间断静脉注射(IV)和持续输注(CI)两种给药方式下顺阿曲库铵的肌松效果。方法选择首次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2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IV组和CI组。记录麻醉诱导时肌松起效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记录无肝前期...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术中间断静脉注射(IV)和持续输注(CI)两种给药方式下顺阿曲库铵的肌松效果。方法选择首次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2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IV组和CI组。记录麻醉诱导时肌松起效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顺阿曲库铵维持用量。结果 IV组和CI组气管插管时顺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分别为(8.4±1.5)min和(9.1±1.9)min;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分别为100%与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IV组阿曲库铵用量明显大于CI组(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持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的方式比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的方式更便利、更节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顺阿曲库铵 肌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手术中心血管活性物质对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池萍 卢实春 +3 位作者 王孟龙 曹英浩 郭晓东 孙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对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移植手术患者18例,测定麻醉诱导后(T0)、无肝期5 min(T1)和30 min(T2)、新肝期5 min(T3)和...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对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移植手术患者18例,测定麻醉诱导后(T0)、无肝期5 min(T1)和30 min(T2)、新肝期5 min(T3)和60 min(T4)及关腹时(T5)血浆ADM、ANP、ET、TXA2及PGI2的浓度。记录HR、B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CVP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ADM在T4及T5时明显升高(P<0.01);ANP从T1~T5进行性下降(P<0.05或P<0.01)。T3时ET含量最低(P<0.05)。T0~T5时TXA2和PGI2持续高于正常值,T4时PGI2显著下降(P<0.05)。与T0比较,T1和T3时SBP、DBP显著下降(P<0.01);HR在T1~T4时增快(P<0.01)。T1、T2时CVP、PAWP及MPAP明显下降(P<0.01)。无肝期前后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有增高趋势,肌酐清除率(CCr)有下降趋势。与无肝前期比较,无肝期尿量减少(P<0.05),术中尿红细胞、隐血及蛋白增加。结论心血管活性物质与血流动力学显著相关,肝移植术中血浆ADM、ANP、ET、TXA2和PGI2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肾小球滤过和屏障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血管活性物质 血流动力学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浆内毒素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彭科军 池萍 +3 位作者 曹英浩 权哲峰 孙莉 李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择期肝移植手术患者48例,依据肝硬化程度,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A级),B组(B级)和C组(C级),每组16例。采用鲎试验基质偶氮显色法检测无肝前期第一肝门游离完毕(T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择期肝移植手术患者48例,依据肝硬化程度,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A级),B组(B级)和C组(C级),每组16例。采用鲎试验基质偶氮显色法检测无肝前期第一肝门游离完毕(T1)、无肝期门静脉开始吻合(T3)、新肝期肝动脉开放后15min(T5)和术后24h(T7)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与T1时比较,T5时A、B组,T3、T5时C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而T7时B、C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3时比较,T5时A、B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而T7时C组明显降低(P<0.05)。与T5时比较,T7时B、C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T1时B、C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移植 内毒素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气管插管 被引量:3
10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2 位作者 曹英浩 李昕 彭科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7-288,共2页
手足口病是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传染性疾病,其重症病例均需要气管插管通气治疗,但目前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气管插管方面的文章报道较少。根据手足口病本身具有传染性及重症病例的特点,本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手足口病是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传染性疾病,其重症病例均需要气管插管通气治疗,但目前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气管插管方面的文章报道较少。根据手足口病本身具有传染性及重症病例的特点,本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 气管插管 传染性疾病 患者 通气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气管插管 被引量:3
11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2 位作者 郭晓东 曹英浩 彭科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9-970,共2页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气管插管 患者 重症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减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田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于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危险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稀释2ml的盐酸戊乙奎醚0.5mg;...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于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危险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稀释2ml的盐酸戊乙奎醚0.5mg;B组术前静脉注射2ml的生理盐水。监测两组产妇的MAP、HR、SpO2和RR,记录断脐开始至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并观察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后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产妇恶心、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盐酸戊乙奎醚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池萍 田鸣 +3 位作者 曹英浩 郭小东 孙莉 董长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心肌酶变化 肝移植患者 相关因素分析 围术期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心肌损伤 肝移植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本厚 王桂芳 池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5-567,共3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对可能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41例(40.08%)出...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对可能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41例(40.08%)出现门静脉血栓。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手术方式、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及压力差、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小板计数、脾脏指数、门静脉内径等均不是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脾静脉直径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6),当脾静脉直径>11mm时,术后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测脾静脉直径可以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治疗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脾静脉直径 脾切除术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监测下肝移植手术中丙泊酚用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池萍 曹英浩 +3 位作者 郭晓东 贺海丽 彭科军 权哲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丙泊酚的药效学指标,观察肝移植手术三个分期丙泊酚用量的变化。方法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2例,采用静一吸复合麻醉,维持BIS在35-50,观察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丙泊酚的用药量及尿量。结果无肝期和...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丙泊酚的药效学指标,观察肝移植手术三个分期丙泊酚用量的变化。方法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2例,采用静一吸复合麻醉,维持BIS在35-50,观察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丙泊酚的用药量及尿量。结果无肝期和新肝期丙泊酚的输注量分别为(1.92±0.96)、(2.98±1.27)mg·kg^-1·h^-1,显著低于无肝前期的(4.40±1.42)mg·kg^-1·h^-1(P〈0.01)。无肝期尿量较无肝前期和新肝期显著减少(P〈0.01)。结论无肝期肝脏功能的完全缺如及移植新肝的功能状态是影响丙泊酚药效的主要因素,肾脏的排泄功能及血液稀释对丙泊酚的药效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燕星 唐元章 +1 位作者 杨慧婕 倪家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194-3196,共3页
目的:对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与术后并发症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型臂引导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且涉及三叉神经第二和三支患者... 目的:对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与术后并发症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型臂引导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且涉及三叉神经第二和三支患者共86例。记录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及术后即刻、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咀嚼肌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麻木,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咀嚼肌力减退,2例患者出现轻度流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83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术后即刻、24、48 h VAS评分均为0分,有效率为96.51%。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与术后即刻、24、48 h麻木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术后48 h咀嚼肌力减退呈负相关(P<0.05)。结论: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应根据神经电刺激强度选择合适的射频时间及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神经电刺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池萍 曹英浩 +5 位作者 郭晓冬 孙莉 贺海丽 彭科军 权哲峰 李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心血管并发症是肝移植同术期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中心律失常是术中最多见并发症。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术前常存在多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变化明显,多种因素可致严重心律失常,特... 心血管并发症是肝移植同术期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中心律失常是术中最多见并发症。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术前常存在多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变化明显,多种因素可致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新肝再灌注初期,甚至发生心跳骤停。本院在8例肝移植手术患者中安置了心脏临时起搏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肝移植术 临床观察 严重心律失常 常见并发症 失代偿患者 心血管并发症 病理生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成功复苏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本厚 池萍 +2 位作者 刘晓鹏 贺海丽 郭晓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2-1143,共2页
患者,女,55岁,身高165cm,体重57kg。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肾性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往史:慢性肾功能不全8个月(原因不明),但仍正常饮食(限制高蛋白),尿量正常,电解质正常,肌酐波动于400... 患者,女,55岁,身高165cm,体重57kg。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肾性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往史:慢性肾功能不全8个月(原因不明),但仍正常饮食(限制高蛋白),尿量正常,电解质正常,肌酐波动于400~500μmol/L。体格检查:T 36.3℃,NBP140/75mm Hg,HR 72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性贫血 胆囊结石 心跳骤停 肌酐 尿量 体格检查 心脏按压 气体栓塞 动脉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用于肝硬化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术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文斐 权哲峰 +1 位作者 贺海丽 池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羟考酮是一种阿片类双受体激动药,分别通过μ阿片受体和κ阿片受体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平滑肌,从而发挥镇痛作用。该药通过激动平滑肌κ受体,参与内脏痛的调控,在缓解内脏性疼痛方面相比于单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优势[1]。有研究... 羟考酮是一种阿片类双受体激动药,分别通过μ阿片受体和κ阿片受体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平滑肌,从而发挥镇痛作用。该药通过激动平滑肌κ受体,参与内脏痛的调控,在缓解内脏性疼痛方面相比于单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优势[1]。有研究[2]在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发现,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患者术中轻度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丙泊酚追加率低于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患者。Quan等[3]等在肝硬化患者接受静脉全麻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时,进行羟考酮与等效剂量舒芬太尼比较,发现羟考酮镇痛效果好,而且呼吸抑制更弱,镇痛时间更长,是目前EIS术比较理想的镇痛药物。但羟考酮在肝硬化患者硬化剂治疗术中使用的适宜剂量,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在肝硬化患者行无痛EIS术时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适宜剂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羟考酮 舒芬太尼 Μ阿片受体 适宜剂量 轻度低氧血症 呼吸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