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处理及预后 被引量:2
1
作者 赖威 刘源 +6 位作者 卢实春 黎官印 李传云 曾道炳 武聚山 段斌炜 代传宙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0年在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的427例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HAT的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27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HAT5例(1.2%),发生时间为4~...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0年在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的427例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HAT的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27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HAT5例(1.2%),发生时间为4~91d(中位时间28d)。经尿激酶介入溶栓、血栓取出、肝动脉重建、再次肝移植及高压氧等治疗后,5例患者中死亡3例。移植物存活时间为8~690d(中位时间298d),患者存活时间为13~1005d(中位时间298d)。结论肝移植术后HAT发生率较低,但预后极差。一旦确诊及时采用尿激酶介入溶栓、血栓取出、肝动脉重建、再次肝移植及高压氧等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血栓 肝移植 介入治疗 肝动脉重建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卢实春 王鑫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50-255,共6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高达90%,5年生存率亦可达80%。然而,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同时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术后避免过量输注液体和尽早实...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高达90%,5年生存率亦可达80%。然而,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同时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术后避免过量输注液体和尽早实现适当的负平衡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围手术期容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容量状态及手术过程的出入量情况,以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液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 液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赖威 刘源 +6 位作者 卢实春 黎官印 李传云 武聚山 段斌炜 代传宙 曾道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中特殊情况下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至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的427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分析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情况。结果 4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共...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中特殊情况下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至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的427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分析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情况。结果 4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共进行了13次成功的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其中与腹主动脉架桥11例次,与脾动脉架桥1例次,与左侧髂总动脉架桥1例次;因二次肝移植而行架桥者4例次,因受体肝动脉不能利用而动脉架桥9例次(其中1例为活体右半肝移植);架桥耗时90~120 min;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为(511.8±573.9)d(2~1 577 d,中位时间270 d),受体平均存活时间为(554.5±606.1)d(2~1 577 d,中位时间317 d);随访期间无肝动脉相关合并症发生。结论异体髂动脉架桥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动脉异常而不能按常规方法吻合的受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动脉重建方式。但术前病情或合并症常可能影响这部分患者的术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重建 髂动脉 架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媒介网络直播在肝移植受者宣教中的作用
4
作者 赵晓飞 段斌炜 +3 位作者 刘召波 张静 郭庆良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网络直播作为新型媒介在肝移植受者宣教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肝移植受者网络直播宣教会议的内容,统计并分析会议的数据信息,包括听者常规信息、会议访问方式、次数及观看时长等信息。比较网络直播与传统方式宣教会议的特点。结果... 目的探讨网络直播作为新型媒介在肝移植受者宣教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肝移植受者网络直播宣教会议的内容,统计并分析会议的数据信息,包括听者常规信息、会议访问方式、次数及观看时长等信息。比较网络直播与传统方式宣教会议的特点。结果截止至直播结束,会议登记人数273人,其中国外参与2人,国内参与271人。国内注册地包括全国共2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总观看次数为1526次。会议访问方式包括链接直接访问(243人)、微信群访问(22人)、微信聊天访问(7人)、钉钉访问(1人)。观看时长(68±5)min。与传统方式比较,网络直播宣教会议的登记人数、注册地点增多,提问方式、随访资料填写更加便捷;参会者无需承担任何费用,没有场地限制,可节省更多时间;且不受疫情影响,数据统计方法更加优化。结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具有更多的优势,为肝移植术后受者的宣教提供了新的形式,对提高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率、改善受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宣教 网络直播 传统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抑制剂 生存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赖威 卢实春 +5 位作者 曾道炳 李传云 武聚山 黎官印 段斌炜 代传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9-441,共3页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的肝癌射频消融途径有影像引导经皮射频消融及开腹射频消融。但经皮途径较难处理特殊位置肝癌且易导致合并症[1-2],而开腹射频消融对某些全身情况差或重要...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的肝癌射频消融途径有影像引导经皮射频消融及开腹射频消融。但经皮途径较难处理特殊位置肝癌且易导致合并症[1-2],而开腹射频消融对某些全身情况差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也不适宜[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治疗 肝脏肿瘤 腹腔镜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生物医学技术 经皮射频消融 小肝癌 影像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肝硬化并发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力波 张海涛 +5 位作者 赵晓飞 刘源 武聚山 林栋栋 臧运金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伴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的167例腹股沟疝伴肝硬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 目的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伴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的167例腹股沟疝伴肝硬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Child-Pugh A/B级组和C级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所有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55.22±21.6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14±1.86)d,术后有25例(14.97%)患者共计出现47种并发症。2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72±1.25)d vs(4.43±3.11)d]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8%vs 63.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4,χ~2=2.861,P值均<0.05)。在C级组中,术前肝功能未改善者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与改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86.7%,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统计学意义(6.85 d vs 3.80 d,P<0.05)。结论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硬化并发腹股沟疝的方法,围手术期的肝功能评估与维护是保证手术实施和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肝硬化 无张力疝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力波 赵晓飞 +5 位作者 张海涛 武聚山 林栋栋 臧运金 伏志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3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22例,腹腔镜下射频消融10例,开腹肝切除联合肝...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3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22例,腹腔镜下射频消融10例,开腹肝切除联合肝血管瘤射频消融2例。观察采用不同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组、腹腔镜下射频消融组和开腹肝切除联合肝血管瘤射频消融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5.45±27.33)min、(97.90±32.37)min、192.5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是3、3、10.5 d。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为94.1%(32/34),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未见病灶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血管瘤治疗方式,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以及个体化选择射频手术方式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栋栋 卢实春 +6 位作者 刘晋宁 王孟龙 张劲光 伏志 张振 朱岳 李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5例患者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8%;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门静脉插管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复查门静脉血栓为6例,新发血栓者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