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病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君 胡中杰 +4 位作者 朱跃科 于红卫 李娟 侯维 宁琪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评估重症酒精性肝病患者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自建库至2018年11月中英文... 目的评估重症酒精性肝病患者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自建库至2018年11月中英文文献,同时手检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对糖皮质激素与对照、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糖皮质激素联合己酮可可碱与糖皮质激素进行分析。评估二者单独或联用对重症酒精性肝病患者28d生存率和肝肾综合征的影响。应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评价结局指标。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的1956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的28d病死率为25.12%,低于对照组的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1,95%CI:0.55~0.93,P=0.01)。亚组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48~0.97,P=0.03);糖皮质激素联合己酮可可碱与糖皮质激素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6~1.29,P=0.64)。糖皮质激素和己酮可可碱联合应用可以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3.94%),优于糖皮质激素单独治疗组(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5,95%CI:0.24~0.83,P=0.01)。漏斗图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糖皮质激素和己酮可可碱联合治疗可降低重症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己酮可可碱 肝疾病 酒精性 肝肾综合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与膳食干预专家共识 被引量:41
2
作者 侯维 蒋朱明 +1 位作者 杨剑 许静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36-1245,共10页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足),而营养状态又反过来影响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膳食干预)在慢性肝病患者(代偿期...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足),而营养状态又反过来影响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膳食干预)在慢性肝病患者(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此领域缺少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告,且国内尚无有关临床诊疗的共识。从"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结局"出发,本共识专家组系统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慢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完成此共识,以期为慢性肝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营养支持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肝病病人中的比较及适宜肝病营养评价的方法 被引量:27
3
作者 于红卫 侯维 +6 位作者 时淑云 段忠辉 李胜利 刘菲菲 李娟 董金玲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应用不同营养筛查/评估方法对肝病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筛选出新的适合肝病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选择慢性肝病住院病人525例,其中慢性肝炎149例,肝硬化360例,肝衰竭16例。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 目的:应用不同营养筛查/评估方法对肝病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筛选出新的适合肝病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选择慢性肝病住院病人525例,其中慢性肝炎149例,肝硬化360例,肝衰竭16例。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的测定和比较,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适合慢性肝病病人的营养评价指标。结果:应用SGA法、MNA-SF法和上臂肌围(MAM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LCT)指标评估营养状态时,不同疾病分组营养状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SF、MAMC、ALB和活动能力是影响慢性肝病病人发生感染、胸腹水、器官功能衰竭和进入ICU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肝病病人营养评价方法(NALD)。结论:应用NALD,更适合评价肝病病人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营养评价方法 营养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肝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宁琪琪 高原 +5 位作者 段美丽 刘海霞 孟庆华 于红卫 胡中杰 朱跃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严重肝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应用滤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RCA-... 目的探讨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严重肝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应用滤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RCA-CRRT的175例肝病合并AKI患者(肝病组)和285例非肝病合并AKI患者(非肝病组)的住院病历资料以及首次CRRT记录资料。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血气分析、乳酸、钙离子(iCa2+)和总钙(tCa2+)的变化、滤器平均运行寿命、不良反应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间的滤器运行寿命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CRRT前,肝病组患者ALT、AST、TBil、BUN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肝病组(P值均<0.05)。肝病组和非肝病组患者经治疗后,iCa2+、tCa2+、碱剩余均基本纠治正常,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病组治疗结束时枸橼酸蓄积(tCa2+/iCa2+>2.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肝病组(12.0%vs 2.2%,χ2=18.65,P<0.001)。肝病组和非肝病组患者平均滤器运行寿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20±24.99)h vs(32.96±18.93)h,t=0.346,P>0.05];两组滤器48 h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8.1%vs 26.9%,χ2=1.356,P=0.381)。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枸橼酸蓄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严重肝病患者进行CRRT时应用RCA,枸橼酸蓄积发生率虽较高,但抗凝效果理想,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急性肾损伤 肾替代疗法 柠檬酸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前加餐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及血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董金玲 贾琳 +4 位作者 王忠英 朱跃科 胡中杰 于红卫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4047-4053,共7页
背景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很多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和糖代谢紊乱,由于患者肝糖原储备差和胰岛素抵抗,易发生晨起低血糖.既往研究发现睡前加餐(LES)能够缩短患者饥饿时间,降低肝硬化患者自身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供能,预防次晨... 背景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很多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和糖代谢紊乱,由于患者肝糖原储备差和胰岛素抵抗,易发生晨起低血糖.既往研究发现睡前加餐(LES)能够缩短患者饥饿时间,降低肝硬化患者自身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供能,预防次晨低血糖,但是否适用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人群值得探讨.目的 探究200 kcal LES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01至2017-12-30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升糖指数、高碳水化合物LES管理组(干预组,n=13)和肝硬化糖尿病饮食组(非干预组,n=12).患者均继续使用抗病毒、护肝、降糖治疗.非干预组维持肝硬化糖尿病3餐饮食;干预组患者将传统3餐改为4餐,3餐各减少67 kcal(每餐减少16.7 g碳水化合物)食物,放在睡前1 h进行加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基线和干预结束3个月人体测量学资料(体质量、BMI)、饮食摄入情况(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量)、能量代谢指标〔静息能量消耗(REE)、预计静息能量消耗(PREE)、REE占PREE百分比(PREE%)、呼吸商(RQ)、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脂肪氧化率(FAT%)、蛋白质氧化率(PRO%)〕、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FBCI)、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和干预结束3个月体质量、BMI、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脂肪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能量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REE、PREE、PRE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RQ、CHO%高于非干预组,FAT%、PRO%低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RQ、CHO%高于同组基线,FAT%、PRO%低于同组基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HbA1c、FBG、FINS、HOMA-IR低于非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FB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结束3个月HbA1c、FBG、FINS、HOMA-IR低于同组基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TP、ALB、PALB高于同组基线(P<0.05).结论 睡前给予200 kcal低升糖指数、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及血糖控制情况,降低胰岛素抵抗,预防糖代谢紊乱可能引发的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糖尿病 睡前加餐 能量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饮食摄入硒及血清硒水平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娟 李娟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饮食摄入硒及血清硒水平,探讨硒与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4年10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肝病患者,其中慢性肝炎(CH)23例、肝硬化(LC)27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24例,另选取16例健康...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饮食摄入硒及血清硒水平,探讨硒与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4年10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肝病患者,其中慢性肝炎(CH)23例、肝硬化(LC)27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24例,另选取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HC)。应用膳食营养软件计算饮食硒的摄入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期完成血清硒水平测定。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饮食摄入硒(45.45±18.10)μg相比,CH、LC及ACLF患者均存在饮食摄入硒不足,分别为(37.69±11.30)、(32.65±13.55)、(28.95±13.30)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83,P=0.020),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LC及ACLF组饮食摄入硒明显低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CH、LC及ACLF患者的血清硒水平均降低,分别为(0.12±0.05)、(0.11±0.06)、(0.13±0.05)μg/ml,均明显低于HC组(0.17±0.04)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0、0.015),LC组血清硒水平降低最明显;血清硒与前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9、0.213、0.255,P值分别为0.030、0.044、0.015)。结论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肝病患者饮食摄入硒及血清硒水平逐渐下降,临床上应注意慢性肝病患者硒的监测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特征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董金玲 贾琳 +4 位作者 杨君 于红卫 胡中杰 朱跃科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2-1257,共6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早期和中期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时激素受体(GR)及其亚型α、β的表达特征与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组2015年9月-2018年6月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早期和中期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时激素受体(GR)及其亚型α、β的表达特征与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组2015年9月-2018年6月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33例早、中期HBV-ACLF患者,其中激素组18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点7 d。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和逆转录PCR(RT-PCR)检测GR及GR-αmRNA、GR-βmRNA表达情况,观察基线、8 d GR及其亚型表达差异。激素组患者根据10 d时GC疗效分为激素敏感组(13例)和激素不敏感组(5例),分析不同组别GR及其亚型表达的特征与GC治疗敏感性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28 d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激素组患者使用激素后8 d时GR-αmRNA表达水平[(0.99±0.48)×10^-2)]较基线[(1.96±0.50)×10^-2)]明显降低(t=6.586,P<0.001)。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患者第8 d时GR-αmRNA表达[(0.99±0.48)×10^-2vs(1.70±0.6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8,P=0.001);激素敏感与不敏感组8 d时比较,激素敏感组GR-αmRNA表达水平[(1.21±0.34)×10^-2]明显高于激素不敏感组[(0.43±0.31)×10^-2](t=4.456,P<0.001);且8 d时激素敏感组GR-αmRNA表达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激素不敏感组(t=-2.904,P=0.01)。GR-βmRNA表达水平8 d时激素敏感组[(0.14±0.08)×10^-2]与激素不敏感组[(0.10±0.04)×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0.291)。8 d时激素组患者GR-αmRNA表达降低幅度与基线的比值均值为46%,据此分为≤46%组(10例)和>46%组(8例)。2组GR-αmRNA表达水平降低幅度与基线的比值差异显著(26.99%±25.09%vs 70.09%±16.08%,t=-4.203,P=0.001)。10 d时,TBil降低幅度与基线比值在≤46%组和>46%组间差异显著(P=0.021);10 d时,PTA上升幅度与基线比值在≤46%组和>46%组间差异显著(P=0.048)。结论HBV-ACLF早、中期患者使用GC后GR-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激素敏感组患者GR-αmRNA水平较基线降低幅度小,且28 d TBil和PTA指标改善优于激素不敏感组,GR-αmRNA动态变化对激素疗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糖皮质激素类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维 侯维 +5 位作者 李侗曾 李爱新 潘闻 金荣华 梁连春 胡中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描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4例确诊为COVID-19的连续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1日至2月11日... 目的描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4例确诊为COVID-19的连续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1日至2月11日,最终随访日期为2020年2月17日。收集并分析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实验室、放射学、治疗和转归的数据。结果74名COVID-19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2.7±19.1)岁,男性35例,女性39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为(5.1±2.8)d。有湖北疫区旅居史者39例(47.3%)、聚集性发病患者48例(64.9%)。常见症状包括发热67例(90.5%)、干咳20例(27%)。42例(56.8%)患者观察到淋巴细胞减少,35例(47.3%)患者观察到白细胞减少。放射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阴影。在所有74例患者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7例(9.5%),并发休克患者5例(6.8%),入住重症监护室11例(14.9%),治愈出院患者55例(74.3%),平均住院时间为(12.3±4.4)d。结论COVID-19呈聚集性发病,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龄和基础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理诊断的50例非病毒性肝炎老年患者肝功能异常病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克菲 于红卫 +4 位作者 胡中杰 侯维 卜大宇 刘晖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46-2750,共5页
目的从病理、临床、人群特点、病因等多角度分析老年人群非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功能异常。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首次以肝功能异常起病的老年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定义为肝穿刺前AL... 目的从病理、临床、人群特点、病因等多角度分析老年人群非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功能异常。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首次以肝功能异常起病的老年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定义为肝穿刺前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伴/不伴血清AST、TBil、ALP、GGT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时间不限。根据病理学标本获取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肝穿刺组、经颈静脉肝穿刺组,分析肝功能异常的病因,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特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平均(64.7±3.7)岁,男性19例、女性31例。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21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29例。病理检查确诊药物性肝损伤20例(40.0%),其中3例合并自身免疫现象,1例为肝衰竭,4例为肝小静脉闭塞症/肝窦阻塞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5例(10.0%),其中3例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2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其中1例已是肝硬化状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例(8.0%);病因不明16例(32.0%),其中8例为肝硬化,6例为肝炎,2例为胆管病变;另有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2例(4.0%)、淀粉样变1例(2.0%)、肝衰竭2例(4.0%)。结论老年人群非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功能异常以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最高,其中多与慢性病用药、中成药物使用相关。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有助于重症肝病的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老年人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病理生理学基础和临床管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海霞 朱跃科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684-1687,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原有慢性肝病在急性打击下发生肝功能的急剧恶化,病死率极高。由于东西方国家的肝病基础和急性损伤的潜在致病因素不同,一直以来诊断存在很多争议,但ACLF的病情有逆转可能的本质相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能改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原有慢性肝病在急性打击下发生肝功能的急剧恶化,病死率极高。由于东西方国家的肝病基础和急性损伤的潜在致病因素不同,一直以来诊断存在很多争议,但ACLF的病情有逆转可能的本质相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能改善预后。从易患因素、诱发因素、损伤后反应、器官功能衰竭角度了解了ACLF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从而阐述合理管理,改善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病理生理学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娟 刘亚洲 +4 位作者 戴璐 李胜利 李娟 于红卫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能量代谢特点,为临床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基线(第0周)、抗病毒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治疗结束(48周或72周)、治疗...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能量代谢特点,为临床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基线(第0周)、抗病毒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治疗结束(48周或72周)、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等8个时间点上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预测REE(pREE)。并根据代谢车结果进行实时的饮食摄入指导。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基线(0周)REE为(1 498.00±448.35) kcal/day,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REE升高,分别为(1 638.00±403.49) kcal/d,(1658.91±529.42) kcal/day,呈高代谢状态,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0.105)。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基线(0周)REE/pREE(%)为(102.83±30.05)%,呈正常代谢状态,抗病毒治疗后12周、24周REE/pREE(%)升高,分别为(114.48±32.88)%,(114.97±32.12)%,呈高代谢状态,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60)。血清总胆固醇及前白蛋白在抗病毒治疗后24周明显减低。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以增加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静息能量消耗,以治疗12~24周时最为显著,此阶段需尤其重视营养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 静息能量消耗 干扰素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标志物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莹莹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8-1361,共4页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HBV复制的有效抑制剂,是目前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HBeAg血清学转换是评价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寻找能够预测NAs治疗CHB患者后发生HBeAg阴转...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HBV复制的有效抑制剂,是目前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HBeAg血清学转换是评价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寻找能够预测NAs治疗CHB患者后发生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案的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综述了HBV DNA、HBV RNA、抗-HBc、HBcrAg等标志物对于预测NAs治疗CHB患者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核苷类 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的时机把握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83-1686,共4页
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的肝衰竭相关指南中也对激素的应用谨慎推荐。但是从最新的研究可见,肝衰竭早期或者前期应用激素治疗可能患者受益更多。年龄、病情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会影响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的肝衰竭相关指南中也对激素的应用谨慎推荐。但是从最新的研究可见,肝衰竭早期或者前期应用激素治疗可能患者受益更多。年龄、病情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和剂量、时机仍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肝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东霞 李娟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85-178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眼黄尿黄5 d"于2015年1月6日就诊于本院重症肝病科,既往有胆囊结石和下肢静脉血栓史。2个月前因颈部针尖大小皮疹,伴瘙痒、发热(体温不详)、畏寒就诊于当地某中医院,予头孢类抗生素输液治...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眼黄尿黄5 d"于2015年1月6日就诊于本院重症肝病科,既往有胆囊结石和下肢静脉血栓史。2个月前因颈部针尖大小皮疹,伴瘙痒、发热(体温不详)、畏寒就诊于当地某中医院,予头孢类抗生素输液治疗未见好转,1个月前皮疹加重扩散至全身,为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伴全身及颜面部浮肿,开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最高体温39.4℃,就诊于外地某医院,化验提示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予外用炉甘石、醋酸地塞米松(1~2片/d)、赛庚啶治疗,发热、皮疹较前减轻,淋巴结肿大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药物过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3-196,204,共5页
肝功能障碍包括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如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病人,同时也包括危重症病人、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所继发的肝功能障碍。肝硬化是在慢性肝损伤基础上形成的肝纤维化及再生结节形成,最终将导致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障碍包括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如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病人,同时也包括危重症病人、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所继发的肝功能障碍。肝硬化是在慢性肝损伤基础上形成的肝纤维化及再生结节形成,最终将导致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进展至疾病的终末期。肝衰竭慢加急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慢加急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衰竭则是肝硬化终末期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障碍 慢性肝病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2例报告
16
作者 赖曼 刘海霞 朱跃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6-168,共3页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淋巴结,但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常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1]。因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淋巴结,但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常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1]。因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淋巴瘤合并肝损伤多为轻度肝损伤,引起肝衰竭的报道很少见[2-3]。本文报道了2例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患者,并回顾近5年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达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淋巴瘤 B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能量代谢特点分析
17
作者 赵娟 刘亚洲 +4 位作者 戴璐 王金环 李娟 于红卫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16-720,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能量代谢特点,为临床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4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CH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HC)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能量代谢特点,为临床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4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CH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HC)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预测REE(p REE)、呼吸商(RQ),以及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脂肪氧化率(FAT%)和蛋白质氧化率(PRO%)。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HC组REE、REE/p REE(%)分别为(1360.46±467.55)kcal/d、(99.07±32.92)%,与H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69、0.660)。CHC组RQ、CHO%分别为0.82±0.06、(35.80±19.56)%,低于HC组(P值均为0.000)。CHC组FAT%、PRO%分别为(46.64±22.76)%、(17.56±8.80)%,高于HC组(P值分别为0.011、0.000)。CHC轻度、中度、重度组REE/p REE(%)分为(93.47±26.57)%、(105.42±37.88)%、(116.09±46.2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RQ分别为0.84±0.06、0.81±0.06、0.78±0.0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基因分型肝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1b基因型组RQ为0.81±0.06、低于非1b基因型组0.85±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CHC患者REE总体呈正常代谢状态,随着肝损伤程度加重,REE增加;CHC患者存在营养物质代谢障碍,以FAT%及PRO%上升,CHO%降低为主,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及基因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支链氨基酸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铮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75-477,共3页
氨基酸主要在肝脏代谢,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氨基酸代谢失衡,继而引起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不全,出现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并发症,导致较高的病死率。总结了肝硬化患者氨基酸代谢特点及... 氨基酸主要在肝脏代谢,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氨基酸代谢失衡,继而引起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不全,出现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并发症,导致较高的病死率。总结了肝硬化患者氨基酸代谢特点及支链氨基酸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指出支链氨基酸制剂在调整肝病患者的血清氨基酸谱,升高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预防肝硬化并发症,提高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氨基酸类 支链 肝性脑病 低蛋白血症 胰岛素抗药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在肝硬化患者腹水、血清及粪便微生物群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真 张维 +1 位作者 贾琳 胡中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0-903,共4页
肝硬化是慢性进展性肝病,且肝硬化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尤其腹水、血清、粪便的菌群变化与肝硬化的进展及并发症有关。但是,大多数患者因腹水、血液中的细菌丰度低无法进行有效的细菌培养,因此难以进行全面分析。二代测序技术的高通量和高... 肝硬化是慢性进展性肝病,且肝硬化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尤其腹水、血清、粪便的菌群变化与肝硬化的进展及并发症有关。但是,大多数患者因腹水、血液中的细菌丰度低无法进行有效的细菌培养,因此难以进行全面分析。二代测序技术的高通量和高速度优势可以用于病原体生物学及临床诊断,包括病原体检测和鉴定、菌株分型、微生物组学研究,从而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目前,二代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临床上对微生物群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序列分析 DNA 微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mor-stroma crosstalk对肝细胞癌中肝星状细胞氨基酸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静 孟庆华 薛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探讨tumor-stroma crosstalk对肝星状细胞(HSC)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以及LX-2 HSC。分别使用LX-2 HSC条件培养基(LX2-CM)和HepG2、Hep3B、Huh7肝癌细胞混合条件培养基(Hep-CM)培养HSC,并... 目的探讨tumor-stroma crosstalk对肝星状细胞(HSC)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以及LX-2 HSC。分别使用LX-2 HSC条件培养基(LX2-CM)和HepG2、Hep3B、Huh7肝癌细胞混合条件培养基(Hep-CM)培养HSC,并收集细胞上清,应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氨基酸谱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SC氨基酸代谢水平改变情况,与对照组(LX2-CM)相比,实验组(Hep-CM)上清中瓜氨酸(t=3. 426,P=0. 027)、缬氨酸(t=2. 892,P=0. 045)、异亮氨酸(t=4. 224,P=0. 013)、亮氨酸(t=4. 150,P=0. 014)、酪氨酸(t=3. 556,P=0. 024)、苯丙氨酸(t=4. 023,P=0. 016)、赖氨酸(t=3. 369,P=0. 028)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微环境中,tumor-stroma crosstalk可以影响HSC的氨基酸代谢水平,这种改变可能反过来促使肝癌细胞更加适应低氧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氨基酸类 代谢 tumor-stroma CROSSTAL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