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曼 徐曼曼 +2 位作者 王鑫 栗光明 陈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体系存在低估ACLF患者肝移植紧迫性的风险,开发更好的评估工具以确定哪些ACLF患者最有可能从肝移植中受益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流的ACLF定义、ACLF肝移植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以及ACLF肝移植预后的评分进行综述,以期为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静态评估 动态评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慢性丙型肝炎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华 段钟平 王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机器学习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的预测,指导疾病的管理。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机器学习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的预测,指导疾病的管理。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机器学习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机器学习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春洋 陈杰 +1 位作者 刘燕敏 单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5-207,共3页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变化、细菌及其产物的易位与胆汁酸代谢的相互作用等是多种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共同途径。肝细胞通过门静脉系统持续的暴露于肠道代谢产物及各种抗原抗体之下,某些肠道细菌成分或代谢物可通过"分子模拟&q...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变化、细菌及其产物的易位与胆汁酸代谢的相互作用等是多种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共同途径。肝细胞通过门静脉系统持续的暴露于肠道代谢产物及各种抗原抗体之下,某些肠道细菌成分或代谢物可通过"分子模拟"等多个机制启动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机制。因此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硬化性 肠杆菌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丽梅 赵艳明 +7 位作者 王一鹏 赵丹彤 张海萍 李卓敏 王熠 马胤雪 闫惠平 刘燕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140例,健康献血员30例,PBC患者家属8例。分别应用筛查试剂(ELISA)法(以AMA-M2、sp100、gp210、LKM-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140例,健康献血员30例,PBC患者家属8例。分别应用筛查试剂(ELISA)法(以AMA-M2、sp100、gp210、LKM-1、SLA/LP为混合靶抗原)、常规检测项目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印迹法(IBT)、AMA-M2 ELISA法检测178例血清样本。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78例样本,应用筛查试剂检测阳性70例(50%),强阳性49例。70例阳性样本采用常规试剂进一步检测自身抗体,IFA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61例,AMA阳性63例。其中61例ANA阳性样本中21例荧光核型为核膜型,但IBT检测抗gp210抗体16例为阳性,5例为阴性。63例AMA阳性样本,应用AMA-M2 ELISA法检测AMA-M2 60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49例强阳性样本应用常规检测,其中抗gp210抗体单独阳性2例、抗sp100抗体单独阳性5例、AMA-M2单独阳性20例、抗gp21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2例、抗sp10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0例。178例样本中,65例PBC患者采用常规检测均可检出PBC相关抗体,而采用筛查试剂检测则63例PBC患者阳性,2例为阴性,符合率为96.9%(63/65),常规试剂检出例数高于筛查试剂检出例数,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4例样本采用筛查试剂检测为阳性而常规试剂检测各单一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初步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钊 李宏军 +2 位作者 于红卫 李娟 孟庆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肝穿病理检查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0例药物性肝病的腹部CT扫描中48例出现异常,其中局灶性肝损害29例(5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肝穿病理检查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0例药物性肝病的腹部CT扫描中48例出现异常,其中局灶性肝损害29例(58%),弥漫性肝脏损害14例(28%),肝硬化表现5例(10%);肝脏外形改变,表面欠光整30例(60%),左、右叶比例失调30例(60%),可合并脾大、脂肪肝等。病理表现呈多样性,有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胆汁淤积/胆色素沉积,以及弥漫性再生结节等。50例患者平均住院(38.3±20.3)天,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好转出院,无恶化或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均具有一定特征,影像与病理一致性较好,但缺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肝病病人人体成分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玉贤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该文介绍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肝病中应用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的应用。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可以克服因水肿、腹水而造成的体重对人体组成结果的影响,还可能判定腹水量。相比单频电阻抗技术,其在肝病病人中可能存在较好的... 该文介绍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肝病中应用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的应用。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可以克服因水肿、腹水而造成的体重对人体组成结果的影响,还可能判定腹水量。相比单频电阻抗技术,其在肝病病人中可能存在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客观地评价肝病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能量代谢,但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肝病 人体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急性肝衰竭处理立场声明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庆华 段忠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61-69,共9页
1 前言 2011年《急性肝衰竭处理》[1 ]推荐意见建立在一种证据分级的标准上,采用了下列证据:①最近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有关此主题的正式回顾和分析文章(Medline检索);②美国内科医师学院健康评定和实践指导手册;③指导方针,包括... 1 前言 2011年《急性肝衰竭处理》[1 ]推荐意见建立在一种证据分级的标准上,采用了下列证据:①最近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有关此主题的正式回顾和分析文章(Medline检索);②美国内科医师学院健康评定和实践指导手册;③指导方针,包括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 和美国消化病学会(AGA)发布的实践指南;④本领域专家和作者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支持 推荐意见 慢加急性 辅助肝移植 人工肝 人工器官 肝病研究 肝性脑病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金怡 于红卫 +2 位作者 李娟 张汾燕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后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1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eAg、HBV DNA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其...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后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1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eAg、HBV DNA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ild-pugh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BeAg血清转换1例。HBV DNA阴转率为86.7%(13/1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HBV DNA载量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分级B级者获得改善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娟 李娟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能量代谢的特点,为制订临床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能量代谢的特点,为制订临床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糖类氧化率(CHO%)、脂肪氧化率(FAT%)和蛋白质氧化率(PRO%)等。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REE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REE占预计值百分比REE/pREE(%)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呼吸商减低、糖类氧化率下降、脂肪氧化率升高,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REE升高,呈高代谢状态,能量代谢紊乱显著,主要表现为FAT%上升,CHO%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2型糖尿病 静息能量消耗 糖类氧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谢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金环 李娟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谢和临床特点。方法:设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为研究组(酒精组),乙肝肝硬化病人为对照组(乙肝组),每组各30例。根据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应用Med Graphic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进行能量代谢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谢和临床特点。方法:设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为研究组(酒精组),乙肝肝硬化病人为对照组(乙肝组),每组各30例。根据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应用Med Graphic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进行能量代谢测定。结果:两组病人实测静息能量消耗(REE)与REE预计值的比值均<90%。酒精组病人的呼吸商(RQ)低于乙肝组,脂肪氧化率(FAT)%高于乙肝组,蛋白质氧化率(PRO)%低于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级至C级,FAT%和PRO%逐渐升高,两组均伴随糖类氧化率(CHO)%和RQ值逐渐降低。相同Child-Pugh分级,酒精组FAT%高于乙肝组,而PRO%却低于乙肝组。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为低代谢状态,代谢率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发生动态变化。其突出表现为:1RQ值降低更明显;2糖利用障碍;3能量和物质代谢异常随Child-Pugh由A级至C级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静息能量消耗 呼吸商 氧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莹 陈杰 +9 位作者 单晶 刘燕敏 张小丹 任美欣 杜晓菲 边新渠 刘丹 黄云丽 黄春洋 廖慧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评价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抗-FH)检测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药物性肝损伤(DILI)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IH患者105例为AIH组,DILI患者92例为DILI组,另选1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EL... 目的评价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抗-FH)检测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药物性肝损伤(DILI)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IH患者105例为AIH组,DILI患者92例为DILI组,另选1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FH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Kappa检验对抗-FH的诊断符合程度进行一致性分析。分析抗-FH在AIH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AIH组患者的ANA阳性率明显高于DILI组(72.4%vs 55.4%,χ^2=6.147,P=0.013),IgG水平也明显高于DILI组[(18.3±6.1) g/L vs (15.2±5.4) g/L,t=-2.566,P=0.011]。在AIH患者中抗-FH的阳性率为36.2%(38/67),显著高于DILI组的6.5%(6/92)和健康对照组的2.3%(3/128)(χ^2=59.959,P <0.001)。抗-FH对AIH诊断的灵敏度为36.2%,特异度为93.5%,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93.5%。结论血清抗-FH对AIH和DILI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水合酶 自身抗体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淋巴细胞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伍慧丽 时红波 +6 位作者 刘燕敏 严艳 王玲玲 丁美 马正来 刘晖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83-2487,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2例AIH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进行T、B淋巴细胞亚群自噬相关检测,根据...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2例AIH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进行T、B淋巴细胞亚群自噬相关检测,根据治疗情况、诊断类型、是否合并肝硬化及肝衰竭进行分组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AIH组CD4^(+)T、CD8^(+)T、CD19^(+)B及CD4^(+)CD25^(+)T淋巴细胞自噬LC3B平均荧光强度(MFI)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以CD19^(+)B淋巴细胞自噬LC3B MFI最显著。CD19^(+)B淋巴细胞自噬MFI在未治疗组和治疗部分缓解组中高于治疗完全缓解组(P值分别为0.037、0.040),在特发性AIH组(I-AIH)和药物诱导的AIH组(DI-AIH)高于重叠综合征组(PBC-AIH)(P值分别为0.037、0.031),在无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值分别为0.009、0.003),在肝衰竭组中高于无肝衰竭组(P=0.042);CD4^(+)CD25^(+)T淋巴细胞自噬MFI在PBC-AIH组高于I-AIH组和DI-AIH组(P值分别为0.042、0.044),在代偿期肝硬化组低于无肝硬化组(P=0.037),无肝衰竭组中高于肝衰竭组(P=0.043)。结论AIH患者较健康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自噬表达升高,其自噬水平与治疗、诊断类型、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淋巴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姗 杜晓菲 +4 位作者 黄云丽 黄春洋 张晓丹 单晶 陈新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AI-DILI)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及其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诊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168例,分为...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AI-DILI)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及其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诊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168例,分为AI-DILI组(n=72)与非AI-DILI组(n=96),检测IP-10 rs56061981位点SNP及血清IP-10水平。比较两组间IP-10水平及SNP的差异性,并与AI-DILI的发生进行分析。等位基因频率直接由基因分型结果计算,采用χ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基线IP-10水平对AI-DILI的预测作用。结果AI-DILI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91.67%,非AI-DILI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5)。AI-DILI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非AI-DILI组(77.78%vs 62.50%,χ2=4.592,P=0.03),同时AI-DILI组携带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AI-DILI组(86.11%vs 72.92%,χ2=4.41,P=0.04)。AI-DILI患者基线IP-10水平显著高于非AI-DILI患者[(627.99±198.07)pg/ml vs(378.13±218.45)pg/ml,t=7.34,P<0.05),与基线AST水平及AIH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79,P值均<0.05)。基线IP-10预测AI-DIL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6、0.867,最佳阈值为527.03 pg/ml。CC基因型联合基线IP-10≥527.03 pg/ml预测AI-DILI发生,其阳性预测值为92.84%,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IP-10 rs 56061981 CC基因型与AI-DILI的发生有关,并影响AI-DILI血清IP-10表达,二者联合预测AI-DILI效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 多态性 单核苷酸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与人工胶体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引流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君 宁琪琪 +5 位作者 吴静 李娟 朱跃科 于红卫 孟庆华 胡中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评估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引流后输注白蛋白与人工胶体的疗效差别。方法计算机检索lochrane Library(1993年-2018年2月)、PubMed (1966年-2018年2月)、Embase (1990年-2018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8年2月)、中国生物医... 目的评估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引流后输注白蛋白与人工胶体的疗效差别。方法计算机检索lochrane Library(1993年-2018年2月)、PubMed (1966年-2018年2月)、Embase (1990年-2018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8年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8年2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2018年2月)、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1997年-2018年2月),同时手检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纳入有关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腹水引流后输注白蛋白与人工胶体的的随机对照试验,按Jadad改良法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696例患者,其中人血白蛋白组299例,人工胶体组3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 04%vs 20. 4%,相对危险度(RR)=0. 58,95%可信区间(95%CI):0. 40~0. 84,P=0. 004];对于并发症肾损伤、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住院病死率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 02%vs 7. 81%,RR=0. 93,95%CI:0. 53~1. 65,P=0. 82; 6. 77%vs 7. 45%,RR=0. 87,95%CI:0. 48~1. 55,P=0. 63;3. 91%vs 3. 65%,RR=0. 97,95%CI:0. 43~2. 22,P=0. 95; 5. 22%vs 4. 56%,RR=1. 07,95%CI:0. 52~2. 18,P=0. 86;12. 78%vs 14. 59%,RR=0. 70,95%CI:0. 47~1. 02,P=0. 06)。结论输注人血白蛋白在预防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引流后低钠血症方面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白蛋白类 人工胶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10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杰 刘燕敏 +8 位作者 黄春洋 黄云丽 张小丹 任美欣 杜晓菲 边新渠 廖慧钰 韩莹 单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64-2168,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儿童AIH患者的临床、肝脏病理、治疗转归及随访资料。结果患儿年龄3~16岁,中位年龄10岁,女性... 目的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儿童AIH患者的临床、肝脏病理、治疗转归及随访资料。结果患儿年龄3~16岁,中位年龄10岁,女性占70%。1型5例,2型5例。3例(30%)急性起病,2例(20%)亚急性起病,5例(50%)慢性起病。转氨酶升高8例(80%),胆红素升高7例(70%); GGT升高7例(70%); IgG升高6例(60%)。7例接受肝脏病理检查的患儿中炎症程度≥G3者4例,纤维化分期≥S3者4例,界面性炎症4例,浆细胞浸润5例,玫瑰花环4例;淋巴细胞浸润7例。1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有效6例,复发1例,疗效不佳1例。5例2型AIH患者中,4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儿童AIH临床表现复杂,个别患者病情重。2型患者多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疾病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曲线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预后诊断阈值的确定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丹彤 廖慧钰 +6 位作者 刘燕敏 黄春洋 张海萍 孙丽梅 马胤雪 赵艳 闫惠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生存预后诊断阈值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55例确诊PBC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和(或)进行肝...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生存预后诊断阈值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55例确诊PBC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和(或)进行肝移植。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偏态分布定量资料或分类变量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采用ROC曲线确定预后诊断指标及阈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生存率,评价临床意义。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50个月(6~316个月),36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3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年龄〉155岁、TBil〉1.8mg/dl、血清总IgG〉17.2g/L、Mayo评分(MRS)〉6.11对肝硬化阶段PBC患者具有预后诊断价值;4项指标作联合分析,串联的特异度可达99.18%,灵敏度为5.56%,总符合率为79.23%;并联时,其灵敏度可达100%,特异度为24.51%,总符合率为40.77%;对年龄≥55岁组,TBil〉1.8mg/dl组,IgG〉17.2g/L组。MRS〉6.11组分别与其对照组进行组问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5岁、TBil〉1.8mg/dl、IgG〉17.2g/L、MRS〉6.11可能对肝硬化阶段PBC患者生存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ROC曲线 存活率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激酶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汾燕 冯岩梅 +5 位作者 朱跃科 张立洁 于红卫 李娟 付万发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糖激酶(GCK)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在慢重肝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法测定10例慢重肝患者和10例肝硬化(CTP评分A级)患者肝脏GCK mRNA的表...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糖激酶(GCK)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在慢重肝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法测定10例慢重肝患者和10例肝硬化(CTP评分A级)患者肝脏GC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10例慢重肝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GLUT2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表达低于肝硬化组,(1.13±0.11)vs(1.44±0.14),P<0.05。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水平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呈正相关(r=0.845,P<0.01),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r=0.03,P>0.05)。慢重肝肝组织GLUT2表达减少,且分布在假小叶结节周围细胞。结论肝脏GCK mRNA水平与糖氧化利用密切相关,GCK mRNA与GLUT2表达减少是慢重肝糖代谢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葡糖转运体乙型 葡糖激酶 葡萄糖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段忠辉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均可明显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促进血清转氨酶正常化,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清除率,促进肝脏组织学改善,并有不良事件少,可为机体良好耐受的特点,为治疗乙肝的主流药物。本文就3种...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均可明显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促进血清转氨酶正常化,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清除率,促进肝脏组织学改善,并有不良事件少,可为机体良好耐受的特点,为治疗乙肝的主流药物。本文就3种核苷类药物治疗成人、少儿及妊娠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硬化,防治乙肝相关肝移植肝炎复发,耐药变异,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比较和综述,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类药物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一鹏 孙丽梅 +4 位作者 刘燕敏 张欣 张海萍 赵丹彤 闫惠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的特征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MAM2浓度,共纳入101例A...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的特征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MAM2浓度,共纳入101例AMA-M2阳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包括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7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5例戊型肝炎(HE)患者、9例CHB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7例CHC合并PBC患者,同时收集60例PBC患者血清作为对照。将患者按疾病进行分组并结合临床血清学指标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CHB、CHC和HE组血清AMA-M2水平多为中低水平,显著低于PBC组及合并PBC组(P值均<0.000 1);HE组血清ALT与AST水平高于PBC组(P值均<0.01);CHB组和CHC组血清GGT水平均显著低于PBC组(P值均<0.001),但与合并PBC的CHB或CHC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组血清ALP、Ig M水平均显著低于PBC组(P值均<0.000 1);CHC组血清ALP、Ig M水平均显著低于PBC组和CHC合并PBC组(P值均<0.05);HE组血清Ig M水平显著低于PBC组(P<0.01);CHB组血清C3显著低于PBC组和CHB合并PBC组(P值均<0.05)。结论 AMA-M2并非仅见于PBC患者,中低水平AMA-M2可在病毒性肝炎等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检出。ALP、Ig M、C3等血清学指标可辅助鉴别诊断P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肝硬化 胆汁性 抗线粒体抗体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与预后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红卫 段忠辉 +4 位作者 冯岩梅 孟庆华 李娟 张剑 王金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1600-160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22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4种不同病原学模式患者的病死...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22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4种不同病原学模式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不同性别、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4)单纯乙肝病毒感染与重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呈复制状态、病变呈肝硬化基础、男性患者、年龄较大者发生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肝炎病毒 乙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