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凋亡刺激蛋白2介导酒精性肝病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莹 刘超楠 +3 位作者 时红林 刘芳 陈德喜 时红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应用转录组学测序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ASPP2)对酒精性肝病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用慢病毒转染人肝细胞HL-7702细胞系,构建7702 Control-shRNA和7702 ASPP2-shRNA细胞模型。然后,两... 目的应用转录组学测序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ASPP2)对酒精性肝病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用慢病毒转染人肝细胞HL-7702细胞系,构建7702 Control-shRNA和7702 ASPP2-shRNA细胞模型。然后,两组细胞均用400 mmol/L乙醇处理24 h,构建7702 Control-shRNA和7702 ASPP2-shRNA酒精肝模型。Illumina测序平台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互作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以P<0.05且|log 2(foldchange)|>1的筛选标准获得15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的差异基因有58个,下调92个。其中,与脂代谢相关的上调差异基因有8个,下调差异基因有7个。GO富集分析发现4个脂代谢相关的细胞组分,包括高密度脂蛋白粒子,血浆脂蛋白粒子,脂蛋白粒子以及蛋白-脂质复合物。结论本研究发现15种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ASPP2介导的酒精性肝病脂代谢,为进一步研究ASPP2在酒精性肝病脂代谢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刺激蛋白2 酒精性肝病 脂代谢 转录组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及其比值变化与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明华 常远 +2 位作者 刘芳 黄雁翔 徐航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1和Ang-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Ang-1和Ang-2及Ang-1/Ang-2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Ang-1、Ang-2、Ang-1/Ang-2与HBV DNA、AL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671.0 pg/mL)相比,CHB组(479.0 pg/mL)和肝硬化组(208.4 pg/mL)Ang-1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198.0 pg/mL)相比,CHB组(286.1 pg/mL)和肝硬化组(438.4 pg/mL)Ang-2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2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3.4)相比,CHB组(1.6)和肝硬化组(0.5)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CHB组Ang-1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0.394,P值均˂0.00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5、0.351,P值均˂0.001);Ang-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73,P值均˂0.001);而肝硬化组Ang-1、Ang-2及Ang-1/Ang-2均与HBV DNA和ALT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CHB、肝硬化患者血清Ang-1、Ang-2及Ang-1/Ang-2有显著改变,其中肝炎组Ang-1、Ang-2及Ang-1/Ang-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患者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时间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的影响
3
作者 肖俐 罗淑敏 +3 位作者 徐芳 路鹏鹏 邢恩鸿 李伟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947,共7页
目的明确培养时间对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CD80、MHC-Ⅰ、MHC-Ⅱ)的影响,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再加入肿瘤坏死... 目的明确培养时间对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CD80、MHC-Ⅰ、MHC-Ⅱ)的影响,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蛋白印迹法和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对外泌体进行鉴定;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树突状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外泌体膜上免疫相关蛋白CD80、CD11c、MHC-Ⅰ、MHC-Ⅱ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第5天后,约50%以上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CD11c、MHC-Ⅰ、MHC-Ⅱ,第13天达最高水平,其中CD80阳性率为(97.29±0.63)%,CD11c阳性率为(92.31±1.18)%,MHC-Ⅰ阳性率为(97.91±0.49)%,MHC-Ⅱ阳性率为(97.91±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3天后逐渐减少,至第30天,仍有约80%的树突状细胞表达MHC-Ⅰ和MHC-Ⅱ免疫分子。外泌体膜上CD80、CD11c、和MHC-Ⅱ表达水平以第5天最高,然后随培养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除外MHC-Ⅰ分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表达较高的免疫相关膜蛋白,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可长时间稳定维持。其分泌的外泌体表面也携带有丰富的免疫相关膜蛋白,但树突状细胞与外泌体膜表面的免疫相关蛋白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免疫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向颖 任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20-1923,共4页
肝衰竭的病理过程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需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早期的,轻度的内质网应激(ERS)可以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而持续的、严重的ERS会促进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引起细胞死亡,因此ERS在疾病的发生... 肝衰竭的病理过程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需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早期的,轻度的内质网应激(ERS)可以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而持续的、严重的ERS会促进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引起细胞死亡,因此ERS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主要阐述ERS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肝功能衰竭 细胞凋亡 炎症 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2-EET心脏保护过程中NOS及ERK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珏 闫丽 +3 位作者 曾翔俊 王红霞 芦玲巧 张立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2-805,共4页
目的观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抑制剂对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引起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struct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sNOS)变化的影... 目的观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抑制剂对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引起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struct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sNOS)变化的影响,了解NOS与ERK1/2在11,12-EET心脏保护中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假手术组(Sham);11,12-EET缺血再灌注组(EET+I/R);11,12-EET缺血再灌注加PD098059组(EET+I/R+PD)。观察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时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采用化学比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sNOS活性。结果 I/R组的±dp/dtmax均低于Sham组及EET+I/R组(P<0.01);EET+I/R+PD组均低于EET+I/R组的±dp/dt max(P<0.01)。I/R组心肌sNOS低于Sham组(P<0.01)及EET+I/R组(P<0.01);EET+I/R组高于EET+I/R+PD组(P<0.01)。结论 11,12-EET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ERK进而增加sNOS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 12-环二十碳三烯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浆后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病理学特点
6
作者 伍慧丽 郑素军 +7 位作者 王泰龄 闫惠平 任峰 李俊峰 陈煜 刘梅 刘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单采血浆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点,了解自身抗体阳性CH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992年1月-1995年12月甘肃省定西县医院和定西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20例单采血浆后感染HCV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 目的观察单采血浆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点,了解自身抗体阳性CH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992年1月-1995年12月甘肃省定西县医院和定西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20例单采血浆后感染HCV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11例作为对照组。对CHC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将自身抗体阳性组(n=44)与阴性组(n=76)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单采血浆后CHC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44/120),主要的自身抗体为抗核抗体,占21.7%。自身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肝小叶内点灶状坏死炎症评分(2.11±0.88 vs 1.64±0.88,t=2.349,P=0.021)及汇管区内部细胆管反应评分(1.86±0.71 vs 1.13±0.66,t=4.217,P<0.001)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组肝小叶间胆管损伤比例较阴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4%vs 55.3%,χ~2=12.129,P=0.001);而2组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采血浆后CHC患者常见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阳性者部分肝脏病理损伤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肝炎 丙型 慢性 自身抗体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仔癀治疗石胆酸灌胃诱导胆囊炎豚鼠模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任彩瑗 任锋 +4 位作者 李俊峰 丁美 陈煜 段钟平 张桓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片仔癀对胆囊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相同剂量的PBS灌胃),胆囊炎模型组(20只,石胆酸灌胃),片仔癀组(3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片仔癀灌胃),熊去氧胆酸(UC...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片仔癀对胆囊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相同剂量的PBS灌胃),胆囊炎模型组(20只,石胆酸灌胃),片仔癀组(3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片仔癀灌胃),熊去氧胆酸(UCDA)组(2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UCDA)。观察各组豚鼠的症状、胆囊病理损伤及其肝功能[ALT、AST、TBil、DBil、IBil和总胆汁酸(TBA)]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片仔癀组豚鼠状态明显较好,毛发较为光亮整齐,精神状态较好,饮食较好,15 d后均未出现死亡。B超和动态血流图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片仔癀组胆囊形态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胆囊矢状径[(14.92±1.36)mm vs(16.51±0.65)mm]、横状径[(21.25±1.61)mm vs(23.93±0.84)mm]和胆囊厚度[(0.75±0.049)mm vs(0.90±0.03)mm]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E染色表明,片仔癀治疗可显著改善胆囊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片仔癀组ALT[(316.50±264.50)U/L vs(684.71±87.73)U/L]、AST[(88.78±16.69)U/L vs(180.2±84.40)U/L]、TBil[(0.18±0.10)μmol/L vs(1.43±0.90)μmol/L]、DBil[(0.06±0.05)μmol/L vs(0.23±0.07)μmol/L]、IBil[(0.12±0.06)μmol/L vs(1.20±0.55)μmol/L]和TBA[(42.40±40.57)μmol/L vs(271.42±148.94)μmol/L]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片仔癀对胆囊炎豚鼠模型的症状、胆囊病理损伤和肝功能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片仔癀 中成药 豚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伍慧丽 时红波 +5 位作者 刘燕敏 丁美 马正来 刘霜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6-1643,共8页
目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主要发生在女性,目前对男性AIH患者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比较不同性别AIH之间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确诊为AIH的患者3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男(n=48)、女(n=350)两组,... 目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主要发生在女性,目前对男性AIH患者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比较不同性别AIH之间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确诊为AIH的患者3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男(n=48)、女(n=350)两组,对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死亡或肝移植治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年龄方面,51-60岁是两组的发病高峰,但是男性在21-30岁时段确诊率明显高于女性(8/48 vs 24/334,χ^(2)=4.915,P=0.027),而在41-50岁时段则低于女性(7/48 vs 97/334,χ^(2)=4.428,P=0.035)。AIH分类方面,男性特发性AIH占比更高(31/48 vs 170/350,χ^(2)=4.329,P=0.037),但男性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比例低于女性(0/48 vs 39/348,P=0.008)。实验室检查方面,男性ANA≥1∶100(42/48 vs 325/340,χ^(2)=5.375,P=0.020)和SSA/SSB(2/48 vs 76/340,χ^(2)=7.566,P=0.006)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男性ANA≥1∶1000的比率显著低于女性(P<0.0001)。预后方面,男性出现死亡或接受肝移植的年龄要远小于女性[(31.5±15.9)岁vs(53.9±12.6)岁,t=3.798,P=0.001],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更多见(P值均<0.05)。与生存期下降有关的高危因素,男性:糖尿病、肝硬化以及血Alb<31.4 g/L,女性:肝衰竭、肝硬化、ANA≥1∶1000、DBil>42μmol/L、淋巴细胞计数<1.2×10^(9)/L以及补体C3<0.588 g/L(P值均<0.05)。结论性别差异对AIH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男性患者更年轻、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性别 体征和症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滤对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榕 陈静 +5 位作者 李传云 周童 陈欢 陈德喜 乔跃兵 李伟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明确过滤对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数量及纯度的影响,为当前外泌体的提取方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健康人血浆和肺癌PC-9/IR细胞培养上清,分为未过滤组(unfiltration group,NC)和过滤组(filtration group,GL),过滤组采用0.22μm过... 目的明确过滤对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数量及纯度的影响,为当前外泌体的提取方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健康人血浆和肺癌PC-9/IR细胞培养上清,分为未过滤组(unfiltration group,NC)和过滤组(filtration group,GL),过滤组采用0.22μm过滤器过滤。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检测过滤前后纳米颗粒(外泌体)数量及粒径大小变化,Aminis成像流式检测过滤前后CD9^(+)外泌体(CD9^(+)exosomes,CD9^(+)Exo)和CD63^(+)外泌体(CD63^(+)exosomes,CD63^(+)Exo)数量及百分比。结果NTA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血浆过滤后外泌体数量下降4.7倍,培养上清过滤后外泌体数量下降2.5倍。Aminis成像流式结果显示,血浆中CD9^(+)Exo和CD63^(+)Exo的数量过滤后分别下降了5倍和2.6倍,培养上清中CD9^(+)Exo和CD63^(+)Exo的数量过滤后分别下降了3倍和2.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minis成像流式结果显示,过滤后颗粒中CD9^(+)Exo和CD63^(+)Exo的百分比没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滤降低了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的数量,并未提高外泌体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超速离心法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转录组测序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妍 刘芳 +1 位作者 郭闪 吴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1-820,共10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非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转录特征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非肝硬化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非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转录特征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非肝硬化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功能过程及信号通路;通过基因-基因功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肝癌队列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3672个,下调差异基因2715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分化、DNA复制、DNA修复、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黏附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细胞周期、氧化磷酸化、p53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等。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Ras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c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 beta 1,PLCβ1)、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CTNNβ1)、非转移性细胞1(non-metastatic cells 1,NME1)基因和非转移性细胞6(non-metastatic cells 6,NME6)基因高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FYN、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8和CYP2C9低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非肝硬化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的改变,与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为理解非肝硬化HBV相关HCC发生机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硬化肝细胞癌 差异表达基因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苏方式对冻存外泌体的影响
11
作者 肖俐 罗淑敏 +3 位作者 徐芳 陈静 邢恩鸿 李伟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9-644,共6页
目的比较4℃、37℃和室温三种不同复苏方式对冻存外泌体的影响,明确冻存外泌体的最佳复苏方式。方法将冻存血浆分成三组:4℃冰箱过夜融化复苏组、37℃水浴箱融化复苏组、室温融化复苏组。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检测外... 目的比较4℃、37℃和室温三种不同复苏方式对冻存外泌体的影响,明确冻存外泌体的最佳复苏方式。方法将冻存血浆分成三组:4℃冰箱过夜融化复苏组、37℃水浴箱融化复苏组、室温融化复苏组。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大小、形态结构;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泌体的数量和所占总粒子百分比(纯度)。结果三种复苏方式中,37℃水浴箱融化复苏组得到外泌体的数量和百分比最高,与4℃冰箱融化复苏组和室温融化复苏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冰箱过夜融化复苏组获得外泌体的数量和百分比最低。同时发现,在人的血浆外泌体中,CD9阳性外泌体的数量明显高于CD63阳性外泌体和CD81阳性外泌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7℃水浴箱融化复苏获得外泌体的数量和百分比最高,是最佳的外泌体复苏方式。在人血浆外泌体中,CD9阳性外泌体的数量及百分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复苏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