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毒学特征的分层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吕翎娜 李琦 +2 位作者 马文霞 丁惠国 刘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B合并MAFLD患者131例和单纯CHB患者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活动度(G)及肝纤维化分期(S)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并依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症活动度评分(NAS)对CHB合并MAFLD患者进一步分析,比较各组病毒学(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特征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HB合并MAFLD患者中男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的比例,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LT、GGT、尿酸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肝纤维化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单纯CHB组和CHB合并MAFLD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V DNA水平均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值均<0.05);单纯CHB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0.05)。炎症活动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HB合并MAFLD组高炎症活动度患者(G3)的HBV DNA水平高于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P<0.05);CHB合并MAFLD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单纯CHB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P<0.05)。肝脂肪变性程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随脂肪变性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脂肪变性重度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而HBsAg水平在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NAS分层分析结果显示,NAS≥4分组的HBV DNA和HBsAg水平均明显高于NAS<4分组(P值均<0.05)。结论CHB合并MAFLD患者具有明显的代谢指标和转氨酶水平异常,而病毒学指标在不同分层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病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2
作者 孟彤彤 段维佳 +18 位作者 李昕宇 牛俊奇 丁惠国 韩莹 谢雯 周璐 王邦茂 郭丽萍 李婕 贾蓓 张岭漪 王亮 徐小倩 王宇 欧晓娟 赵新颜 尤红 贾继东 孔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肝移植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PSC患者生存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识别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关键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07例PSC患者,其中55.6%(55/99)为大胆管型,29.0%(31/107)合并炎症性肠病(IBD),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32.9%(24/73),50.0%(40/80)伴有免疫球蛋白(Ig)G/Ig M升高,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症状-确诊间隔时间)为1年(<1~4.0),38.3%(41/107)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总体中位无肝移植生存期为114(95%CI:62~16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6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HR=1.006,95%CI:1.002~1.010,P=0.001)和症状-确诊间隔时间延长(HR=1.252,95%CI:1.059~1.480,P=0.0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分析结果显示,与TBA<50μmol/L的女性患者相比,TBA≥50μmol/L的男性患者(HR=16.563,95%CI:2.103~130.449)和女性患者(HR=17.009,95%CI:2.113~136.93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相比,年龄≥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HR=10.729,95%CI:1.325~86.859)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26)。与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女性患者相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男性患者(HR=4.825,95%CI:1.725~13.64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03);与<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相比,<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HR=4.983,95%CI:1.366~18.173)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15)。结论与西方报道相比,我国PSC亦以大胆管型为主但占比相对较低,合并IBD者和ANCA阳性比例亦低。TBA水平升高和症状-确诊间隔延长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且与年龄、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雅欣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14,共6页
白蛋白由肝脏生物合成,当肝脏严重损伤时,白蛋白不仅合成减少,其结构亦发生变化(如甲基化、糖基化等增多),导致循环中有效白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白蛋白不仅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还具备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和物质运输等非胶体功能。目... 白蛋白由肝脏生物合成,当肝脏严重损伤时,白蛋白不仅合成减少,其结构亦发生变化(如甲基化、糖基化等增多),导致循环中有效白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白蛋白不仅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还具备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和物质运输等非胶体功能。目前,指南推荐人血白蛋白短期用于肝硬化患者大量放腹水、肝肾综合征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低钠血症、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和肝性脑病中可能改善预后。但是,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中应用的剂量及长期应用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肝硬化 腹水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精准技术与全程规范化管理
4
作者 刘福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6,共1页
本视频以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精准技术及全程规范化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术前规范、术中精准技术、术后随访及临床意义,涵盖了门静膜高压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介入微创等,并特别强调了介入微创中TIPS的重要性。本... 本视频以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精准技术及全程规范化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术前规范、术中精准技术、术后随访及临床意义,涵盖了门静膜高压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介入微创等,并特别强调了介入微创中TIPS的重要性。本视频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情况和处理方案,如门静脉血栓、双侧颈静脉完全闭塞等,并展示了多种手术方法和技巧。同时强调术后管理和随访的重要性,包括监测压力、预防并发症等。本视频最后分享了全程规范化管理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全程规范化 门静脉血栓 TIPS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完全闭塞 术后管理 介入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过去、现状与未来
5
作者 何杨兰 丁惠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order,PSV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肝血管疾病,是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定义的扩展。相较于INCPH,PSVD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order,PSV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肝血管疾病,是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定义的扩展。相较于INCPH,PSVD的诊断标准基于更为明确的肝脏病理特征。当肝脏病理符合诊断标准时,PSVD的诊断不再将门静脉高压作为必要标准,并允许合并门静脉血栓及其他已知病因的慢性肝病,从而弥补了INCPH诊断的局限性。PSVD的自然史和预后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显著不同,约70%的患者在初诊时被误诊为“不明原因肝硬化”,PSVD误诊和延迟诊断仍是挑战。目前,PSVD的门静脉高压治疗和管理多沿用肝硬化的策略,亟需建立适用于PSVD标准的个体化管理模式。未来,各类组学,尤其是影像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联合应用为PSVD的无创诊断和个体化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需要更多的大型、多中心研究验证这些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 诊断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伟鸿 刘晖 +1 位作者 丁惠国 李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0-2235,共6页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3年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TDF治疗≥3年157例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HBeAg...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3年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TDF治疗≥3年157例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HBeAg水平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84)。收集患者在治疗基线、1年、2年、3年时的血清HBV DNA定量、HBsAg定量资料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先进行对数转换,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TDF治疗第1年和2年时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第1年:65.8%vs 81.0%,χ^(2)=4.676,P<0.05;第2年:87.7%vs 98.8%,P<0.05),TDF治疗3年两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vs 100%,P>0.05)。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10 633.6(2 084.8~24 005.7)IU/mL和1 402.8(311.0~2 863.5)IU/mL,经过TDF治疗3年后HBsAg水平分别降至1 534.9(912.7~5 885.9)IU/mL和677.8(119.4~1 974.8)IU/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56,P<0.001)。HBeAg阳性患者第1年中位HBsAg下降值[1 856.5(158.4~12 103.1)IU/mL]显著高于第2年[879.8(130.5~2 382.5)IU/mL]和第3年[479.9(95.0~1 662.4)IU/mL](F=10.972,P<0.001),HBeAg阴性患者HBsAg下降速度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3,P>0.05)。此外,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HBsAg转阴率为1.3%。结论 TDF治疗3年,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全部转阴,而HBeAg阳性患者中97.3%实现HBV DNA转阴,仍然有2.7%的患者病毒定量可测及。HBsAg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不断下降,且HBeAg阳性患者HBsAg水平下降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点。单用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辅助内镜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消化道改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继恒 何玉琦 +1 位作者 高革 李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改道患者通过气囊辅助内镜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改道术后行气囊辅助内镜ERCP患者12例(4例胆肠吻合术后,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患者采... 目的分析消化道改道患者通过气囊辅助内镜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改道术后行气囊辅助内镜ERCP患者12例(4例胆肠吻合术后,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患者采用双气囊小肠镜,8例患者采用单气囊小肠镜。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和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完成气囊辅助内镜ERCP,总体成功率为83.3%,2例患者系单纯性吻合口狭窄,8例在狭窄的基础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未完成的患者中1例因胆肠吻合口极度狭窄,导丝未能进入胆管内;1例因R-Y肠肠吻合口角度太小,镜身和套管无法进入输入袢。术后发生黄疸1例,消化道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气囊辅助内镜ERCP安全性良好,疗效确切,与传统ERCP相比,成功率较低,有独特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气囊辅助内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鸿 李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05-2908,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持续增加,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NAFLD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并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临床预后等尚不明确。通过对CHB合并NAFLD的相关文献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持续增加,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NAFLD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并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临床预后等尚不明确。通过对CHB合并NAFLD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CHB合并NAFLD的相互影响、诊治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疾病的充分认识及积极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通过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CSE/H2S)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宏伟 马亚楠 +2 位作者 路欣 吕翎娜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8-2245,共8页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和硫化氢(H2S)信号分子作为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重要的组分,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本研究通过HSC与肝癌细胞系共培养,探讨HSC通过分泌H2S参与调控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SC细胞系(...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和硫化氢(H2S)信号分子作为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重要的组分,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本研究通过HSC与肝癌细胞系共培养,探讨HSC通过分泌H2S参与调控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SC细胞系(LX-2)及肝癌细胞系(Hep G2、PLC/PRF/5)为研究对象。RT-q PCR和Western Blot(WB)法检测LX-2中H2S关键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m RNA及表达水平;ELISA测定上清液LX-2产生的H2S浓度;二代测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质免疫沉淀(Ch IP)及WB检测H2S(内源性和外源性)作用Hep G2和PLC/PRF/5细胞后,JNK/Jun B-TNFSF14信号通路基因、结合位点及相关蛋白。Transwell小室将LX-2分别与Hep G2和PLC/PRF/5共培养,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WB测定H2S-TNFSF1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所有细胞实验均重复3次。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LX-2主要通过CSE合成H2S,LX-2培养上清液中H2S浓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22.89±0.08)pg/m L vs(28.29±0.15)pg/m L vs(36.19±1.90)pg/m L,F=79.63,P<0.05]。LX-2中CSE m RNA水平显著高于CBS m RNA和MPST m RNA(1.008±0.13 vs 0.320±0.014 vs 0.05±0.02,F=80.84,P<0.05)。当CSE被炔丙基甘氨酸(PPG)抑制之后,随着PPG浓度增加,H2S浓度下降(P<0.05)。LX-2分别与Hep G2、PLC/PRF/5共培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Hep G2(87.48%±0.82%vs70.48%±0.641%vs 52.89%±0.57%vs 45.20%±0.69%,F=1517.13,P<0.001)和PLC/PRF/5(92.41%±0.48%vs 74.10%±0.73%vs 53.70%±0.60%vs 44.00%±0.27%,F=2626.21,P<0.001)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增加(Hep G2:12.88%±0.64%vs15.5%±0.16%vs 18.43%±0.37%vs 13.01%±0.58%,F=142.15,P<0.001;PLC/PRF/5:8.51±0.05 vs 12.80±0.33 vs 15.59±0.21 vs 10.72±0.30,F=676.40,P<0.001),第3天最显著。二代测序显示,内源性H2S(LX-2产生)和Na HS(外源性H2S供体)参与调控Hep G2中多种基因表达。Na HS和LX-2通过释放H2S,激活肝癌细胞中JNK/Jun B信号通路、上调凋亡基因TNFSF14表达,且p-Jun B与TNFSF14基因转录调控区域结合增加。结论在肝癌微环境中,HSC通过信号分子CSE/H2S,激活了肝癌细胞中JNK/Jun B信号通路,TNFSF14表达增加,从而促进了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膜囊泡RNA表达谱分析及功能研究
10
作者 吕翎娜 刘秋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I0002,共7页
目的 描绘结核分枝杆菌膜囊泡(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embrane vesicles,MVs)的RNA特征表达谱,分析其主要的生物功能,初步探索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Vs,提取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SE50平台... 目的 描绘结核分枝杆菌膜囊泡(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embrane vesicles,MVs)的RNA特征表达谱,分析其主要的生物功能,初步探索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Vs,提取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SE50平台进行双端测序。使用BW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通过COG数据库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通过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V联合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本研究通过R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描绘了结核分枝杆菌MVs中RNA的种类及含量,COG数据库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RNA主要富集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脂质转运代谢、氨基酸转运代谢、能量产生与转化、次级代谢物合成转运与代谢和转录等。生物分析显示富集的主要功能包括脂质转运代谢、氨基酸转运代谢、能量产生与转化、次级代谢物合成转运与代谢和转录等。功能实验表明,结核分枝杆菌MVs可以降低THP-1源巨噬细胞的存活率,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MVs中含有丰富的短片段RNA,具有诱发细胞凋亡的作用。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膜囊泡 核糖核酸测序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郑俊福 蔡照华 +7 位作者 张鑫 娄金丽 赵文敏 李鹏 李冰 李磊 董培玲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死亡患者112例,其中并发感染导致死亡患者94例(感染组),包括SBP 61例;其他原因导致死亡18例(非感染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例为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前常规细菌培养,并测定血清PCT及WBC、WBC/PL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比较应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肺部感染占8.5%,SBP为64.9%,感染灶不明确占26.6%。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F=10.98,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CT≥2 ng/ml,其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4.2%。外周血WBC≥10×109/L及WBC/PLT≥0.25时,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47.8%,39.6%,特异性为100%。PCT联合WBC/PLT,其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4.2%。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与否,PCT、WBC、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联合WBC/PLT,诊断SBP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4.2%。结论PCT、WBC/PLT可作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指标,PCT与WBC/PLT联合对肝硬化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感染 腹膜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 血小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 被引量:348
12
作者 徐小元 丁惠国 +6 位作者 贾继东 魏来 段钟平 令狐恩强 刘玉兰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03-219,共17页
1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63
13
作者 丁惠国 徐小元 +1 位作者 令狐恩强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20-222,共3页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之一。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诊断治疗——从指南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丁惠国 张世斌 +3 位作者 李磊 李鹏 张月宁 王贞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54-457,共4页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常见、病死率高的消化系统急重症,内镜是诊治的主要手段。选择适宜的内镜技术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诊治相关指南及最新临床证据,简述了内镜在肝硬...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常见、病死率高的消化系统急重症,内镜是诊治的主要手段。选择适宜的内镜技术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诊治相关指南及最新临床证据,简述了内镜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包括内镜筛查与治疗时机、内镜硬化剂与套扎治疗方法的选择、内镜治疗失败的挽救措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肝静脉压力梯度指导下,可提高个体化的内镜和(或)药物防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总之,内镜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诊治的主要手段,研究早期预测内镜治疗效果的因素,规范内镜诊治技术,对提高内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窥镜检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阳琴 李鹏 +2 位作者 李磊 李冰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357-136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已成为全球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我国"不明"原因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介绍了NAFLD的进展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不同于HBV或HCV相关肝硬化,进一步明确NAFLD进展的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已成为全球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我国"不明"原因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介绍了NAFLD的进展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不同于HBV或HCV相关肝硬化,进一步明确NAFLD进展的诱因及临床特征,寻找有效的早期无创诊断方法,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硬化 早期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巨肝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春蕾 王征 +2 位作者 李磊 董培玲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91-1793,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间断牙龈出血2年,嗳气、腹胀1年半,双下肢水肿2个月"于2015年9月15日收入院。患者入院2年前间断出现牙龈出血,当地查血象未见明显异常,未重视。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时有嗳气,轻度腹胀,纳差,进食量...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间断牙龈出血2年,嗳气、腹胀1年半,双下肢水肿2个月"于2015年9月15日收入院。患者入院2年前间断出现牙龈出血,当地查血象未见明显异常,未重视。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时有嗳气,轻度腹胀,纳差,进食量减少至正常食量的1/2,消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肝肿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聚山 李磊 +2 位作者 宋艳明 封莉 李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3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无肝病组(258例)、慢性肝炎组(40例)和肝硬化组(49例)。采用单...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3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无肝病组(258例)、慢性肝炎组(40例)和肝硬化组(49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分析3组患者ERCP术后ALT、AST、白蛋白(Alb)、TBil、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血淀粉酶的变化,χ2检验分析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诊断的分布。结果肝硬化组患者术前血清Alb、ALT、AST水平低于无肝病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P=0.028;H=14.03,P=0.001和H=8.00,P=0.018)。肝硬化组患者术后TBil水平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9,P=0.035)。44.9%(22/49)的肝硬化组患者术后3 d的AST和TBil高于术前,在3组中的比例最高。肝硬化组患者术后1 d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为(73.9±12.7)%,与无肝病组(74.8±11.0)%相近,高于慢性肝炎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31,P=0.026)。虽然术后3 d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0%的患者的比例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肝硬化组患者的比例最高,为18.4%(9/258)。肝硬化组、无肝病组和慢性肝炎组ERCP术后24 h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是分别是53.1%、31.8%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14);3组患者ERCP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4%、8.1%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3,P<0.00 1)。结论 ERCP诊治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术后需要警惕高淀粉酶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高淀粉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内源性H_2S合成减少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彦宁 蔡照华 +6 位作者 孙海梅 尚宏伟 郝刚 张立新 孙琳 张华 丁惠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脏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变化及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NASH模型组(n=10)及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组(...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脏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变化及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NASH模型组(n=10)及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组(n=10),高脂饮食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2S生成率,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肝组织CSEmRNA及其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PCR法测定肝细胞线粒体DNA(mtDNA)片段ND1、ND6、CO1、CYB及ATP6。结果 NASH大鼠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肿大、膜模糊或嵴消失,正常组大鼠mtDNA片段ND1、ND6、CO1、CYB及ATP6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治疗组(P<0.05)。NASH模型组肝组织H2S生成率〔(1.26±0.08)nmol/min〕较正常组〔(2.11±0.17)nmol/min〕明显减少(P<0.05),且肝脏CSEmRNA水平及其表达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SH大鼠肝脏H2S合成减少可能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有关,H2S在NASH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线粒体DNA 硫化氢 胱硫醚-Γ-裂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诊治指南 被引量:425
19
作者 徐小元 +8 位作者 丁惠国 李文刚 徐京杭 韩莹 贾继东 魏来 段钟平 令狐恩强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08-2425,共18页
1前言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代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严重损伤为特征,患者常因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脓毒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1前言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代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严重损伤为特征,患者常因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脓毒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癌变等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 被引量:169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10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徐小元 丁惠国 令狐恩强 唐承薇 贾继东 魏来 段钟平 南月敏 徐京杭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7-538,共12页
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遵循循证医学的证... 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修定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推荐意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曲张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