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曼 徐曼曼 +2 位作者 王鑫 栗光明 陈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体系存在低估ACLF患者肝移植紧迫性的风险,开发更好的评估工具以确定哪些ACLF患者最有可能从肝移植中受益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流的ACLF定义、ACLF肝移植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以及ACLF肝移植预后的评分进行综述,以期为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静态评估 动态评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25年版)》解读
2
作者 徐曼曼 邹怀宾 +2 位作者 段钟平 韩涛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4-850,共7页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并针对其诊断、治疗与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对指南要点进行解读,旨在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在终末期肝病营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耿楠 孔明 +1 位作者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93-2496,共4页
终末期肝病患者因营养摄入减少、能量消耗增加、禁食适应性受损、肝糖原储备减少、蛋白质消耗增加常导致营养不良。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第三腰椎横断面肌肉的面积/身高平方)是反映终末期肝病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具有客观性强、... 终末期肝病患者因营养摄入减少、能量消耗增加、禁食适应性受损、肝糖原储备减少、蛋白质消耗增加常导致营养不良。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第三腰椎横断面肌肉的面积/身高平方)是反映终末期肝病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具有客观性强、受水钠潴留影响小、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回顾了L3-SMI在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和接受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诊断的相关研究。分析表明,L3-SMI可系统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和营养干预的效果,有望成为终末期肝病营养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营养不良 身体成分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少症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
作者 陈慧娜 孔明 +3 位作者 张思琪 徐曼曼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5-1142,共8页
目的旨在结合肌少症及其他临床指标,构建并验证一个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死亡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以提高对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380例,采用分层随机... 目的旨在结合肌少症及其他临床指标,构建并验证一个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死亡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以提高对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380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6∶4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228)和测试组(n=152)。在训练组中,通过CT图像测量第三腰椎骨骼肌面积,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肌少症的诊断依据前期多中心研究建立的中国北方正常成年人L3-SMI参考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结合肌少症及临床风险因素的“肌少症-ACLF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展示。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不同模型间AUC的差异比较采用De Long检验。结果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将肌少症(HR=1.962,95%CI:1.185~3.250,P=0.009)、总胆红素(HR=1.003,95%CI:1.002~1.005,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HR=1.997,95%CI:1.674~2.382,P<0.001)和乳酸(HR=1.382,95%CI:1.170~1.632,P<0.001)纳入肌少症-ACLF模型。训练队列中,肌少症-ACLF模型预测ACLF患者90天死亡风险的AUC为0.80,较MELD-Na评分的AUC(0.73)有所提高(Z=1.97,P=0.049)。测试队列中,肌少症-ACLF模型的AUC为0.79,显著高于MELD评分(AUC=0.69)(Z=2.70,P=0.007)和MELD-Na评分(AUC=0.68)(Z=2.92,P=0.004)。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预测的死亡风险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DCA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阈值概率范围内,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中的肌少症-ACLF模型均表现出较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更高的净收益。结论本研究开发的肌少症-ACLF模型为预测ACLF患者90天死亡风险提供了更准确的工具,可支持临床决策和优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肌减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慢性丙型肝炎诊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韩华 段钟平 王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机器学习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的预测,指导疾病的管理。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机器学习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的预测,指导疾病的管理。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机器学习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机器学习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与管理
6
作者 王立杰 杨颜榕 +1 位作者 陈煜 董金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67,共7页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更易出现感染、腹水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尤为重要,使用合理的营养评估工具评定营养状态,制订个体化的营养补充方案,从而促进疾病恢复,改...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更易出现感染、腹水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尤为重要,使用合理的营养评估工具评定营养状态,制订个体化的营养补充方案,从而促进疾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阐述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筛查、评估及管理的具体方法,通过系统化的营养筛查和评估,可以早期识别出营养不良的患者,从而及时进行干预。个体化的营养补充方案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提升长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酒精性 营养不良 营养评价 营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肝病病人人体成分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玉贤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该文介绍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肝病中应用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的应用。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可以克服因水肿、腹水而造成的体重对人体组成结果的影响,还可能判定腹水量。相比单频电阻抗技术,其在肝病病人中可能存在较好的... 该文介绍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肝病中应用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的应用。多频节段电阻抗技术可以克服因水肿、腹水而造成的体重对人体组成结果的影响,还可能判定腹水量。相比单频电阻抗技术,其在肝病病人中可能存在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客观地评价肝病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能量代谢,但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肝病 人体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孔明 徐曼曼 陈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5-1459,共5页
背景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 背景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目的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例为ACLF组。选择同期住院进行择期内镜下治疗或复查的肝硬化患者9例为肝硬化组,患者均为代偿期。选择5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病因将ACLF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分为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应用质谱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维生素B_(1)、维生素B_(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及微量元素血锌、血锰、血硒水平,分析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ACLF组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MELD评分均高于肝硬化组,ALB低于ACLF组(P<0.05)。ACLF组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和肝硬化组血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维生素B_(1)、维生素B_(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血锰、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血硒水平低于非酒精性肝病亚组(P<0.05)。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与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与MELD评分呈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和ACLF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化和ACLF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硒明显降低,临床治疗中可酌情予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慢加急性肝衰竭》摘译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曼曼 耿楠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1-2327,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一种严重形式,以多器官功能衰竭、系统性炎症反应、短期高病死率为特征。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诊断ACLF,作出分诊决定(是否...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一种严重形式,以多器官功能衰竭、系统性炎症反应、短期高病死率为特征。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诊断ACLF,作出分诊决定(是否需要转入ICU治疗),识别和管理急性诱发因素,识别需要支持或替代治疗的器官,定义ICU治疗无效的潜在标准,并确定肝移植的潜在适应证。本文对该指南中上述主要内容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疗准则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对中国肝病型Wilson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晨 刘晖 +8 位作者 白洁 任艳 王泰龄 刘念晨 白丽 刘霜 陈煜 段钟平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与中国肝病型Wilson病(WD)的关系,及其对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1996年5月—2020年4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236例中国W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有肝脏病理且临床资... 目的探讨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与中国肝病型Wilson病(WD)的关系,及其对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1996年5月—2020年4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236例中国W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有肝脏病理且临床资料齐全的肝病型WD患者26例,应用METAVIR评分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F4期)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F0期、F1期、F2期)两组,计算3种无创肝纤维化评分(Sheth指数、APRI指数、FIB-4指数),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数、相关临床指标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检验。应用Spearman秩相关对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分析,筛选出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的临床指标及评分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本研究患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发病,其中有10例(38.5%)患者K-F环为阳性,17例(65%)患者处于进展期肝纤维化阶段。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比较,WBC(Z=-2.102,P=0.036)、Hb(t=-2.860,P=0.009)、PLT(t=-4.053,P<0.001)、DBil(Z=-2.130,P=0.033)、Alb(t=-2.875,P=0.008)、Sheth指数(Z=-3.36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BC、Hb、PLT、Alb水平与W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7、-0.610、-0.656、-0.411,P值均<0.05),DBil和Sheth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711,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DBil、Sheth指数、Hb、PLT、Alb的AUC均>0.7,其中Sheth指数的AUC最大,为0.90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6%和100.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和64.3%。结论Sheth指数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余单一临床指标,对中国肝病型WD进展期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同存异,兼容并济——从国内外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的演变历程统一共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曼曼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3-2176,共4页
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这一概念被提出的近30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措施等各个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诊疗共识指南也在不断更新,但ACLF的定义始终未得到统一,定义的不同必然会阻碍诸多治疗手段、预... 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这一概念被提出的近30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措施等各个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诊疗共识指南也在不断更新,但ACLF的定义始终未得到统一,定义的不同必然会阻碍诸多治疗手段、预后评分、诊疗意见的推广应用。近年来,肝病学专家们不断提出了统一ACLF定义的方式方法,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最终力求使ACLF的定义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定义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与生物型人工肝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莉 杨颜榕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进展快速,预后不良。目前其内科治疗方法仍有限,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启动时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进展快速,预后不良。目前其内科治疗方法仍有限,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启动时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变过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与非生物型人工肝相比,生物型人工肝能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其核心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关临床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及生物型人工肝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功能衰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一项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家腾 孔明 +1 位作者 陈煜 段钟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249-3254,共6页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第3大肝脏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苦黄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但...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第3大肝脏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苦黄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但是,尚缺乏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保肝退黄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评价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对照、非劣效性试验设计,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93例,采用单中心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在常规保肝治疗4周的基础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黄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2周,再改用苦黄颗粒/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2周、治疗4周的退黄有效率、主要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及其复常率。结果治疗期间共脱落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1例。两组治疗2、4周后退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ALT、AST、ALP、GGT、TBIL、TB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ALT、AST、ALP、GGT、TBIL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非劣效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序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苦黄注射液 苦黄颗粒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非劣效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金怡 于红卫 +2 位作者 李娟 张汾燕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后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1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eAg、HBV DNA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其...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后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1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eAg、HBV DNA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ild-pugh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BeAg血清转换1例。HBV DNA阴转率为86.7%(13/1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HBV DNA载量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分级B级者获得改善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耿楠 孔明 +1 位作者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05-2209,共5页
肝硬化的组织学结构异常常导致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高压是引发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肝硬化失代偿事件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营养物质... 肝硬化的组织学结构异常常导致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高压是引发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肝硬化失代偿事件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营养物质吸收障碍、高代谢、高氨血症和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营养不良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就其相互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营养不良 肌减少症 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过程中肝素抗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孔明 李爽 +4 位作者 耿华 周莉 徐曼曼 刘静 陈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652,共6页
目的观察经验性肝素抗凝方案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效果与安全性,分析影响抗凝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DPMAS... 目的观察经验性肝素抗凝方案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效果与安全性,分析影响抗凝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DPMAS治疗的肝病患者102例,共进行治疗198次。根据DPMAS治疗过程中肝素抗凝效果分为抗凝良好组、抗凝不足组及抗凝过量组。比较不同的给药剂量组肝素抗凝效果良好例次的比例,比较3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198例次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抗凝良好组共118例次,抗凝不足组共11例次,抗凝过量组共69例次。当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30%、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325×10^(9)/L时,肝素抗凝效果良好例次的比例均>70%;抗凝不良组患者体质量、血红蛋白(hemoglobin,Hb)、PLT显著高于抗凝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抗凝良好组相比,抗凝过量组患者PTA、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Hb降低,PT、APT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次治疗后24 h内,9例次患者出现中心静脉置管处渗血,1例次患者出现鼻腔出血,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其他严重出血并发症;肝素过量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24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54.52±19.71)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PTA>30%、PLT≤325×10^(9)/L时,DPMAS治疗中依据治疗前24 h内PTA和PLT给予不同肝素剂量是可行的,但应考虑体质量、血红蛋白对抗凝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肝素 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璐 邹怀宾 +1 位作者 徐曼曼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03-230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因素、妊娠结局及其对所分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分娩及产后随诊的317例慢性HBV感染的孕妇。根据是否合并GD...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因素、妊娠结局及其对所分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分娩及产后随诊的317例慢性HBV感染的孕妇。根据是否合并GDM分为慢性HBV感染合并GDM组及慢性HBV感染对照组。记录入组孕妇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定量、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法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慢性HBV感染的母亲出现GDM的危险因素。结果317例母亲中慢性HBV感染合并GDM共64例,占整体人数20.19%,对照组为253例,占整体人数79.81%。慢性HBV感染合GDM组的孕妇在年龄(Z=-2.652)、基线ALT(Z=-4.393)、基线AST(Z=-2.457)及HBV DNA定量方面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定量[OR(95%CI)=23.40(7.10~77.14),P<0.001]及高龄[OR(95%CI)=1.10(1.02~1.17),P=0.01]是慢性HBV感染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HBV感染合并GDM的孕妇在分娩时更容易出现胎膜早破(χ^(2)=4.514,P=0.034);所分娩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早产(χ^(2)=9.293,P=0.002)及胎儿宫内窘迫(P=0.018)。结论HBV DNA定量及高龄是慢性HBV感染母亲发生GDM的危险因素。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合并GDM增加了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糖尿病 妊娠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段忠辉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均可明显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促进血清转氨酶正常化,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清除率,促进肝脏组织学改善,并有不良事件少,可为机体良好耐受的特点,为治疗乙肝的主流药物。本文就3种...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均可明显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促进血清转氨酶正常化,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清除率,促进肝脏组织学改善,并有不良事件少,可为机体良好耐受的特点,为治疗乙肝的主流药物。本文就3种核苷类药物治疗成人、少儿及妊娠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硬化,防治乙肝相关肝移植肝炎复发,耐药变异,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比较和综述,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类药物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与预后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红卫 段忠辉 +4 位作者 冯岩梅 孟庆华 李娟 张剑 王金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1600-160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22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4种不同病原学模式患者的病死...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22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4种不同病原学模式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不同性别、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4)单纯乙肝病毒感染与重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呈复制状态、病变呈肝硬化基础、男性患者、年龄较大者发生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肝炎病毒 乙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代谢测定系统(代谢车)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红卫 冯岩梅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817-1818,1820,共3页
为准确判定机体能量代谢状态,本文将能量代谢测定系统(代谢车)在不同疾病、不同人群的临床应用加以归纳,以便于临床营养指导。
关键词 代谢车 应用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